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铸丹青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em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对国画家张东怀来说是硕果累累的丰收之年,经他废寝忘食精心创作的《药都之晨》《出井》《劳动者》《夏河雨霁》《留守》《凉山西韵》《帕米尔的夕阳》八幅国画作品分别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画展,其中《药都之晨》获优秀奖,可喜可贺,这不但是对张东怀国画创作成就的褒扬和肯定,而且是天水画院及天水美术界的一大幸事。
  张东怀在西安美院上学期间,授课老师大部分是长安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如:刘文西、陈光健、杨晓阳、张之光、赵步唐、刘保申、晁海、刘永杰、杨季等。老师将自己经年创作积累的感悟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的口传心授给学生,指点迷津,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锤炼绘画创作本领,而张东怀在职业画家生涯中不断升华,2009年在国家画院孔紫人物画高研班深造,之后被著名国画家陈钰铭收为弟子,在“水墨家园”繼续学习。张东怀站在高起点上不断充电,兼容并蓄,广纳新知,博采众长,补充国画创作中的钙,充实国画创作中的髓,使国画深沉、久远的国粹艺术在传承中更具时代性、民族性。
  张东怀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苦苦修行主攻水墨人物,兼作山水、花鸟、走兽等,是全能多产勤奋的画家,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及质感强烈的艺术魅力扩张和丰富了中国画。由于张东怀有扎实的学院基础,写意人物大气恢弘,潇洒自得,意韵深沉,不但继承传统“形神兼备”的美学资源,而水墨中西合璧孕育衍生出新的作品并加以弘扬,使国粹艺术得到了无限伸展的空间,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和捕捉艺术灵感获取创作活力。
  纵观张东怀水墨人物画,既有传统写意的韵味甘甜,又有粗犷的力量感,将线、面、光等用水墨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人物形态、性格,或怒或勇,或憨或稚,无不惟妙惟肖,有点含情脉脉,有的英姿焕发,有的仪态万千,在点、线、面、色相互交融中散发出“由色生情、传情入色”协调美的感受,用墨的干、湿、浓、淡和线条的流畅转折富于变化和节奏感,在连贯中看到自然,在线条、块面中看到了动感,特别是面部神态意象与具象、形与魂、动与静极具艺术感染力,把不同民族、地域、年龄、性别、职业、情欲得到灵动抒发,手的刻画及肢体语言,又无声的告诉了读者、品者、赏者我是谁?用笔墨技巧使水墨人物的筋骨肌肉,传情达意更加出神入化。“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话,仍在笔力,笔力有亏墨无光彩。”国画大家黄宾虹论画要言中妙在用水,墨分五色,这些著文说艺,超越前人,凌驾同代的认识和先行先试及时总结,给后生晚辈以启迪或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
  张东怀大部分水墨人物画为藏民同胞,不乏精品力作,把大美藏区的圣山神湖、蓝天白云、草原牛羊及人物形态的岁月痕迹用水墨润泽饱满多变的手法超然了自然造型,这是深入生活,感悟生活,情感渗入和思想表达,用尊崇的胸襟和艺术的灵性把纯朴、憨厚的藏民表现到极致。水墨人物《药都之晨》,把药农在现代新型农业转型中,政府主导,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讴歌时代主旋律,弘扬“三农”文化,与时俱进地吹响了“三农”水墨人物画的号角。
  “搜尽奇峰打草稿”。张东怀常说:不是没有画材,而是用艺术的眼光发现和捕捉到艺术的题材没有。
  我国拥有千姿百态的地质地貌,给画家提供了写之不尽的创作乐园。黄土高原经雨水冲刷自然形成的深沟高垒、干旱贫瘠、植被稀疏的黄土山水,在张东怀的潜心创作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新形式,新语言。每幅作品足见长安画派质朴、厚重、清新、博大、雄浑、大气、豪放的气象。
  花鸟画自古名家辈出,而张东怀以写意牡丹较多。张东怀画牡丹褪去火气之弊病,花朵处理上特别润泽脱俗淡雅,把自然形态中的阴、阳、向、背用水墨表现的活灵活现,把“花开时节动京城”雍容华贵的独特气质,在视觉冲击和玩味品赏中蕴含浓浓激情,
  画家张东怀用执着不断丈量国画艺术的长度,用求变求新思维仰视国画艺术的高度,用博大的胸怀饱览国画艺术的宽度,用传统与现代,东西艺术的互鉴交融、碰撞、取舍而不断领悟国画艺术的深度。张东怀像苦行僧一样,曾几度赴藏区,上新疆,下四川,去三秦,写黄山,不仅体悟名山大川壮丽的美、奇、险、峻,更是沉于草根,深入老、少、边、穷的山村农家,心灵的互动和感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苦苦追求和向往。
  张东怀为人真诚,谦虚和蔼,不为市场所困惑,做事低调,每日浸淫在画室里,不为浮躁的当今画坛所干扰,静下心来画画真乃难能可贵。近年来他将自己的生命与西北大地的人和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作品更加趋于老辣、厚重、成熟的阶段。
  他说“艺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创作永远在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和期待他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以飨观者。
  张东怀
  张东怀,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在中国国家画院孔紫高研班学习。2013年至今为陈钰铭先生“水墨家园”工作室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水美术馆(天水书画院)展览部主任,北京燕山国画院专业画家,民革甘肃画院画家,羲里画院院长,天水市政协书画研究院院士。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作品曾在《美术》《中国美术报》等报刊发表。
其他文献
真正给李继开带来声誉的就是那个为人所熟知的蘑菇、苔藓、垃圾及那个时常作冥想状又长不大的男孩,这既是李继开的视觉叙事语符,又昭示着李继开个人强烈的生存印记,那种既衰物,又衰情,其视觉图景在实有和虚幻间营构出的是一种意蕴朦胧,情境飘忽,时常令人遐想,但的确又时常令人费解,这是李继开主观虚构的精神世界。在这个精神世界中阅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抚慰受现实压迫的心灵及放空敏感紧绷的神经,去获得一种片刻的欢愉与宁
期刊
以藏族人民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创作,至今仍是代有才人,佳作频仍,其中名家与名作,构成了数十年来中国美术的一道特别风景线。若一定要深究其中缘故,大体上是1949年以来的民族政策和援藏支边政策坚持至今的结果。因此,喜欢以藏族人民生活为创作素材的画家,大都是怀边慕远的昂藏男儿,他们作品的主题,也大多是讴歌、赞美高原赋予藏族人民的独特品质,当然也不乏表达画家对藏族人民自然生活的惊羡。不过,这种情况在新世纪以来
期刊
喻湘龙的中国画情节从二十年前就开始产生了,为了这份不解的情缘,他不仅大量阅读了中国画的理论书籍,进行实践练习、临摹、写生,而且还先后报考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黄格胜院长的“山水画研究生课程高研班”“漓江画派研究院高研班”,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名家指点加上自己的勤奋刻苦,他不仅掌握了中国画的笔墨语言、造型方式等基本技巧,而且对于中国画有了更深層次的认知。在攻读高研班期间,他不放弃任何学习
期刊
记得第一次看到邵连的画作,很是惊艳,漂亮的青绿山水本是常见,难得的是颜色却是不燥,清丽得紧,淡雅得紧,我也喜欢得紧。我很想知道,邵连是怎样的人,画出如此雅致的山水。我们杂志的编辑小左曾经专程赴南通拜访邵连老师,回来除了赞美便是赞美。邵连的青绿山水已经成为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的一种样式,他的江南风景充满诗意,温暖而儒雅,清新而爽朗。  江山代有风流,笔墨当随时代。生于金陵的邵连,勤奋耕耘,丹青不辍,渐
期刊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每读唐代诗人韦庄《金陵图》一诗,我就会想起画家吴芳,想起吴芳的画作。  吴芳的绘画,笔墨老辣,画技熟稔,精于工笔,亦擅写意。作品点睛养目,旷心怡神,令人一看便恋恋不舍,不忍离去,进而爱不释手。  综观吴芳之画作,可见其有“四大特点”——师古不泥,质感立体,意境幽深,裨益教化。  “师古不泥”——吴芳擅长于工笔画创作。  刘道醇曾在
期刊
李金風  蒙古族,1973年12月出生。199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5年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研修班。任教于内蒙古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
期刊
在这个思潮干涸的时代,人们很难再把什么事物说出令人安心的所以然。大多数人彷徨、迷惘、徒劳,故作姿态,只为了获得肉体上的快感。人活着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去面对事情,人是否会死,死了是否停止面对?我不好去确定。我乐于对任何事保持感觉,游荡其中,毫无计划,遇到同志者,就随性通融!凡此种种可能的关系都被我概念为艺术的线索和功效,在情理之中以生死为界限。我们所经验的世界,立足具体的“心象”中被抽象成“心相”,
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岳阳市岳阳楼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龙戏》参加北京亚运美展,《田野》入选“写生中国2017·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生命》《生命的传递》《我的老爸老妈》《众志成城》《巢》《荷》等作品参加全省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1990年举办樊文胜个人水彩画展;2012年举办“心向阳光”樊文胜油画作品展览;《东岸》等40余幅作品被企业或个人收藏,《洞庭潮涌》等多幅作品捐
期刊
期刊
我们生活的时代,不乏宣言与惊叹号,不缺抒情与写意的手段,然而,我们似乎又难以摆脱“言不由衷”“辞不达意”的缺憾。要清晰地传递这个世界的瞬间与永恒、生命的流动与爱恋、自然的真相与力量……,上天无疑更加厚爱诗者、歌者、舞者和画家,只有他们,可以兴、观、群、怨,只有他们,可以纵横、恣意,只有他们,可以挥洒、张扬。若能集诗、歌、舞、画之精气于一身者,定是一个能感知时代脉动与气血运行的痛并快乐的人。  张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