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中“让学引思”的实践策略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ec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建构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从基本的感知觉训练到高级的社会情感发展,从基本的动作技能训练到高级的思维能力发展,全方位地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但目前建构游戏还存在着游戏主题单一、游戏时间不足、游戏材料不丰富、游戏过程不自主、教师引导不合理等问题。为了充分挖掘建构游戏的教育价值,我們将“让学引思”的理念引入建构游戏的组织指导中。在幼儿的搭建过程中,“让学引思”主张教师要给幼儿更多自己探索、发现的空间和机会,启发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材料与方法,适时介入引导幼儿对搭建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调整进而提升为新的经验,从而提高游戏质量,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

一、建构游戏中“让学引思”的内涵


  “让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教学理念。“让”指的是位置的变化,重心的转移,让幼儿亲身经历游戏与学习过程,给幼儿时间、空间、机会等,保证他们活动与学习的正常开展,让幼儿做活动与学习的主人。“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幼儿在游戏中观察、思考,确保幼儿积极思考、深入探索,养成幼儿善于思考的习惯,提升幼儿思维的品质。“引思”的方法在于活动游戏中点拨、引导、启发、唤醒,聚焦幼儿的思维能力,引导幼儿完成对游戏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幼儿生命活力,提升幼儿的想象和实践能力。
  “让学引思”是一种理念,体现的是“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引思”是一种方法(手段),注重在活动过程中“如何让”和“如何引”。“让学引思”又是一种技术,教师要把握好“让”的时机和“引”的技巧,最终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让幼儿“乐学爱思”“会学善思”。
  在“让学引思”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教师通过时间、空间、资源和机会等方面“让学引思”,引导幼儿亲身经历建构游戏的过程,保证幼儿建构游戏正常开展,通过游戏行为获得真实体验。幼儿在符合身心发展和实际水平的具体建构情境中,通过观察、想象、讨论、实践等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建构游戏的任务中释放创造的冲动和愿望,体会合作探究学习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建构游戏“让学引思”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掌握科学的游戏方法,在快乐建构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二、建构游戏中“让学引思”的实践


  (一)营造建构游戏中“让学引思”的实施环境
  1.创设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建构游戏环境
  首先,依据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创设满足幼儿基本发展的需要和个性发展的建构游戏区域。一是材料的提供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宜地投放。如:小班要提供色彩鲜明、体积较大的游戏材料,并且同一种类数量要较多,避免幼儿因相互模仿而争抢玩具。而大班要提供丰富变化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并参与材料的收集,引导幼儿因地制宜地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游戏材料。二是材料的提供要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意愿。如提供一些照片、视频调动幼儿的兴趣,或者在建构区域张贴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图片或挂图,营造氛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2.创造适宜的主题性建构环境
  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创造适宜的主题性建构环境,一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与主题相关的环节。二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创设不同的区域环境。如:小班主题活动“我的故事”,实施完毕后,将各种娃娃放置在建构区,小班幼儿有了生活经验,很快用积塑拼、插、连接了娃娃的生活用品。中班主题“快乐的动物”中提供恐龙、老虎、长颈鹿等立体动物大模型及各种昆虫的塑胶模型。大班主题“热闹的马路”提供交通标志及纸皮做的“马路”和各类车的模型,倾向于用主题的暗示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开展建构游戏中的“让学引思”策略
  1.做好让步
  (1)空间的让步。
  在区域活动时,有些区域因幼儿很少进入而闲置,而有些区域又因幼儿非常喜欢而拥挤,为了解决此现象,我们打破了区域的界限,做了空间让步,拓展了封闭的区域空间,对游戏区的空白处进行有效利用。如户外建构区可以和运动区、沙地、泳池等区域进行有效结合,户外游戏的空间也可拓展到室内,利用墙面展示作品。
  (2)时间的让步。
  在区域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将制度化与灵活化相结合,游戏过程尊重幼儿、指导幼儿,保证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逐渐实现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2.做好三引
  (1)游戏前的引导。
  游戏前我们围绕主题内容,引导幼儿多形式、多角度的观察,加深、建立与建构相关的连接,这些经验涵盖:对建构主题内容形状结构的观察体验、对建构材料的认识、基本建构技能和合作能力等方面。这里的多形式主要包括:视频欣赏、实物欣赏、图片欣赏、范例欣赏等,多维度不仅要关注主体部分,更要关注细节和空间组合特点,通过游戏前的丰富认识和引导,为之后幼儿建构游戏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如:中班幼儿在搭建宝应二桥时,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宝应二桥的结构,教师提前踩点、进行实地考察和拍摄,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大桥是如何搭建的,共同探讨用哪种拼搭技巧搭建大桥的桥墩、主塔和拉索,随即教师梳理了一些问题:“大桥附近有什么?”幼儿通过观察,回答:“有大河、河边公园……”教师又提出:“那我们把这些建筑物搭在什么地方好呢?”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又跟进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搭建得又快又好呢?”幼儿争先恐后地说:“我搭大桥、我搭大河里的船”,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自主讨论和分工,然后幼儿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建构室开始搭建。教师游戏前的引导丰富了幼儿的搭建经验,提高了幼儿建构游戏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游戏中的引导。
  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建构行为的目的性、合作能力、建构技能及认知水平等,进一步支持、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另外还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情境策略:直观形象的操作演示情境、暗示强烈的图示支架情境、探究质疑的问题探究情境、体验深刻的游戏体验情境等。如大班幼儿在搭建“我们的小区”时,在选择材料、自主搭建的过程中,圆圆找来了一些方形的积木,摆放在中间的位置,教师问:“这是什么?”圆圆说:“这是车库的打卡器,就是停车打卡用的机器。”说着,他把两辆汽车“停放在车场内”,用两个小长条积木作为隔断,然后继续进行停车场的搭建。这时教师提出疑问:“两辆车这样放的话,要是前面的汽车不动,后面的汽车怎么出来呢?”教师的问题引发了幼儿新的思考。于是,幼儿又观察了一下自己的作品,想了一会儿,把原来由两个小长条积木组成的隔断改成了一个,然后告诉教师:“这是一个电动移动器,当后面的汽车要离开时,可以移动到后门,当前面的汽车要离开时,可以移动到前门。”多好的创意呀!此环节中,幼儿在搭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适时运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不断思考与探究,增强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动机,使幼儿的游戏内容和行为更加持续和深入。有时教师也会采用图示(如作品、照片等)进行暗示,通过亲身操作演示,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当下建构游戏中无法直观理解和感受的问题,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能力,调动幼儿建构的积极性,满足他们游戏的需求,推动游戏的持续发展。
  (3)游戏后的引导。
  游戏结束后,教师可围绕“你们合作的搭建任务完成了吗、合作搭建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等话题,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交流方式,让幼儿互相分享在游戏中的有效经验。有的幼儿说出自己原先的分工任务没有完成,同伴合作不积极,有的幼儿发现搭好的小区里有大片空余的地方没有利用等。教师在倾听幼儿交流时,适时鼓励、梳理,补充他们不完整的表达,帮助幼儿提取有用的游戏经验与成果,以此来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针对游戏结果,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讨论:对于下次游戏你需要增加哪些搭建或辅助材料?有哪些建构的妙想?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不断探索发现,从而帮助幼儿拓宽思路,逐渐丰富游戏的场景、材料、主题、情节,为下次游戏做好铺垫。

三、建构游戏中“让学引思”的教育价值


  1.通过建构游戏中让学引思的实践探索,促进了幼儿游戏行为的真实发生,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感知、操作和思考中,探索建构材料中蕴含的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认知、技能、情感和社会性的和谐发展,为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行为的转变和教育效果的优化,全面落实《纲要》和《指南》精神,让游戏成为幼儿的主要活动,让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陪伴者和引导者。
  3.通过研究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进程,让幼儿的游戏成为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思考,游戏中发展。
  (责任编辑:张 琳)
其他文献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幼儿所面临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师生关系都会发生变化,帮助大班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是这个时期幼儿园的重要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那么,幼儿升入小学后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幼儿园又应该帮助幼儿做好怎样的衔接呢?  2020年3月,在得知受疫情影响要延期开学后,为了使幼小衔接工作依然能有效开展
期刊
众所周知,幼小衔接是让幼儿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适应,这个适应包含幼儿的时间观念、规则意识、专注力、耐力以及前书写准备等。其中,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础能力,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中,通过多种活动间接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生活打下基础。  案例描述:  蒙大三班的萱萱小朋友,在美术活动中拿工具的手总是发抖,头跟着手一起动,老师提醒纠正,但萱萱还是习惯用自己的方法,画起来比较吃力
期刊
幼儿教师的自主学习是指幼儿教师基于自身工作实践和已有经验,主动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管理,不断丰富已有教学知识、提升教学技能的学习过程。它改变了以往教师学习的被动性,强调教师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利于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师学习的终身性和示范性。幼儿教师的自主学习不仅是幼儿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需要,还是提高幼儿教师培训质量的有效举措,更是当前学习型社会和信息化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历史使命。一、幼儿教
期刊
自主游戏是近几年在幼儿教师口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当然,自主游戏时间也是幼儿在园期间最为期盼的游戏时间。所谓自主游戏,是幼儿依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地选择、开展游戏并在其中自发交流互动的过程,具有内容自主、材料多样、形式灵活等特点。  游戏的实质是愿望的满足,这种愿望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概括化的情感倾向。随着自主游戏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游戏时间的分配上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园本课程内容
期刊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主张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课程应该是“活”的,应回归生活。幼儿是“活”的,具有主动发展的力量。课程来源于幼儿对生活的好奇心,开始于倾听幼儿的对话,展开于幼儿的问题。生活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幼儿园的停车场是幼儿园教职工日常进出的场所,对教师而言它的存在很平常,每天匆匆地经过并没有特别关注。但这里却引发了幼儿的探究热情,停车场究竟有多少辆汽车呢?
期刊
一直以来我都认可同伴之间的互相影响比成人陪伴孩子或者是给孩子提供若干玩具的质量要高很多,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我毫不犹豫地生了二胎。在我的计划中,二胎的教育有一大部分会在和老大的相处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学习和锻炼,也会在这样的相濡以沫中,使孩子们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加浓厚。实践证明,确实是这样的,儿童更加了解儿童,我要向儿童致敬,向儿童学习。  在一次洗澡中,花花(二胎:一岁8个月)不想洗头发,我用大人的威力
期刊
近来,玩百变魔尺在我班幼儿间悄然兴起,参与者越来越多,玩法越来越丰富。刚开始,有些男孩将魔尺当作一个追逐打闹的工具,有些幼儿让魔尺安静地躺在书包中“睡觉”。于是,我开始观察幼儿晨(午)间的活动内容,关注他们玩魔尺的次数及方法。一、依托《指南》,变“要我学”为“我想学”  面对幼儿间悄然兴起的趣玩魔尺活动,我从“无意之察”到“有意之导”做起,却收到了“得意之获”。  (一)无意之察  1.魔尺不魔。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攻击性行为是3-6岁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它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往往伴随着攻击他人、争抢玩具、蛮横无理、谩骂等现象。本文将从牛牛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外在因素及心理因素入手,分析造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探寻教育牛牛健康成长的策略,以此改善不良的家庭亲子关系,促进牛牛身心的健康成长。一、个案描述  牛牛是一位从其他幼儿园转到班上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非常讨人喜欢。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体验科学的趣味和重要性,学习运用感官及工具,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对信息有一定的收集、整理和运用的能力,让幼儿热爱科学。  在幼儿科学活动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有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目标,从简单的现象开始,逐步引导幼儿不断思考、动手实验和反复论证,同时培养幼儿对活动中自主生成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下面,
期刊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步入集体生活,处于独立适应外部社会的初步阶段。李勇在“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研究”中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时发现,幼儿基本的自理能力与年龄显著相关。同一幼儿在幼儿园小班中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最弱的。但比起中大班的幼儿,他们更易塑造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其较强的规则意识。而生活常规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在幼儿期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塑造良好的行为表现,减少社会性冲突,降低危险情况的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