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最大的剧院综合体,惊艳上线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同一件巨大的艺术装置,吴江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的地标型建筑,也是苏州最大、全国第三大的剧院综合体苏州湾文化中心12月在大众视野里横空出世,吸引八方瞩目。
  苏州瞩目的地标性建筑
  占地约160亩,总建筑面积约21.5万平方米,苏州湾文化中心西临太湖,位于东太湖度假区核心中轴线上,有两个悉尼歌剧院那么大,总投资约30.9亿元,是太湖之滨集文化创意、信息交流、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法国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大奖的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的设计,因地制宜,将建筑与城市相呼应。放眼望去,整座建筑仿佛两条交织起伏的金属带饰,将分散在中轴线两侧的大剧院和博览中心融为一体。两条飘带既是大剧院的屋顶,同时又是博览中心的侧壁,通过在交汇点的翻转,形成了一个经典的莫比乌斯环结构。这看似柔软,无法站立的金属带饰,同时也充当了桥梁和观景台的功能,人们可以在其上自由漫步,一览太湖新城风光。
  苏州湾大剧院坐落在苏州湾文化中心北区。步入大剧院内,钢结构的“竹林”,独特的地板上的镶嵌,灵感来自于苏州古城区的青石板路、弹石路。建筑大师用这种方式向江南古城致敬。作为全国首个将大剧院、影院、博物馆、会展等场馆和功能融入其中的城市文化综合体,苏州湾文化中心是江南文化的特殊载体,也将是一座城市气质的体现。
  大剧院1600座的歌剧厅内,观众席仿佛层层叠叠、盘旋而上的花瓣,被剧院内壁片片“绿叶”状声学装饰与机械返声天花板重重包裹,独有的非对称座席设计,重新组建了剧场内部空间,保证每一个座位都有完美的听视觉体验。而600座戏剧厅,打破了舞台与观众席的边界,环绕多层楼座与可折叠池座,带来更宽阔的视角和更浸入的体验。
  此外,大剧院还有10余间排练厅、7个电影放映厅及部分商业空间,总建筑面积约10.99万平方米,可满足市民对音乐剧、话剧、戏曲等不同类型的文艺汇演的需求。大剧院更拥有亚洲首家、全球最大的沉浸式科技演艺剧场——“8K未来剧场”,并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剧院,将启用5G直播等技术,给长三角观众更多新奇体验。
  大剧院负责人巩红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剧院以打造开放融合的运营模式、精细化的专业剧院服务和高品质高水准的演出艺教活动为宗旨,整合长三角区域内的文化演艺资源,“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艺术融合创新,缔造全新浸入式观演体验,引领苏州湾区高端潮流的艺文生活方式,成为长三角的文化轴心和联结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
  长三角文化产业融合的中心
  12月12日,蘇州湾大剧院盛大开幕。开幕论坛邀请来自长三角的文化演艺平台和机构代表,共同探讨“当代表演艺术中心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苏州湾文化中心设计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了话题讨论。
  苏州湾大剧院由上海华人文化集团与吴江合作运营。开幕之后的第一个系列演出就是长三角文化展演周,长三角地区的名家名团齐聚苏州湾,除了开幕演出来自上海上影演员剧团的话剧《日出东方》外,还有南京民族乐团带来的民族交响乐《国之当康》,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出品的舞剧《舞·雷雨》和浙江话剧团出品的《再见徽因》等。
  吴江区委书记李铭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此次苏州湾大剧院开幕演出,标志着苏州湾文化中心盛大开业,为打响文化品牌、做优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作为“双12苏州购物节”吴江最重量级、最具特色的活动,有效导入了上海的优质资源,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推动苏州湾成为长三角区域“顶级流量”;也将进一步满足吴江广大群众的精致生活需求,以诗和远方形成独特的营商环境和比较优势,成为同城上海、百姓幸福的现实场景。
  2019年,苏州吴江被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作为吴江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地理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着眼于“打造环太湖城市发展示范”的目标定位,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推动产城人文旅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吴江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绿色生态的新高地,乐居宜居的新典范,以及投资兴业的新热土。而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点项目,苏州湾文化中心不仅将成为苏州瞩目的地标性建筑,也将成为长三角文化产业融合的中心。
其他文献
我们生活在苏州,每天的生活里总要有意无意地充斥一些苏式元素。否则,跟生活在其他大城市,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抽些时间,特意路过、绕一绕古城墙,穿行过一两条有着旧宅旧院的街巷,那些隐匿古城惊世之美的建筑、墙头依然散落在其中。静静地去看看它们,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带着不同的心情,视角会不同,美自然也变得不同。  苏州古城,江南地区文化中心。五千多年的中国农耕文化土壤,三千年的吴文化根基,两千五百
期刊
姑苏古城是江南地区文化中心。宋代《平江图》中的城市格局,就是今天苏州古城区的基本格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著名的“双棋盘”。“河巷相依,纵横有序,脉络分明,双向通达”是苏州城内的街巷道路特色。  “古典”在这座城市里随处可见。盘绕四周的姑苏古城墙,犹如长龙卧地,经历千年,依旧长存。行走古城不经意间走过的石桥,散发的沧桑与俊美都能让人不自觉地感知其中的岁月。姑苏最不需要的就是“復古”,因为它的古,早
期刊
明朝万历年间,浙江临海人王士性说:“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苏州的风尚,不仅仅是一种炫耀性的风尚,还是品位和身份、意韵和境界、风雅和脱俗的象征。  说风雅,苏州人可以说是“轻车熟路”。这种风雅,不单指文化,退了休的达官贵人们,做生意的各色商贾,有钱又有闲,于是处处精致讲究,并将这种要求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园林、宅院,  精巧的心灵家园  苏州人的风雅,首先体现在环境。为
期刊
不是所有的古村都可以叫“传统村落”,吴中却有24个!  12月4日,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布第三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公示名单,吴中7个村落上榜!截至目前,吴中共24个村入选,数量在全省各县区市中排名第一!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
期刊
漫步于苏州古城的大街小巷,总有一两栋建筑显得与周边“格格不入”,一眼便知,是上了点年头的老宅。再看第二眼,“这房子细节做得灵,马赛克地砖肯定是进口的。房子到底是啥人的?”即便知道了原业主身份,可能也丁点儿不了解,但没关系,对某段文化历史的深入,可能就来自于类似的深挖“八卦”。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更重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根据桂涛、何俊萍在《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价值认定与探析》
期刊
最能让苏州声名在外的关键词是什么?多少年来,尽管昆曲、评弹、街巷、苏作都成为了代表,但一句“苏州园林甲天下”,还是最令世人熟悉的招牌。  園林于苏州人而言,不是散布在城市角落里的景点,不是曾经的达官贵人们的私宅,而是代表着苏州的美学,代表着苏州人的审美情趣。  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园林奠定了苏州人一生的美学基础。  苏州园林里的艺术境界  教育家叶圣陶在《苏州的园林》里说,苏州各个园林有个共同点,似
期刊
对于“坊”,苏州人并不陌生,苏州在唐诗里有60坊的记载,宋代郡守李寿朋也曾排定过65坊。近代有“三官九观二十四坊”之说:三宫是皇宫、学官、天后宫。皇宫,本名万寿宫,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9年)创建,内供皇帝生位,每逢皇帝生日,全城官员都要去朝拜,如遇皇帝“驾崩",则在此设灵致祭。学宫,即三元坊的孔庙。天后宫,在城北天后宫桥,亦称天妃宫,航海者都拜祷此宫。  苏州人一般都认为“坊”是“牌坊”的意
期刊
即便是在冬天,在古城墙下走走也极好。尤其清晨,太阳光束照射进苏州城,古城就散发出其特有的庄重含蓄。好好吃一顿早餐,然后沿着城墙散步,神清气爽。爬满蔓藤植物的城墙,在一年四季里都会呈现变幻的景致,但在冬天,光秃秃的藤蔓就呈现出了“岁月”的味道。  平门、相门、葑门、盘门……曾经把姑苏人家包围在怀抱中,如今看来,在悠长的前世里也指向着现代城市的今生与未来。  城古第一的苏州城  《中国通史》上记载,早
期刊
城市何以让人着迷?空间的营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漂亮园艺,带来灵动气质,匠心营造,成就一座城。  生活在一座城市之中,我们所感受到的空间,有高楼大厦,也有景观营造,更有从中传递出的精神和气质。坐拥山水的吴中,本身像一座大园林,城市的景观营造又在虚实动静之间,带来不一样的气场。  景观之美,缔造城市的空间气场  对于美的感受,人类是相通的。精致的街头景观,事关一座城市的美学修养。景观营造,在桃
期刊
古城是苏州的掌上明珠,街巷是与姑苏古城相生相伴的“血脉”。保留古城区的独特古韵,同时持续基础设施的不断更新,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享受到现代居住条件和生活便利,是当前姑苏古城治理的必答题。  “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古城精细化治理模式,让古城街巷环境更优美、设施更现代、生活更智慧,让更多市民分享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成果,就能吸引更多有活力的人群在古城工作、在古城创业、在古城生活。” 金阊街道党工委书记杨跃表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