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挑战和机遇共存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春,北京汇文中学高三理科班的学生黄嘉慧主编了一本记录高中生活的文集《玉兰花开》在学校发表了。6月,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本没有打算离开北京的她做出了一个勇敢决定,她要去位于苏州的中外合作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不仅因为西浦提供的是国际化教育,更重要的是那里允许学生自由选专业,身边的人都很惊讶理科生黄嘉慧要去西浦学传播学了。
  小试牛刀,体会当记者的快乐
  黄嘉慧进入大学后,很快适应了西浦的全英文教学、英国学制的课程安排和考核方式。她喜欢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同学畅快地交流,也享受西浦提供给学生的自由成长空间。她说:“我可以去尝试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不给自己设限。在学校有意识的引导下,完成了从孩子到年轻成人的转变。”
  那些美好的时光带给她新鲜感和成就感,也激励她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渴望。
  从小到大,黄嘉慧都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年少时曾整夜不睡,手不释卷地读完柴静的《看见》,“用新闻的力量尽可能地接近真相,帮助弱势群体发声”,这是她对新闻业以及记者这一职业最早的价值认同。
  在西浦,她通过课程和实践慢慢体会到做记者的快乐。在和同伴的努力下,她作为主编创办了全英文校园杂志X-mirror。用她的话说:“可以去关注校园甚至苏州的社会问题,然后做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是一件有意义又有成就感的事。”
  异国探险,适应新的文化环境
  2018年秋,黄嘉慧选择“2+2”,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完成后两年学业。
  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很快过去,向来自信和活力满满的黄嘉慧竟也显露出自闭的一面。回忆起当时的状态,她一度怀疑自己还要不要以记者为业。“哪怕我学习的对象是西方媒体,但看到各种报道时还是会强烈质疑他们到底有没有了解中国。他们讲的故事不可避免地有他们的政治议程在,似乎很少能打破他们的刻板印象,那么我怎么讲好中國故事?”
  黄嘉慧直言,那是一段比较丧的日子,压力挺大的。
  这种状态持续了两个月,直到她成为国际学生大使之后,开始感受到一点一点的变化,通过与不同的人交流、认识新朋友、跳出固有的圈子,她慢慢打开了自己。她开始期待每一天的来到,因为她有好多事情要做。通过所在的学生社团,她要帮助叙利亚的女性难民发展茶包生意;她要为利物浦的社区报撰写报道;她还在和一个慈善组织合作策划一个旨在帮助边缘化年轻人的交互式展览……
  回看那段经历,黄嘉慧形容这就像一个驻外记者,她需要很快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突破各种现实的、文化的、心理上的障碍,去采访当地人、走入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社会问题。
  黄嘉慧希望自己有能力在任何地方做新闻,期待和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碰撞。也希望能通过专注故事本身尽可能破除偏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走向探索,看见更大的世界
  这是黄嘉慧实习的一段经历:在一栋办公楼门口,黄嘉慧深深呼了一口气。她告诉门卫,她是第一天来工作的实习生,但实际上她是来找实习的。她拿着简历从1楼敲门敲到了15楼,终于打动了一名韩国记者,对方很欣赏黄嘉慧的决心和行动力,在其能力所及范围内为她提供了一些信息方面的帮助。又经历一番周折,黄嘉慧获得了一份宝贵的实习机会,也因此冲上了新冠疫情报道的前线。
  “疫情刚开始暴发的时候,我会为了那些故事哭、沮丧,甚至深感无力,但现在经过了疫情、居家隔离、民众抗议,我觉得我已经熬过了最焦虑、最低落的时候。熬过去,就是接受自己的脆弱和无力,明白这个世界很多事情不是能靠一己之力改变,但并不代表我做的事情没有价值。”
  黄嘉慧反而觉得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就记者而言,还有比这么多重大事件发生时更需要记者提供优质信息的时刻吗?所以就利用好它,做自己能做的。”
  疫情在英国蔓延开之后,黄嘉慧一直留在利物浦。她对记者职业的热爱、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历,让她从全世界的优秀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被全美最负盛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硕士项目(调查新闻方向)录取,该项目每年全世界只录取十人左右,培养出多位普利策奖得主,还得到了同样优秀的加州伯克利大学新闻学院硕士项目青睐。
  四年前,黄嘉慧被西浦自由选专业的机会、国际化的教育模式和“2+2”的学制所吸引。四年后,对于有些抽象的“国际视野”,她的体会是“它让我看到更大的世界、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及认识到归根结底我们都是人,都应该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她说:“教育于我而言,就是给了我一个乌托邦,让我知道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怎么让它变得更好。”
其他文献
在中国的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的市场化、一体化程度算得上走在前列,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落地在这里。自去年8月26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成立以来,长三角区域更是成为了我国自贸区最为集中的地区。如何以点带面,构建全域联动大格局,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近一年来,苏州自贸片区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有序,改革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不仅如此,苏州自贸片区还
期刊
从货物到港到企业收货,以前要经过数十个环节,历经近一周时间,如今只需要在一个窗口,只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上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其实只是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贸易便利化的一个缩影。  作为苏州对外开放的前沿,苏州工业园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加工贸易,这也是区域发展优势之一。近年来,园区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不断积极探寻有效解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期刊
苏州工业园区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这个中新双方的合作梦想,在26年的岁月流变中,几乎每隔几年,她的发展都跃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近些年,园区发展加速度越来越快,逐渐造就出一个独具现代魅力的非凡新城。  园区不断带给人们以惊喜,更令人充满期待。2019年,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落户园区,为这片梦想之地注入更大动力。虽起步晚,但苏州自贸片区蓬勃发展,创出苏州特色,实现后来居上,已指日可待。  苏州自贸片区
期刊
一场AI行业盛会,怎能少了专家学者、AI从业者的身影。本届智博会主论坛舞台上,多位院士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创新和行业整体发展动向,进行了主题分享。同时,微软、华为、科大讯飞、阿里、百度等众多知名企业负责人也一一亮相,在金鸡湖畔用创新思维论道AI发展,可谓精彩纷呈。  李兰娟:从抗疫中,看到AI大有可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虽然不是信息化人工智能的专家,但我是个医生,因此对医疗信息化人工智能也
期刊
7月15日,根据《恋与制作人》游戏剧情改编而成的同名动画正式播出,不少游戏老玩家在动画弹幕中表示,这部动画让她们仿佛重回三年前初恋的感觉。三年前,正是《恋与制作人》爆火全网络的时候,而今,游戏中这四个男主角色,走入了动画世界,同样让人心动。  截至8月14日,《恋与制作人》动画在大陆已播出五集,首集播放量超700万,总播放量高达4500万次。与此同时,该动画还在日本4家电视台同步首播,播出首周就登
期刊
方言的亲切感、独特性让人沉醉。中国很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方言则是这些特色最直接的表现之一,西北的粗狂、东北的豪迈、江南的婉约……截然不同的文化印记,在方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现状却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方言正在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渐行渐远,说苏州话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了。  吴侬软语,多么美妙的语言。它承载了苏州几千年的历史与习俗,是苏州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它承载着昆曲、评弹等多种
期刊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许多学生的留学计划。诸多不确定性的風险令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陷入两难,迫使大家更多地去思考留学的价值。  在人们为应对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做准备时,如果将教育视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那么优质的国际教育能够为人们创造什么价值?独墅湖畔这些乘风破浪学子的经历,或可给予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你一点启示。
期刊
“起跑就是奔跑,开局就是冲刺!”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在中国(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挂牌仪式发出的自贸区建设动员令犹在耳边,时间转眼就过了一年。  365天,苏州自贸片区坚持以“冲刺”的姿态不断“奔跑”, 围绕“探路”“引领”“突围”三个关键词,以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刻的改革,以更深刻的改革,促进更高质量的发展。  那么,苏州自贸片区成绩如何呢?本刊记者尝试用“加减乘除”运算法,
期刊
8月10日,随着响亮的上市锣声响起,苏州工业园区内企业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科创板上市仪式,这已经是今年以来园区第四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了。  敏芯所在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是苏州工业园区三大新兴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能量积聚,苏州工业园区跻身全球八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不光是纳米产业,在园区的这片沃土上,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精尖的企业,他们打破传统思路,冲破发展桎梏,在产业高端化的道路上一
期刊
今年,西交利物浦大学金融数学专业的闫梓越拿到了8所国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其中包括她最心仪的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往届毕业生不同的是,闫梓越和她的同学迎面撞上了新冠疫情暴发、国际疫情局势尤为复杂的2020年。  “如果选择排除万难读研究生,有可能只能留在家里上网课,或是去了国外但面临危险,需要做好的不只是心理准备,还有复杂的自我防护方面的准备。”闫梓越坦言,从高中时代起就在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