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表演艺术中的“擞儿”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d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语言习惯常常在“抖”字后边缀上一个“擞”字,特别在形容精神振奋时,总要说“抖擞精神”。后者是说“精神”振奋的样子或“劲儿”,前者是说以“抖擞”的办法而作用于“精神”。把这两种说法合到一起,就是:以“抖擞”的办法使精神起到“抖擞”的效果。中国戏曲中的“擞儿”贯穿在一切舞台艺术的内容之中,是一个特殊的亮点,是中国戏曲的灵魂,能够给人以启发和精神上的鼓舞。
  在长期艺术积累中,戏曲艺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方法;在“唱、做、念、打”上都有一套规范化的程式,包含各剧种音乐中不同的唱腔(曲牌或板式)布局及变化规律、舞蹈(或武打)动作、眉眼身法的规范化动作与套路等。因此,“擞儿”是戏曲艺术中文化的结晶,它已经不只是“唱念”声音的一种艺术特点,而是延伸到动作上、服饰上、乐器上。舞台上的一动一作,如亮相、坐锣、左右眼神、投袖、掸髯、一伸手、一抬脚、一个云手的收式等,哪一点都给人振奋的一个亮点;身上穿的“行头”、头上戴的“盔头”,脚下蹬的“靴子”,手里拿的各种家伙,如刀、枪、剑、马鞭等,哪一件都带有一种“振奋”的“劲儿”;场面上的伴奏,哪一种乐器的声响都有“擞儿”的出现,哪一种锣鼓点子都有“擞儿”的存在。如此看来,中国戏曲舞台上的展现,处处有“擞儿”的存在,正因为有了“擞儿”的出现,才大大增强了艺术的令人振奋的因素。所以,人们也可以把它写作“薮”。“薮”表现的是一个“茂”字,表示的是一种由内向外发出的向“繁荣旺盛”发展的气势,即一种“劲头”。
  一、“唱”“念”中的“擞儿”
  (一)“唱腔”中的“擞儿”
  关于“擞”的说法,最早指的是唱腔中一个字音的唱法。例如,《空城计》“两国交锋龙虎斗”一段唱中的“此一番领兵”的“兵”字,余叔岩来了一个“sour”,当时极为轰动,叹为“绝响”。其实就是音乐里说的“颤音”。在老生的“唱”里,这种情况很多,举不胜举。例如,有人认为应当写作“嗽”,“咳嗽”的“嗽”,因为这种声音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像咳嗽一样“嗽”出来的;也有人认为应当写作“漱”,“漱口”的“漱”,不读shu,而仍依南音读作sou。人们“漱口”,目的是把口内的脏东西漱出来,要把水含在口内,让水冲击口内的各个角落,随之而产生一股在控制之下的、小小的、喷射翻滚的活动,以便使渣滓从口中喷吐而出,这个过程称为“漱”。戏曲“唱”出的“声”和走的“腔”,都像“漱”出的一般。
  如果手持一段长布条,在水中来回摆动,在摆到将折转处时,布条会发出像鞭梢抽响一样的声音,甩开的样子也同鞭梢甩开一样,破空而放出声响,这种声响的发出,也如“漱”的放声一样,因此也用“漱”字。
  这种声音在老生的唱法中,的确屡见不鲜。据说,曾经有人问余叔岩:“您用sour的地方很多,应当怎么来认识呢?”余叔岩回答得很肯定:“我是无字不sour。”
  余叔岩的这句话值得好好思索,他不是随随便便说出的,而是断然肯定的,这是极有分量的一句话。沿着余叔岩的这句话,人们可以仔细研究一下他唱的每一个字。诚然,他唱中的每一个字都不是凭空唱出的,都有一点艺术的装饰。似颤音,但又不是简单的音符重复,总有一种特殊的“劲儿”。这种声音是“抖”出来的,但又不是“愣头磕脑”地“抖”出来的,而是有起有落、有韵有味、有硬有软……
  (二)念白的“擞儿”
  中国戏曲中的念白是戏曲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演员重视念白的程度甚至超过演唱,戏曲界有“千斤念白四两唱”之说,足见对其之重视。“擞儿”也贯穿在念白之中。
  马连良的念白突出音乐性和感染力,例如,他在《四进士》中扮演的宋士杰在大堂上有一大段念白,其中有一句“三月一来,五月一往”,马连良在念“来”字时,音调微微向上一滑,念“五”字时,又轻轻向下一转,高滑低转,先抑后扬,听起来不仅节奏鲜明,而且音调优美,仿佛唱腔一般。这种抑扬与滑转,就构成了音调的运动轨迹。
  例如,《借东风》中鲁肃的一段念白:“那诸葛亮出得帐去,一日不慌,二日也不忙,到了第三日,不用我国工匠人等,只用战船二十只,兵卒五百名,茅草千担。天到四更时分,趁满江大雾,往曹营进发,那曹操以为是都督前去劫寨,吩咐放箭,劫来十万只狼牙,特来交令。”
  虽然戏曲的念白是在叙述,但它不是按照日常说话的方式来表现,而是用带有音乐性的韵白,声音、气势都有变化,每句话都蕴含弹力。前面款款道来,从“那曹操”开始,一字紧过一字,节奏逐渐加快,一气呵成,最后的“令”字上扬而拖长,抑扬顿挫,给人以美的享受。饰演过这个角色的谭富英、马连良等老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绝活,不但声音有相当的力度,而且表演绘声绘色,把鲁肃对诸葛亮的一种复杂心情表现得恰如其分。他们的这一大段念白,轻重缓急处理得好,声音有很强的感染力,却不是直接用嗓子喊出来的,而是用气托着,发挥气息控制的作用。
  同样,在慢的念白中,简单的话可以用复杂多变的声音去体现。例如,包公的“只恐你来得去不得”,末尾的“得”字的声调先向下沉,而后又向上扬起,并且把声音拉得很长,用节奏上的变化和声调的变化,一下子就将气势激发到高潮。
  二、动作的“擞儿”
  中国戏曲是综合的舞台艺术,除了唱、念以外,还需要借助形体、舞蹈来完善表演,如前所述,唱、念、服饰、道具,都能体现出“擞儿”的精神,而动作(俗称“身上”)也是“擞儿”的具体体现。
  人物的动作,不必说极具特色的武打,就是日常一般的行走脚步、举手示意,也都是不同于生活的舞蹈形象,优美而传情。
  戏曲的化装、服饰、道具,使演员的动作受到了诸多限制,但是,正是由于有了头上戴的、身上穿的、手里拿的种种啰里啰唆的羁绊,演员才逐渐培养出驾驭这些啰唆的能力。头上所戴,包括冠、巾、盔、帽,这些盔头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弹簧,它需要有一定的重量,才能撑得起来,所以戴上以后的感觉是沉甸甸的,这就需要演员控制自己的行动。例如,旦角的大头,很沉,戴上以后便不能随便摇头晃脑,脖颈要用一些力,不然一扬脖子,就会把头面甩到后面;又如髯口,挂上以后要把脖子略向前探,使胡子自然地垂在胸前,否则,胡子就会贴在身上;旦角的裙子很长,几乎垂向地面,因此在走台步时,需要将脚尖跷起,用脚尖顶起裙摆,使裙子呈现出弧形的线条,站立时也要用后脚跟垫起裙子后摆,使之形成弧形线条;同样,生行的厚底儿,也要用靴尖将披或褶子的下摆挑起,以形成弧线,使服装始终在运动之中。这就要求演员台步具有独有姿态。
  一个人物的出场,有的行动迟缓,有的快步如风。迟缓的一步三摇,一摇三晃,动作一下二下,纹丝不乱。快的急若闪电,一下子冲到台口,令人应接不暇。无论快与慢,都体现了抖擞的精神。一步三摇间,纱帽、钗簪随之而动,帽上珠球的颤动、发髻上钗簪的摆动,帶来了人物的精神。水袖一抬一抖之间,人物感情蕴含其中。略带弹性的厚底儿,显示出人物的威武和勇敢。因此,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有令人振奋的特点。
  武打更是“擞儿”的突出亮点,武将的亮相干净利落,浑身是劲,一动一作,合节合拍,令人为之振奋。花枪舞动、刀戟磕碰,处处使人眼花缭乱。演员在演出中的一停一顿、一招一式,处处都在展示着这门艺术精神抖擞的亮点。
  三、结语
  “擞儿”就是一个振奋的动作,使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具有令人振奋的特点。然而,“擞儿”是戏曲的“神”和“魂”,用这一个词,可以将整个舞台都统一起来。不止唱腔上有“擞儿”,念白上也有“擞儿”,甚至动作、伴奏上都有“擞儿”。把它们集中起来,就构成了戏曲舞台表演和唱念中的一个突出亮点。
  (安徽省徽京剧院)
其他文献
隔壁老王,今年六十岁,刚刚退休。  老王一直喜欢写作,可工作几十年来都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这刚一退休,心就又痒了起来,终于捡起了曾经的梦。  那天,老王为了上网方便,就破费地花两千多元去买了一个智能手机。但他自己不会操作,就让店主替他下载了微信并注册了微信账号。店主顺手从网上弄了一个美女作为微信头像,网名叫作  “绝代佳人”。  老王刚一回家,微信提示音就响个不停,都是在申请加他为好友。老王刚
期刊
一只 二只 无数只  翩翩飞舞  优雅着地  空留蝴蝶窸窣的叹息  春绿 秋黄 四季更替  树叶终敌不过地心的引力  为对抗这引力  我每天费心地  保持嘴角上翘  面部肌肉扬起  秋渐寒 大地也会着凉  树的发冠如此华美  刚好织成锦缎  铺上锦被  我的长发也随秋风飘荡  你也要吗  那好吧——  洁白光滑的头颅  正好配  一身袈裟  七夕了,我的愛人  ——献给那些背井离乡、在外打工的“牛
期刊
——记牺牲在川藏线、青藏线、新藏线的武警交通部队的勇士们!   持戒留白   新余夏蝉燥曲,见江舟飞渡。鹭鸶晚、锁阵中天,似诉阳雨相顾。古城外、山青锁黛,长江必定东流去。叹光辉岁月,换吾鬓霜如絮。   卅载戎装,天山纵马,卧雪何言苦。迎胡月、亘古苍凉,冰封儿女情愫。雀儿山、沟艰壑险,羌塘地、开天无户。战高原,甲胄最凉,不为金缕。   乱红落尽,半夏还生,荷碧塘边树。解甲后、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期刊
七月 回到男耕女织  老牛是唯一做伴者  联合土地播种情缘  天上云锦落满河岸苇丛  神与人相濡以沫  人与神儿女成双  七月初七之夜  黑羽的喜鹊遮掩了月光  那条银河愈来愈浅  双星飞渡私语  谁在葡萄架下偷听  细雨簌簌传来欢喜而泣  人间之秋渐渐瘦起来  草木之心盛过、枯过  没有王母体恤  许多故事喊不出疼  分飞劳燕找不到回家的路  青梅竹马未获佳期梦  夜色凉凉 落满门庭  墙外 遇
期刊
时 光  最慢的消遣 是喝茶  冯幺爸在锄柄上坐下来  从茅棚的矮檐下望过去——  无情的夕阳  硬是把茶山坳的黄昏拉长了  一炷香  三 月  除去桃花、时阴时晴的天气  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  一些事物  在暗中运动、聚积  像母性暴涨的后土用浅绿覆盖——  惊雷孤独得太久了  在低云背后疾走  山 寺  四月 山下开始割麦、耙田、栽秧  上山礼佛的香客极少  老尼姑除了给灯池里添添油 便拿起
期刊
茉莉花开  有一种痛  不可言喻  白天  若无其事  黑夜  慢慢舔舐  有一种痛  千疮百孔  白天  谈笑风生  黑夜  慢慢疗伤  那种悲伤  让我绝望  就像掉进了海洋  挣扎多久  还是一片汪洋  那种悲伤  不知所措  就像迷失在黑夜  尋觅多久  还是一片黑暗  因为  这个世界  黑暗和光明共存  我们无法逃避黑暗  那就让我们拥抱光明吧!
期刊
家乡,是一个浓缩诸多情感的寄托,是你走出去千万里却依然想念的地方。淮安,我的家,无论我在哪,你都在我心中,我对你的爱永不改变,祝福你,牵挂着你。淮安,我的家,我爱你!这爱,就像绵绵高山不断,又如滔滔大河不绝;这情揉碎后入了酒中,又入了梦,在梦里,我与淮安永远相伴!  淮安,我的家,习惯了那种细雨绵软、湿润沁脾的天气,倘若到了北方或者西边,我总会想念家乡,一日不见,心头如虫子撕咬般痒。淮安的腾飞与发
期刊
对于《暮光之城》,各评论颂扬新一代素食吸血鬼和女性主义时,忽略了作品中维护白人传统价值观的问题。例如,通过将有色人种与无产者视作“他者”进行边缘化,来推崇代表白人资产阶级的意识信念。笔者将在此结合文学作品和同名电影论证该观点。  《暮光之城》小说和电影的巨大成功引起了评论家浓厚的兴趣。一些学者对以《暮光》为代表的新一代吸血鬼表示极大的兴趣。他们认为新一代吸血鬼以素食主义自称,选择不吸人血而只吸食人
期刊
一  刘家郢本来是有一座木桥的。1948年的冬天,快过年了,刘富贵家遭遇入室抢劫,满屋子的东西被土匪洗劫一空。刘富贵一气之下,第二天天不亮就拎着斧头、锯子,把桥拆了,拆下的圆棍、木块、铁丝丢了一地,他一样没拿。  他不拿拆下的东西是明智的,因为那座木桥不是他刘富贵一个人修的,是刘家郢百十口人共同筹资修建的。  随便把庄里人的外出通道给拆了,是需要理由的。一些人围在河边,小声嘀咕着。刘富贵扭着脖子申
期刊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辩证思维是自然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和统一、认识与实践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作曲学习本身就具有与其他事物相同的规律,但也有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为了更好地学习,人们应该用辩证思维的观点来寻找作曲学习的特殊规律,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本文结合平时学习经验,指出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