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类课教材“三步教学法”初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rar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作为小学教师,应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不同课程内容,探讨与创新教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测量课;“动、认、用”;教学法
  
   通过近几年来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在教学中,我积极从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并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我认为,第一学段测量课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采用“动、认、用”三步教学法进行教学。下面,我就以《桌子有多长》为例加以阐述。
  1.动。就是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景,通过操作、讨论、思考触发问题。这也是这类课型引入新课的最佳方式。在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会根据上课的需要,自己准备一些材料或思考一些问题。在教学时,教师也要积极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些物体,如课桌、铅笔、操场等。通过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测量方式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让学生带着这种冲突学习新课,既能使枯燥的测量课活跃起来,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在教学《桌子有多长》时,我是分三步进行的。测量课桌的长,先让学生估计它有什么物体的几个那么长?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所估计物体的长度实际动手量一量,看课桌到底是多长;最后质疑,课桌的长度是固定的,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讨论小结:只有测量工具一样时,测量的结果才一样。这样设计“动”的教学,力争体现标准要求的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并能够逐步让学生“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这是教学这类课程的主要环节。在《课程标准》中,将本学段的具体目标规定为6点。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不同测量课的内容,侧重相应的教学目标。对《桌子有多长》这一课,除上面提到的让学生“经历”“体会”这一要求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体会厘米的含义”。我理解“体会”的内涵,首先是建构厘米的表象,使学生认识厘米;其次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厘米,掌握厘米。在教学测量类课程中,教师要尽量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他们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主动探索,不断思考,了解、认识长度单位,体会它的实际长度。在教学“桌子有多长”时,我主要通过议、找、看、比、想、说、猜等方式。具体教学步骤是:先让学生看厘米尺,感知厘米尺和尺上的刻度,通过“议一议”,使学生明白,尺上长短不等的线段都是用来表示刻度的,0刻度就是0厘米,从0到1是1厘米,从0到2是2厘米,也就是说从0到几是几厘米;再让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用图钉的长与尺上1厘米“比一比”,发现图钉宽大约是1厘米;“想一想”取掉图钉,两指间的距离大约是多长;“说一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猜一猜”看自己的食指宽大约是多少,和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动中学、做中学,边动手,边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厘米,体会到了1厘米的长度,从而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认”的延续,主要了解学生对“认”的知识是否真正能应用于生活实践,同时,也是对“认”的深化和升华。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状态下,独立、创造性的获取知识。在教学“桌子有多长”时,我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探索,一是规范的厘米尺测量法,一是估计物体的长度。对于测量法,通过让学生量自己学具袋中的纸条,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自己发现量法,教师引导规范量法。在此基础上,可分别让学生测量课本的边长、铅笔的长、几何图形各边的长。当学生学会用厘米做单位来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物体的长度为参照标准对文具盒一条边的长度、数学练习本一条边的长度、黑板一条边的长度等进行估计,并对估计的结果进行验证。如对黑板下面一条边长度的估计,先估计有几把厘米尺长或几个课桌边长,说出估计结果,然后动手测量。在学生掌握规范的用厘米尺测量方法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测量方式进行测量。如同样测量数学练习本一条边的长度,学生用厘米尺测量,可以从尺的零刻度线开始测量,也可以从中间某一整数进行测量,甚至也可以从尺的反方向测量等。对这些多样的测量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不同测量方式的根据,用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灵活性。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中,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别怕耽搁了学生的时间,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动手操作;求异思维;创新精神    不久前,我分别在六年级(1)、(2)两个班上了“圆柱体的体积推导公式”一课,不过(1)班是在多媒体教室直接运用配套课件上的,(2)班是在教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讲授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兴趣这一状况,指出要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关键在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等方面的优化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学习兴趣;任务驱动;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效果的好坏来源于一个重要的因素——兴趣。为让
期刊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入门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无,而兴趣又是靠老师适宜的指导与培养获得的。学生如果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成为教者追求和探索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激发兴趣;提高;教学    
期刊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在分析这些误区的基础上,建议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念,找准学科间的契合点,拓宽综合性学习的领域,动态适时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勇于尝试探索综合性学习更广泛的实践方式;重视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评价与反馈。  关键
期刊
摘要:撰写“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教学”论文或调查报告,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以下论述了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创作的基本技巧,并以本人所教过的班级为依据总结了7年来学生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论文格式;写作技巧;经验总结    培养大学生撰写“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教学”论文或调查报告,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我国从2003年秋季期开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研究性
期刊
摘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让学生更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感受学习的乐趣。建构的核心是“内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处于“导”的地位,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探索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重视过程;认知结构;内化;主动获取    教学案例:最近听了两节圆锥体积推导的新课,很有感触,现摘录课的片段如下:  课
期刊
摘要:诗歌中蕴含着很多的气候知识,对地理教学起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只要巧妙合理的运用,可以服务于教学,提升学习效率和提高兴趣。  关键词:地理教学;活;诗歌;气候知识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许多诗歌不仅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价值而脍炙人口,千古流传,而且其中的一些诗句包含着丰富的气候知识,气候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恰当地运
期刊
摘要:李白,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杰出的诗作。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
期刊
摘要: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不单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格素养的整合发展。  关键词:人格素养;自尊;敬畏;自信;团队精神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不单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格素养的整合发展。  一、拥有自尊  教育要从尊重开始。在我教学工作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期刊
摘要:如何减轻教师和学生过重的负担问题,已成为今天各地各校课改的关键问题。我认为,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应该从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研究新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和第一要务,使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和进步。信息建构教学法就是与时代共同进步、与经济步伐同行的一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方法。信息建构法是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