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从察觉的影响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十年前的某个下午,一个女孩来到柯布西耶位于巴黎的工作室,她是前来面试的。十多分钟后,面试即以失败告终。柯布西耶骄傲地甩了句话给她:“我不需要绣花靠垫。”后来在1927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上,两人再次相遇,她制作的家具“Bar under the roof”为她赢得来自柯布西耶的工作邀请。日后,她成为了他最重要的搭档,两人共同合作完成了多件杰作。没错,故事中的主角是夏洛特·佩里安,20世纪初最活跃的女性设计师之一。如同佩里安和柯布西耶的关系,似乎“成功男性背后必有一位伟大女性”这一定律放在设计圈亦恰如其分,许多设计大师们都深受身边女性的影响。北欧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第一任妻子阿诺·阿尔托是位极富天赋的设计师,这对夫妇一同研发了弯曲木的制作工艺,并创立了著名家具品牌Artek。查尔斯·伊姆斯一生的作品都离不开妻子瑞·伊姆斯的帮助,两人一个善技、一个擅艺,呼应了设计是结合技术与艺术的本质。
  但是,请先就此打住。虽俗说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可是更多时候,这些女性都是以男性设计师“陪衬”的身份而被人提及,少有人探寻她们对男方的设计带去了何种影响。“性别与设计(Gender and Design)”在学术界已热议多年,却始终众说纷纭,更为女权主义者诟病已久。关注最多的无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立场:女性与设计的关系,或站在女性立场看设计,或站在设计立场看性别。那么相对地,“设计男性主义”是什么?如果把女性设计单列出来,其本身就已被置于区别于主流设计的“弱势群体”中了,譬如以残疾人、儿童为对象的设计,那么对于使用者来说,难道只有成年男性才是“正常”的用户?这问题当然不乏有调侃、较真的成分,却也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在设计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的思考。
  仅从周遭生活来说,如今的楼房样式本身便是以女性使用者意志为主导,因为是 “以厨房为中心(kitchen-centered housing)”,而家居布置更是以女性审美趣味为主。家庭主妇是家庭琐事的决策者、使用者和购买者。随着技术的提高,完成家务的省力便捷成为家庭主妇的关注点,大量家用电器也应运而生,譬如电冰箱、吸尘器、烤箱、电熨斗等,而厨房自然是女性关注的重中之重。
  现代橱柜设计最初就源起于一位女设计师设计的厨房。“一战”后的德国面临着严重的住宅匮乏,因此需要省力且高效的小面积厨房。奥地利女设计师玛格丽特·舒特尔·里霍茨基(Margarete Schütter Lihotzky)受机器设计方法的启发,使用动态影像来记录家庭主妇做饭时的动作内容和移动频率,之后科学地设计出仅有6.5 (1.9*3.4) 平方米的小厨房。这一名为“法兰克福厨房”的橱柜较之以前混乱分散的大厨房更便捷省力,储藏、烹饪甚至烫衣服都一应俱全。在1927年格拉斯哥住宅博览上亮相后,风头甚至盖过了包括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在内的16位著名建筑师,被誉为史上最“理性的厨房”。次年它被安装在德国万套公寓里,之后在欧洲、美国普及,成为全世界现代橱柜的雏形。《冷战中的厨房》一书中提到,与苏联“冷战”期间的美国将这种橱柜宣传成一种优质生活方式,用以同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价值观。之后橱柜大批量地进入左翼阵营市场,由此也发挥了它的政治效应。
  这一切都与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密切相关,主导了一家中的决策、消费以及生活方式,她们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当代的设计历史,甚至政经格局。各种媒体也在对这种力量推波助澜,大量的家居杂志蓬勃发展,从主编到读者人群多是女性,引领着居家时尚的更迭。丈夫们也乐得工作后回到有“品位”的家,与孩子们围坐在餐桌旁等着妻子奉上丰盛晚餐。当然也有学者也把这种影响力归结为“设计的性别歧视”,认为由男性设计师制造的环境把女性圈在家了;同时丈夫们利用家庭氛围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凭借妻子的精湛厨艺款待上司,而得到升迁机会。
  此外在巴西也有因设计师为妓女设计服装,而引发关于“设计道德”的讨论。Daspu是一个NGO组织,由“性工作者”发起,意在为性工作者提供帮助、反对妓女歧视。近年来他们邀请很多设计师为其设计服装,并多次举办“服装秀”,以博得更多利润来帮助年老妓女等弱势群体。而毕竟设计服装的目的是为这些性工作者得到更多“客源”,这在社会中引发巨大争议,正负双方各执一词。虽说这只是女性中的极少群体,但已触及到道德层面的讨论,对于设计领域的震动确是不可小觑。
  有部小说名为《亲爱的,你被我设计了》,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制造了一系列“浪漫邂逅”,却实为表面现象,实际上都是被女主角穿越时空、早早 “设计”过的。其实设计与性别的争论也如此,非要争论出孰是孰非本无太多意义,非要辨明 “设计是否使女性受到歧视”又如何?而女性对于设计产业的刚性需求与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不容忽视,也没有必要过度夸大。女性(的)设计几乎都是在不经意间对设计产业、社会伦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若说 “润物细无声”未免太低估它了。或许它最伟大之处,应该是让男性以为自己 “主宰” 着设计界。也许,的确,“亲爱的,你被我设计了”。
其他文献
日本设计事务所Nendo最新推出了一组名为“Farming-Net”的系列作品,让人仿佛可以直触空灵。  初见日本设计事务所Nendo于今年新推出的“Farming-Net”系列时,以为自己看见了日本神话中“百鬼夜行”的烛火——当魍魉之王携其众妖,穿过弥漫的烟雾,飘渺中闪现的那朵朵光束。它们悄无声息地飘荡,似乎随时会隐匿于黑暗之中。于是不自觉地揣测起Nendo创始人佐藤大(Oki Sato)的内心
期刊
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曾说过: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就穿成什么样子。所以, Agi&Sam帮喊政治口号,为劳动人民争取权益;Magnus Lóppe重新定义绅士,让他们不再“齐齐整整”;Dion Lee将建筑服装再次提上日程;而J. JS LEE则干脆制造了3D华服。  Agi&Sam——完全不符潮流  来自英国伦敦的男装品牌Agi&Sam,可谓“极繁主义”,它将版
期刊
今年的斯德哥尔摩设计周,依然呈现北欧式从容与实用。在北欧设计师看来,生活是家具的唯一归宿。“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待在房间里,家具和宠物一样,是陪伴我们的好朋友。”  家具的加减法则  旅行住酒店时,我们常常会为没有足够的插座而陷入窘境。来自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团队Form us with Love最新推出一盏名为“Plug Lamp”的台灯,它的底座部分内置一个插座,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麻烦。如果你买了
期刊
2011年12月1日,82岁高龄的Francois Lesage先生去世。这位老人的离去引起了业界的震动,因为他正是法国顶级刺绣工坊Lesage的第二代掌门人。  在关于Lesage先生的许多文章里,我们不难读到如此英雄般的渲染:传统手工艺的捍卫者、世上最后一位刺绣大师、法国高级定制的神话。在这样的文本里,一个讲述传统手工艺被商业社会逼得几乎无路可退,甚至到了生死关头的故事正在展开,它有着近乎悲壮
期刊
近日,罗杰·维维亚邀请到7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时尚女性——刘嘉玲、邓爱嘉、秦舒培、叶明子、胥力文、曹颖惠、万宝宝, 在位于上海恒隆广场的罗杰.维维亚店铺中举办的鸡尾酒会上与众多尊贵的宾客,共同来庆祝罗杰.维维亚全新产品线同时也是品牌另一标志性产品PRISMICK的隆重上市。
期刊
西洋击剑的“贵族血统”由来已久,也许我们羡慕不来那优雅的矫健身手,但大可学习这种优雅的着装之术——运动界里的极简风格。  SLVR 2012春夏系列:从带扣大衣、弹性细节皮夹克,到镂空皮革飞行员夹克和不对称剪裁背心,皆从击剑运动中获取灵感,重新演绎了击剑服的完美人体工程学形态和顺滑的线条,感官上简约整洁,品位和思想上则更为优雅。不管你对击剑运动是否有好感,作为现在最流行的“极简”风,SLVR能将其
期刊
有一家名为AQUA的家具公司因独特的手工制作而赢得各项设计殊荣。  如果问犹太人,他们的极乐之城在何方,他们会指向特拉维夫。现在的特拉维夫是以色列最国际化的都市。上世纪30年代,一批惨遭纳粹扫荡的犹太人逃亡到这里,他们带来的还有包豪斯风格以及美式玩意——这成为了特拉维夫现代设计的开端。如今这座城市的设计师们不经意延续了此种特性:综合、多元。有一家名为AQUA的家具公司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产品不见
期刊
以下这三对设计二人组,双方都在生活中贴近彼此,因为简单的执着和默契,选择了一起携手创作。在他们的作品中,设计师的个人情怀因为多了一倍,从而显得更加浓烈。  匠人信仰  马尔盖拉区俗称是威尼斯的“丑姐姐”,上世纪20年代成为工业区,虽与威尼斯市中心的美景仅隔了一片咸水湖,但面貌却与后者截然不同。可是设计师艾丽卡·加瓦赞(Enrica Cavarzan)和马可·扎瓦诺(Marco Zavagno)却把
期刊
我是这些逃避现实的美好精神避难所的缔造者,同时又是摧毁这个梦想国度,把你拉回现实世界的毁灭者。  “桃花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文化象征符号,它象征着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中逃避现实的理想隐居处所。这个“居所”最早出现在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它是一个既不存在于过去也不存于现在,而存在于中国古代文人内心世界的精神避难所,表达古代文人批判现实的厌世情绪。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快速发展, 被物质占有的消
期刊
凯瑟琳·亚斯(Catherine Yass)在她创作生涯早期曾有一次机缘巧合的偶然发现。“我把胶卷装错了,”她说:“然后(底片)呈现出了多种色彩。”这意外惊喜逐渐成为亚斯的标识性技术手法:她将一张蓝色的透明负片(底片分为两种:正片和负片。负片的明暗与被摄体相反)和一张透明正片(正片呈现出正常的照片影像)重合在一起。两张底片是在几分钟内连续拍出的。以此为基础,她印制出大幅的合成图,通常放到灯箱中展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