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中国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中国”纸本作品描绘的是中国古代艺术遗迹、原生态的自然古村落等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符号性的历史遗存和自然景观。其中有:麦积山石窟、巩义石窟、魏塔古村落等。这些石窟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各类佛教造像、亭台楼阁、山水花卉等。它们是记录了千年历史变迁的宏大艺术图卷,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陕北魏塔則是画家眼中的“世外桃源”。它是陕北高原上黄土风貌保持最完整的自然古村落。自然,古朴,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纷扰,让人似乎寻到了一片心灵的栖息地。面对这些经过岁月洗礼而保存至今的洞窟造像、壁画、古村落等,就像是面对着沧桑的老人们正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巨变。从中能发现它们闪烁着先民的智慧,凝聚着他们深厚的情感寄托。表现这些历史遗迹和景物时似乎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能引领人们细细品味到中国文化中浩瀚深邃的精神意境。正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比崇敬之情,促使了我“意象中国”纸本作品的创作。
  “意象中国”纸本作品的创作旨在向古代艺术传统学习、拓展表现技法,不拘一格地运用绘画材料这三者的结合与尝试。在吸纳传统和拓展表现手法方面,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了相应的表现技法,例如:1.对待一些有着非常精彩的细节刻画的壁画,我采取了在质地上、线条上尽量还原和接近对象的手法,重点放在体验和感受古代匠人的精细情感和表达方法上。2.面对一些高大的气势撼人的力士和佛教造像时,我所采用的手法则是大胆的取舍,舍掉细节描绘重点在突出造像的气势和神韵上。3.有些作品强调的是造像旁边精彩斑驳的图纹色彩而减弱造像和其他部位的处理,这样的画面往往突出其灵动的线条和活泼的氛围。4.古村落魏塔的表达中,我运用了朦胧虚化环境的表现手法,重点突出在早出晚归的家畜上,它们那种天然的舔犊之情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感,它们恰恰和这个古朴的村落气息相得益彰……
  纸本作品的创作中各种绘画材料混合使用,例如:炭精条、色粉、水彩、丙烯、结构胶、塑型膏等。在这些材料综合的使用中一些古朴斑驳的墙面质感、热烈又含蓄的色彩特质、丰富的肌理感等画面的效果跃然纸上令人欣喜。在绘画工具的使用上如勾线笔、油画笔、油画刀、毛笔、木炭条等绘画工具也根据表达的需要而自由地运用。在材料与工具的选择上摆脱画种的拘束,画面往往会显示出令人惊喜的效果。在整体的画面处理上着重运用意象的表现手法强调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浩瀚空灵的整体视觉效果。以上这些皆是“意象中国”作品创作感受与经验。
  中国古代壁画和石窟的众多历史遗迹,历经漫长岁月的演变和积淀自成体系。其中人物画、山水画、装饰图案画和佛教艺术等门类都可独立成史。这是世界各国博物馆藏品所未见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加上在中国这片广袤土地上中华民族世代生息繁衍,山川大地、建筑村落等无不在折射着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意象中国”表现的宝贵资源。当我带着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无比崇敬之情,带着对中国这片土地的感恩之心去创作作品时,已经是走在探寻传达中华文化精神的路上。也许这次的作品所能传递的民族精神就如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它却是我向中国这片土地和文化致敬所作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其中瑕疵在所难免,唯有以再接再厉,不断大胆传承和创新来鼓励和鞭策自己不断继续前行。
  莫祥莹
  广西北海市人。2001年7月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7月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获硕士学位,师从刘南一教授。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表现性油画高研班进修,师从段正渠教授。2008年6月至今任教于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油画作品《像花儿一样等待》入围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油画作品《晨妆》入选第四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油画作品《怒放的生命4》《家园》分别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教师组入选奖。多幅作品发表于《当代美术》《中国油画》等专业刊物上。多篇论文发表于《艺术探索》《美术界》《艺术品鉴》等专业期刊。
其他文献
喻湘龙的中国画情节从二十年前就开始产生了,为了这份不解的情缘,他不仅大量阅读了中国画的理论书籍,进行实践练习、临摹、写生,而且还先后报考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黄格胜院长的“山水画研究生课程高研班”“漓江画派研究院高研班”,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名家指点加上自己的勤奋刻苦,他不仅掌握了中国画的笔墨语言、造型方式等基本技巧,而且对于中国画有了更深層次的认知。在攻读高研班期间,他不放弃任何学习
期刊
记得第一次看到邵连的画作,很是惊艳,漂亮的青绿山水本是常见,难得的是颜色却是不燥,清丽得紧,淡雅得紧,我也喜欢得紧。我很想知道,邵连是怎样的人,画出如此雅致的山水。我们杂志的编辑小左曾经专程赴南通拜访邵连老师,回来除了赞美便是赞美。邵连的青绿山水已经成为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的一种样式,他的江南风景充满诗意,温暖而儒雅,清新而爽朗。  江山代有风流,笔墨当随时代。生于金陵的邵连,勤奋耕耘,丹青不辍,渐
期刊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每读唐代诗人韦庄《金陵图》一诗,我就会想起画家吴芳,想起吴芳的画作。  吴芳的绘画,笔墨老辣,画技熟稔,精于工笔,亦擅写意。作品点睛养目,旷心怡神,令人一看便恋恋不舍,不忍离去,进而爱不释手。  综观吴芳之画作,可见其有“四大特点”——师古不泥,质感立体,意境幽深,裨益教化。  “师古不泥”——吴芳擅长于工笔画创作。  刘道醇曾在
期刊
李金風  蒙古族,1973年12月出生。199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5年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研修班。任教于内蒙古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
期刊
在这个思潮干涸的时代,人们很难再把什么事物说出令人安心的所以然。大多数人彷徨、迷惘、徒劳,故作姿态,只为了获得肉体上的快感。人活着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去面对事情,人是否会死,死了是否停止面对?我不好去确定。我乐于对任何事保持感觉,游荡其中,毫无计划,遇到同志者,就随性通融!凡此种种可能的关系都被我概念为艺术的线索和功效,在情理之中以生死为界限。我们所经验的世界,立足具体的“心象”中被抽象成“心相”,
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岳阳市岳阳楼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龙戏》参加北京亚运美展,《田野》入选“写生中国2017·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生命》《生命的传递》《我的老爸老妈》《众志成城》《巢》《荷》等作品参加全省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1990年举办樊文胜个人水彩画展;2012年举办“心向阳光”樊文胜油画作品展览;《东岸》等40余幅作品被企业或个人收藏,《洞庭潮涌》等多幅作品捐
期刊
期刊
我们生活的时代,不乏宣言与惊叹号,不缺抒情与写意的手段,然而,我们似乎又难以摆脱“言不由衷”“辞不达意”的缺憾。要清晰地传递这个世界的瞬间与永恒、生命的流动与爱恋、自然的真相与力量……,上天无疑更加厚爱诗者、歌者、舞者和画家,只有他们,可以兴、观、群、怨,只有他们,可以纵横、恣意,只有他们,可以挥洒、张扬。若能集诗、歌、舞、画之精气于一身者,定是一个能感知时代脉动与气血运行的痛并快乐的人。  张虹
期刊
2015年,对国画家张东怀来说是硕果累累的丰收之年,经他废寝忘食精心创作的《药都之晨》《出井》《劳动者》《夏河雨霁》《留守》《凉山西韵》《帕米尔的夕阳》八幅国画作品分别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画展,其中《药都之晨》获优秀奖,可喜可贺,这不但是对张东怀国画创作成就的褒扬和肯定,而且是天水画院及天水美术界的一大幸事。  张东怀在西安美院上学期间,授课老师大部分是长安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如:刘文西、陈
期刊
70后的一代人身上通常拥有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历史责任感和时代先锋性。他们大多成长在“文革”后期,政治伤痕在他们身上的印记并不明显。上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的潮流来袭之时,他们还是稚气未脱的求学少年。90年代,满大街充斥的流行文化轻易俘虏了他们的青春年华。21世纪的信息爆炸又让他们应接不暇。比起上一辈人,他们算是幸运的,躲过了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比起80后、90后,他们又是失落的。改革春风拂过,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