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又可以衡量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理解水平。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在低谷徘徊。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许多人兴趣不高,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平心而论,许多语文工作者总是不断地探索,提出了许多设计方案和训练方法,就作文内在技法而言,这些方案和方法确实有着许多可取之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却始终不能跳出作文的圈子,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地。
一、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是了解事物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观察,但多数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主要表现在:
1.学生生活范围狭窄,在对生活素材的选取上受到很大的局限。
2.缺乏观察兴趣。有的学生认为看什么都没有意义,没什么好看的。这样的观察怎能入脑入心呢?作文所需的第一手材料自然就不会得到生动形象的再现。
3.缺乏正确的观察方法。虽然有的学生在作文前进行了观察,但观察的目的不明确,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和重点,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
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高
不少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痛,觉得没什么可写,在同学中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作文难,作文难,提到作文我心烦。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有的有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也积累了不少词汇,但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一到写作文,就搜肠刮肚,一筹莫展,最后由于“师命不敢违”,勉强东拼西凑出交差之作,应付了事,几句话就把作文写完,像记账似的。教师读来,深感文章空洞乏味。部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由于平时不善于做笔记,写起作文来也感到很吃力,不知该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这是小学生讨厌写作文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作文要求过高
作文教学离不开知识、认识水平这一基础,两者之间是同步发展,循序渐进的整体。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把原本的习作变成了写作甚至创作。如果学生在作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人物没有伟大的精神,就给予各种各样的批评,完全以优秀的范文作为评价作文好坏的标准。对学生过高的要求还表现在即使写得再好也难以得满分。学生觉得写好作文“遥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作文的情绪就会受到挫伤,使之消极、厌烦,对写作文失去兴趣。
四、没有及时鼓励、增加写作信心
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旦发生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找到作文的金钥匙。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顾地去挖苦讥讽,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经历过多次消极的体验后,学生就会发展为对作文的怨恨,使原先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
根据上述这些原因,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以消除学生写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1.激发动机,调动积极情绪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当某种客观事物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时,这种伴随着应激状态的需要就激励人去行动,从而成为有效的动机了。因此,作文教学应力求让学生明确作文训练的目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确实是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写作动机。以这种要求为目的的教育应该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通过生动、具体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来进行,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写作。
2.读写结合,学有所循
语文课本中有各种体裁,内容丰富多彩,但很多学生不会学以致用。因此,我有意识地利用课文指导学生模仿。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要求他们写或口述与课文相似的写景、写人等片段作文,然后与课文对照转入学习课文,这样就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作者的匠心与自己的不足,学完课文后,再引导学生用课文方法写类似的内容。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从学习到生活,拓宽作文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和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
作者单位:泉州市安溪剑斗中心
一、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是了解事物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观察,但多数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主要表现在:
1.学生生活范围狭窄,在对生活素材的选取上受到很大的局限。
2.缺乏观察兴趣。有的学生认为看什么都没有意义,没什么好看的。这样的观察怎能入脑入心呢?作文所需的第一手材料自然就不会得到生动形象的再现。
3.缺乏正确的观察方法。虽然有的学生在作文前进行了观察,但观察的目的不明确,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和重点,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
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高
不少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痛,觉得没什么可写,在同学中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作文难,作文难,提到作文我心烦。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有的有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也积累了不少词汇,但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一到写作文,就搜肠刮肚,一筹莫展,最后由于“师命不敢违”,勉强东拼西凑出交差之作,应付了事,几句话就把作文写完,像记账似的。教师读来,深感文章空洞乏味。部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由于平时不善于做笔记,写起作文来也感到很吃力,不知该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这是小学生讨厌写作文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作文要求过高
作文教学离不开知识、认识水平这一基础,两者之间是同步发展,循序渐进的整体。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把原本的习作变成了写作甚至创作。如果学生在作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人物没有伟大的精神,就给予各种各样的批评,完全以优秀的范文作为评价作文好坏的标准。对学生过高的要求还表现在即使写得再好也难以得满分。学生觉得写好作文“遥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作文的情绪就会受到挫伤,使之消极、厌烦,对写作文失去兴趣。
四、没有及时鼓励、增加写作信心
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旦发生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找到作文的金钥匙。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顾地去挖苦讥讽,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经历过多次消极的体验后,学生就会发展为对作文的怨恨,使原先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
根据上述这些原因,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以消除学生写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1.激发动机,调动积极情绪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当某种客观事物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时,这种伴随着应激状态的需要就激励人去行动,从而成为有效的动机了。因此,作文教学应力求让学生明确作文训练的目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确实是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写作动机。以这种要求为目的的教育应该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通过生动、具体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来进行,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写作。
2.读写结合,学有所循
语文课本中有各种体裁,内容丰富多彩,但很多学生不会学以致用。因此,我有意识地利用课文指导学生模仿。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要求他们写或口述与课文相似的写景、写人等片段作文,然后与课文对照转入学习课文,这样就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作者的匠心与自己的不足,学完课文后,再引导学生用课文方法写类似的内容。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从学习到生活,拓宽作文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和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
作者单位:泉州市安溪剑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