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FE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越来越大,高职教育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40%。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仅仅注重职业技术教育,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不足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运用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素养;传承
  一、我国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适应社会需要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应用、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培养既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技术应用能力的职业型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普遍偏低,即使学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类必修课程,对他们而言还是远远不够。而且,高职院校更为重视学生的高就业率,这也造成人文教育在学生中的缺位,导致人文类课程被边缘化,加剧了大学生群体因人文素养缺乏而引发的矛盾。
  高职院校中大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这类思想政治课和文化知识性质的文化课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这些课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与写作能力,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更是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意义,这就造成了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的缺失。
  网络文化的兴起,给学生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一些不良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容易影响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学生容易沉溺于电影、电视剧、交友聊天、电脑游戏中,耗费大量时间、精力、钱财,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导致心理疾病,比如自我封闭、孤僻症等。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校园文化建设也多是职业技能比赛,缺乏文化融合。校园文化建设应结合高职教育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平台,推动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二、高职院校理应承担传承传统文化之责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创新和转化,高校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最理想的场所。一方面,高校的学术环境更适合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教师拥有教学自主权,其在授课内容、形式上有较大的自由,课堂气氛互动开放,为创新提供了环境。另一方面,高校有推动文化创新的丰厚资源。高校图书馆基本都有传统文化藏书,开设的传统文化类讲座等都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奠定了资源基础。再者,高校有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大学生,他们处于最具创造力的年龄段,在中学储备一定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高校正规的学术训练,更容易传承和转化传统文化的精华。故高职院校应创建有关传统文化的研究机构,如国学院、思想文化研究所、传统文化研究院等;召开传统文化研讨会;鼓励教师发表学术著作及研究文章;鼓励学生成立汉服社、戏曲社、诗词社等传统文化社团,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大学得到延续。
  三、运用传统文化加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学院重视,充分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安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针对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没有开设相关人文素养课程,只开设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作为选修课程的状况,高职院校应该合理安排相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系列讲座。如分学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十讲、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修养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接触与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邀请文化专家或学者举办相关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得以大力弘扬。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引入具有传统文化知识素养、注重个人品格修养的教师;另一方面,还需要鼓励本校教师去重点高校深造,以提高自身水平,并制订相关的激励政策与制度保障措施,从而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养。通过这两方面,使学校拥有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3.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中,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丰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学生易于接受。在讲授优秀传统文化时,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掀开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从身边浓郁的本土文化氛围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力量,从而增强教育的现实说服力和感染力。
  4.营造学习传统文化氛围,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校园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良好氛围,对高职学生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鼓励高职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深刻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价值取向。针对学生的特性,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将传统文化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营造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活动,校园内的公共报栏、张贴栏都要合理运用,做好文字和图片展览工作。邀请学者宣讲,张贴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标语,组织学生多进行普及传统文化的活动。利用现代传媒工具,打造网络平台、电台广播等媒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社团是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应该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中,成立活动小组,这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融入学生之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建设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传统文化校园文化。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挖掘利用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华.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文化,2008,(10):20-23.
  [2]田 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3]张 莉.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思想教育的启示[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3):56-67.
  [4]于媛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文化自觉——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维度[J].中国电力教育,2008, (1):41-42.
  [5]刘智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19.
  [6]王玉楼.中华传统伦理与现代人的素质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22-23.
其他文献
企业兴办子弟教育事业,在某些方面较之地方办学具有明显的优势。重视这些优势的发挥,办好学校,对职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发展,均有好处。本文就厂办子弟教育的优势及其发挥问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是诊断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指标。HBV是目前感染最广的一种病原体,因其尚未有特效的药物,使患者携带时问长,影响工作和学习,严重地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对其
摘 要: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的促进作用很明显,文章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师水平和实训基地等五个方面探究职业院校开展技能竞赛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一、加深校企合作  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如何让校企合作的程度加深,通过校企共同承办技能竞赛是一个有效的
一、“数学教学管理整体优化”实验实验主要围绕“责任”“衔接”四个字研究教学管理整体优化问题。具体从四个方面抓目标的落实。 1.抓备课。教师备课时要能透彻理解和掌握
目前乡村治理模式多元化现状下,行政下沉存在必要性,但其弊端显而易见:财政压力、乡村自治不足、公务服务稀缺、分配不公等等。乡村治理结构,受行政主体、村民、基层党组织博
摘 要:幼儿语言教学是幼儿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语言能力的提升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接触世界,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积极采用故事教学的方式,可激起幼儿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具有主题明确、内容浅显、生动易懂以及具有童趣等多个特点,这些特点都非常受到幼儿的喜爱,因此将其融入幼儿语言教学中,可保证幼儿教学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文章针对幼儿语言教学故事的应用实践进行深入分析,积极从以下几个
诗坛圣手,往往都是高明的画师,诗人以隽美秀丽的语言文字摹状景色,写得气韵生动,逼真入微,给人以无限美的感受。读之犹如倘徉在湖光山色之间,流连于四时胜景之前,此时,你是不
学前语言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作为没有教学经验的群体,学生在组织语言领域教育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
本文对分析化学实验准备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和探究,提出实验准备人员首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爱岗敬业精神,还要有计划的安排实验准备工作,积极做好预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
关键词:辩论教学法;辩论流程;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一、问题前置,科学划分小组  将辩论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将具有可辩性的问题提前投放到学生中间,看一看学生的反响。根据学生的反映,调整具体问题,确定辩论的题目,同时将辩题前置,给学生留部分大量的时间去思考,确定自己的立场。这个过程无需特别强调,也不用占用太多的课余时间,只在教学的空闲时间,对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