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c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能够深化艺术内涵,发挥艺术对人的道德教育作用,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出健康的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策略,帮助学校和教师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德育;小学美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1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82
   美术学科具有独特的艺术和人文魅力,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情感得到良性的释放。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能够丰富小学美术教育的层次,将德育深入、内化到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精神的指引,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让德育更好地渗透在美术教学中。
   一、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对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不仅决定了其心理,更决定了其行为。一个接受过良好道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较高的人必定是心灵美好的人,一个未接受过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水平较低的人也难以得到社会认可,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
   传统的教育只看重成绩而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只要学生的成绩好,不管做什么都是对的,只要学习好,其他的方面也都不重要。在这样的教育下,虽然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了,但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不高。部分家长对于未成年群体都有着很大的包容心,认为孩子还小,就算犯错也还有改正的机会,但是对于犯错的未成年人,我们更应该加强教育管束。因此,德育不能喊口号,德育要深入到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1]。
   学校教育是个体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和教师应该肩负起培养学生道德思想水平的责任,在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成才。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少,认知思维还不健全,对事物缺少判断力,还未形成关于自己或他人的全面认识,就如同一张“白板”,这也正是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确立良好的是非观、善恶观,给以后的德育培养打下基础。德育是关乎學生个体成长、成人、成才的教育,是关乎于整个社会良好运行的教育,是关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更是关乎于人性的教育,因此德育更应得到重视。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
   素质教育改革推动了德育的发展,使德育逐渐融入学校教育之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应重视起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塑造与培养,在美的教育中感化学生,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德育只流于表面、未能深入
   虽然德育得到了普遍的强调,但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将德育引入到教学中的并不多。部分教师依然保持以往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美术知识,但对于美术知识中的深层情感剖析不深,美术教育只停留在表面,没有与德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分析其原因,一是因为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没有深入地钻研教学方法;二是因为教师一般认为小学生难以理解作品中的深层情感和价值观,索性就不对其进行讲解。也就使得小学美术中的德育依然流于表面,未能与美术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2]。
   (二)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美术教学重点针对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进行培养,小学美术教师多是通过绘画的方式授课,重点讲授一些绘画的技巧和方法,美术课程的学习效果只考虑学生的绘画能力,没有与德育进行有机的结合。部分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常常不重视美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使得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高,教学能力相对也不高,对于教学方式缺少创新,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知识的讲授中也找不到与德育的融合点,找不到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中渗入德育成为教师教学上的难题。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
   (一)提高德育意识
   美术学科是小学教育中综合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不仅要建构学生的美术知识体系,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人文素养。也正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入德育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德育的重视程度,重新确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和方案。其次,美术学科就是要在绘制中感受艺术的魅力,绘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身心释放的过程,学生在绘画中绘制出自己内心中的图案,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内心。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看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且要指导学生不断地掌握绘画技巧,提高绘画水平。绘画的过程能使学生身心上的压力得到释放,情绪得到良性的宣泄。教师可以多为学生选取一些美好的主题,让学生多绘制一些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喜欢上绘画,并养成绘画的习惯,在绘画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欣赏课堂渗入德育
   欣赏课程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课程,也是提高小学生美术素质的重要的途径。欣赏一件美术作品也就是要发现作品中的美,并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意义。是否会欣赏一幅作品是一个人艺术素养的最直接体现,艺术素养较高的人能够看到一幅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厚的含义,发现作品的价值,而一个不懂得欣赏的人,就算是面对一幅名作也无动于衷,因此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    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去欣赏一件美术作品,也就是要将其创作的材料、创作的内容、创作的手法等方面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对画作的作者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艺术家的经历背景和创作时的意图。在讲解时,教师要避免照读课本,容易使内容枯燥无味。最好以故事的形式讲解,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或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视频展示等方式进行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去听,从而帮助其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家身上高超的艺术技艺、高尚的人生理想和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最后,教师要将艺术家想要通过作品传达的深意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厚意味。同时教师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进来,深入分析艺术家的思想世界,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他们的情操,让学生真切的通过作品感受到作品中传达的理想与价值,让学生的精神受到升华和熏陶,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从而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3]。
   在选择欣赏作品的时候,教师要选择蕴含优秀思想道德观念的作品,可以多选择一些中国名家名作,或是传达爱国主义情感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选择西方作品时,尽量选择大众和学生较为熟知的作品。并且要选择在小学生接受范围内的作品,避免作品与小学生生活较远,或是内涵太过深奥,学生难以理解,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兴趣。
   (三)手工课堂渗入德育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小学美术需要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把握图形形象。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手脑配合能力,帮助学生的思维发展,手工课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工作。小学正处于具象思维发展时期,具体事物和形象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手工课上的各种贺卡、贴画、折纸等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教师可以为学生的手工作品选择主题,要选择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题。例如,可以在公民道德宣传日这一天开展手工课堂,让学生制作手工作品,表达自己对道德模范的崇敬之情。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选取一到两位全国道德模范,讲授道德模范的优秀事迹以及他们身上具有的精神品质,让学生感受到道德模范身上高扬的思想道德素质,引起学生的崇敬之情,起到榜样的作用,让学生不自觉地向着道德模仿的标准要求自己。教师还可以在父亲节和母亲节时开展手工课程,让学生为自己的父亲、母亲制作一份小礼物,送给自己的父母,可以给母亲制作一个手链,给父亲制作一个精美的贺卡,写上学生想对父母说出的话,感谢父母的付出,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父母的品质。
   (四)实践活动践行德育
   美术不仅是一门学习理论知识的课程,也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绘制出优秀的美术作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展开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在实践中深化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一些致力于保护环境和帮助贫困学子的活动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活动绘制主题画册、宣传条幅等。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公益活动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真切地接触社会中善良的一面,并通过身体力行将这种善举内化,使其成为人生的重要记忆,成为以后人生的重要指引,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并能够通过实际行动展现出来。
   四、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快速发展的时期,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比较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和喜爱。在美术学科中渗透德育,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起正確的思想道德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德育意识,在美术欣赏课程中渗透德育,在手工课程中渗透德育,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德育,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思想道德素质深化到学生的内心和行动之中,让学生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雪英.对小学美术教育中加强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5):66.
  [2]韩梅.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旬刊,2018(3):178.
  [3]曹越.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学苑教育,2018(5):12.
  [责任编辑 薛晓静]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英语是世界上通用最多的语言,在我国的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听、说、读、写是进行英语学习的四项基础内容。英语阅读是进行英语学习的开始,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成果,无论是英语写作还是阅读都需要学生对英语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才可以进行。本文中作者对英语写作和阅读的相关性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更好地结合英语阅读和写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写作;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
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关系着他们对文本的整体感受和整体理解能力,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语文学习现状给予他们学习指导和支持,让学生养成认真聆听的习惯,养成阅读与感悟的习惯,也
初中语文实际阅读教学中,由于一些语文教师还没有把握深度学习的具体教学方法,无法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探讨和认知深层面的知识,使他们养成更高层面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并不理想。故本文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开展深度学习进行一些总结与概括,以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为此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能有效推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使之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具备操作简便、改进便利、易于推广的特点,以发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者教学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全面培养与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明确。基于强化小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实现其综合发展的目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情境创设和课堂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强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主思维意识,因此,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意识,并使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高数学创新能力。本文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有效助推作用。  关键词:创新能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逐渐爱上写作,掌握写作的一般方法,提高写作水平,是初中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制订详细的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写作教学,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活动综合地发挥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综合质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做简要分析。文章首先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与特点,其次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小学音乐教学中非遗文化传承现状,针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非遗文化;传承与发扬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
摘 要:“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育理念,意在转变过去的教学模式,释放学生的学习活力,打造高度契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课堂。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纪,对新鲜事物的探究欲望十分强烈,适度的兴趣引导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应积极寻找打造趣味课堂的方法。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结合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与探究实践活动提出趣味课堂的
初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课程.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语文教学是初中的重要课程,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全面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