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实验 激趣科学课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fraidw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以实验教学为依托,增强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运用适宜方式、基于设计编排等方式,逐步增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发挥实验的真正效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参与探索,这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提供了途径,也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提供了路径。但目前在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中仍存在课堂纪律不严、分组合作无效化、学生动手不动脑、探究层次浅显化等诸多不足,由此导致实验教学往往只停留于形式,而无法产生真正的实效。小学科学教师要想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获得成长,就必须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教学中,笔者从以下三个层次入手,以增加学生参与实验的次数、学习的深度,提升了课堂效益。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使其对科学产生探究欲望,教师就必须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此激发其探究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情景交融的方式,借助故事引入游戏教学、实物教学等多种方式,以激发学生对神奇的科学产生探究兴趣。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内容“物质在变化”时,首先可以借助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即常见的具有酸性和碱性物质,以此使学生对这些神奇的物质产生兴趣。其次,教师可组织复习活动。结合上节课学生所学内容呈现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将答案写在小黑板上進行汇报,以此使学生在产生知识共鸣的基础上,感受到碱性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酸性物质与污垢合在一起产生不同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的奇妙。随后,教师可借助问题引领学生进入实验,即让学生基于碱性物质的性质,进行科学实验,完成实验探究。
  二、运用适宜方式,提高学生操作效率
  实验探究在小学科学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学生通过操作,感受到探究的奇妙,同时也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机会。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效地借助小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引领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其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借助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问题的引领下完成实验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效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内容“实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呈现手电筒、地球仪、筷子、实验记录表、热水、温度计等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即让学生思考用这些实验器材能够进行哪些科学实验,以此回顾以往所学的实验内容。其次,教师可提出问题:在以上的实验当中,哪些内容是模拟实验,此时学生只要完成知识体系的搜寻,即可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为学生后续完成科学实验打下基础。第三,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探索糖与水的反应以及糖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可以先让学生在反应之前提出假设,然后再动手做实验证明假设,进而让学生了解对比实验。最后,教师还可以有效地借助小组合作,引领学生通过材料的选择,自己设计科学的对比实验,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以此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推进学生思维深刻化,实验操作有效化。
  三、引导设计编排,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实验的设计编排,应有效地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拓展实验内容,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内容都能够得到改变,促进学生在拓展的空间中成长。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实验进行改进,引导学生不受限制地自主探究。唯其如此,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这一内容时,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是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为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创新设计实验。首先,在实验开展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水的组成成分提出假设,随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这时有学生说道,可以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学生提到要观察水的组成成分,还可以通过过滤了解;还有学生提到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水的组成成分……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而要创设环境并引导学生去验证假设和方式的正确性,以此才能创新实验过程,使学生在足够大的空间中获得成长,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更好地了解水里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完成对水的组成成分的探索。同时,这样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学会运用合适的方式解决实验问题。
  简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借助科学实验,帮助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萌芽。在教学时,可通过实验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学习超越课堂;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体验、学会感悟,以此推动学生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同时也让学生在探索成长中提升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教育阶段,科学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认知和渗透德育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方式将产生极大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敢于探索自然的信心,拓宽学生认识社会的眼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德育渗透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心理快速成长期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此时的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将会迅速地构建重要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有极强互动性的教学模式,近几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这一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上的优势不容忽视。本文从“问题式”教学的内涵出发,思考过去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的不足,提出优化“问题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举措,以期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  “问题式”教学,也可以叫作“问题导入式”教学。通常,在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教师会结合课程内容为学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将其渗透于小学教育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能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对开拓学生的眼界也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在其中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健康地接受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是一门开放实践、鼓励创新的课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这门课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以往的经验看,信息技术对教学成果的展示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这项技术的运用,
小学科学是科学知识启蒙教育的重要课程,做好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能够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带来助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策略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向,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带来重要助力。小学科学作为以科学知识启蒙为核心目标的学科,其教学工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认知兴趣,以及吃透素质教育目标要
本文以“科—工整合”的思路来搭建教学框架,对《设计电路》一课进行了重新设计,从整合设计思路、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汇报方式的选择、实验器材的改进、拓展环节的优化等方面阐述了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试教时的一些思考。  一、教材课程分析  《设计电路》是湘科版科学课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中的第3课。在前面两课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电路的组成部分,知道了闭合电路的基本概念,本课将引领学生在此基础上根
在科学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并不于在知识重复的次数,而在于概念的挖掘和思维的呈现。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隐形的思维可视化,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能帮助学生深入、透彻、系统理解科学知识,从而进入有效学与教的良性循环。如何将思维可视化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过程?本文从“看”“画”“说”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思维可视是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局限性而提出的认知策略。它是指通过图画或者分析表等形式,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卓越的内涵应该怎么去理解呢?这就需要我们充实专业知识,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熟练运用教学技能,提升教研、科研的能力。  卓越的小学科学教师就是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研科研、科技创新等领域表现突出,超出一般的科学教师。要在小学教学中彰显科学教师的卓越品质,改变课程教学模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改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太看
预习导学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性质,利用多元化预习导学方式,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导学,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使科学课堂实现高效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性质的定义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在小学阶段
“设计教学法”是杜威的学生克伯屈首创的一种教学法。该教学法以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决定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拟订计划、自行实践探究,实现任务的自主完成。“设计教学法”跳出了教科书的框架,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凸显了多学科融合,实现了手脑联动、知行统一。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课程,具有探究性、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适合“设计教学法”的实施。我在近几
小学科学课程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提升主要依靠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活动是课堂中外显的明线活动,培养学生内敛性的科学思维主要是通过探究性的问题链进行引导,真实有效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真正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这样的科学课堂才能促进学生成长。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苏教版四年级第三单元“常见的力”中《浮力》这一课为例,设计出能提高其思维水平的问题链,从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