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中心句”专题复习策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ijia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以课文为本,梳理归纳知识点,再以知识点为纽带勾连多篇课文形成知识块,然后延伸到课外找到课内知识与课外阅读材料的结合点,将课内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实现课内外的“连通”。这种从“知识点”到“知识块”再到“知识链”的精细化复习模式,有助于实现复习教学的提质减负。
  以统编本三年级下册为例,“中心句”是该学段阅读理解的重要考点。专项的“点块链”中心句知能体系的建构是提升相关解题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依托课文,梳理知识点
  在复习时,教师只需引导学生依托课文进行梳理,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中心句”概念。
  如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第4自然段,中心句为第一句“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为什么是这一句而不是其他的句子?怎么看出整段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这些问题需要梳理。因为句子比较长,找到关键词“改进”至关重要。怎么确定“改进”是段落的中心词?看下文:“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先前字是写在木片上,之后也用麻来造纸,但是笨重、粗糙。现在改在哪儿呢?改在“剪碎、切断、浸在、捣烂……”。“进”在哪里?再接着往下读:“既轻便又好用”“原料容易得到”“价格又便宜”……这就是“进”。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心句”中必有“关键词”。怎么判断关键词?看看段落内容是否是针对这个词语展开解释,是否是指向、围绕这个词来写的。因此判断中心句的心理图式可归纳为“阅读文本→判断内容指向→找关键词→确定关键词与内容是否吻合→确定中心句”。
  二、扣住要素,形成知识块
  “知识块”指从知识群中切分出来并经过精炼加工后的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有结构的知识。多维度的信息,用思维贯穿在一起是其主要特征。孤立的知识点往往无法支撑问题的解决,有效的复习就是要促成知识点向知识块的转化。
  “中心句”的知识块包含“中心句”呈现的不同形态、多种变式,此时就要借助多文本练习,而贯穿整个单元课文的语文要素恰好可以作为复习的切入点。统编本三年级下册与“中心句”相关的语文要素在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和第七单元。见下表:
  复习时,整合相关语文要素,有助于帮助学生建构起立体化、有结构的知识。中心句放在段落开头就成了总起句,如第11课《赵州桥》第2自然段第一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如果总起句分两个半句,上半句总结上文,下半句引起下文,那么这个段落的总起句同时也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本课第3自然段第一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第一句“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第4自然段第一句“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总起句一般是以陈述句、感叹句形式呈现,但也有以问句形式出现的,如第13课《花钟》第2自然段第一句“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下文回答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一问一答构成段落;第23课《海底世界》第3自然段以“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这一设问句开头,下文具体介绍海底的声音。当然,段落的中心句不全是段落句首,有时在段落中间,有时在段落末尾。判断的依据依然是句中有没有全段意思所指向的关键词。如《花钟》第1自然段中心句就是该段的第二句。这样运用多文本多角度进行分析、比较、统整,学生对“中心句”的掌握就更立体化了。
  三、内外勾连,建构知识链
  知识链是指通过知识关联将具有同一、隶属、相關关系的知识单元按照一定的需要有序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序列化或结构化的知识集合。每个知识块都是知识链中的一个节点,并相互联系。学生形成“中心句”块状知识后,要进一步拓展延伸,运用这些知识去建构更为牢固的知识链,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能统一。
  目光仍聚焦在课文,首先跳出相关要素单元课文,将本册中其他课文作为训练的素材,从对段落中心句的把握,过渡到对全文中心句的把握。如要求学生找第28课《枣核》的中心句以及句中的关键词;画出第21课《我不能失信》第10自然段的中心句……
  其次,是精选课外2~3篇短
  文,从不同角度巩固、检验课内复习的成果。短文不要拿来即用,而要按照训练的要求加以改编,目的是一篇多用,举一反三,以适应对“中心句”知识能力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检测,完善相关知识建构。以下是对本市三年级期末检测卷中的短文《可爱的祖国》的改编。
  可爱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她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国的领土广大。我国领土的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当我国的北方进入冰天雪地的季节,南国的海岛却是一片盛夏的景象。
  我国的粮食、棉花、大豆、花生、油菜籽、蚕丝、茶叶等的年产量,以及牲畜的总头数,在世界都居于前列。在茂密的大森林里,还有全世界小朋友喜爱的大熊猫、金丝猴。此外,我国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铁、铜等。还有许许多多的资源等我们去勘探、开发和利用。你看,我国的物产多丰富。(改编点:删除段落首句“我国的物产丰富”,在末尾增加“你看,我国的物产多丰富”。)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矗立在我国西南的西藏边境。还有巍峨挺拔的泰山,景色迷人的黄山。世界著名的长江、黄河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波光粼粼的太湖、水平如镜的西湖,像一颗颗明珠把祖国点缀得格外美丽。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给祖国的大好河山增添了壮丽的色彩。(改编点:删除段落首句“我国山河壮丽”。)
  我们在祖国的怀抱里成长,非常幸福。我们为美丽富饶的祖国而自豪!
  围绕“中心句”的问题设计:
  1.这篇短文属于(
其他文献
打小生活在乡下,淳朴的乡民敬重文化人。我瘦瘦的三爷爷是村里唯一一位能舞文弄墨之人—— 一个小学校长。教学之余,为村民写春联、婚联、寿联、挽联乃至盖房写“今日上梁、大吉大利”,似乎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每次写字,我都是他最忠实的观众,只要见他铺纸濡笔,七八岁的我就会跑上前,屏住呼吸看他一笔一画地书写。三爷爷似乎也挺喜欢我,写完字的边角余料,他慷慨地让我在上面涂鸦,这大概是我的书法启蒙。  四年级跟随
在通常形态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读读要求、例文,再让学生说说怎么写,教得无趣,学生也学得茫然。甚至有个别教师对习作教学采取近乎无视的态度,以为学生只要多读好书,作文自然就慢慢会写了。笔者认为以上做法有失偏颇。下面以统编本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为例,从“创意”这个角度谈谈一课一招一得的有效路径。  一、思考深入明方法  如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作文?如何让思考更有价值?如何让环节之间承接自然而不
小学语文复习课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复习课教学现状却堪忧——目标泛化游离、内容简单重复、方法僵化机械、练习枯燥单一等,导致教师头痛、学生厌烦,复习效率低下。  2019年9月,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全面投入使用。新教材脉络清晰、特点鲜明,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如何在复习中遵循统编本教材的编排特点,基于语文要素展开阅读板块的有效复
摘要 Flash基础部分概念多,内容枯燥,为更好地完成Flash这门学科的基础部分教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应做到:第一次课的实例用于初步培养学习兴趣;理论课的实例用于巩固兴趣,培养自信;实作课的实例用于提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 Flash基础;教学实例;安排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16-0118-02    在科技日新月异、生产力
摘 要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都用ADSL接入了互联网。学校网站作为一个宣传学校的窗口,自然会得到很多学校的青睐。很多学校都购买了域名和有限的空间,并且做好了宣传学校的网站,将这扇窗口向世界打开。作为网络管理人员,理所当然承担起上传资料和维护网站的任务。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显得不够充足,网站也需要改版,诸多问题难以解决。如果将网站放在自己的服务器上,需要上传什么内容,需要用多大空间,甚
一、紧扣单元主题,创设单元教学任务情境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围绕“有趣的故事”主题编写。由单元导读、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内容组成。单元导读明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趣的故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本单元教学,我们以单元主题“有趣的故事”为设计的出发点,因教学时间又刚好临近六一儿童节,所以整组教学设
“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在我国语文教学传统中被誉为“八字宪法”。“字词句篇”是基础知识,“听说读写”则为基本能力。尽管这样的归纳就语文教学而言并不全面,但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却颇因强调了它的基础性而甚为中肯。正因为这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强调的是“识字学词”。其实,这里的词应当包括词语。  “词”和“语”(或称短语)关系密切,但分开来说,会有所不同。如果说,“词”是最小的意义单位,那么“语”似乎是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大意,吟诵、背诵古诗。  2.借助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西湖骤雨初晴的动态美、大自然的神奇,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  3.感受比喻、夸张的恰切,领悟诗人运用语言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猜读:诗句竞猜,热身铺垫  1.看图片猜诗句。  2.为什么看到图画能猜到诗句?诗句和画面之间有什么联系?  3.生交流对苏轼的了解后,师简介苏轼。  二、初读:正确流利
摘 要根据格来宾哥和邓拉普(Grabinger
一、部件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偏旁部首的知识,还要掌握汉字的部件知识,因为这是分析现代汉字必备的知识,是提高识字效率,促进识字教育科学化的必要条件。  (一)部件简介  部件,上个世纪50年代起,有人称其为“字根”,也有人叫“字元”“字素”“构件”“组件”“形位”,等等。1965年9月1日,文之初(倪海曙)在刊物《文字改革》第10期上发表文章《汉字部件应该规定名称》,部件概念开始趋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