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称的脾位于中焦,居膈之下,在左季肋的深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医学入门·卷一》称脾“形扁似马蹄,又如刀镰”。从其形态与位置的所在,类似解剖学中的脾与胰腺,但其生理功能又非脾与胰腺所能概括。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脾还是最大的淋巴器官,是淋巴系统的核心。通俗地讲,脾胃好似人体的大仓库、一座化工厂、一条交通运输线。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变化(吸收)。脾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水谷即指饮食物。运化水谷,是指脾把水谷化为水谷精微,并把水谷精微运送到全身。胃主腐熟,小肠主化物,饮食的消化和吸收在胃和小肠内进行。但饮食的消化和吸收,只有依赖脾的运化,才能将水谷化为水谷精微;只有依赖于脾的转输,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全身。故《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气健运”,消化吸收和运送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健全,人体化生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充足,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若脾气不足,脾失健运,则可出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病理现象。
2.运化水液:是指脾具有调节水液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通过脾的运化将吸收的津液及时转输至全身,发挥滋润濡养作用,并通过肺和肾的气化功能,将代谢后的水液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使水液不会发生停滞。若脾气不足,脾失健运,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出现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正所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二)主化生气血。这指的是脾运化水谷而化生的水谷精微,是生成气血的来源。人体气的来源有三方面:一是自然界的清气,由肺司呼吸而纳入体内;二是水谷精微之气,由脾主运化而生成;三是精气,由肾中所藏之精而化生。其中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最为根本、最为重要。因为肺司呼吸的功能依赖着水谷精微之气资助,即“土能生金”;肾中所藏之精也要依赖脾胃化生的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即“后天养先天”。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则气血旺盛。若脾气不足,脾失健运,则气血乏源,气血不足,可引发多种病证。
(三)主升清。升指上升和输布;清指精微物质。脾主升清,是指脾能够把水谷精微向上输送到头面部和心肺,以滋养清窍。另外,人体通过脾的主升,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不致下垂;还通过脾之升清与胃之降浊,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过程。若脾气不足。脾不升清,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以至脱肛和内脏下垂等病证。
(四)主统血。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防止血液逸出脉外的作用。脾主统血的主要机理是气的固摄作用。脾气健运,则气血充盈;气的固摄作用健全,则血液不会逸出脉外而致出血。
二、脾与形体官窍体液关系密切
(一)在体合肉,主四肢。人体肌肉的丰满强健、四肢发达,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主身之肌肉”。睥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肌肉得养,则人体肌肉强健有力。否则,气血乏源,肌肉失养,必致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痿弱不振。
(二)开窍于口。“口唇者,脾之官也。”口味正常与否,全赖于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则口味正常,纳食香甜;脾失健运,则出现口淡无味和口甜、口腻、口苦等异常感觉。正如《灵枢·脉度》所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三)其华在唇。“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是否正常。脾气健运,则气血充足,口唇红润光泽;脾失健运,则气血虚少,口唇淡白不泽。
(四)在液为涎。《素问·宜明五气篇》的“脾为涎”,是说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津液上注于口而为涎,以辅助脾胃之消化功能。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或缺乏,而发生口涎自出或乏津、干枯现象。
(五)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考、思虑,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思虽为脾之志,但亦与心主神明有关。《甲乙经》日:“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正常的思考问题,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的影响,但若思虑过度、所思不遂,就会影响气的正常运动,形成气结。若气结于中,脾气不行,可导致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常,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眩晕健忘等症。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度则伤脾。(未完,见下期)
责编 纪生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变化(吸收)。脾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水谷即指饮食物。运化水谷,是指脾把水谷化为水谷精微,并把水谷精微运送到全身。胃主腐熟,小肠主化物,饮食的消化和吸收在胃和小肠内进行。但饮食的消化和吸收,只有依赖脾的运化,才能将水谷化为水谷精微;只有依赖于脾的转输,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全身。故《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气健运”,消化吸收和运送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健全,人体化生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充足,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若脾气不足,脾失健运,则可出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病理现象。
2.运化水液:是指脾具有调节水液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通过脾的运化将吸收的津液及时转输至全身,发挥滋润濡养作用,并通过肺和肾的气化功能,将代谢后的水液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使水液不会发生停滞。若脾气不足,脾失健运,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出现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正所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二)主化生气血。这指的是脾运化水谷而化生的水谷精微,是生成气血的来源。人体气的来源有三方面:一是自然界的清气,由肺司呼吸而纳入体内;二是水谷精微之气,由脾主运化而生成;三是精气,由肾中所藏之精而化生。其中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最为根本、最为重要。因为肺司呼吸的功能依赖着水谷精微之气资助,即“土能生金”;肾中所藏之精也要依赖脾胃化生的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即“后天养先天”。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则气血旺盛。若脾气不足,脾失健运,则气血乏源,气血不足,可引发多种病证。
(三)主升清。升指上升和输布;清指精微物质。脾主升清,是指脾能够把水谷精微向上输送到头面部和心肺,以滋养清窍。另外,人体通过脾的主升,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不致下垂;还通过脾之升清与胃之降浊,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过程。若脾气不足。脾不升清,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以至脱肛和内脏下垂等病证。
(四)主统血。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防止血液逸出脉外的作用。脾主统血的主要机理是气的固摄作用。脾气健运,则气血充盈;气的固摄作用健全,则血液不会逸出脉外而致出血。
二、脾与形体官窍体液关系密切
(一)在体合肉,主四肢。人体肌肉的丰满强健、四肢发达,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主身之肌肉”。睥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肌肉得养,则人体肌肉强健有力。否则,气血乏源,肌肉失养,必致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痿弱不振。
(二)开窍于口。“口唇者,脾之官也。”口味正常与否,全赖于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则口味正常,纳食香甜;脾失健运,则出现口淡无味和口甜、口腻、口苦等异常感觉。正如《灵枢·脉度》所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三)其华在唇。“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是否正常。脾气健运,则气血充足,口唇红润光泽;脾失健运,则气血虚少,口唇淡白不泽。
(四)在液为涎。《素问·宜明五气篇》的“脾为涎”,是说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津液上注于口而为涎,以辅助脾胃之消化功能。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或缺乏,而发生口涎自出或乏津、干枯现象。
(五)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考、思虑,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思虽为脾之志,但亦与心主神明有关。《甲乙经》日:“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正常的思考问题,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的影响,但若思虑过度、所思不遂,就会影响气的正常运动,形成气结。若气结于中,脾气不行,可导致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常,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眩晕健忘等症。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度则伤脾。(未完,见下期)
责编 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