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电影院

来源 :小说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4381858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何谓蜂巢,何谓幽灵
  1940年,在西班牙卡斯地利亚高原的一个小村落,镇公所正在放映《科学怪人》。村里的老老少少,搬着小板凳,坐在银幕前。科学怪人想做上帝才能做的事情,他想创造生命,最后,怪人杀死了陪他玩耍的小女孩,他可能并不知道,他那样做是杀死了她。影片放映的同时,村庄里的人们忙碌着各自的事情。一个养蜂的男人戴着面罩,仔细观察蜂巢,蜂群密密麻麻地挤在蜂巢里。一个女人在写信,她不知道收信人能否收到她的信,她执著地写。她来到火车站,像是等待火车带来什么人,又像是等待火车将信带向远方。养蜂的男人和写信的女人,是一對夫妻。他们沉默不语,面容忧伤,各怀心事。夜里,他们的两个女儿躺在床上,小的叫安娜,稍大点的叫伊沙贝尔。安娜无法忘记白天看过的影片,不断地问伊沙贝尔,电影里的怪人为什么要杀死女孩。伊沙贝尔告诉安娜,他没有杀死她,他也没有死,因为他是幽灵,幽灵是不会被杀死的。伊沙贝尔还说她看见了幽灵,他还活着,就在村庄附近的某个地方。一天,安娜和伊沙贝尔来到田野,伊沙贝尔指着远处的石屋说,“看到那个有井的房子吗?他就住在那儿。”她们跑向田野。田野尽头,空荡荡的房屋,孤独的水井,呼啸而来的火车喷着白烟远去,对小女孩来说,这一切显得那么神秘。哪一个人,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没有在类似这样的小屋里玩耍过?一所破败废弃的房屋,会成为孩子的冒险乐园,孩子们会在脑子里勾画出许多与鬼怪、幽灵等神秘事物相关的故事。安娜的脑子里就装了太多遐想、好奇和隐隐的不安。她经常独自一人来到石屋,有时在井边玩耍,有时观察石屋里面的情形。她似乎在这里守候并期盼着一个属于她的幽灵或者某种新奇事物的出现。终于有一天,安娜发现门前的土壤里有大大的脚印,她用自己的小脚去比量。那个脚印要比她的脚大出不止两倍。她走进石屋,看见了一个躲藏在这里的受伤的男人,一个逃亡者。她没有感到丝毫害怕,而是从书包里拿出苹果给他吃,用稚嫩的小手给他系上松开的鞋带,并偷偷将父亲的外套送给他御寒,逃亡者表演魔术向安娜表示感谢。他们彼此露出了开心的微笑。有一天夜里,逃亡者被乱枪射死。 安娜当然不知道,这个受伤的男人,是一个共和军的逃亡者。当她再次来到石屋,看见了地上的血迹,逃亡者却消失不见。她心里以为,也许是父亲的告发害死了这个人,因为早餐时,她看见父亲外套里的怀表重新回到了父亲手中。父亲也悄悄跟随安娜来到了石屋。安娜无法理解和接受逃亡者被杀事件,转身向森林逃去。漆黑的夜里,她孤单地坐在水潭边,恐惧包围着她,她感到那个科学怪人的手正掐向她的咽喉。她闭上眼睛,幻觉消失了。人们最终找回了安娜。经过休养,安娜虚弱的身体逐渐恢复。影片将近结尾时,妈妈烧掉了所有信件,给趴在书桌上沉睡着的爸爸披上衣服,生活似乎回归平静,并有了某种说不清楚的好的变化。影片最后,安娜从床上坐起,喝了一大杯水,她似乎干渴了很长时间。她下床,推开满是蜂巢图案的门,站在露台上,凝望沉沉夜色,耳边响起姐姐伊沙贝尔的话:“你若是他的朋友,他随时可以和你说话,闭上眼睛,呼唤他,‘我是安娜,我是安娜’……”安娜闭上眼睛,火车隆隆的声音由远及近,一声奇怪而锐利的鸟鸣,安娜睁开眼睛,回到了屋内。
  以上便是西班牙电影《蜂巢的幽灵》的主要故事情节和内容。一方面,用大篇幅描绘了以安娜为代表的儿童世界那有如迷宫、充满遐思的内心活动。另一方面,借由各种象征符号和隐喻手法,展现了以父亲为代表的成人世界那种沉闷、忧郁、茫然和压抑的精神状态。影片在拍摄时,使用固定机位拍摄的次数和时间非常多,大量长镜头的使用,使影片内容和人物活动常常呈现出有如静物素描般的画面效果。影片人物不多,对白也少,景物和背景简单,但其容量却巨大而深邃,这也正是导演维克多·艾里斯的高明之处。在这部影片中,维克多·艾里斯最让我钦佩的有三点:一是运用隐喻,二是细节描摹,三是惜字如金。影片中有几个既典型又独特的片断,将这三者巧妙地穿插糅合在一起,使影片达到他所想要的效果。
  片断一:树林里的毒蘑菇。“如果你对一个蘑菇没有把握,就不要捡,因为如果它是坏的,你捡来吃了,它就是你最后的蘑菇,就死了。” “看看这是什么?真正的魔鬼,闻起来很香,它年轻的时候就骗了你,不过当它老了,仔细看看蘑菇伞的颜色,看看黑色的腮,孩子们,千万记住,这是最坏的,最毒的,如果你吃了,解毒的方法都没有,必死无疑。”——在一片幽静的树林,父亲费尔南多陪两个女儿采蘑菇,当他发现一个毒蘑菇时,这样叮嘱和教导女儿们。随后,这位父亲伸出一只脚,踩住那只毒蘑菇,狠狠地蹍了蹍。此时,影片给了那毒蘑菇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转瞬间,毒蘑菇变得那么丑,瘪瘪的,平平的,毫无生气地歪倒在一捧嫩绿的青草中,像死去的巫婆。对孩子们而言,如何甄别“好蘑菇”和“坏蘑菇”,是关乎生命的大事,而教会和赋予孩子们这种“甄别”能力,则是身为父亲的男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父亲在林子里给女儿讲授有关蘑菇知识。但导演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另有深意。很显然,在这里,“蘑菇”不仅仅是蘑菇,而是隐喻了其他事物。这样一段电影镜头,如果用简单的文字描述出来,容易给人造成温情假象。事实上,在整部影片中,导演从未有过温情想法,从头至尾,大量冷暗色调的运用,平静缓慢的节奏,阴郁晦涩的画面,低沉压抑的音乐,给人以诡异不安的感觉,同时又散发着不可名状的幽幽诗意。
  片断二:关于幽灵的对话。“妈妈,你见过幽灵吗?你不知道,我知道,幽灵就是幽灵。他们是好的还是坏的?”“跟好姑娘在一起就是好的,但是跟坏姑娘在一起,他们就是坏的,不过,你是好的,对吗?来,亲一下。”妈妈笑着拥抱六岁的安娜,紧紧地拥抱并亲吻她。一段原本十分温馨的母女之间的对话,由于导演刻意的渲染,让人感受到的依然是一种忧伤和不稳定的情绪。如同父女间有关“蘑菇”的对话,在母女间有关“幽灵”的对话中,“幽灵”一词同样具有深刻的隐喻。你不得不承认,维克多·艾里斯是隐喻大师,他把真正想要说出的东西,就这么半遮半掩、不怎么露痕迹地借用某种符号般的语言清晰地表现出来。   片断三:课堂上的朗诵。“既不是怨恨也不是仇恨,也不是变化的恐惧,我只是感到口渴,我不明白的口渴,生命之河,你去哪了?空气,我需要空气。你在黑暗中看到的东西,会让你默默颤抖吗?我看到一个瞎子,看着太阳的脸,我会落在落日不会升起的地方。” 课堂上,安娜在朗诵,学生们安静地倾听。如此诗意而又玄奥的语言,借一个六岁女孩稚嫩的嗓音娓娓道来,对观众心灵的冲击极为震撼。这样的朗诵,再次加重了对压抑不安氛围的烘托。
  片断四:关于蜂巢的旁白。“最近我向某人展示我的玻璃蜂巢,那个齿轮的运动就像时钟发条轮,有人看见仪表板的持久运动,永久的嗡嗡响,蜂房神秘而疯狂的雄蜂,桥梁和楼梯构成蜡房,王后的侵略性的螺旋……”父亲的这段旁白,在影片中出现过两次。如此隐晦的表达,依然是为了凸显当时的政治氛围,对人们特别是以父亲为代表的内心埋藏着理想与信念,却又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奴役着的人们的压抑。
  片断五:没有一句对白的夫妻。维克多·艾里斯堪称惜字如金。自始至终,影片中的丈夫和妻子没有一句对白。丈夫对妻子唯一一次开口,是某天他从养蜂的地方回到家,大声喊妻子的名字“特里萨”,而当时妻子并不在家,所以无人回答他。妻子对丈夫唯一一次开口,是某天她站在阳台上,大声喊丈夫的名字“费尔南多”,为的是将他落在家里的帽子扔下来,帽子扔了下来,丈夫低头将帽子捡拾起来,没有应答,转身离去。
  在以上这五个片断中,维克多·艾里斯对细节的描摹和刻画,可以说达到了极致。影片中值得反复咀嚼并进行延伸阐释的细节有很多,正是这些细腻深刻的细节刻画,使得电影中人物内心和外部世界的冲撞和矛盾得到了充分展示。而“毒蘑菇”“幽灵”“玻璃蜂巢”“齿轮”“发条”“王后”等词语,就像神秘的符号一样,使得原本晦涩的隐喻,变得耐人寻味又透彻直白。上世纪40年代,西班牙民众处于二战阴云的笼罩下,内心布满疑虑、茫然、惶恐和不安。而影片上映的70年代,正值佛朗哥独裁统治。相比战争带给人们的阴影,这样的政治环境,使得人们的压抑感和苦闷感可能更为强烈。也许,维克多·艾里斯想抗议的,除了战争对人们的傷害,还有独裁政治对人性的蹂躏。对人类而言,这两种东西始终是最大的祸患。结合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历史背景来看这部电影,我们就不难理解维克多·艾里斯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表现手法了,他的确有些迫不得已。
  2、爱比死更冷
  “亲爱的,我走了,在你离开我之前。我走了,在你不想要我之前。因为我们之间只剩下温存,但是我认为还不够。我走了,在感受到不幸之前。我走了,带走拥抱的气味,带走你的味道,你的眼神,你的吻。我走了,带走我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是你给我的,我长久地拥抱你直至死去,我一直都在爱着你,你是我的唯一。我走了,为了让你永远不会忘记我……”
  这是法国影片《理发师的情人》里女主角玛蒂尔德的遗书,这些文字本身如同玛蒂尔德的形象一样令我着迷。玛蒂尔德是那种叫人过目难忘的女子,她波浪一样的卷发,迷宫一样的眼神,神秘莫测的笑容,性感柔曼的身体,散发着静谧成熟的气息。看着她,你如同身陷一座甜美的果园,那股芬芳让人忍不住地想要伸手去触摸、采摘和品尝。但就是这样一个性感迷人的女子,却在年华正好,爱情最盛大、最灿烂的时刻,留下一封充满温情和绝望的遗书后,主动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是那样爱着玛蒂尔德这个女性形象。有时候,我觉得,我就是她。朋友对我说:“玛蒂尔德就是你们女人的代名词,越是美丽越是敏感越是情感充沛越是成功的女人,越是怕老,怕失败,怕没有爱。”我想,是这样的。每个女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玛蒂尔德,我们都害怕没有爱,害怕失去爱。很多时候,我们宁肯在最甜美的时刻死去,也不愿意亲眼看着爱情慢慢地溃烂、消散直至死亡。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部影片还有一个名字叫《爱比死更冷》。我甚至认为,这个名字更符合我对这部影片的理解。我像读一本书一样,仔细地阅读着这部电影,并跟随着男主人公安托万的眼睛,走进一个私密的甜蜜的神秘的忧郁的爱情牧园,而它最终无可避免地变成了沉寂的冷清的虚无的幽暗的爱情墓园。
  影片开头,一个小男孩独自在海边跳着奇怪的舞蹈,一个男人关于他的爱情的回忆就此展开。12岁的安托万常到镇上一个性感的、微微有些胖的女理发师谢菲尔太太的小店理发,他喜欢她身上的母性气息。在夏季炎热的一天,透过洁白的工作服松开的纽扣,他瞥见谢菲尔太太那对浑圆饱满的乳房,深深为之迷恋。晚上,他对爸爸说,长大后的理想就是娶一名理发师。为此,他挨了爸爸一记耳光。小安托万最后一次去那个理发店时,躺在桌上的谢菲尔太太已经死亡。一只猫爬到桌子上,伸出爪子推了她一下,她像一件物品滚落在地。谢菲尔太太被抬走后,安托万闭上眼睛,在自己曾坐过的那把椅子上又坐了一会儿,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死亡。
  时光平缓地流逝。在另一个小镇,中年的安托万遇到了一名年轻的理发师,她的名字叫玛蒂尔德。安托万第一次在那里理发时就爱上了她。从此,小镇中的这个理发店,成为一个隐秘的天堂,一个世外桃源。玛蒂尔德不愿意出门,而安托万也认为和别的夫妇出去,互相邀请去度假显得做作。对他们俩来说,这是缺乏爱情的表现,是一种用外部友谊填补内心缺口的做法。在这个美丽的二人世界里,他们安静平淡、幸福甜蜜地生活着。她为各种各样的顾客理发,他则坐在一旁陪伴她,眼神一直围绕着她。他们之间,仅有过一次不愉快,因为安托万无意间开玩笑嘲弄了她喜欢的幻想曲作家。
  玛蒂尔德说过,只有死亡才能分开他们。而此时,死亡的脚步已经接近了她。一天下午,天空阴霾密布,她站在窗前,幽幽地说:“生活是卑鄙的,要下雨了。”霎时外面下起暴雨,屋里变得昏暗。安托万想要去开灯,玛蒂尔德阻止了他。安托万如同往常坐在沙发上,玛蒂尔德走向他。她撩起裙子,坐在他腿上,他们做爱后,她起身说:“我去外面买点黄油。”随后冲出门去,一路在雨中奔跑。她来到一座大桥,望着桥下奔腾的河水,毅然决然地一跃而下。   玛蒂尔德的性情既温柔娴静又热情善良。她给安托万的感觉是,和她在一起很轻松,好像什么都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好像什么都作了低调处理,无论是高兴事还是伤心事。玛蒂尔德的本质却又是忧郁的。一次,她注视顾客离去的背影,黯然地说:“他的背见驼了。”她感叹时间的流逝,害怕生命日渐衰老。她在内心里抵制着,拒绝着,不愿意她的生命最终也如一枚蛋糕悄悄地腐烂、变质。她尤其恐惧爱的消逝。在她感到最甜蜜的时候,她问安托万:“如果有一天,你不爱我了,一定不要欺骗我。”在他搂着她跳舞时,她说:“抱紧我,安托万,抱紧我,我的胸口好闷,我害怕有一天你不再和我跳舞。”也许,正是浓烈的爱使她心碎,她希望定格在爱的顶端,她希望她的爱永恒。
  我有些不解的地方是:玛蒂尔德就像一个从天而降的神秘女子,没有家人,没有亲戚,没有朋友,除了安托万,养老院里那个老人是唯一与她有过关联的人,导演似乎有意识地隐去了她的身世和背景。结婚当天,安托万和她一起看自己小时候照片,他对她说“给我看看你小时候的照片”,她说“没有,一张都没有,我不想看到自己的童年”。她为什么不想看到自己的童年,难道童年遭遇过不幸?结婚十年,玛蒂爾德的肚子一直平平的,虽然安托万并没有盼望一个小孩,但这和她的童年是否有什么内在关联呢?玛蒂尔德还说过她了解男人,她到底有过些什么样的经历?从那些只言片语中,我隐约感觉到导演没有直接言明和道破的某些东西。
  导演处理影片结尾的手法,像一首诗,柔软,莫名,意味无穷,给观众留下充足的想象和感受空间。安托万如从前那样坐在沙发上,仿佛生活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仿佛玛蒂尔德马上就会回来。一个男人进来了,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翻弄着杂志。安托万说,“我给您洗洗头。”他习惯性地把磁带放进录音机,热情欢快的音乐响起,安托万跳起了自创的怪异的状如抽风的舞蹈。这正是影片开头的音乐和舞蹈,区别是那时他是小孩而且背对观众。那个男人也跟着跳起来,他们跳着,笑着,非常开心。音乐未完,安托万关掉录音机,重新坐回沙发,平静地说,“理发师快回来了”。音乐转而舒缓忧伤,两个男人面对面坐着,等待他们的理发师回来。
  稍加留意的话,影片其实早在一些细节上对“爱情”和“死亡”做了铺垫。在玛蒂尔德的理发店,曾有两个男人讨论死亡,其中一个说:“没有比死更快的了,死就像我们睡觉时不做梦。”而安托万则说:“死是黄柠檬,有股香草味道。”那其实是留在他年少时记忆中的既像妈妈又像情人的理发师身上的味道。关于玛蒂尔德的死,我的一个女性朋友曾说:“换成我,绝不像她在爱情最完美的时候死去,我会和那个人耗到不爱为止,直到不爱,爱情才圆满。”
  3、爱和生命的尽头
  《爱 Amour》是2012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电影。导演和两个骨灰级的老戏骨,把人生暮年的况味演绎得深邃残酷而真实,令人心生悲伤。
  安妮和乔治是一对退休多年、有教养、曾从事音乐教育的八十多岁的老夫妻。一天,他俩从外面回到家,收拾好东西,做好饭,坐在餐桌前。突然有那么一刻,安妮不说不动,静止如同失去灵魂和生命的雕像。乔治意识到不对劲,起身穿衣,准备找人求助。安妮却缓过神来,但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毫无所知。经医生检查,安妮颈动脉阻塞,继而引起右半身不遂,很快蔓延全身。乔治答应妻子,无论如何,不把她送往她不喜欢的医院和养老院。日渐衰老、行动迟缓的乔治决定陪伴安妮在家中走完人生旅程,他艰难地、尽己所能地照顾着病情日趋严重、神志日益不清的她。乔治每天5点起床。陪安妮练习说话,或者一起唱歌。给安妮换尿布,涂膏药,防止褥疮。7点钟,试着让她吃饭喝水,有时她照做,有时她很不听话。有时安妮会说一些童年的事情,有时在几个小时内大喊救命,然后又在一瞬间放声大笑,或者大哭。
  曾经是钢琴家的安妮,那个无比优雅的妻子,竟然尿床了。看着湿漉漉泛着一大片黄渍的洁白的床单,安妮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而生命陆续降临给她越来越多的屈辱。她开始拒绝丈夫细心的喂食。他劝说:“你不能逼我渴死你呀!”有一次,他恼怒地掰开她的嘴,强行把水喂进去,而她把含在口中的水吐出来。情急之下,他打了她一耳光。他十分后悔,请她原谅。不得已,他雇佣了两个护士,其中一个十分低劣,给安妮梳头时很粗暴,乔治辞退了这名护士。护士为此辱骂他:“你这个恶毒的老头,可怜。”他平静地回答:“我衷心地希望,有一天,也会有人这么对你,像你对待你的病人一样,而你没有任何办法自卫,现在消失吧,出去。”护士走时,转过头又骂了一句:“X你妈的,老傻B。”这个年轻的、毫不知错的护士扬头离去后,乔治在一张扶手椅里坐了很长时间,他只能以沉默来消解自己遇到的这一切。
  在另一座城市生活的女儿来过几次。女儿:“妈妈到底怎么了,你为什么不接电话?从上次讲话算起,我给你留了四条语音信息,你为什么不回我?”乔治:“我不听语音信息的,对不起。”女儿:“你想不到我们有多么担心吗?”乔治:“你们的担心对我没有丝毫用处,你不要误会,我不是批评你们,我没有时间关心你们的担心,如此而已。”女儿:“爸!”乔治:“行了,别说了。你母亲就像我们预见的那样,情况越来越糟,她越来越像一个无力自卫的小孩,如此悲伤且羞辱。对她,对我,都如此。而且,她不愿意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被人看见,上一次你们来,她其实就不愿意。你们有你们的生活,我们也有我们的,好么!”女儿:“爸,你到底怎么了?”乔治:“没什么啊,我只是没想到你会来,我不喜欢你突然出现,然后像一个同事一样告诉我,怎样做才是好的,你以为你是谁……”
  当女儿问乔治:“以后怎么办?”乔治说:“护士一周来三次。每十五天,医生和理发师来一次。这是你想知道的吗?以后会怎样,和以前一直到现在发生过的事一样。情况会越来越糟,再过段时间一切就会结束了。”女儿:“爸,你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乔治:“不能?你觉得能怎么办?”女儿:“你不想我们认真地讨论这个问题吗?”乔治终于忍不住,提高了嗓音:“你说‘认真地讨论’是什么意思?你难道想把妈妈接去你家,还是想把她送去养老院,你想这样吗?来啊,和我‘认真地讨论’啊! ”   “我不喜欢你突然出现,然后像一个同事一样告诉我,怎样做才是好的……”“来啊,和我‘认真地讨论’啊! ”父亲和女儿的这段对白中,乔治从最初隐忍到愤怒地宣泄,其中充斥着太多生命的无奈,道出人到晚年和所有家庭都会遇到的艰难情形,无论中外。子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远走他乡,为生活和工作奔波忙碌,无暇也无力顾及年迈的父母双亲。乔治是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倾尽全力照顾妻子,尽量不给女儿增加麻烦。倒是那个女儿,她没有任何理由,不该带着哪怕一丝指责的语气去质问父亲。年老的父母,需要的是真正的爱、理解和尊重,以及生命的尊严。当你无法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关照时,最好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乔治问得何其有理,身为子女,你以为你是谁?
  情况的确越来越糟。一天比一天悲惨的,不是贫穷,而是由于丧失健康带来的生命羞辱。这是这对艺术家夫妻,尤其是妻子所不能容忍的。终于有一天,乔治在洗浴间刮胡子,安妮又开始大声地喊:“疼……”乔治立刻放下电动剃须刀,来到妻子身边,问她:“你怎么了,哪里疼,尿布湿了吗?”他掀开单子,把头埋下去,查看,又坐下来,握住她的手,从上到下抚摩,一边吻她的手,一边安慰她:“没事的,没事的,我在这。”她继续喊。他说:“你想听我讲个故事吗?不过你得躺着安静地听,我不能大声说话,不然我会很累。”
  他开始讲述童年的故事——“在我很小的时候,其实也没有那么小,我想是小学结束的时候,那会儿我差不多有十岁,爸妈送我去一个夏令营,他们觉得,让我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生活一个暑假,是件不错的事情。我们寄宿在一个古老的城堡里,在大森林中,我想大概是在Auvergne,我记不清了。事实与我想像的正好相反,我们得早上六点起床,然后跳到湖里游泳,是一个离城堡不远的小湖,它的源头是山上的一条冰水的小溪。我们两两排着队,跑着跳进湖里。你知道,我从来没有什么运动细胞。当时有个体育项目,为了让我们整天不停地运动,很大程度上消解那些还在萌芽状态的可能的青春期欲望。但更糟糕的是食物,我们到达的第三天,午餐里有牛奶米饭,我特别讨厌牛奶米饭。我们坐在一个巨大的房间里一条长桌的旁边。我不想吃这个东西。一个老师对我说,你不吃完碗里的东西,就别想离开这。吃完饭,所有的人都出去了,我一个人坐着,流着眼泪。我和妈妈有一个秘密约定,我得每个星期给她写信,还要寄一张明信片。如果我过得开心,我就给她画很多鲜花,如果不开心,就给她画星星。她留着那张明信片,上面布满了星星。三小时之后,我终于能离开食堂,回到我的卧室,上床睡觉,然后我发了40度的高烧。我患了白喉,他们把我送到最近的医院,然后隔离起来。当妈妈来看我的时候,她只能隔着玻璃朝我挥手。有一天,我再也找不到那张明信片了,真遗憾……”
  故事讲完了,安妮安静下来。乔治沉默了一会儿,慢慢地拿起枕头,捂在她的脸上,并趴下身体,压在枕头上,直至她的呼吸停止。乔治出去买了鲜花,用颤抖的手,一朵朵地剪下来。安妮死了,躺在洁白的床单和满床鲜花之中,乔治把她的死亡布置得看起来很美,这是影片开头一幕。而影片结尾是,乔治听到了水龙头哗啦啦的声音,是安妮在洗碗。她侧过头,微笑着对他说:“我刚洗完,你可以去穿鞋了。”她洗完碗,他帮她穿好外套。她边打开门,边对他说:“你不穿大衣吗?”他穿好大衣,跟随在她身后,走了出去。這是他们过往生活中的日常情形。但现在,这是他最后的幻觉。
  两个相爱一生的人,晚年的生活,如此悲伤无奈。生命的尾声,也就是生命的残酷和苍凉。我明白导演为什么安排乔治讲述那个故事,用意非常明显。人生的两端,多么相似。生命在不停地流失。人老了,和孩子一样,一样无力,一样没有任何方法自卫。我明白乔治为何杀死安妮,明白影片为何取名为《爱》。他爱她,所以最终选择杀死她,那正是她所希望的——有尊严地离去。影片里相继出现过两次有关鸽子的画面。一只温顺的鸽子,从敞开的窗子飞进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地觅食。当乔治杀死妻子后,它又来了。这一次,他关上窗户,拿着安妮的披巾,跟在鸽子后面,缓慢、颇费周折地将它捕获。他抱着被扑裹在披巾里的鸽子坐了一会儿。最终,他还是将它放飞了。那只鸽子象征着他和妻子,他以死亡的方式,给了妻子和自己生命的自由、希望和光明。
  作者简介:刘苏,1969年出生,湖北天门人,现居山东东营,供职于某医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2届高研班学员,发表和出版部分诗歌、随笔作品。
其他文献
画画是爱玲的茶余饭后事,也是她人生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说是茶余饭后事,是因为研习水墨是她十年来写作生涯的业余爱好。罗丹说的好,“艺术”是一门学会真诚的功课,有了真诚,才能孕育出真正的艺术。爱玲的作品之所以具有一种动人的力量,我以为不是娴熟的技巧或一味模仿,正是她作品中透露出来的真情趣。  人有情趣不难,但难得真诚,不然就小了滑了。她是一个真诚的人,诚恳、质朴、醇厚,灵性极高,有时候不免有几分
期刊
1.雪的故事  书评家沈敏在孙周的小说《囚徒或爱的遁逃》中,看到了其引用的雪等四十九个女外遇者的口述实录。孙周声称,这些故事最早见于李文出版于一九九七年的著作《外遇的精神分析》,但李著充满了篡改、歪曲和编造,他撰写此书完全是为了驳斥李文。雪的故事,在李文著作《外遇的精神分析》中排序第十六,是沈敏看到的最匪夷所思的外遇故事,不仅口述者雪否认了他们不是在搞外遇,而其情形及最终结局也让人无语。  “阳就
期刊
我被宣传部的头儿喊到办公室,说是上级要在我们这召开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现场大会。点名要我们局在会上做经验介绍。要知道,咱们领导是个要强的人,更是个要脸面的人。所以要我们下基层筛选一位退耕还林方面的最佳典型人物,领导还特别叮嘱,这次参加会的最小的都是管营林的副场长,事迹一定要超凡的突出,让大家听了,要感到震惊,要受到鼓舞,让上级领导在最后的总结会上能有滔滔不绝地表扬也好,夸赞也好,号召其他单位向我们学
期刊
我是在考察章草发展脉络的时候,知道宋克这个人的。但那时候并没有深入考察宋克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交游经历,完全是凭借着他给后人留下的对三国时代皇象所书《急就章》的临习作品而得到些许感知。那是一种不太好的感觉,感觉宋克在书《急就章》的时候锋芒太露,这和章草那种古意盎然的气息不大合拍。章草又叫古草,体现一种含蓄的力量,到宋克这里力量几乎完全外泄出来,所以难免给人以“狂浪”的第一印象。  虽然中国古代有字如
期刊
1  近些年,梦里不知身是客,常把他乡当故乡。哪怕守家待在省城,或看儿孙去趟北京,甚至到了发达国家都城,竟也如此。  去年深冬,我在海南当候鸟,白日梦里正与故乡风雪说话,忽被梦外风雨中的手机铃声唤醒。大哥啊,我是贵双,刚从沈阳过来,一会儿去看看你!我这才跳出梦境,孙悟空似的一个跟头翻回海南。  手机里叫我大哥的贵双,姓万,不是我弟弟。用老家那边约定俗成的语意翻译,说来看看我,便是啥功利目的也没有,
期刊
修建中东铁路时,沿线建了许多大小不一的车站。碱沟是地道的三等小站,它是沙俄人在铁道线上拉拉的一个蛋。  暮色低垂时,一个圆滚的身子,从候车室宽大木门的缝隙中骨碌进来。木门在她身后颤动两下合上的那一刻,大雨在她身后倾盆而落。检票员咣当地关上检票口的铁闸门,拎着检票钳子朝售票口大声小气地喊,这鬼天气,傻逼才出门。检票员使劲地斜楞一眼刚进门的她,还厌恶地把一口痰吐出来。检票员乜斜着眼神儿冲着售票口,吹一
期刊
一  我始终感觉,下午五点多的时候,夕阳丰盈地照在那栋家属楼的玻璃上,他家便着火了。  “土豆粉太咸了,加点醋。”母亲说。  “就这吧。”我低着头狼吞虎咽。  “我上午看手机说是让我收快递,两百箱巧克力,不知道是谁订的。我让他下午再送。”  我终于停下了急促地吞咽:“你要重新就业?”  “才不,回去看看再说吧。”母亲抬起音调。  “卖了吧,能赚不少钱呢。”处理掉这些值钱的“垃圾”不是件容易事。  
期刊
1  玻璃窗布满苍蝇的粪便,里面有一片夏夜的黑暗。王小夏把鼻子和脸压成了扁形,看久了,他才看见供销社的黄高丽。黄高丽的脸浮在花花绿绿的货架上,像挂了一张黄烟叶子。黄高丽起身卖货,王小夏看见黄烟叶被阳光点亮的部分微微掀动,而另一半烂掉在黑暗里。  我爸叫王国良,我妈叫崔金枝,我叫王小夏。王小夏背着手,眯眼从一束阳光中仰脸看。柜台后那张笑脸像漾动着的水波。很好,你,聪明的!王国良的朝鲜族酒友听完王小夏
期刊
寻根的渴望使历史对人永远有奇妙的诱惑力。尤其当那些英雄人物和传奇故事因为种种原因而被罩上层层迷雾的时候,好奇心更会激发人探看的冲动。李兆麟将军之死就是这样的一个谜。多年来,我一直为这个英雄之死感到惋惜。他经受了历史带给民族的巨大苦難,可是当就要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却突然地撒手人寰。更令我难安的是,到了花甲之年,还不知将军遇难的真相。因此一听说唐飙的长篇小说《谋杀1946》就是对这一历史之谜进行揭秘
期刊
马卫国出门的时候对还在厨房忙碌的米兰说:“如果觉民来,你就告诉他,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他。”这时太阳正在西斜,夏日的天虽然还很亮,但她觉得这样的时间出门有点不合适。当时她已经在准备晚餐。他在客厅接了一个电话,然后过来明确地对她说,他要去骆驼岛。她知道骆驼岛不远,开车不到一个小时,但还要乘船。岛上并没有骆驼,只是因为岛的形状像骆驼。他带她去过。那个岛上没有什么风景,只有一个小沙滩。他们坐在沙滩前面的一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