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大学生党员的后备军和有益补充,其自身建设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与教育,探索和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模式,为党员队伍的选拔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24-01
一、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机制的工作思路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坚持早教育、早发现、早培养,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作为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着力点,重视做好思想上入党工作。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机制。”所谓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就是在积极分子的选拔、培养和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打破以往成为积极分子后就坐等发展的旧模式,在整个培养、教育环节中实行定期量化考核,充分遵从和体现“优胜劣汰”的原则,使积极分子队伍的发展流动起来,做到有上有下、有进有出,保持积极分子队伍的生命力,确保积极分子队伍的先进性。
二、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现状
各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管理逐渐重视。无论是理论培训还是宗旨服务,无论是活动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创新。但是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和新要求的提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选拔标准模式化。高校在党建发展和培养过程中都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在积极分子的选拔和确定环节中,大多高校要求递交入党申请书三个月以上,能在各方面发挥模范作用的方可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但在实际选拔过程中侧重于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而忽略了部分成绩不理想但其他方面有特长、积极要求上进学生。
2.培养过程单一、形式化。积极分子确定后,党支部为其安排培养人,对其进行培养教育。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于理论学习和提升,忽略了实践在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未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外,个别支部认为积极分子环节的选拔、教育培养不重要而忽略此环节。同时,由于基层党支部的频繁调整,使得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缺乏一定的连续性。
3.缺少有效的考核标准和办法。随着年级的增长,积极分子数量逐渐增加,而积极分子在确定后,不管其发展优劣,支部一直会对其进行培养和管理。无形中,积极分子队伍的先进性受到考验,同时,支部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问题的症结就在于缺少一种有效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因此,探索和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显得极为迫切。
三、动态管理下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与教育
1.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与确定。
在积极分子的选拔标准方面,党支部要遵照各学校党建发展规范执行,同时结合支部特点、学生特点适当鼓励动机端正、有特长、能积极为同学、集体着想的同学。在选拔标准方面,要打破原有只注重成绩而忽略其他表现或是注重表现而忽略动机的情况;在选拔方式上采用自我推荐、集体举荐、组织引荐和民主推优等方式,选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群众基础扎实,表现突出的学生;经过评议和公示后对其进行培养,在选拔方式上要打破原有支部决定的积极分子确定方式,采用灵活、民主的选拔方式,将主动权放在学生自己身上。积极分子确定后,建立统一数据库,每一学年进行一次动态分析和评价,及时将培养过程中未达到标准和条件的进行清退,同时补充新的成员。
2.积极分子的培养与教育。
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是提高其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的必经之路。培养期间,积极分子必须按时参加党校的学习,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并写好学习心得。除此之外,要求积极分子参加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优秀党员事迹表彰会等,有助于使他们熟悉党内生活,增强组织观念和集体归属感。作为党校课堂的延伸,里仁学院每学期邀请专家、名师结合时事、要事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讲座、培训,切实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
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不仅注重理论指导,更要提高其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党支部定期给积极分子布置任务,压担子。同时里仁学院每学期结合时事热点设置主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分子通过实践活动学会承担责任,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积极发挥入党培养人在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中的作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必须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其入党培养联系人。入党培养联系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肩负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联系人应是思想觉悟较高、做事认真负责并且对该积极分子有一定了解的正式党员。动态管理思路下入党培养人的职责和工作更为重要和灵活。作为入党培养人,改变以往被动培养模式,转变为相对有效地互动培养。培养人应时刻保持对积极分子生活、工作、学习及思想状态的关注,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与积极分子进行沟通与交流,为其困惑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与群众的谈话,侧面了解该积极分子的状态,对积极分子有全面、正确、真实的认识和评价。对于积极分子取得的成绩,要明确地指出并给予表扬。一旦发现积极分子思想和行为有所偏差,应及时向党组织汇报,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纠正积极分子的错误。
3.加强对积极分子的考评。
积极分子在参加党校培训之后,必须参加党校结业考试并合格获得党校结业证书。对于组织交给积极分子的任务,相应负责人应当及时反馈,以评价其是否按时且认真完成工作与任务。培养过程中,党支部不定时且随机地向积极分子所在班级发放测评问卷,了解积极分子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表现,作为与思想汇报同期的积极分子情况的补充,并作为对积极分子考核标准中的一项要素实行。建立积极分子网络监督、评价系统,方便周围群众随时真实地反映积极分子的实际情况,使评价更具有客观性。
动态管理思路下,对积极分子进行量化考核,使对积极分子的考核更详细、直观,也更加公正严明。具体制定考核评分细则,设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的“进”与“出”的标准。标准具体化,进而量化,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核,及时掌握积极分子培养效果,对于不合格的积极分子应及时进行清退。
4.实行入党积极分子的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思路下,对于考评不合格或者是违反校规校纪,行为不符合积极分子身份的,做出有损积极分子形象的事情的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将取消其积极分子资格。对于被取消资格的积极分子,同时应追究其培养人的责任。入党积极分子资格被取消后,如能自觉改正错误,经支部全面培养考核半年以后,可重新确定其入党积极分子身份,对其进行培养,保证积极分子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落实积极分子动态管理。
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是做好党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落实三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的同时,我们要敢于打破原有的积极分子培养僵化模式和弊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与教育,使积极分子真正在各方面取得进步、做到表率,为加强和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武永乐(1980-),男,河北藁城市人,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贾泽茹(1991-),女,河北蔚县人,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管理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与实践》(11JDSZ3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字: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24-01
一、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机制的工作思路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坚持早教育、早发现、早培养,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作为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着力点,重视做好思想上入党工作。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机制。”所谓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就是在积极分子的选拔、培养和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打破以往成为积极分子后就坐等发展的旧模式,在整个培养、教育环节中实行定期量化考核,充分遵从和体现“优胜劣汰”的原则,使积极分子队伍的发展流动起来,做到有上有下、有进有出,保持积极分子队伍的生命力,确保积极分子队伍的先进性。
二、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现状
各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管理逐渐重视。无论是理论培训还是宗旨服务,无论是活动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创新。但是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和新要求的提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选拔标准模式化。高校在党建发展和培养过程中都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在积极分子的选拔和确定环节中,大多高校要求递交入党申请书三个月以上,能在各方面发挥模范作用的方可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但在实际选拔过程中侧重于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而忽略了部分成绩不理想但其他方面有特长、积极要求上进学生。
2.培养过程单一、形式化。积极分子确定后,党支部为其安排培养人,对其进行培养教育。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于理论学习和提升,忽略了实践在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未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外,个别支部认为积极分子环节的选拔、教育培养不重要而忽略此环节。同时,由于基层党支部的频繁调整,使得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缺乏一定的连续性。
3.缺少有效的考核标准和办法。随着年级的增长,积极分子数量逐渐增加,而积极分子在确定后,不管其发展优劣,支部一直会对其进行培养和管理。无形中,积极分子队伍的先进性受到考验,同时,支部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问题的症结就在于缺少一种有效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因此,探索和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显得极为迫切。
三、动态管理下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与教育
1.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与确定。
在积极分子的选拔标准方面,党支部要遵照各学校党建发展规范执行,同时结合支部特点、学生特点适当鼓励动机端正、有特长、能积极为同学、集体着想的同学。在选拔标准方面,要打破原有只注重成绩而忽略其他表现或是注重表现而忽略动机的情况;在选拔方式上采用自我推荐、集体举荐、组织引荐和民主推优等方式,选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群众基础扎实,表现突出的学生;经过评议和公示后对其进行培养,在选拔方式上要打破原有支部决定的积极分子确定方式,采用灵活、民主的选拔方式,将主动权放在学生自己身上。积极分子确定后,建立统一数据库,每一学年进行一次动态分析和评价,及时将培养过程中未达到标准和条件的进行清退,同时补充新的成员。
2.积极分子的培养与教育。
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是提高其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的必经之路。培养期间,积极分子必须按时参加党校的学习,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并写好学习心得。除此之外,要求积极分子参加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优秀党员事迹表彰会等,有助于使他们熟悉党内生活,增强组织观念和集体归属感。作为党校课堂的延伸,里仁学院每学期邀请专家、名师结合时事、要事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讲座、培训,切实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
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不仅注重理论指导,更要提高其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党支部定期给积极分子布置任务,压担子。同时里仁学院每学期结合时事热点设置主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分子通过实践活动学会承担责任,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积极发挥入党培养人在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中的作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必须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其入党培养联系人。入党培养联系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肩负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联系人应是思想觉悟较高、做事认真负责并且对该积极分子有一定了解的正式党员。动态管理思路下入党培养人的职责和工作更为重要和灵活。作为入党培养人,改变以往被动培养模式,转变为相对有效地互动培养。培养人应时刻保持对积极分子生活、工作、学习及思想状态的关注,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与积极分子进行沟通与交流,为其困惑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与群众的谈话,侧面了解该积极分子的状态,对积极分子有全面、正确、真实的认识和评价。对于积极分子取得的成绩,要明确地指出并给予表扬。一旦发现积极分子思想和行为有所偏差,应及时向党组织汇报,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纠正积极分子的错误。
3.加强对积极分子的考评。
积极分子在参加党校培训之后,必须参加党校结业考试并合格获得党校结业证书。对于组织交给积极分子的任务,相应负责人应当及时反馈,以评价其是否按时且认真完成工作与任务。培养过程中,党支部不定时且随机地向积极分子所在班级发放测评问卷,了解积极分子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表现,作为与思想汇报同期的积极分子情况的补充,并作为对积极分子考核标准中的一项要素实行。建立积极分子网络监督、评价系统,方便周围群众随时真实地反映积极分子的实际情况,使评价更具有客观性。
动态管理思路下,对积极分子进行量化考核,使对积极分子的考核更详细、直观,也更加公正严明。具体制定考核评分细则,设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的“进”与“出”的标准。标准具体化,进而量化,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核,及时掌握积极分子培养效果,对于不合格的积极分子应及时进行清退。
4.实行入党积极分子的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思路下,对于考评不合格或者是违反校规校纪,行为不符合积极分子身份的,做出有损积极分子形象的事情的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将取消其积极分子资格。对于被取消资格的积极分子,同时应追究其培养人的责任。入党积极分子资格被取消后,如能自觉改正错误,经支部全面培养考核半年以后,可重新确定其入党积极分子身份,对其进行培养,保证积极分子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落实积极分子动态管理。
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是做好党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落实三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的同时,我们要敢于打破原有的积极分子培养僵化模式和弊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与教育,使积极分子真正在各方面取得进步、做到表率,为加强和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武永乐(1980-),男,河北藁城市人,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贾泽茹(1991-),女,河北蔚县人,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管理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与实践》(11JDSZ301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