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情怀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7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宝丽来粉丝哀叹富士FP-100C相纸停产,风琴机使命即将终结的同时,富士这家拥有骄傲影像历史的厂商,却从未停止过对情怀的追求和将之与尖端科技相结合的尝试。正是在这种追求与尝试下,我们才得以见到分为多个系列的富士X数码相机。而在所有的X系列相机中,采用光电混合取景器的X100和X-Pro系列最具代表性。十分幸运,我在富士新一代旗舰机X-Pro2发布仅数天的时候,就拿到并体验了这台耗费了富士数年心血的相机。
  与旗舰级定位相匹配的优异画质
  任何一台相机,无论主打操控、情怀,还是其它,其画质水准一定是要优先考虑的。X-Pro2采用全新的2430万像素X-Trans CMOS III APS-C传感器,最高感光度也提升至ISO 12800(可拓展至 ISO 51200),均已达到富士X系列相机的最高水准,在实际试用中我也体会到了它的精细画质。
  图01是一张使用极端参数在街头抓拍的照片,可以看出,开启X-Pro2独有的Acros黑白胶片模拟模式,即使感光度已达到标准范围内最高的ISO 12800,画质也没有任何不能接受之处,孩子衣物的细节和皮肤的质感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适当的颗粒则恰到好处地增加了照片的“胶片感”。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富士引以为傲的“胶片色”。作为老牌胶片生产商,富士拥有80余年的胶片研发历史,在颜色上拥有独到的见解,多种各具特色的机内胶片预设也正是富士X系列相机的一大卖点。此次X-Pro2除了保留了X100T时发布的Classic Chrome预设,还首次加入了富士当家黑白胶片Acros的模拟预设。这些预设对摄影师创造力的提升,是很难用分辨率等硬性参数来衡量的。
  更快速的对焦,更专业的操控
  作为一款将“Pro”这个词加入型号名的专业机型,除了画质,用户对X-Pro2需求更多,如快速精准的对焦、专业便捷的操控。
  事实上,尽管倍受期待,但X-Pro2的前代机型X-Pro1发布后,大家是稍有失望的,其原因主要是X-Pro1自动对焦能力与用户期待值较远。虽然富士在后来推出固件对X-Pro1的自动对焦性能进行了升级,但终究还是没能让大部分用户满意。
  不过自X-Pro2发布后,对焦难的问题就不复存在了,X-Pro2对焦能力大为提升,这是在长达数日的试用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点。
  在搭配富士XF 18mm F2镜头时,X-Pro2对焦果断、灵敏、准确,除了会在少数低反差区域产生短暂迟疑,大部分情况下都能瞬间合焦,即使只是与自己擦肩而过的路人,富士X-Pro2也能瞬间准确合焦,捕捉精彩瞬间。
  除了优秀的对焦性能外,便捷快速的操控对摄影师而言同样重要,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台相机的机身设计。实际使用下来,我认为相比于前代机型,X-Pro2的机身设计共有3大主要亮点:仿古式机械感光度转盘(图03左)、显示屏旁的八方向对焦点选择拨杆(图03中)和位于相机前侧快门键下方的控制拨轮(图03右)。其中机械感光度转盘结合富士XF镜头的手动光圈环能直观地为拍摄中的摄影师提供参数信息,作用类似于单反相机的肩屏;新增的对焦点选择拨杆、前置拨轮则能有效提高拍摄时的操控效率,熟练使用后更是能让摄影师进行“盲操作”,对于画面转瞬即逝的街头摄影而言,这一点意义非凡。
  黑科技光电混合取景器
  在无反相机兴起后,关于光学、电子取景器孰优孰劣的争论从没停止过,针对这个问题,富士给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将两者结合。不过,自X100、X-Pro1发布后,它们采用的光电混合取景器虽然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却依然有缺陷存在——视差。
  作为旁轴取景相机,视差问题可以说不可能避免,在微距拍摄时更是如此。但是经过几年沉淀,富士还是找到了解决方法。除了传统的视差补偿外,X-Pro2和X100T一样,可在光学取景器的右下角开启一小块电子取景器,显示正确合焦位置的100%放大图像;此外,还能在相机菜单中开启对焦视差补偿框,在取景器内显示相机的实际对焦区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近距离拍摄时视差导致的对焦点偏移情况。
  情怀是亮点,但亮点不只有情怀
  在相机趋同性愈来愈盛的今天,一台相机想要坚持自己的特点已经越发艰难。对X-Pro系列来说,复古和情怀的光芒过于耀眼,以至于让人们忽略了光芒之下这台相机作为拍摄工具的优点。通过试用,我感到即使抛去情怀的外衣,X-Pro2依然是一台从画质、对焦到操控都非常出色的专业机型,远非情怀二字这么简单。
其他文献
爱摄影工社是个规模不大的出版编辑团队,由摄影师赵嘉于2004年创立,其图书品种包括摄影器材、技术技法、摄影文化三个方面,目前侧重前两者,已出版《一本摄影书》系列、《上帝之眼》系列、《摄影的骨头:高品质摄影流程》《通往独立之路:摄影师生存手册》《顶级摄影器材》《兵书十二卷》等摄影长销、畅销读物。与专业出版社和大型出版公司相比,爱摄影工社团队的体量不大,但年销售码洋(图书出版发行部门用于指全部图书定价
期刊
我是一位望远镜爱好者,也使用望远镜结合相机进行了多年的鸟类题材拍摄,对使用望远镜进行远距离摄影有一定心得。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要用图02中这类望远镜目镜后摄影(即相机接望远镜目镜后的拍摄方式—编者注),使用无反或者小数码相机比使用单反更好,因为感光元件尺寸相对小,无反光板震动,能够在望远镜摄影这种相对焦距长、进光量小的系统里获得一种平衡,超远距离分辨率好。  如果要直焦拍摄(即把相机直接接望远镜
期刊
在器材与技法类图书占据摄影书市场销售量半壁江山时,我们总能欣喜地看到一些偏人文、艺术类的摄影书籍如黑马跃起。在这群黑马中,无论从内容质量还是市场销量来说,马宏杰的作品都具有一定代表性。从《西部招妻》《最后的耍猴人》到《中国人的家当》,马宏杰一鼓作气,三年多时间里相继出版多本摄影图文书和画册,且每一部都反响不错。在摄影技术普及与视觉媒介多元的今天,人们对摄影作品的审视标准也愈加提高。或许,马宏杰的摄
期刊
“韩国现代摄影的亮点”“纪实摄影领域的拓展”“韩国近代百年摄影史上的杰出成就”,这就是韩国摄影师李甲哲的作品集《冲突与反动》(Conflict and Reaction)在韩国摄影界所得到的称赞。这部代表作既是对他早期作品的重新诠释,也让他在韩国摄影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李甲哲的作品结构比较松散随性。不过,他是韩国为数不多受到评论界广泛好评的摄影人之一,有人评论他“不拘泥于单一风格,向人们展示内心
期刊
2013年10月,我有幸受邀前往上海参加索尼全画幅微单?A7R的发布会,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索尼A7系列相机。从那以后,我先后用过索尼全画幅微单?A7、A7S,目前使用A7RII,也算是一名老用户了。  我一直从事体育摄影工作,每次出外拍摄,一个装满器材的拉杆箱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体育比赛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为了突破拍摄位置、拍摄环境等限制,我会带上从16毫米超广角到400毫米超长焦镜头等所有焦距镜头,加
期刊
在摄影图书出版中,器材类书籍一直不可小觑。如果去被称为“图书销售风向标”的北京图书大厦的摄影书展架,你会看到那里1/3以上是各品牌器材的“使用圣经”;在亚马逊、京东和当当的摄影类书籍销售中,器材类(该类书籍除介绍相机操作外,均含拍摄技巧内容)比重也远大于画册、摄影史论和影像文化类书籍。  打开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各月摄影类书籍销售榜单,你会发现一个现象:与摄影技法、摄影史论和摄影画册类书
期刊
这几年,传统实体书店陷入困境并非新闻。  2010年开始,民营书店进入“寒冬”。在短短一两年间,北京多家标志性书店接二连三地消失于人们的视线。2010年3月,北京高端民营书店“第三极书局”仅仅经营3年半就偃旗息鼓;2011年6月,北京大学南门的文化地标“风入松”书店挂出“内部整顿”的牌子,至今没有恢复营业;2011年10月,北京“光合作用”书店因拖欠书商巨额书款而关闭。的确,在电商强大的搜索优势、
期刊
史泰德(Steidl)出版社位于德国的哥廷根,以出版高质量摄影画册闻名世界。其创始人格哈德·史泰德(Gerhard Steidl)的出版理念  是:“艺术家是国王,出版人是仆人。”  1967年,年仅17岁的格哈德从就开始从事设计与印刷工作,最初,他的业务是为艺术家们印制展览用的海报。当时,著名的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已经是他的客户了。与艺术家们打交道使格哈德认识到,
期刊
行走在北方冬日的山林里,让人不免感到几分萧瑟。“嚓嚓嚓”,循声望去,一只大山雀正在翻动落叶找寻食物,我刚想看个究竟,伴随着扇动翅膀的声音,它却已经没了踪影,山林里又变得寂静无声。又往前走了几步,似乎听到了流水的声音,就在山脚下,一条隐藏在灌丛后面的小溪,正一闪一闪地散发出诱人的光芒。走近小溪,俯下身子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严寒中的极致美丽。各种漂亮的冰晶镶嵌在水流边上,那是小溪水花飞溅的杰作。  在北
期刊
2013年初,《中国摄影报》在《影像文化出版迎来重要而有意思的时候》一文中,称影像文化出版这块“蛋糕”越来越大,文中涉及业内专家对摄影出版市场的转型也普遍持积极态度。三年过去,摄影出版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影像文化类书籍(本文所称“影像文化类”书籍指包括摄影历史、摄影理论、摄影作品集、摄影师传记、摄影随笔、生活图文书等在内的,侧重传递文化价值的摄影图书)品种的增多,特别是市场上摄影史论和大师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