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冷冻联合口服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5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液氮冷冻联合口服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予以内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2周,采用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伊曲康唑治疗2周,联合液氮冷冻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6.7%与对照组56.7%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3%显著优于对照组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液氮冷冻联合口服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采纳价值。
  【关键词】伊曲康唑;马拉色菌毛囊炎;液氮冷冻
  马拉色菌毛囊炎主要是由马拉色菌导致的毛囊炎,好发于16-40岁的中、青年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是常见的皮肤病之一[1]。目前,临床方面主要采用口服加外用联合治疗,但治疗周期较长,且容易复发。本文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5-30岁,平均年龄(23.5±2.5)岁,病程3周-15个月,平均病程(20±9.5)个月,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内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2周,采用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4周。
  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伊曲康唑200mg/d,同时外用酮康唑洗剂,2周为1疗程,联合液氮冷冻治疗4周,具体冷冻方法:采用与患者皮疹大小相符的棉签头,充分浸蘸液氮后,快速放置在患者皮疹部位,停留约2-3s的时间,见皮疹处出现白色结晶后拿开,待结晶逐渐融解消失,可参照患者的患者皮疹大小深浅决定冰冻的时间和冻融的周期次数,大而深者可给予第2次冻融,直至5min后患者的皮疹周围出现轻微水肿之后可视为达到目的。
  1.3 疗效判断标准[2]
  无效:治疗后,患者丘疹消退不到30%。
  有效:治疗后,患者丘疹消退约30%-70%。
  显效:治疗后,患者丘疹消退超过70%。
  痊愈:治疗后,患者丘疹完全消退,留有色素沉着。
  总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以(%)表示,并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6.7%与对照组56.7%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3%显著优于对照组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表2。
  3讨论
  马拉色菌毛囊炎主要是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毛囊性皮肤性真菌病[3]。既与外因条件有关,也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遗传疾病及多汗等内因条件有关。此病属于慢性皮肤病,容易误诊和漏诊。
  伊曲康唑的主要功效是广谱抗真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醇形成,且餐后服用,效果极佳。采用本药连续治疗1周后,患者的皮肤角质层的浓度将远超血浆浓度,且可保证角质层停留时间在1-4周左右,药效显著。液氮冷冻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液氮对病变组织瘀血,于毛细血管处形成毛血栓,从而造成局部循环障碍,杀死细胞。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切实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以免造成皮肤组织损伤[4]。
  在本组实验中,治疗2周时,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液氮冷冻联合口服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采纳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洁雯.液氮冷冻联合口服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6):536-537.
  [2]吴洁贞,李常兴,周耀湘等.伊曲康唑胶囊联合液氮冷冻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7):749-751.
  [3]郑义辉.伊曲康唑胶囊联合液氮冷冻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80-80,81.
  [4]王希晶,王力涓.液氮冷冻结合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96例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3):152-15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由于椎间盘纤维环两侧比较薄弱后纵韧带贯穿于整个脊柱,加强了纤维环的后面,但是第一腰椎平面以下后纵韧带逐渐变窄至第五腰椎和第一骶骨椎间宽度只有原来的一半,腰骶部是人体承受压力最大的部位,所以后纵韧带变窄使髓核易至后方两侧脱出,形成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对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的影响。  方法:在门诊药房药学服务中应用品管圈,对处方调配内差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最后对该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品管圈之前平均每月门诊药房调剂内差总数为2817例,不合格率为2.97﹪。应用品管圈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探讨度洛西汀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2013年0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化疗后伴有外周神经病变的病例72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36例,两组均应用维生素B1片 10mg,腺苷甲钴胺胶囊0.5mg,一天三次口服,治疗组加用度洛西汀片60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 为提高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现对目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管理模式落后、护理人员缺编、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住院患者的管理存在隐患、招聘合同制护士致护理队伍年轻化等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以保证新形势下医疗改革的顺利的进行。  【关键词】护理管理;问题;方法  加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为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1]。2010年至2012年我院对所收治肺心病心衰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7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9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89例患者,经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后。痊愈83例,有效5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护士,为护士求职和进入临床一线工作打好夯实基础。方式:运用全面规范、系统化的培训方法并结合护士自身特点制定个体化带教计划,一对一带教。效果:培训护士经过综合考核,全部达标,竟聘求职100%成功率。  【关键词】规范化 培训护士 带教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指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所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 评价咖啡酸片对宫颈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 30例宫颈癌患者放疗中白细胞减少,口服咖啡酸片,随机分成咖啡酸组和对照组,咖啡酸组15例,口服咖啡酸片0.2g/日,每日3次;对照组未服用任何药物或白细胞下降后口服利可君片20mg/次,每日3次。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和药物不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总结持续质量改进在体外冲击波碎石虚拟床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体会。在入院协调中心,泌尿外科主任,护士长等工作人员指导下,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分析体外碎石虚拟床位患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及落实各项改进措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3月后,体外碎石患者反应的问题比率下降。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体外碎石;虚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降低神经外科PICC感染风险,提高神经外科PICC管理质量。方法:选择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患者实施PICC感染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实验组患者PICC感染风险大幅下降,防护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检验 X2=4.54,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静脉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