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LDPPCs)的制备及应用安全性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me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LDPPCs)的制备及其应用安全性。方法:采用白膜法将浓缩血小板(PCs)制备出来后,将上清液转移至专用的血小板保存袋。接着采用血小板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进行直接过滤。应用血小板的分布宽度(P-LCR)、平均体积(MPV)、白细胞与红细胞的残余量、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对过滤前后血小板的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并比较LDPPCs与细胞分离机分离出来的单采血小板之间的黏附率及PAC-1。随机选取20例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实验组则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的LDPPCs,对输注前、及术后24小时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计数进行检测,并将血小板的回收率与CCI计算出来。结果:血小板的P-LCR及pH值在混合前后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的容量与计数,MPV,红、白细胞残余量混合前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LDPPCs与单采血小板的黏附率与PAC-1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输注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收率以及输后的CCI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应用白细胞过滤及无菌连接两种技术制备的LDPPCs,其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临床输注安全,疗效可靠,可作为单采血小板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备;安全性
  目前,我国在预防与治疗因血小板功能不良或数目减少造成的出血性疾病时,大多采用向患者输注血小板制剂的手段。在利用全血制备手工的PCs时,由于1个治疗量需要输注多人份,而且混入了过多的白细胞,临床上正逐渐减少此种方法的使用[1]。本文在应用白细胞过滤及无菌连接两种技术的基础上,去除多人份的PCs中的白细胞后,制备出了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现将操作经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使用的材料及试剂
  材料:血小板白细胞过滤器、大容量的低温离心机、无菌接管机、血小板计数仪、恒温血小板震荡仪、分浆夹、pH计以及高频热合机等。
  试剂:从MAP多联袋内采集的24小时内的400mL全血制备的新鲜浓缩血小板2U。
  1.2方法
  (1)制备PCs
  第一步,将采集后置于室温保存和运输的全血置于20℃至24℃保存,运输的全血24小时内进行离心配平,保持离心转速2500转,离心时间16分钟,温度22℃,升速7,降速4。 离心完成后,垂直取出离心杯中的血袋,把主袋夹于分浆夹内,其余袋均夹紧。检查转移袋标签与主血袋标签是否一致。
  第二步,将上层的血浆分入转移袋Ⅰ,待血浆流至距红细胞界面约3cm时,夹住该转移管,将余下的血浆和近红细胞界面的白膜层挤入容量为50-55ml/u的转移袋Ⅱ中。用血浆袋内气泡冲转移管,用塑料夹夹紧血浆袋及富含血小板红细胞转移袋。再将装有红细胞添加液的袋子倒置于分浆夹上,折断红细胞添加液流入采血袋,轻轻摇动使添加液与红细胞混匀,排尽空气。同时热合主袋端转移管,并从联袋中切断。
  第三步,将白膜层进行第二次离心,离心转速800转,离心时间12分钟,温度22℃,升速7,降速4。垂直取出离心杯中的血袋,动作需轻柔,打开夹子分离上层浓缩血小板至容量为50-76ml/2u的血小板专用袋。即制备出一份PCs。
  (2)制备LDPPCs悬液
  利用无菌接口机将血小板白细胞过滤器与LDPPCs的保存袋连接起来,采用血小板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进行直接过滤,得到的产品便是一个治疗量的LDPPCs悬液。
  1.3质量指标
  应用血小板的分布宽度(P-LCR)、平均体积、白细胞与红细胞的残余量、血小板计数、容量等指标对洗涤前后血小板的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并采用粘附试验及血小板活化试验比较LDPPCs与细胞分离机分离出来的单采血小板之间的黏附率及PAC-1。
  1.4临床观察
  随机选取20例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实验组则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的LDPPCs,对输注前、及术后24小时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计数进行检测,并将血小板的回收率与CCI计算出来。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血小板过滤前后的各项质量指标变化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由不同方法制备出的血小板黏附率及PAC-1的比较情况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输注不同血小板的结果如表3所示。
  3.结论
  为有效避免传统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验采用文中所述的方法与技术制备出了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LDPPCs)。结果显示,每一个治疗量的LDPPCs中的红、白细胞残余量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也即可以有效避免非溶性血液发热反应的发生。此外,与混合、过滤前的血小板相比,LDPPCs的平均体积发生明显降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反复离心及制备过程中丢失血小板等因素有关。在对患者进行输注时,输入LDPPCs与单采血小板的效果差异不显著,且两组均具有较低的血小板回收率,这可能与血液病患者体内血小板的计数偏低,多数输入的血小板参与了患者体内的止血过程有关。分析浓缩血小板与LDPPCs早期的活化试验指标可知,其黏附率及PAC-1均处于正常范围,说明在制备过程中,血小板的早期活化度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分析多项研究结果得知,造成输注血小板无效的首要原因便是由HLA抗体引起,其次为血小板抗体与HLA抗体共同存在,最后才是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导致[2]。从患者角度进行考虑, LDPPCs与单采血小板在HLA抗原方面无法达到一致。而在本组实验中,未发生输注无效的现象,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回收率差异不明显,表明LDPPCs的血小板抗体不会影响到临床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血小板极易受到细菌的污染,医护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如果采取了不规范的皮肤消毒与无菌连接等操作,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以22℃温度进行保存的血小板受到细菌的污染[3]。在此种情况下,为有效避免污染的发生,就需要严格皮肤消毒方法以及规范化无菌接口等各环节的操作。
  综上所述,应用白细胞过滤及无菌连接两种技术制备的LDPPCs,其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临床输注安全,疗效可靠,可作为单采血小板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涂业桃,雷丽明,袁刚.浓缩血小板的质量监测与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8(05):125-126.
  [2]李建斌,张晓莉,单泓.少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制备与安全性[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0(23):69.
  [3]张宏,孔令魁.无偿供者机器单采血小板前后血液参数多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17(03):15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dectomy,LA)治疗小儿阑尾炎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dectomy,O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220例阑尾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LA)和对照组(OA),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率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
期刊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分析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新沂市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32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外科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2例结石残留(结石残留率6.25%),1例患者出现胆漏;术后随访中发现4例患者出现间断性发热、腹痛及轻度黄染症状,给予对症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情况。结果:血气分析:治疗后患者的PaCO2为(48.76±6.20)mmHg,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治疗后患者的PaO2为(87.34±8.56)mmHg,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肺功能: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银屑病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与阿维A胶囊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与阿维A胶囊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阿维A胶囊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81.8%),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改善脑循环、抗凝、降脂等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FINS HOMA-IR指标的变化。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老年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为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格列美脲片进行治疗,3个月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1c及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FBG、2hPG、HbA1c值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为快速改善患儿症状寻找安全的治疗方式。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腹泻患儿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尿少、发热、腹泻改善时间比较上,治疗疗程、住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脉冲振荡肺功能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 年12 月~2013年12月收入我院的62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急性发作期为急性发作组,25例临床缓解期为临床缓解组,另有20 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使用脉冲振荡肺功能仪检测3组的肺功能情况。结果:急性发作组者振荡频率为5 Hz、20 Hz 时呼吸道阻力( R5、R20)、周围呼吸道阻力( R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哮喘高危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60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以年龄、性别、居住地区等相匹配的门诊健康儿童260例作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做体格检查,追溯哮喘病史,寻找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单因素共有9项,分别是家族哮喘史、饲养宠物、母乳喂养、呼吸道感染、使用地毯、居住环境差、被动吸烟、母孕期妊高症及过敏史。对单因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置管灌洗引流技术(LPL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SAP)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LPLD手术进行治疗,行胃结肠韧带切开术,并将坏死组织及胰周的渗液吸干净,同时置多管进行腹腔灌洗、引流,对比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显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