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研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ng4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及其相应的课程设置上只有更加灵活,才能迅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因此,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劳动力市场的预测和职业院校本身的特点进行课程开发,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任务。而实现这一任务的方式之一就是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本文从高职课程开发存在问题出发,讨论了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原则、指导思想,进而从职业能力需求的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路径。
  【关键词】职业能力 高职 校企合作 课程开发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仍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的重点与难点。在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及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虽然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一、高职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开发主体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主要是由学校来完成的,忽视了企业在课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以至于导致课程开发主体单一,脱离了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究其原因,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意愿不强,对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进行课程开发,企业觉得没有什么利益,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担心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会干扰正常生产活动,担心耗费财力、物力。有的企业还认为学校只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而利用企业,并没有真正为企业发展着想。因此,企业和学校合作进行高职课程开发的热情不高。而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不仅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而且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开发主体多元化。目前,未能充分发挥企业、行业部门的作用,导致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和经济需求脱节。多元主体联合开发机制未形成,严重影响校企深度合作。
  (二)课程开发受传统思想严重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主要涩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的编制等工作。长期以来,课程开发仍是依照传统的课程开发为主,并没有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首先,高职院校中大部分课程开发的工作几乎完全由课程专家或教学专家来承担。尽管课程专家力求在课程中体现职业实际的需求,但由于其特定角色的限制,致使职业教育课程侧重学科知识,课程内容脱离企业岗位的需求。而且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从普通高校直接引进,他们来源于学科体系的教育系统,学科课程思想已经深深地渗透于他们的意识中,在较短时间内让他们接受工作体系的结构是有一定困难的。虽然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彻底根除学科本位思想,树立能力本位思想,但是由于教师多年来学科本位思想烙印深刻,实际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还是在自觉不自觉的按照学科本位思想设置课程和组织课程教学内容,致使职业能力培养特点不突出。从而忽视了能力的开发和培养,重视理论课程,轻技能课程,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知识与应用的脱节。
  (三)课程开发过程形式化
  尽管一部分企业参与到高职的课程开发中,但企业员工和教师对有关行业的新标准、新流程和新方法的了解和掌握与行业专家相比还有一些不足,知识课程开发与行业企业的对接容易出现偏差。在以往的课程改革中,课程开发虽然也借鉴采用了一些发达国家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但是却不能形成质的提高。很多课程开发者认识到了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关联的重要性,并在课程开发中考虑了这种联系,但很多已经开发完成的课程与原有课程却并无太大区别。新课程看似基于工作实际,但多是在原有课程内容基础上的形式改变,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按照格式要求编排过的课程仍然没有来源于工作实际,只是课程开发者通过参考和改编完成新课程的开发。
  二、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整合
  职业教育要想快速稳步发展,课程改革是关键,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其必然选择,集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互补互惠双赢是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方式,可以深入企业调研或由企业专家主动提供人才需求的数据为课程的决策提供准确的咨询意见,避免学校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与滞后性。在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时,企业专家可以提供有关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信息,而且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来担任兼职教师,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则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为其员工进行理论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理论技术水平,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方式。采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方式,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也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工作情景,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为将来进入企业适应工作做好准备。所以通过校企合作,能真正把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成功地与学校的教育体系联系起来,从而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培养更多面向社会的,符合职业要求的专业知识人才,学生把在毕业之前积累的实践能力应用到日后的就业过程中去,有利于学校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导向,贯穿到整个工作过程,把职业需要的技能、知识、素质有机地整合到一起,这样直接面向职业开发课程,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社会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强调在提高课程针对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当劳动岗位发生变化时,学生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既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服务企业用人需要,从而为学校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动态性原则
  职业教育的特征要求其按照市场需求来设置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求课程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也要适应多变的市场。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市场经济需求的变化,还要反应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当社会的经济状况与行业企业发展发生变化的时候,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甚至课程的单元设计都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保证课程开发的效果。[1]
  (二)可操作性原则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所开发的课程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每门课程的开发过程,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单元目标,都必须条目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具有切实可行的实践操作性,以培养学生面向企业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岗位需求及学生能力发展需求。
  (三)系统性原则
  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首先需要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提供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政策及规则,包括信息及资源的支持;其次还需要得到有关行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制定行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时候,需要行业给予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导与预测。[1]另一方面课程开发过程也是系统性的,不仅涉及到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原则与应用,还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标准,相应的课程单元内容选择以及课程实施的考核与评价等一系列的过程。
  (四)前瞻性原则
  在课程开发中,企业和学校要有对市场的预见性。市场经济随时处于变化中,而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其课程设置也要与市场经济保持一致。课程开发中要有前瞻性和一定的预见性,否则刚开发的课程可能会随着市场的经济的变化慢慢的与市场脱轨,使的开发的课程时效性不长。
  四、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一)泰勒的课程编制理论
  泰勒指出,如果我们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的话,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编制的出发点。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预定的教育目标。[2]目标是课程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具有引导课程选择、组织和评价的功能。泰勒认为课程目标的确定具有三个来源。确定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是: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及学科专家的建议。而任何单一的信息都不足以为明智地选择教育目标提供依据。任何课程开发离不开课程编制理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也不例外,它也要在课程编制理论上,结合高职教育的特征和企业、行业具体实际来进行。
  (二)技术学理论
  现代技术的最明显的特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的理论技术知识的产生,不仅仅来自于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构成除了物质性的技术如方法、技巧等,还包括非物质性的技术如管理、服务、营销等,是把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相结合的整体系统。[2]而高等职业教育中所要培养的技术型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与技术的本质是相一致的。它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在具备了一定的态度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强调运用关键能力,在与他人沟通合作,能够灵活处理具体事件,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技术的意识、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理解。[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致力于构建一种与技术的本质相一致、更为合理的高职课程体系,从而更有效地改变人这个要素,使之与物的要素达到尽可能完美地结合,获得理想的技术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五、职业能力需求的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路径
  (一)组建课程开发团队
  课程开发首先要成立以学校教师、企业专家、课程专家、课程管理人员共同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明确各自责任分工,制定课程开发方案。[4]这样有利于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提供保障。企业专家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以及教材编写。教师对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对教育原理等比较熟悉,文本编写的主要工作由教师来编写。
  (二)需求分析
  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需求分析,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把握产业调整后所出现的新职业及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了解劳动力生产结构的变化调整对原有职业岗位提出的需要改进的职业能力。根据这些来确定学生所要达到的水准,学校和企业专家共同进行就业机会分析、确定课程内容及所用资源,同时也要进行教学分析、开办时间、课时、招生数、上课形式、入学资格、教学成本方面的分析。
  (三)职业分析
  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校企合作课程是根据企业的工作职位来设置课程,通过对企业典型职位的分析,得出胜任相关职位所需要具备技能和素质,以此为参考来设计课程,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接受过相关的学习后,迅速进入并融入企业,找到自己所能胜任的职位。
  (四)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力图促进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程度,即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课程设计的起点、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标准,在课程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指导整个课程编制的准则,也是指导教学的重要准则。[5]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小组在建构主义课程观的指导下,结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技能的需要,确定学生最近发展区。从职业能力也就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的角度结合要开发的课程来确定课程总目标目标及课程具体目标。
  (五)确定课程内容
  学校和企业在需求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教学任务项目来构建教学内容,将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对一系列课程内容合理序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包含企业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岗位实践技能要求和职业基本素养要求。教学任务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既要能涵盖企业完整的工作流程,又要能体现行业发展方向和趋势,还必须兼顾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学校从教育学视角,企业从市场视角共同确定课程内容。   (六)确定课程标准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课程标准是落实教学计划、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现培养目标最基本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选用和编写教材、组织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和人才培养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订考核标准的指导性文件。[6]因此,课程标准制订得是否科学、严谨、实用,关系到高职教与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的课程标准要体现其特征。课程开发团队要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要求规范化、标准化,形成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教学规范。课程标准既要保持相对稳定,以规范教学运行,又要实现定期修订,以适应变化,提高教学质量。
  (七)制定课程方案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小组组织召开校企合作会议,学院与企业共同协商,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淡旺季的周期变化,确定校外专业实习的时间以及毕业顶岗实习的时间,具体如何来实施,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的编制等,并对课内的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全面安排。
  (八)确定评价体系
  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评价应注重过程性与情境性,这在职业教育中同样适用,职业教育课程应该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要充分考虑课程实施的情境和结果,将学生、教师的评价与行业企业、家长、学生的评价进行整合,让行业企业、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共同参与到课程评价的过程中来,[2]这样可以从多视角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更全面、更合理、更客观的评价,也有利于教师、学生不断地对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进行自我调控与改进。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既要有过程性评价,更要有终结性评价;既要有量的评价,更要有质的评价。
  六、结语
  高职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于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是其必然选择。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把握企业行业发展的生产实际和科研动态,不断更新补充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时代同步,才能使学生所学与实践紧密衔接,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对接,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课程,课程改革还需要学校和企业、行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要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并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然而如何进一步加强高职课程改革,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还需要各职业院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以及社会各界多方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任爱珍.浅析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一般路径及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6,02.
  [2]杨帮山.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3]袁玉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4]卢俊,孙锂婷.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内容和步骤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25.
  [5]欧丽荣.基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6]覃国蓉,何涛.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8.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以本校为例阐述了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和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数学 分层教学  教改一直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重心。在教改过程中,部分课程被删除,部分课程被删减课时,专业课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但是,“高等数学”作为全校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被保留,课时也未被删减。尽管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有着严谨的理论体系
期刊
【摘要】本文对中长跑教学的特点和研究性教学的特点,采用研究性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系统的研究,归纳和总结了研究性教学在教学中如何实施,总结经验和教训,吸取各个教学方式的优点,摒弃其缺点和不足,从而促进中长跑教学中多样性的发展。  【关键字】中长跑教学 研究性教学 探讨  在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中长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在实践教学中
期刊
【摘要】很多学生对英语被动意义的理解局限于被动语态的学习,本文对英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作了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英语被动意义 主动形式 其他表达方式  英语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其构成为be +过去分词。  例如:He wrote a letter. (主动)  A letter was written by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不足。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通常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而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也往往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所在。因此,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存在着有益的优势互补关系。只有做到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认  识。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
期刊
【摘要】体育统计学是一门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其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会影响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和体育科研实际应用等能力。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体育统计学教学模式重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知识经济 体育统计学 教学模式 重建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前提,“知识生存”成为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随着体育事
期刊
【摘要】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美操课程以其健身性、娱乐性、音乐性、舞蹈性等特征而备受高校学生青睐和追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全民健身”逐渐发展并上升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而高校作为践行全民健身理念的教育机构,理应负起责任。本文从全民建设视角,分析了高校健美操教学面临困境,并提出了可行性的优化措施,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关键词】全民健身 高校 健美操教学 困
期刊
【摘要】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现代教育教学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课堂气氛的前提,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更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润滑剂。班主任就必须做到宽容、赏识、公平、公正、尊重的对待每一位同学。  【关键词】班主任 构建 和谐关系 赏识  目前师生关系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在教师的方法上,教书育人毕竟是教师的主要
期刊
【摘要】本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入手结合武山乡村学校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方式,推动地区化学课程改革的实效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 化学课堂 方法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  在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中,实验一般选中集气瓶作为反应容器存在以下问题:读数时原装置导管内有水,使实验结果偏小;用酒精灯点燃红磷时,一部分热随空气排出,同时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会污染空气;
期刊
【摘要】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背景下的跨境电商日语人才培养展开简单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培养措施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商 商务日语 人才培养  培养既具有日语语言知识又熟悉跨境电子商务环节,具备服务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是我国行业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
期刊
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课余时间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它的优点不言而喻。笔者认为要打造高效翻转课堂要做好以下几条:  一、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钟启泉教授说:“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传达到的学期结果和标准。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