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心态·措施得当·积极创新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a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改革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古今中外,长期以来,都有教育家倡导改革,教育工作者上下求索,践行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有所不同的是,本次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教育主管部门以行政方式推进的、大范围(例如高中新课改同时在山东、 广东、海南、 宁夏等4个试点省区全面推行)的教学改革举措。它是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到评价机制的系统性课程改革实验。因此,有人形容此次课程改革是“革命性的”、具有“颠覆意义的”、“伤筋动骨”的教育大改革。
  大凡改革,都是极不容易的事情。原有的系统与机制,在运作中的巨大惯性,往往表现为强大的阻力。相对于政治与经济的体制改革,很多人认为课程改革要单纯与容易得多。其实不然,教育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又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课程改革同样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与冲突,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端正心态是推行新课改的前提
  
  前中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米卢蒂诺维奇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名言:态度决定一切。其实,这也是西方社会普遍认同的人生哲学观。国内有人将这句名言演绎为:态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认为: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情,苦乐在于心态,其效果也会因心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甚至是大不相同。单就新课程改革而言,太多的例子可以充分地说明心态的重要性。例如,面对有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宝贝孩子可能会不幸地成为新课改的试验品、牺牲品,如果校方或教师也用消极的心态来回应:是呀,我们也不想搞这么多的花招,“选修”让学生的心气浮躁了、“走班”把学生的心走野了,万一高考考砸了,学校招牌就砸了,其实我们比家长更加担心呀,但是没有办法,上面压下来,即使是摆摆样子,我们也得做呀。如果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来回应:这一轮新的课改,其实已经酝酿多年,课改的理念是好的,是经得起推敲与考验的。高中新课改实验敢在全国四个省区同时推行,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其措施一定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步伐也是相当稳健的。就我们学校而言,我们既有及时的反馈系统,又有随时跟进的效果评估手段与调控措施,因而能够确保新课改产生的效果是正面的。至于大家关心的高考问题,其实也不必担心,因为广东省是自己单独命题,全国的录取名额也是定向分配到各省的,外省并不对我们构成任何影响。“新课改新高考”,如果有的学校迟迟按兵不动,或者穿新鞋走老路,到时候,这样的学校反而会更加被动。
  试想:同一件事情,在两种不同心态下的表述,产生的效果相差有多远?
  就个体而言,心态这东西不容易由于外界的力量而产生突然的改变或扭转。我们所理解的“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改”,是关注整个学校的心态环境。它包括校长个人与班子成员要有积极的心态,做教师队伍的引领者,而不是驱赶者;同时,还包括关注学生群体心态问题、关注家长群体心态问题。
  什么是积极的心态?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并不是要全面否定我们之前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的普遍做法与一般性价值观念,即所谓“应试教育”或者叫“精英教育”模式。只是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视野能不能比以前更加宽广一些?我们的心胸能不能比以前更加开阔一些?我们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重点要不要重新审视并做适当的调整?我们认为:认真地回顾与反思得失,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效的校本教科研态度。哪些做法不但今天依然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新的形势下注入了新的丰富内涵?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哪些观念是需要调整与更新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作新的尝试?
  我们需要积极的心态,但决不是极端的心态。抵触或敷衍改革的心态是保守的极端心态;一味地夸大改革的“颠覆性”,则是冒进的极端心态。回顾我校三年来新课改的经历,我们都是在一种积极的心态环境下稳妥地进行的。
  如何有效地构建一种积极的心态?
  
  1.加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
  理论学习如果不注重方式与方法,就会陷入空乏枯燥,变成教条或者形式主义,既浪费时间又令人反感。我们的理论学习,特别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以联系教学实践、研究个案的方式来进行。例如: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通过重新审视、充分解读我校已经形成的核心文化来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和谐发展,学会生存”;校训是“成人、成才、成功”;校风是“和谐、奋进”;教风是“乐教、善导”;学风是“好学、善悟”;“宝中精神”是“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些刻在大门口和校园墙壁上的文字,通过联系实践的理论学习,在全体师生的心中,变得鲜活而又赋有感染力,丰满而又切实可行。
  
  2.搭建沟通与互动的平台
  我们注意到,“学会沟通、注重互动”是新课改理念的基本内涵。我们致力于搭建全方位的沟通与互动的平台。我校作为首批挂牌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优越的校园信息化设施与数字化校园的网络环境,更是让沟通与互动无处不在。教师博客群、内部邮件系统、专题网站、科组网站、校长信箱、心理咨询热线……应有尽有,渠道多样,条条畅通。学校有关新课改的很多举措,也都是在充分沟通、师生互动的前提下才得以推出的。
  也许有人会担忧:还没有倡导沟通呢,不同意见的人就已经有点相互不服气,倘若真的沟通起来,那还不更乱、更加闹哄哄?!我们的经验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只要我们能够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敞开心扉、坦诚互动;在平等互谅的前提下有效沟通,我们就能达到化解矛盾、缓和冲突的效果。
  
  3.及时分享成果与经验
  “分享”也是新课改理念的基本内涵。《宝中教科研》杂志、《宝安中学》报开辟新课改专栏,我校作为“广东省研究性学习示范学校”,早在新课改启动以前,就已经有声有色,远近闻名。我们及时将成果《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习用书:研究性学习》结集出版。新课改启动以后,研究性学习被很多学校淡化,而我校一直把每个学期末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日”活动坚持下来,全部是学生唱主角。主题班会、分班举行的家长座谈会等,多为成果与经验的分享,而不再是教师的训话。每月一天的小型开放日,每学期一天的大型开放日,各年级的学科备课组,每周都有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互相观摩、教案与课件共享等已经成为常态。
  我校建立了一套奖教奖学制度,发表论文、出版论著、参加竞赛获奖等,学校都有奖励。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成果分享是颇具国际视野的。“请进来、走出去”是我们的特色。近10年来,被我们请进来的海内外名家名师已近100人,在不断“请进来”的同时,我们积极创设条件,让有实力的教师尽可能地“走出去”。其中,校长带头,在广东省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讲学;方炯球副校长应邀在深港学校信息化论坛上做主题演讲;生物教师陈焕新、化学教师李跃、年轻的历史教师唐云波、年轻的体育教师林明伟……他们应相关部门的邀请,把自己新课改理念下的观摩课上到了北京、上海、山东、辽宁、陕西……
  不论是“分享成果与经验”,还是“全面沟通与互动”,只要你认为现有的状况有必要加强,以积极的心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也一定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每个教师、每个学校的一小步,合起来就是整个新课改的一大步!
  
  二、新课改推进的措施要切实可行
  
  新课改的推行,虽然冠以“实验”的名称,但是,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也就是说:框架已经搭建好了,学校要做的事情,只是一些具体的、细节上的事情,只是需要我们用积极的心态,认真分析、仔细解读新课标。哪些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绝不能敷衍;哪些是现在做起来有困难,但也要立即尝试着来做;哪些是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做的,要力求做出特色来。总之,先让这台新机器点火、运转起来,运转的过程中有问题,再做及时的调试。所以,作为一所学校而言,新课改的措施要具体、切实可行。既要避免好高骛远,又要避免敷衍等靠。
  
  1.制订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课程表,课程设置与安排要着眼于三年周期
  课程表是一所学校常规教学的具体而稳定的表现,是以学校行政方式执行的。新课改的具体措施,要尽可能充分地、坚定地体现在课程表上。语文、英语、数学三科是高考的主科,如果因此而违背新课标的具体规定,每周大量地增加课时,就势必影响其他必修课时的落实,更不必说选修课了,即使学校有条件开设校本选修课,也会失去课时保障。
  目前省内一些学校有这样一种思想:新的高考方案还没有出台,先抓好语文、英语、数学三门主科的教学,先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一些选修课的开设条件还不是很充分,先放一边靠一靠;如果主管部门真的有强硬的监管措施下来,再来整改。这种思维方式看似精明,其实是有害的。高一高二不搞课改,难道高三再来恶补?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应该着眼于三年周期,最保守的搞法是:与其高一高二时候的按兵不动,还不如高一高二全力投入课改,到高三再来狠抓一年“应试教育”。
  
  2.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制订学分认定规则与相关表格
  西方国家普遍重视过程性评价,我国的传统教育却很少这样做。过程与结果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重视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只是有一点,过程性评价的成本会大大增高,表现在教师的工作量方面,教师要比以前做更多的日常性的“琐事”。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做的理由,只要它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的服务性工作再繁重一些,也是值得的。例如,我们要向科技手段要效率,全力打造一流的数字化校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过程性评价机制服务。
  学分认定工作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敷衍不得。它直接涉及一个人做人的底线——诚信问题。学校制订的学分认定规则与相关表格,既要切实可行,还要向教师与全体学生解读,让师生们做到心中有数。据说有的学校的个别老师,在填写平时成绩、考勤成绩等栏目时,是通过最后一次笔试的考试成绩计算(倒推)出来的。这种做法百害而无一利。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学校要事先规定:学分认定的原始依据与相关记录要存档备查。
  
  3.硬件与资源相配套,要有解决问题的时间表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尝试新的更多的教学方法,但在客观上,它又将占用或者调动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选课走班”直接导致需要更多的教室与场地、更多的课时、更多的专业教师和更多相关的实验器材等。对此,在新课改实施的前一年,我们就开始了系统的筹划,为资源的使用与配套作准备。在2004年暑假,新建了数、理、化、生物、生命科学5间探究实验室。
  资源配置的利用要开阔思路。原有的实验室、功能室、相关场馆、甚至是教工会议室、行政会议室、校史室等,都可以作教学场地使用。经过我们的精心安排、精确管理、使得这些场地能够真正满负荷地运转起来。当然,更要与地方政府及时有效地沟通,争取财政上的支持。
  在师资短缺问题上,应着眼于现有教师队伍的挖掘与培养。例如:通用技术课,选拔动手能力强、并愿意捣鼓新玩意的教师,鼓励他边学边教。实践证明:不断地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比几十年教一成不变的东西会让教师更富激情、更有成就感。
  
  4.教师专业发展要落实,实现常态化
  新课改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联系实际,做了进一步的剖析与解读。发现新课改真正实施起来,并不会因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而让教师们变得更轻松,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我们确信:学生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教师要先发展。所以,我们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新课改上岗全员培训工作必须落实到位,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要常态化。
  
  三、创新是新课改的必然道路
  
  1.对创新的理解
  科技领域的发明与创造肯定是创新,大家没有异议。一些技术或工艺上的小改革是不是创新呢?管理与评价体系适时调整与改进是不是创新呢?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是不是创新呢?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再做改进性实践,是不是创新呢?一些新的做法,在一段时间内实际效果虽有改善但是并不太显著,是不是创新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认为:创新有大小之分,绝大多数人在相当一段时间并不能有“大创新”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重视、珍视与鼓励更多的“小创新”。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鼓励创新的积极氛围,全体师生自主、自发的创新思维与举措,都会得到表扬、奖励与赏识。
  
  2.新课改新在哪里
  新课改新在哪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可能会有不尽相同的解读。“任何小小的改变,都可能是有效的创新。”我们用这样的观点与眼光审视新课改,并在三年的课改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履行着。
  (1)教学不仅是课本知识的传递与掌握、教学任务的执行与控制过程,更是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参与思考、试图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2)教学不仅是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坦诚互动、分享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与教师要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体验,并拥有更多的可选择性;让学生充分得到个性化发展,有更多的空间与舞台。
  (4)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各类考试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如何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5)“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并不是一个悖论,也不能成为我们墨守成规的借口。相反,它要求我们随时关注、主动借鉴,积极尝试更多、更新的教法与学法。
  (6)课堂不仅要追求教师表现的精彩,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学得更精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3.我们的创新体会
  宝安中学创办于1984年,是一所深圳市的区属重点中学。回顾23年来的办学历程,我们的发展无疑是超常规的。宝安中学已成为深圳市少数几所顶尖的品牌学校之一,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深圳市教育局唐海海副局长多次盛赞“宝安中学是一所屡屡为深圳教育创造奇迹的学校”。
  很多人都有相同的问题:宝安中学凭借什么实现着跨越式的发展?不但高考成绩多年都在高位稳步攀升,而且体育艺术特色显著、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全国领先、学生社团活动有声有色、各类专业人才辈出、校本教研颇具示范性、师生普遍具有国际视野……尤其是“学会生存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从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广东省地方性课程,再到国家教育科研课题,从宝安区科技进步奖、到广东省教育成果一等奖、再到国家科技成果奖,由此产生的相关教材成为国家教育部指定的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
  成功的秘诀在哪里?答案很简单:创新。而我们对创新的体会却是深刻的。套用一位哲人的名言“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我们的体会是:“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没有创新的空间与机会,就看你愿不愿意”。而愿意创新,首先就不能小看那些小小的创新,积小胜为大赢;要愿意虚心借鉴、反复琢磨、不断尝试。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更多地付出、更多地承担压力与责任。新课改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为目标,教师要做的事情却比以往更多、要考虑的问题更复杂、工作的策略与技巧更具挑战性。但是,只要肯付出,总会有回报。积极创新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道路。
其他文献
(三)打造师生的精神家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人的生命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生命,一种是精神生命。我们一直认为,对师生生命的关注,是学校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于是,我们把精神家园创建活动作为加强学校生命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我们关注师生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更关注师生的精神世界。我们努力促进师生身心的健康,更要让校园成为师生焕发生命光彩的家园。  1.确立主题,营造氛围——幼小心灵在这里扬帆  
期刊
历史活动课作为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课型,它之所以成为各个版本实验教材争先恐后、下大力气推出的“品牌”,不仅仅是因为它充分体现了此次课改的新理念,更为重要的是它本身是一种可激活历史教育、赋予历史教育以生机活力的理念。因此,对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实验教材中的活动课教学,我们应选择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一、准备阶段,做到“早”、“实”、“新”    所谓“早”就是早准备。开展探究活动课,学
期刊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教科书“用正多边形拼地板”、“设计轴对称图形”以及 “平移和旋转”中都有图案设计的相关内容。配套的教师用书[1]中提到:教材中增加了利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或它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这主要是让学生在動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和欣赏这些基本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体现,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但是笔者在查阅了一些关于美育的相关资料后发现,数学教育中的美育往往是被忽略的。  《教育大
期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
期刊
【摘 要】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改变并优化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行为转变的重要话题,是所有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相关教育理论为支撑,列举诸多实例,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进行阐述。  【关键字】多媒体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课程 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出现了“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
期刊
教育部、科技部等四部门征集万道科学难题  9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表示,要征集一万个科学难题。征集的内容包括各学科至今未能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学科优先发展问题和前沿问题、国际研究热点问题、在学术上未获得广泛共识但存在一定争议的问题等。  这次征集对象主要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和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学科
期刊
一、引言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它对发挥、发展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研究性学习,能够充分发挥网上资源丰富的优势,学生获取信息比较方便,同时借助平台学生还可以进行网上交流与协作,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设计与实践    (一)设计  1.学习目标的确定  知
期刊
在新课程的话语体系里,最为普通和常见的“教学”一词被“课程实施”所取代。在很多人眼里,“课程实施”似乎更具有理论的意味,更具有革命性,而“教学”一词未免太“大众化”、“经验化”。表面上看,这只不过是玩弄概念的游戏,但从深层次上看,却有着不同的理论取向和价值判断。课程这个概念,无论从东方还是西方,无论从古代还是现代,抑或后现代来看,较之于教育与教学这两个平实的概念,都指向教育或教学中的“物化”的方面
期刊
三、进行新课程实践的成效    1.进一步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能力  通过学习,使广大教师意识到新课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教育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使我们意识到高中教育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丰富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使我们认识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在课改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自我发展和提升的期望和内在需求;使我们认识到师
期刊
课堂上,我在学习网站上布置了几个任务,以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相关的VB知识,让学生通过FTP提交作业。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地操作着,有两个学生却不时地小声说着什么,又不断地低下头操作着什么,这引起了我的注意。趁巡视辅导时我走近他俩,原来是在玩扫雷游戏。感觉到我走近了,他们赶紧把窗口关了。我没有理会,不想轻举妄动,因为现在的学生如果你没有现场抓个现行儿,他们是不会甘心承认的。这两位学生正在为因自己的动作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