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历史地理情况分析
我们认为,由于地理和历史因素,严重制约着墨脱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它是墨脱现在一切落后的总根源。我们在这里,仅以教育者的角度,从历史地理角度浅议墨脱教育的现状,以及与之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教育现状
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发展,主要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的影响。我们为了研究方便,一般把遗传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作为内部影响,即内因;把外部环境和教育作为外部影响,即外因。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是包含了“教育”在内的。“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个体所接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凡是除了遗传和主观能动性之外的都可以叫作“环境”。
落后的社会生产是墨脱县的社会现实,它的经济发展程度制约了它的教育观念的孕育和发展。从家长方面看,他们很多没有教育观念,或者有着浅薄的教育观念。
从教师方面看,墨脱县教師的缺口相当严重。众所周知,墨脱县封闭的交通和落后的经济条件使得众多的知识青年望而却步。这也加剧了城市和农村教育的二元化趋势,而且“教育机会不平等在城乡之间并没有缩小,甚至目前还难以寻觅到任何缓解这一矛盾的办法”。也因此,乡村教师的任教周期短,流动快且频繁。
从学生方面看,随着墨脱县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先进的教学条件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于是,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目的就与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有限的知识供给之间发生矛盾。这一方面使得门巴族学生走出大山的“龙门”之路异常艰难,而且连终南捷径也是没有的。于是,寒门难以出才子。这似乎是值得我们细想的。事实上,学生在学校往往只能够学习到书本的知识,对于课外的世界闻所未闻。作为开阔学生眼界的图书,在墨脱县是极度匮乏的。单就本校来说,人均图书数量不足2本。在图书类别上,存在着大量高阶段学生读本。在图书来源上,大多是外校捐赠和本校教师暂赠。不仅仅是学校图书室的图书缺乏,就是整个县城的书店也是独有一家,店内的图书多以杂志和宗教类摆满稀疏的书架。这样的文化圈子,学生的知识渴望又何以满足?这是实际上就窒息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渴望。
从大的社会情况看,墨脱县作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以培养社会主义人才为教育目的,那他们就必要学习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事实上,这里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汉语,还要学习藏语和英语。加之他们的母语门巴语,这就四个语言科目,学生的压力可见一斑。我们并非菲薄学校里教学科目设置,而是认为在少数民族门巴人聚集的地方推行藏文化和汉文化应该注意到这三种文化的衔接;要在发展新文化和传承旧文化之间找到二者的平衡点。门珞文化的族源、语言、文化艺术、民风民俗、哲学宗教等遗产,已经很少被提及。新文化的推行,导致传统文化的频频退让。
三、解决矛盾的措施
(一)根本原则
第一,要认识到教育矛盾的客观存在性。第二,我们的措施要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
(二)解决策略
边疆少数民族的社会是跨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从原始社会或者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边疆少数民族,尤其是像门巴族这样在历史上处于封闭状态的民族,在面对这样“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社会时,意识领域的滞后性显得更加明显。因此,一场精神领域的变革是迫在眉睫的,而这只能依托于教育。然而,他们的落后教育观念也是客观存在,这也就是说,消除前文所说的代沟是我们顺利推进教育落实的有效措施。如何才能让老一代人向晚辈学习呢?我们认为,可以采取走访宣传等措施,弘扬教育的重要性;兴办地方成人学校,让广大农牧民接受教育、体验教育。
墨脱县落后的教育具有底子薄、起步晚、发展慢、积重难返的特点。它的这些特点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往往是一味地“喂奶”,然而一旦“断奶”,这里很难继续维持。农村教育要想跟上城市教育,只有自立根生,找出一条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路子来。这就将我们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义务教育上,而义务教育的重点则在于教师。事实上,农村的师资力量薄弱、整体水平不高、教学设施落后、管理理念低下是农村教学质量落后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首先是要加强农村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专业素养强、知识水平高、责任心强烈的教师。第一,我们要从源头上加强师范学校的建设,以期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第二,我们要把教育公平作为首要任务,缩小办学差距,初步实现县内办学条件均衡化。保证偏远乡镇能够留住人才,教师稳定教学。第三;严格教学程序,“制定一系列制度措施,如听课、优质课评比、教案评比、学科带头人评定、破格评定技术职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评定学科带头人和破格评定技术职称,这对于教师成长具有极大作用。第四,我们要思考我们用来教授外面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否也适合边疆少数民族,尤其是门巴族学生,这是值得我们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思考的。这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民族特点,变革教学方法,因势利导,把学生培养成他们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想要他成为的人。我们教师的作用是帮助他们成才,而不是把他们塑造成才。
由于长期的与世隔绝,这里的文化自成一体,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的传统文化是与我们汉文化和藏文化都不一样的。要想在这样一个地方推行文化教育,我们必得先要了解这个地方的实情。目前,民族调查大多局限于西南边疆,很少深入墨脱这个神秘的地方。也许再过几十年,这里的一切都将会发生变化,许多失去的东西将不会再被发现。正如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在谈论美洲印第安人一样,“这些东西在一天一天地湮灭,三百多年来它们一直不断在湮灭中。印第安人部落的民族文化生活在美国文明的影响下正在日渐衰颓,他们的技术和语言正在消失,他们的制度正在解体。”我们很难保证,这样的事情将来不会出现在墨脱。推行教化是一方面,保护文化遗产又是另外一方面。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这种设计首先必要立足墨脱特点,然后寻求汉藏文化和门巴文化三者的契合,本着促进墨脱经济发展的目的,保护和挽救门珞文化。同时,大力营造门珞语言使用氛围;搜集民间口述文化;开展门珞文化知识竞赛;编写乡土教材,并纳入学校课程;编制门珞文化百科全书等。
我们认为,由于地理和历史因素,严重制约着墨脱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它是墨脱现在一切落后的总根源。我们在这里,仅以教育者的角度,从历史地理角度浅议墨脱教育的现状,以及与之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教育现状
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发展,主要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的影响。我们为了研究方便,一般把遗传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作为内部影响,即内因;把外部环境和教育作为外部影响,即外因。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是包含了“教育”在内的。“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个体所接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凡是除了遗传和主观能动性之外的都可以叫作“环境”。
落后的社会生产是墨脱县的社会现实,它的经济发展程度制约了它的教育观念的孕育和发展。从家长方面看,他们很多没有教育观念,或者有着浅薄的教育观念。
从教师方面看,墨脱县教師的缺口相当严重。众所周知,墨脱县封闭的交通和落后的经济条件使得众多的知识青年望而却步。这也加剧了城市和农村教育的二元化趋势,而且“教育机会不平等在城乡之间并没有缩小,甚至目前还难以寻觅到任何缓解这一矛盾的办法”。也因此,乡村教师的任教周期短,流动快且频繁。
从学生方面看,随着墨脱县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先进的教学条件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于是,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目的就与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有限的知识供给之间发生矛盾。这一方面使得门巴族学生走出大山的“龙门”之路异常艰难,而且连终南捷径也是没有的。于是,寒门难以出才子。这似乎是值得我们细想的。事实上,学生在学校往往只能够学习到书本的知识,对于课外的世界闻所未闻。作为开阔学生眼界的图书,在墨脱县是极度匮乏的。单就本校来说,人均图书数量不足2本。在图书类别上,存在着大量高阶段学生读本。在图书来源上,大多是外校捐赠和本校教师暂赠。不仅仅是学校图书室的图书缺乏,就是整个县城的书店也是独有一家,店内的图书多以杂志和宗教类摆满稀疏的书架。这样的文化圈子,学生的知识渴望又何以满足?这是实际上就窒息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渴望。
从大的社会情况看,墨脱县作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以培养社会主义人才为教育目的,那他们就必要学习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事实上,这里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汉语,还要学习藏语和英语。加之他们的母语门巴语,这就四个语言科目,学生的压力可见一斑。我们并非菲薄学校里教学科目设置,而是认为在少数民族门巴人聚集的地方推行藏文化和汉文化应该注意到这三种文化的衔接;要在发展新文化和传承旧文化之间找到二者的平衡点。门珞文化的族源、语言、文化艺术、民风民俗、哲学宗教等遗产,已经很少被提及。新文化的推行,导致传统文化的频频退让。
三、解决矛盾的措施
(一)根本原则
第一,要认识到教育矛盾的客观存在性。第二,我们的措施要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
(二)解决策略
边疆少数民族的社会是跨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从原始社会或者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边疆少数民族,尤其是像门巴族这样在历史上处于封闭状态的民族,在面对这样“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社会时,意识领域的滞后性显得更加明显。因此,一场精神领域的变革是迫在眉睫的,而这只能依托于教育。然而,他们的落后教育观念也是客观存在,这也就是说,消除前文所说的代沟是我们顺利推进教育落实的有效措施。如何才能让老一代人向晚辈学习呢?我们认为,可以采取走访宣传等措施,弘扬教育的重要性;兴办地方成人学校,让广大农牧民接受教育、体验教育。
墨脱县落后的教育具有底子薄、起步晚、发展慢、积重难返的特点。它的这些特点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往往是一味地“喂奶”,然而一旦“断奶”,这里很难继续维持。农村教育要想跟上城市教育,只有自立根生,找出一条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路子来。这就将我们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义务教育上,而义务教育的重点则在于教师。事实上,农村的师资力量薄弱、整体水平不高、教学设施落后、管理理念低下是农村教学质量落后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首先是要加强农村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专业素养强、知识水平高、责任心强烈的教师。第一,我们要从源头上加强师范学校的建设,以期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第二,我们要把教育公平作为首要任务,缩小办学差距,初步实现县内办学条件均衡化。保证偏远乡镇能够留住人才,教师稳定教学。第三;严格教学程序,“制定一系列制度措施,如听课、优质课评比、教案评比、学科带头人评定、破格评定技术职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评定学科带头人和破格评定技术职称,这对于教师成长具有极大作用。第四,我们要思考我们用来教授外面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否也适合边疆少数民族,尤其是门巴族学生,这是值得我们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思考的。这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民族特点,变革教学方法,因势利导,把学生培养成他们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想要他成为的人。我们教师的作用是帮助他们成才,而不是把他们塑造成才。
由于长期的与世隔绝,这里的文化自成一体,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的传统文化是与我们汉文化和藏文化都不一样的。要想在这样一个地方推行文化教育,我们必得先要了解这个地方的实情。目前,民族调查大多局限于西南边疆,很少深入墨脱这个神秘的地方。也许再过几十年,这里的一切都将会发生变化,许多失去的东西将不会再被发现。正如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在谈论美洲印第安人一样,“这些东西在一天一天地湮灭,三百多年来它们一直不断在湮灭中。印第安人部落的民族文化生活在美国文明的影响下正在日渐衰颓,他们的技术和语言正在消失,他们的制度正在解体。”我们很难保证,这样的事情将来不会出现在墨脱。推行教化是一方面,保护文化遗产又是另外一方面。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这种设计首先必要立足墨脱特点,然后寻求汉藏文化和门巴文化三者的契合,本着促进墨脱经济发展的目的,保护和挽救门珞文化。同时,大力营造门珞语言使用氛围;搜集民间口述文化;开展门珞文化知识竞赛;编写乡土教材,并纳入学校课程;编制门珞文化百科全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