挖掘教材,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m409198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中要求:“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新课程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级的升高,口语交际的要求也随之提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认真耐心地听取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能清楚明白地口述见闻,稍作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做两三分钟的发言,态度大方,语句比较通顺连贯;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是高年级语文学习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能。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因此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弱,不愿说,不敢说,说的过程中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完整。每次考试中的口语交际,很多学生失分较多。为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我们要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拓展口语交际教学,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从阅读教学入手,进行交际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
  “训练学生的语言最主要还是从语感训练开始。”即学生的语言训练,必须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不仅知识含量大,而且有着丰富的语言训练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课文,把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训练融入阅读教学中,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以课题入手。进行交际训练
  课题是课文的眼睛,让学生识读课题后,可以通过师生的自然谈话进行互动交际,创设宽松的氛围,自然导入新课。如教五年级上册《小麻雀》一课,开课伊始,可以通过“你们见过小麻雀吗?它给你什么印象?你喜欢它吗?为什么?”一系列话题引入。由于小麻雀是学生喜爱的事物,所以师生的交流互动很活跃,气氛热烈。
  
  2.以课文的对话入手补白仿说
  课文中有不少对话段落,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会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熏陶,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如五年级下册《范仲淹的故事》一课中,有一些很生活化的语言:
  “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儿吃的东西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你的好意我领了,请你千万不要生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些对话,由此学生理解了什么叫“委婉地谢绝”,然后引导学生仿说话题:第二天,朋友给范仲淹送银子改善生活,朋友会怎样说?范仲淹会怎样委婉地谢绝?学生已从文中对话的语言中受到了启发,因此学生仿说时,语言、语气、语调都能适当,收到较好的效果。
  
  3.以课文“空白”点为创境切入点。进行补白仿说
  传统的教材有不少课文都留有一些空白点,可以让教师去挖掘和利用这些空白点,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老人与海鸥》一课,课文主要描写了老人对海鸥的爱和海鸥回报老人的爱两个场景。在教完老人喂海鸥这个场景后,我依据文本教学重、难点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中,你听到了什么?假如你就是老人,你会说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鸥,你又会怎么说?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说一说。
  先让学生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生生间进行角色对话。在生生的互动交际中,一个个学生人情入境地叙述着,完全进入了角色,深深体会到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做到了“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又激发了他们的表达的兴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4.以文本的情感体验为创境支点,巧设交际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对话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教学中依托教材之本,挖掘出文本中的情感支点。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一课,我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本,巧妙设计这样的交际情境:假如你是丹尼斯的爸爸,看到如此焦灼、懊悔的库伯,这时,你会认为他是小偷吗?你还会当场把他揪出来吗?为什么那你会怎样做?
  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充分体会了人物内心情感的基础上,我又巧妙地设计了“记者现场采访”的交际情境,我现场采访学生扮演的丹尼斯的爸爸:您好!丹尼斯警官,请问您当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在白纸上画上一个小太阳而不是别的?
  在多个回合的师生、生生听说互动中,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应对能力。有了具体的情境作铺垫,学生的情感就得到了解放,心灵之门敞开了,思维更活跃了,自然就有话可说了。
  
  5.以课后拓展为融入点,激活交际空间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故事,通过阅读学习,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思维也能得到提升。此时,学生已经深入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如创设好情境,就能激活学生的口语交际空间,发展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如教学五年级下册《隐姓埋名三十年》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问题1:王承书看着自己研究的原子弹终于在祖国大地上爆炸成功了不禁热泪满面时,她心里在想什么?
  问题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王承书说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有了对课文理解的基础,在学生情感还没有完全从文中的情境中脱离出来时再创情境,能使学生把内心最真挚、最深处的感受表达出来,真正做到与教材产生共鸣。这种语境下的口语交际训练,富有情趣,富有内涵。
  
  6.以课本剧表演,增强口语面对面训练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他们不仅喜欢模仿同学或成人的行为,模仿电影或戏剧的角色,更乐于模仿课文、故事中的人物。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故事的表演,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例如:五年级上册课文《杨子荣借题发挥》一课,如果能抓住机会让学生进行情境的表演,在表演、交流中进行语言的交流,便能在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到杨子荣的机智、勇敢,进一步增强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
  
  二、从单元主题入手。引导交际体验
  
  学习了五年级下册《顶碗少年》一课之后,教师结合本单元“自强不息”的主题,借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设置了一位叔叔巧妙劝说一个因高考落榜而自暴自弃的男孩的情景,学生充当那位叔叔,教师充当男孩。学生有的借用《顶碗少年》主题思想,有的借用单元导语里的激励性话语来进行劝说,言辞诚恳、感人。“男孩”被深深感动,转悲为喜,最后重新振作精神。最后,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劝说效果最好,好在哪里。这种口语交际活动成了师生的珍贵体验。
  
  三、从教材中的“拓展与交流”入手,进行交际训练
  
  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语文百花园》都安排了一个“拓展与交流”,这也是一个进行口语交际的素材。在进行这项训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让学生主动交流收获和体会。根据每单元的教材特点,可引导学生侧重于某个方面进行交流。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拓展与交流”使同学们踏上“名著之旅”。学生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进而交流学习体会。教学时先让学生分角色读学习伙伴宁宁与丫丫的对话,分析她们交流了什么,怎么表达的,再想想自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哪些体会,然后学习宁宁和丫丫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学生兴趣盎然,交流时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说:
  “我喜欢《战风车》这篇课文,课文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细致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滑稽可笑、正义勇敢的堂吉诃德。”有的说:
  “我特别欣赏《童年乐趣》的写法,文章先概括地写了六岁的克利斯朵夫一切都是音乐,一天到晚哼个不停;再具体地写了她唱歌剧、演音乐喜剧、作品一号三件事,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克里斯朵夫对音乐的喜爱、入迷、陶醉,让我深刻感受到他童年的最大乐趣就是音乐。”这要求说的学生要说得正确流利,听的学生要听得认真仔细,并且听完后公平公正地评价,最后教师总结点评。通过交流,同学们不仅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口语交际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要善于挖掘、巧妙运用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训练点,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兴趣,让学生在其中得到口语交际的锻炼。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rein CRP)和右心耳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表达的改变。 方法
目的:  探讨24h尿蛋白定量高低及其变化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arly onset severepreeclampsia,EOSP)实施期待治疗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
摘要:针对现在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趋于模式化,有着很浓的应试特点,本文旨在分析在新课程下教师如何带领学生轻松学语文,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地融入语文课堂,如何让语文课堂更具有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个性化 挖掘教材 回归生活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其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会学习”。这样以
目的:  1、通过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反应体系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细胞表面化学修改方法。  2、评价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的效率。  3、探讨此种
冯绪民,1960年5月13日生于辽宁省阜新市。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1994年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 FENG Xu-Min, born May 13, 1960 in Fuxin Cit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语文学科面临着许多问题:课时少、内容多、进度紧、收效慢等。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老师课堂上讲的往往考试不考,学生投入了很多时间补习也不见成绩提高。这使得语文成了一门“吃力不讨好”的学科。于是,学生的不屑、家长的埋怨、领导的批评、社会的误解便接踵而至,把语文逼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语文教学的现状让我们意识到要想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缩短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距
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主要原因就在于作文批阅量大、批改效率低,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迟缓。  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经过刻苦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自认为可行的做法,现简介如下,以求得有识之士的批评。  第一步,先公布写作材料或标题,并提出写作要求。  第二步,进行审题(审材料)、立意专项训练。  正确把握材料主旨,恰当地分析掌握标题的中心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基础,而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审题却是最薄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课堂需要美。”教育应努力让学生长期处在“美”的氛围之中,在具体独特,意境空间中打动学生的灵魂,激荡学生的情感,从而进行美的熏陶,美的感染。  一堂语文课,要想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创造一个“美”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它取决于教学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本文拟从教学语言的设计、直观教具的运用、朗读移情三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设美的氛围,培养美的情感。    一、
目的:探讨CDC25B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62例胃癌组织,15例正常胃组织中CDC25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C25B的表达与胃癌临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