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ao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有效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何时、何处问什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有效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疑似理解处追问
  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在数学探究过程中,对问题的考虑往往欠深刻、简单化,因而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如果教师能在其思考粗浅处牵一牵、引一引,学生的思维就能引向深入,教学的效果会好得多。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绝大部分教师在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就立即引导学生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进而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流程,学生似乎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但南宁市学科带头人杨莉英老师在本课的设计上独到一面,在学生操作后追问: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问题—提出,学生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这样的追问,很有意义。传统的教法,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学生看起来在操作,但大多是在执行指令,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肤浅。而杨老师的教学,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两个追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法。
  
  在思维障碍处引问
  思维障碍处即为学生对问题的卡壳处和模糊处,或思维的定势处。这时学生的思维就像处在十字路口或感到前方迷雾蒙蒙,无法选择哪条路继续前行。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提问引导,必然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复习)一课时,课始,教师出示了这样两个数据:120人,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数比是3:2,要求学生自由编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学生很快编出了几道题,在反馈时,教师发现学生都是把120人当作总数来编的,便幽默地问道:“我们可不可以把120人换换角色呢?”这一巧妙的提问,立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有的把120当成部分数,有的把120当成了相差数。
  
  在思维狭窄处导问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见到不少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时,发现学生做法或想法单一或“偏向”时,总喜欢暗示几句,让学生回到老师预设的轨道上来。其实,这样做,恰恰降低了思维难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时,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提出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说,让他们问,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提问中多问一些像“如果……将会……”“我们怎样才能……”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提问:我们怎样才能把一个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大多数学生用旋转平移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再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你还能想出其它的办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动手做做看。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发现通过割补平移和分割求和的方法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在答案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的心理态势,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探问
  一般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内在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架起了桥梁,通过教师的提问、质疑,使学生在知识内容与求知心理之间,产生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把题目改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过探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应该怎样计算呢?”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思考,在分析、比较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获得新知識。
  
  在出现错误处点问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点拨、提问,创设适于学生互相争辩、讨论的问题情境,以“误”引“悟”,让学生在老师不断的点问中逐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根源,进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一位教师教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一课时,学生掌握了“四舍五入”法并进行巩固练习后,出这样一题:金龙鱼每桶售价35元,妈妈带了100元钱能买多少桶?让学生解答。学生列式为:100÷35≈2.86=3(桶)。此式错在结果(3桶)处,但教师没有马上“拨乱反正”,而是正视学生的思维错漏,抓住这一错误契机,巧妙地提问加以点化,追果溯因,终于让学生自己暴露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让学生知道:买3桶需要105元,购物时钱不够就不能买东西,此题要用“去尾法”求近似数,即100÷35≈2.86=2(桶)。
  总之,教无定法,问无定规。教师只有在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根据课堂实际,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才能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县灵马镇灵马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的质疑能力,笔者想就此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    创设氛围,敢于质疑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很大程度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引起的。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只偏重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的教育方式,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做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惰性状态。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
期刊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纵观我镇的小学数学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的现状,还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
期刊
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跟新时代,立德树人是百年大计,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发展运势。结合本学校完善学生德育培养体系的工作,思考具有普适性的师范院校德育体系,对形成行业指导意见提供参考,有效提升师范院校德育工作能力,促进学生规范德育认知、深厚德育情感、专坚德育意志、师范德育行为。重点梳理本学校“三个途径三个着力三全育人”的德育模式,主要探索师范院校构建德育体系的途径、方法。
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下,我国高校通过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探索立德树人为教育理念与目标的教学形式,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旨在实现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协同育人目标.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主体,发挥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作用,同时,民办高校在管理和办学定位上又有着特殊性,即兼具企业运营和公共事业性,因此,本文对课程思政概念与内涵作了介绍,结合民办高校的性质从多方面分析了“大思政”格局下民办高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提供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思考.
编者按:美国学者帕森斯·布洛克在谈到艺术教育时指出,“艺术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艺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艺术世界,学生可以学到在其他学科领域学不到的东西。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所不可缺少的。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一幕:老师带领幼儿收集各式各样生活中的素材,给幼儿提供创作材料
期刊
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改工作中最外显与最活跃的因素,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既是落实教育目标的必要前提,更是优化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针对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展开深入、系统探析,不仅是促进思政理论课程教改工作的核心环节与重要内容,亦是整体推进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方法落实科学化、合理化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困境入手,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对策。
随着现今社会高等教育普及的不断深化,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与机遇。如果说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式是高校发展的关键点,那行政管理工作就是服务于这些关键点的奠基石。本文通过SWOT法分析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优势、劣势、挑战,引出高校行政服务能力提升战略研究,更新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转变服务与管理思维,进一步推进高校规范化管理与专业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要重点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教师必须顺应改革发展的潮流进行自我改变与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人才培养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商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专业教师匮乏和实践经验有限等问题,需要从个体层面和团队层面进行“双师型”素质建设,并建立和完善培训机制、引进行业专才、充实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评聘机制、建立商务英语科研团队,从而有效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编者按: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动态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一种重要形式,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和推崇。“巧妙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同时又能够拨动学生心弦,与作者感同身受;诱发学生思考,领悟文章内涵
期刊
微课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方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适合高校学生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完整的实施方案,最终实现微课的制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有其优势也有短板。我们要合理运用思政微课进行教学,继续探索创新,把思政课建设得愈加坚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