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领导干部提高调查研究实效性探论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earns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增强工作本领的行动指南。调查研究是制定决策、落实政策、推动主题教育的基本功。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问题导向原则、群众路线原则,这些原则是领导干部戒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基本法则。增强哲学思维、注重虚实结合、贯彻求真务实、坚持与时俱进是领导干部提高调研实效的科学策略。先调研后决策制度、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及联系点制度为调查研究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提供了根本保障。
  关键词: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3-0011-06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植根于长期的群众工作实践,汇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工作本领、推动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并积极践行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对于领导干部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实现党的各项工作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1.调查研究是制定科学决策的根本前提。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1]因此,调查研究是制定科学决策的根本前提,“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没有决策权”[2]。科学的决策,靠一堆人或者一个人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是不可能产生的,它只可能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正如习近平所言:“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3]154如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通过广泛深入的一线走访、蹲点调研,面对面向群众请教,用了475天的时间掌握了内涝、风沙和盐碱的规律,制定了正确治理“三害”的对策措施。因此,领导干部制定重要决策、方案,尤其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不能嫌麻烦、图省事,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围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坚持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通过对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分析,进而制定出科学的政策措施。
  2.调查研究是贯彻落实政策的基本保障。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也离不开调查研究。”[2]领导干部作决策,关键要抓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指出:“一项决策作出后,光靠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是不行的,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领导干部要在作风上作示范,方法上搞帮带,落实上抓督查,必须沉下去加强调查研究。”[4]534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情况、总结经验,才能为检查决策的偏差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因此,决策实施后,领导干部更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广泛听取基层同志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对政策的实施进行及时跟踪,避免“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5]的情况发生。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任务,领导干部要恪尽职守,勤勉工作,积极推动新目标新任务的完成。把新目标新任务落到实处,亟须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所以,领导干部要切实领会“无论是制定决策、还是实施决策,都离不开调查研究”[4]533的精髓實质,时刻牢记了解掌握政策的落实情况是下基层调查研究的主要任务和责任担当。
  3.调查研究是推动主题教育的必然要求。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实现主题教育目标任务要以落实好调查研究为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理论学习有收获”的学习目标要求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不能照抄照搬、死记硬背,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也是深化理论学习的重要过程。“思想政治受洗礼”的学习目标强调领导干部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领导干部要全面检视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实际情况,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确保自测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思想受洗礼的效果。“干事创业敢担当”的学习目标要求领导干部要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当前,领导干部中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依然存在,说到底是因为干事创业的本领不够。调查研究是提高领导干部工作本领的重要途径。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就能增长领导干部的工作本领,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就会相应减少。“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学习目标强调领导干部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研是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前提基础。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制定出正确的政策举措,真正做到出实招、见实效。“清正廉洁做表率”的学习目标引导领导干部保持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务实是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清廉是调查研究工作作风的根本要求。因此,调查研究是清正廉洁做表率的直接路径。
  二、调查研究要坚持的三大原则
  1.秉承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6]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事实求是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1]因此,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必须秉承事实求是的原则。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信念、增强实事求是本领,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习近平指出:“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是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1]很显然,这样的调查研究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在调查研究中,领导干部只有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地了解客观实际,才能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才能制定出解决问题的科学决策。领导干部调研能不能、敢不敢讲实话讲真话,既报喜又报忧,不仅是认识水平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党性原则的问题。坚持公而忘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讲实话讲真话、既报喜又报忧。调查研究秉承实事求是原则是提高调研工作效率和调研成果质量的基本遵循,也从根本上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   2.坚持问题导向原则。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集中表现形式。“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7]领导干部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强调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就是为了提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问题意识,领导干部调研就会陷入形式主义,就会走过场。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要树立问题意识,以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为导向,着力推动矛盾和困难的解决。习近平强调:“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集合众力提出解决办法,努力使对策建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8]因此,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查找问题,对现存矛盾和实际问题“望闻问切”“解剖麻雀”,在调研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坚持问题导向要求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搜集和整理分析资料。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就能抓住問题的本质和症结所在。坚持问题导向旨在解决问题。有些领导干部提出的对策建议看似正确,却难以实际操作,只能束之高阁。所以,领导干部要牢牢扭住问题的本质和症结制定决策,切实做到精准施策。
  3.践行群众路线原则。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9]27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践行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领导干部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观点植根到自己的头脑中,落实到为人民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的行动上。只有这样,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才会坚如磐石。“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4]534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要自觉拜人民为师,虚心向人民群众求教问策;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表达的意愿、创造的经验、拥有的权利和发挥的作用,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4]542因此,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本领,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在人民监督中评判工作成效,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去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10],不断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蒸蒸日上。
  三、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本领
  1.调查研究要增强哲学思维。
  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性总结。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工作中,要逐渐培养和不断提升哲学思维能力,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11]的情况。辩证思维注重矛盾分析,注重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注重透过现象看本质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辩证思维的过程。领导干部调研要用发展的、全面的、系统的、普遍联系的眼光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历史思维能力重视对历史过程、历史逻辑、历史必然和历史规律性的思考,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进程。习近平指出:“我们这样看情况、听汇报是不够的,还要看历史。”[12]在调查研究中善于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可以更敏锐地洞悉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把握事物发展方向,从而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战略思维是从问题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出发进行科学谋划的一种思维方式。“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13]学习和掌握战略思维,是领导干部作出科学决策部署的关键要素。创新思维,是指超越陈规,寻找新思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调查研究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特点的新情况,积极探索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底线思维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分析现实问题和切实解决问题。底线思维鞭策领导干部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困难的地方和意见多的地方去调研,切实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与困难。法治思维要求领导干部谋划工作、处理问题要首先考虑是不是合法、能不能依法、有没有守法,做不到这一点依法治国就无从谈起。开展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在弄清问题、把握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决议、决定,并在认真接受法律监督的前提下组织实施。
  2.调查研究要注重虚实结合。
  调查研究是制定决策的基础、前提,从这个角度来说调查研究是虚功;从了解情况、推动工作、联系群众、为民办事、制定决策、落实政策、自我提高的角度来说,调查研究是实功。所以,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虚实结合,尤其是虚功一定要实做。只有虚功实做,调查研究才能取得实效,领导干部才能增强工作本领。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做人民群众的学生和朋友,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避免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发生。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3]154。正确的决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就能产生的,而是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有的领导干部提出的对策建议难以实际操作、笼统含糊,甚至只是泛泛地空发议论,其根本原因是虚功没有做实。领导干部制定决策之前,一定要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收集起来,通过交换、比较调研材料,获得真知灼见,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领导干部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花再多的时间也很难避免其局限性,无法确保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坚持传统调查研究方法的同时,领导干部也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调研手段,做到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了解情况,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建立在充足的现实依据上。
  3.调查研究要秉持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武器的批判”的根本实践任务,是调查研究的本质要求。领导干部要有用求真的主观意识指导调查研究工作的认识。习近平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领导干部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善于了解真实情况,努力把握工作的主动权。”[4]542领导干部要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就必须发扬锲而不舍、刨根问底的求真精神。求真精神要求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必须对客观事物有深刻的把握,而调查研究是准确掌握客观实际的重要途径。因此,领导干部要抓住突出的难点问题主动调研,对调查研究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一是一、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领导干部要有以务实为原则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要围绕中心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决策,忙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做到有的放矢,富有成效。”[4]538领导干部以现实的目标为导向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促进调研成果的转化。因此,领导干部要主动到群众困难多、意见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和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正如习近平所说:“我到这些地方调研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14]所以,领导干部要以办实事为目标进行真调研,而不是走過场。
  4.调查研究要坚持与时俱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呈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因此,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调研方式。领导干部要根据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掌握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微观调查与宏观调查、定性分析和与定量分析、网络调查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并且要不断提高对经济学、社会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的综合运用水平,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除此以外,领导干部还需要不断加强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和运用数据的能力,使数据信息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国家提出的“加试题”,领导干部要更加注重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调研,努力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为尽快控制疫情、恢复和发展生产,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党中央在编制“十四五”规划工作时除了组织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开展面对面的调查研讨,还开展了网上征求意见的活动,分别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了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专栏,网民可以点击进入相关页面进行建言献策。活动期间累计收到的网民建言101.8万条,为党中央做好“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领导干部要汲取网上征求意见活动的经验,在今后的调查研究工作中积极引入现代化调研方法,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独特优势。
  四、坚持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
  1.坚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指出:“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1]领导干部在作出重要的政策措施时必须坚持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决策后还要做好调研反馈。习近平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先调研后决策的工作方法。《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福州经济发展规划的“3820”工程和《福州,92思路》,以及浙江的“八八战略”等,都是习近平任职期间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研、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邀请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战略举措。这些战略举措的成功制定,为厦门、福州、浙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习近平的工作实践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做到精准施策的成功秘钥是坚持先调研后决策。习近平经常说:“这个事情现在不应该着急做,更不能盲目做,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清楚之后再做。”[15]因此,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调查研究的相关程序,不能嫌麻烦、图省事,要坚持做到先深入调研、采集信息,再科学谋划、科学施策。只有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充分的论证,决策才能实现科学化、民主化。
  2.坚持和完善调研工作制度。
  调查研究要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习近平强调,要把公务人员的劳动制度化、规范化,用制度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改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风散漫的问题,还可以极大地提高领导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效率。习近平从政以来,针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调研少、拍脑袋决策、爱说假话大话空话、开会多、落实少、衙门作风等问题,相继制定推出了《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关于推进调查研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这些规定、意见、要求以制度化的形式推出,使调查研究有效融合进了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中。习近平指出:“我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至理名言,坚持调研开局、调研开路,凡事眼睛向下,先当学生,不耻下问,问计与基层、问计于群众,每年至少用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和部门调查研究。”[4]533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尤其是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使调查研究制度化经常化。领导干部自觉地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就会全面深入地熟悉和掌握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就能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使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3.坚持和完善联系点制度。
  “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是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一种手段,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1]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的思想基础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9]28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实行分管责任制,是确保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有效方式。各级领导干部分别到自己挂钩的基层联系点进行调查研究,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面对面交流,对改进党群、干群关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四下基层”制度,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是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时为了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形成常态而提出的工作要求。在工作中,习近平身体力行带头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俯下身子开展调研,并督促领导干部确定各自的基层联系点,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的根本出发点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选择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的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作为各自的直接挂钩联系点,并开展蹲点调研,倾听群众声音;从具体的事情抓起,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切实做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群众欢迎的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
其他文献
[摘要]上世纪90年代诗歌在读者和社会中的“失魅”与诗歌写作者在诗学立场上的“祛魅”密不可分。“祛魅”本身是有其合理性和建构意义的,只是由于对其极端化和绝对化、甚至扭曲和丑化,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90年代诗歌的“失魅”。  [关键词]90年代诗歌;诗学立场;“祛魅”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7)06-0100-04    上世纪90年
摘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价值内涵的准确理解和科学界定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视角出发来诠释价值内涵,揭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 “主客体关系说”的价值内涵对人的拒斥和消解,还价值以“属人性”,并据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新的解读与再认识。  关键词:马克思交往理论;价值;类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效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摘要:政治参与和政治吸纳是现代民主政治必不可少的政治活动方式。李普赛特在其名著《政治人》中系统探讨了政权合法性和民主政治存在的社会基础。重读《政治人》,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悟政治参与、政治吸纳与政权合法性的相生机理:政治参与是政权合法性扎根社会土壤的种子,它有助于增加社会张力、减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而政治吸纳则是政权合法性根深叶茂的养料,作为现代政府彰显民主诚意的标志,政治吸纳既是公民政治参与
1.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来没有陪孩子阅读太早的说法,即便是他还在妈妈的肚子里。  2.不要把陪孩子一起读书仅仅局限在睡前时间。给孩子读上一本书同样是一天新生活的开始。对于小孩子而言,给他读书讲故事,有助于睡个舒服的午觉;对于大孩子而言,在他放学回家后,和他一起读书,也是一种让孩子放松的方式。  3.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看到你在阅读。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相比一遍又一遍的说教,不如自己
摘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加强对社会主义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研究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和实践探索的必然要求。当前理论界关于国企与民企关系问题的争论体现了对于混合所有制的内涵、发展方向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于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路向的不同选择。为此,需要在国企与民企协调发展的视角下探索完善社会主义混合所有制经济新模式。  
摘 要:在全球化和公民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持续动态、有序发展的缓冲区机制是政党治理有效进行的关键依托。本文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例,对缓冲区机制与政党治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政党治理缓冲区机制背后的支持因素进行系统剖析,并结合我国实践,就执政党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政党治理;缓冲区;人民行动党;共同价值观;法治;启示  中图分类号:D733.9 文献标
我对于“大孩”的成长,过多强调严格要求,却忘记了爱在细微中。在家中,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最好方式是鼓励和欣赏。  “二孩”出生,“大孩”变“坏”?  2013年11月,我国实施“二胎政策”时,我家的“大孩”文-8岁。在我和妻子的悉心呵护下,文一已经成长为一名“阳光男孩”。我和妻子也想再要一个孩子给“大孩”做伴。当我们和文一谈起这个“敏感话题”时,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说非常喜欢再有个小弟
摘 要:新媒体是一种更有效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对科学知识与科技信息的传播及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媒体不仅是公民科学知识与科技信息来源的重要载体,也越来越成为现代科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在对公民科学素养教育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新媒体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水平、推广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鼓励科学家或专业学者参与到网络新媒体科学信息资源建
摘 要:明清时期,国内各地的客帮商人为了维护其共同利益,在各地开设了会馆,并且逐渐形成同籍商人聚居的现象。明清时期会馆的社区管理功能一直被相关会馆研究所忽视。本文以山陕会馆为例,从明清时期工商会馆的自然社区功能、经济社区功能、精神社区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了其所发挥的社区功能,认为工商会馆实质上是以乡缘关系为纽带、以利润分享为杠杆、以维护利权为鹄的的商帮社区自治形式。它既承载了传统,又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摘 要: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依然可以通过内部革命手段实现资本主义制度跨越的构想,这一设想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管窥“中国之治”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中国之治”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光辉体现与创造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因此,基于跨越设想,对“中国之治”作出唯物史观的阐释十分必要,这对彰显“中国之治”的优势、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