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特立是毛泽东最尊敬的老师、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60岁大寿时,毛泽东满怀深情地给他写信,称赞他“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虚心学习新的东西”的学习精神;70岁大寿时,中共中央又发表贺信,高度赞扬他“你对自己是学而不厌,你对别人是诲而不倦,这个品质使你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他“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迄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不惜破产读书的“败家子”
  徐特立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农家,4岁丧母,父兄因饱尝了没有文化的苦头,省吃俭用供他读了几年私塾。12岁那年,伯祖父去世,父亲把他过继给伯祖母做孙子,继续在私塾读书。3年后,伯祖母去世,他被迫中途辍学。
  为了谋生,18岁的他一边开蒙馆教书,一边自学。《三国志·王肃传》上有“学足三余”的说法,意思是说晚上是白天之余,落雨天是晴天之余,冬天是春夏秋三季之余。“学足三余”,就是要抓紧一切机会努力学习。徐特立受此启发,不但身体力行,而且连吃饭、走路,甚至在劳动中,也不忘学习。他晚年谈起当年自学的经历时,说:“日中间总是替学生做事。自己读书,要到晚上八九点钟以后,每日要读两三点钟的书。平日走路,同晚上睡醒了天没有明的时候,就读书。口袋常带一本表解,我的代数、几何、三角,都是走路时看表解学的……我从半教半学,读了许多古书,还读了旧的地理、历史和数学。”
  然而,他很快发现家中藏书甚少,所需之书又不易借到,自费买书无异于“天方夜谭”。经过深思熟虑,20岁那年,他制订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把祖母留给他的几亩田,逐年变卖,专门用来买书,把自己每年教书的俸金作为家庭生活开支,争取花10年时间,把书读通。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守住家业勉强度日。相反,如果不能保住祖辈留下的财产特别是田产的话,就会被人骂为“败家子”。所以,有人看到徐特立卖掉田产去买书,就笑他傻。徐特立不顾讥笑,在征得妻子同意后,果断地实施这一计划。从此,他不再为花钱买书而犹豫,一些价格很高的大部头书,如《十三经注疏》《读史舆纪要》《御批资治通鉴》等,都被他一一买了回来。
  不到8年光景,几亩薄田就已耗尽。这时候,徐特立也成了一名闻名遐迩的饱学之土,许多塾学、学校都争先恐后,纷纷聘请他前去教书。
  “扶拐棍的留学生”
  1919年夏天,徐特立43岁,执教20余年,在湖南教育界已享有“长沙王”的美誉。然而,因参与驱张运动,遭到反动军阀张敬尧的通缉,他感到报国无门,决定响应蔡元培、吴玉章所倡导的勤工俭学运动,奔赴法国学习西方的新技术、新思想,做一个“扶拐棍的留学生”。
  就在他做准备的时候,亲朋好友都来劝他,说你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不要再去当“扶拐杖的老学生”了。他回答说:“一般人都说年老者不能求学。年老的人多半在社会上有些权柄,倘若全不求学,社会上受害就不小……我今年四十三岁,不觉就到四十四、四十五,一混六十岁来了。到了六十岁,还同四十三岁时一样无学问,这一十七年,岂不冤枉过了日子?这一十七年做的事情,岂不全无进步了?到了六十岁时来悔,那就更迟了,何不就从今日学起呢?”
  徐特立谢绝了大家的好意,卖掉一些书籍器物,筹了一些钱,和大批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一起,登上了开往法国的邮船,在历经50余天艰难的旅程后,抵达法国,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的勤工俭学。
  他先到木兰省公学法文补习班,插班学习法语。他缺了两颗门牙,发音经常不准。为了纠正发音,他不但虚心向老师请教,还请自己过去的学生帮忙。虽然年纪大了,记忆力无法与青年人相比,但他坚信“纵愚蠢,断没有一天学一字学两字也不能的”。当年和他一起到法国勤工俭学的熊信吾后来回忆道:“在木兰公学,我和徐老同住一个房间。一天晚上,我睡得正香,只听见一阵‘嗦、嗦、嗦’的声音,我还以为是回到了故乡,谁在赶狗呢!起来一看,原来是徐老在睡梦中念着‘石灰’‘白菜’‘热’三个同音的法文字。解放后,有次我讲起这个故事,还笑着问徐老:‘你那石灰、白菜、热三个法文字,分得清楚了吗?’他深有感触地说:‘读书不用功夫不行啊!我那熟读、熟写、熟背的方法可真好!”’
  经过7个月的刻苦努力,徐特立凭借“图”“式”的帮助,终于掌握了一些常用法语,进入法国南部一个钢铁厂,一边做工和帮中国工人做饭,一边学习。一年多后,他进入巴黎大学,学习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这期间,他声援了蔡和森等领导发动的进占里昂大学、争取学习权利的正义斗争。他拒绝湖南军阀政府“给予年俸一千元,代为考察法国教育”的笼络,毅然结束了留学生涯,于1924年回到祖国。
  在法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做工,以惊人的毅力较快地攻克了语言关。并抽时间到比利时参观考察教育半年,还去德国考察了4个月。后来,朱德评价徐特立时说:“你一生能勤工俭学。”并祝愿“徐老头万岁!”
  “徐老不老。老当益壮啊”
  马日事变后,徐特立在白色恐怖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常以“做一个进步的老人”自勉。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正如毛泽东所说:“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你是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而在有些人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的,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
  他参加了南昌起义,担任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成为起义队伍中年龄最长者。1928年底,党中央派他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据李伯钊(杨尚昆夫人)回忆:“本来徐老对汉学就很有研究,并曾留学法国多年,知识很渊博,但他没有任何骄傲和自矜的表现;相反,却有着一种甘当小学生的学习精神。他的门牙缺了,读起俄文字母来,发音很难准确,记忆上也有困难,今天熟读了明日又忘了。但他从没有畏难的情绪,常常是一边在走廊上走动,一边咿咿呀呀地大声读着,每一个字母,每一个单词,都是一读就是几十遍甚至百多遍,直至完全记住了才止。”用徐特立的话讲:“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1939年底,徐特立在湘潭给青年店员王汉秋书赠一副对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勉励青年人为国家为民族读书做事。
  1940年,徐特立担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一次,他得胃病住进了医院。有一天,大家相约去探望他,推开病房门一看,大吃一惊:只见桌上摆着一个骷髅头,床旁还吊着一个人体骨骼。大家好奇地问:“哎呀,徐老,你这是怎么啦?”他笑着回答道:“哦,没什么,我这是利用医院现成的设备,抓紧时间研究点新学问呀!”就这样,住了20来天院,他又学会了一门新的知识——生理解剖学。1944年,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落时代后,年老才可宝……年老不足耻,所耻在自足……同时易自骄,堕落成顽固;我们不警惕,误党兼自误。”1947年,他70岁生日时,曾三在贺信中说:“您今年70岁了,还是每天抱着书本,做十小时左右的工作,计划着二十年三十年。为了编写课本,对每一课内容,您都参考几本几十本书,甚至下决心重新学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徐特立继续担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50年起,他还担任过中国历史学会和地理学会的名誉主席,主持编辑《中国通史》。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他已经72岁,也该好好享享清福了。但是,百废待兴,任重道远。他在《祝吴老七十大寿》的诗篇中写道:“前途之艰巨,基本在建设。幸勿过乐观,成功在兢业。您我励残年,尽瘁此心血。”抒发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宏愿。他一生倡导优良学风,曾说:“学风中最主要的是‘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两句话九个字。”并将这9个字写成匾额,作为湖南省第一师范的校训。……80高龄时,他又从头精攻中国语言学。在一次中央工作会上,毛泽东笑着称赞道:“徐老不老,老当益壮啊!”
其他文献
关于改革的话题,我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大会讲、小会讲,逢会必讲;反复讲、经常讲,每天都讲。为什么要这样不厌其烦地讲呢?就是急,就是担心,也就是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忧患感。急的是很多问题已等不起、拖不得了,容不得半点犹疑、丝毫懈怠;担心的是思想认识一旦出现模糊甚至偏差,我们就会上负中央重托、下负群众期盼,就会输在新一轮改革的起跑线上,丧失宝贵的改革发展机遇。  深刻认识为什么要改的问题,增强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赏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治党治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头等大事”,理所当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安定团结始终是我国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长期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就如何有效维护社会安定
期刊
王震以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精神,率领359旅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的江南”,毛泽东亲笔题词称赞“有创造精神”。继承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垦荒精神,把“北大荒”改造成“北大仓”,奠定了我军屯垦基础。  统一思想是实现创新的首要任务。1941年,王震率359旅进驻南泥湾屯田时,部分指战员对实行军垦屯田政策缺乏思想准备,对南泥湾屯田的意义认识不清;在广大战士中间,也有大量的认为“当兵是来
期刊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教育实践活动要确立一个较高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抓部署、抓落实、抓检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准确把握第二批活动的总体要求、实践载体、重点对象、组织指导原则、特点规律。这“五个准确把握”,为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成效显著,就在于高标准部署、严要求落实,做到
期刊
中纪委网站的荐书目录,日前引起不小热议。推荐给广大干部的书籍,古今中外,政经文史,题材广泛,内涵丰富。从荐书的品类,其实可以反思“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官”这个命题。  一是能力与修养并重。有媒体梳理过这些书,发现社会治理与德行修养类书籍的比重较高。这说明时代对干部能力素质和德行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社会治理观念,业已深入人心。对于当代干部而言,了解社会治理的内容,能够在行政管理工
期刊
湘西州将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构想,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资源,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拓展提质,努力把凤凰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湘西州建成民族文化彰显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优融合条件。一是加快建设对外大通道。积极推进与贵州铜仁市合作共建铜仁·凤凰机场,加快湘西机场规划建设,着力构建旅游空中走廊。在常吉、吉茶、吉怀、凤大、张花五
期刊
盘古开天十八峒,仙女撒下花数丛。  唯有盘瓠峒奇雅,菊花至今开石中。  泸溪是著名的盘瓠文化发祥地之一,相传辛女嫁给盘瓠时,盘瓠非常穷,没有礼物送给辛女,就用盘瓠峒里的石头雕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菊花戴在辛女头上。盘瓠的真挚感动了玉皇大帝。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玉皇大帝派仙女到盘瓠峒撒下许多菊花。次日,盘瓠和辛女看到岩墙上冒出了一朵朵漂亮的菊花。  养在深闺  湘西州泸溪县菊花石,是天地自然造化赐予人类
期刊
这本书没有孤立地写毛泽东,而是坚持将毛泽东放在一个群体里进行比较研究,将他的思想与同时代的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周恩来、邓中夏等人的思想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既很好地揭示了毛泽东在思想理论上的独创性建树,又很好地揭示了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理论上“群流并进”的生动局面。唐振南同志长期在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这块园地上耕耘,付出的汗水很多,收获也很多。《谁主沉浮——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的毛泽东》是他的
期刊
也有幸运的时候。1932年4月,红军打下福建漳州,毛泽东到漳州龙溪中学图书馆里,翻阅了整整一上午。当时参与此事的漳州中心县委秘书长曾志回忆:“我同他一同去龙溪中学翻书,在图书馆里他一边翻一边说,这个好,那个好,找了好多书,恐怕有好几担书,是用汽车运回中央苏区的。”挑的这些书中,可能就有《资本论》《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以下简称《两种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以下简称
期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说,“道德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在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湖南省先后有袁隆平等11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道德模范总数名列全国第一。如何更好地发挥道德模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如何更准确掌握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带着这些问题,2014年3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组织省直5家媒体,对湖南省全国道德模范洪战辉、文花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