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教师承担了“以本为本”的责任,在调研中教师硬实力(即学历和专业知识等方面)一般都能够符合要求,但软实力明显存在问题,经过访谈和调研,归纳出基层教学组织教学软实力存在五个方面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如何提升五种能力。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政治力;文化力;内驱力;互信力;跨界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5-0159-03
Abstract: College teachers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based on foundations".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eachers' strong strength (that is,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an genera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but there are obvious problems in soft power. After interviews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sums up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eaching soft power of grass-roots teaching organizations in five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improve the five abilities. This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irection and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teaching organizations.
Keywords: political power; cultural forc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mutual trust force; cross-boundary force
一、緒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基层教学组织是保障高校“以本为本”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教学组织发展质量依赖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教师的教学软实力水平,经过调研发现,基层教学组织教师软实力存在“五力”不足,应积极从政治力、文化力、内驱力、互信力、跨界力等建设上推进领导力开发,进而推动基层教学组织高效运行。
通过对国内文献检索和归类分析,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研究产出了较少的研究成果,研究论文数量并不多且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学者们也将团队理论和高校管理理论等运用于教学组织(团队)的建设研究,但是一些研究成果的落地问题值得商榷,基层教学组织的诸多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对于高校教学组织运行机制的研究相对贫乏,也没有成功的经验以供借鉴。因此,针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基于提升教师软实力为主要目标的改革思路,尝试通过关键事件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方法建立教师软实力的素质模型,提出教学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赋能,结合培训与开发理论、积极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等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并将基层教学组织改革试点中教学软实力的发展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长期教学督导的一手听课访谈资料作为教师软实力分析的基础,进行归纳、推演,总结其共性和特殊性,力求解决方案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强并受益范围广。
二、高校教师教学软实力现状与问题
笔者走访调查河南7所高校的有关管理人员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通过胜任力模型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经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他们所在的学校普遍存在重专业研究、轻教学软实力开发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不愿意在教书育人上投入精力和时间。调查组的问卷调查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从教师对“您是否愿意参加教书育人和教学改革方面的活动和研究”的回答来看,仅8.5%的教师选择“非常愿意”参加,46.2%的教师“愿意”投入,还有45.3%的教师“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参加。由此可见,心甘情愿,并能以积极态度投入教学软实力的教师并不多,绝大部分教师提升教学软实力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根本就不愿意参加教学软实力的学习和培训。教学和科研相分离,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与科研联系过于紧密,因教书育人无法具体量化,更无眼前利益,因此教师普遍忽视课堂教学,这与教育部“以本为本”精神相背离。据笔者对省内外多个高校的调查访谈,尤其是一些定位过高的地方院校,很少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进行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方面的支持和培训,主要将业绩考核集中在项目、论文上,即使对教学育人效果好的老师也有一定激励,但与科研的激励相去甚远,表面上响应教育部号召,重视教书育人,实情却是政策制定和落实两张皮,不但科研难有推进,也丢掉了原本可以做得很好的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政治力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对我国党政的了解都是基于政治理论课上的知识,认识相对浅薄,对中国的国情没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对政府的政策也存在认识偏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形式上,并不能理解其真正内涵,更加缺少实际行动。其次,对于当代国际上发生的政治热点问题,大部分高校教师保持“事不关己”的态度,不了解、不反思,不能从历史和哲学辩证的角度看待现代政治问题并追溯其原因,甚至片面地追从某些西方媒体的观点。这些对高校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教师的这种消极态度影响到学生,则不利于国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文化力尚未形成
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淑子要求他的博士生必须读背《论语》和《老子》。他认为,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博士研究生,应该了解这两本书,因为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由于缺乏文化力,即使专业知识很优秀,却成为了破坏集体荣誉、背信弃义之徒。有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在学问和做人方面应该有底线,由此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心理资本提升、理想信念树立大有好处。杨叔子院士认为当前科学和人文缺一不可,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调研中发现,一些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的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抱怨国家,怨天尤人甚至过分鼓吹西方文化而对中华文明视而不见。
(三)内驱力部分奏效
内驱力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某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即个体在环境和自我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无意识力量。高校教师教学内驱力可以简单理解为教师为满足教学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最终通过努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通过调查走访发现,近年部分高校教师参与本科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教学研究内驱力不足,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四)互信力亟待建立
互信力是指个体或组织在协作过程中,彼此之间打破心理防线,对个体行为或组织决策给予高度信任与支持的行为表现。从教师角度而言,高校教师互信力包括教师与行政组织、同事以及学生之间的互信力。当前,从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现状来看,许多国内高校将公司企业、政府机关的管理方式引进到学校教师管理中,不免会受到科层制组织局限性的影响:过分注重量化管理,盲目追求效率,忽视教育本质,干预教师教学自由。在对教师工作绩效方面,绝大多数教师不赞成所有的产出都要进行量化考核,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不能只用数字表示。最终导致信任作为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要素,并未有效发挥其优势。
(五)跨界力严重落后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中,在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章节中明确指出: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任何一项专业性的工作都需要协同思维,以某一个专业为核心,进行跨界的演绎。出现对跨界的高度重视是美国对STEM教育的重视。STEM教育出现的源头是美国对科技人才缺失的反思,中国对此也提出应对策略。能否为中国未来社会培养出大批高水平的创新科技人才。所以现在已经不是该不该开展STEM教育的问题,而是怎样才可以把它做得更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未来发展的优秀人才。要开发和实施STEM课程,首先就必须培养和发展我们的老师具备一定的跨界能力。目前,很多院系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老龄化严重,知识更新速度很慢,缺乏创新动力和能力,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要具备对教师成员和自我的教育力,能够保持组织鲜活的生命力。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领导力不是领导权力,權力是一定组织赋予的外在力量,而领导力则是领导者自己修养而形成的内、外在影响力总和,是实现大学生学业成绩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发展、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教育改革的长久保证。
三、教师教学软实力开发路径
(一)开发基于政治站位的政治力
基层教学组织是教育改革最根本的推动力,作为组织的负责人,既是“改革实施的看护人”也是改革实施的促进者,不断参与教育部门的行政高层决策和基层教学组织政策的落实,为推进教育改革献计献策、亲力亲为,起到既上传下达又为领头雁的作用。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中国老百姓的心愿,作为基层教学组织的领头雁不但应该将这一理想信念上升到政治层面,更要有为天下之忧而忧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高校在选拔基层教学组织的负责人时应该将坚定的政治信仰作为第一标准。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一以贯之,是情不自禁的爱国情怀,是基于高度负责的教书育人的担当。
(二)开发基于文明修养的文化力
人文素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行为方式,它建立在以爱为中心的情感层面,是在对文化传承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学识和修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方面,文化力的形成需要有基层教学组织的文化氛围的营造。中华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接一代,而新生代的大学老师(他们是九零后八零后的老师)如果是理工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更无法深刻解读和传递给学生。文化自信要渗透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而要育人先要育己,要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和实践中华文化,使之成为一种生命的习惯。
(三)开发基于明德任责的内驱力
如果将教书育人视为做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则会将所有的工作作为伟大的事业而不是负担,明德任责。高校也将侧重对教师品德修养的考查,进而结合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情况的综合考察;研究型教师考核指标也应加入对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而不仅仅以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质量为主;管理岗位教师则侧重其服务师生的综合水平,可采取考评结合的晋升方式。无论选择哪一个岗位,大家都能够齐心协力,将高等教育使命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铭刻在心,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四)开发基于诚信自律的互信力
互信力,体现在职业道德和诚信自律等方面,即师德水平和个人修养水平。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基层教学组织,需由师德高尚和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担任,即使没有组织管理经验,但由于其诚信自律,可塑性极强,培养成本极低,是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最佳人选。互信力也是一种无形的个人魅力,表现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律、廉洁、无私等方面。若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人品较差,只会使组织成员貌合神离,虽表面听从他的安排但内心却是反感甚至排斥的。缺乏品德力的人即使才能非凡也无法引领组织形成合力,实现目标。师德师风优秀的负责人应该是扎根于教学一线,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并乐于助人,经常到其他老师的课堂旁听,了解教师的困难和学生的需求,经常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教研活动或分享活动,积极营造奉献、分享、互助、欣赏等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氛围,即使批评也是基于个人成长或组织发展的初衷。 (五)开发基于教师成长的跨界力
基层教学组织跨界力包括领导能力、激励能力,组织能力等相关的能力。不仅指组织负责人对教师成员的指导和培养,也包括其他优秀的教师的表扬与自我表扬,其他老师可以反思自身的问题和动态更新自身能力。要加强学科理论和先进教学方法的引领,注重有效性的保持在对教师教学软实力开发过程中,强化实践指导的深度和有效性,尤其是在创新创业等各项活动中,双师教师的示范能力非常具有引领作用。先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认同,进而实现润物细无声。
基层教学组织的负责人尤其要在工作方法、认知格局、及其他服务方式上,要与基层教师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关系,倾听一线教师的呼声和意见,开展探究式、合作式教研活动。二是下移教研工作重心。教学组织负责人不仅要沉到学校、教师和学生中间,还要沉到课堂和教学实训的各个环节,做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培育者,做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三是创新教研方式方法。多采用参与互动式、分享体验式、合作探究式等行动导向的研培活动方式,激发教师学习、研究、成長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研培效果。加强教研和科研的有效配合,以科研带动教研,用教研反哺科研,做到研究与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对接,教研、科研形成合力,引领教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艳.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教师软实力提升[J].中国成人教育,2018,447(14):133-136.
[2]陆国栋,张存如.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路径、策略与思考——基于浙江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70(3):
136-142+147.
[3]郭冬娥.组织变革视阈下新建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重构[J].江苏高教,2016(1):68-71.
[4]洪志忠,李静.大学教学改革中的教研室建设[J].教育评论,2017(1):127-131.
[5]吴能表,邹士鑫,罗欢.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实施分层次管理[J].中国大学教学,2019,342(02):34-38.
[6]孙冬玲.剑桥大学个人和专业发展中心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9(3):114-119.
[7]韩超,查君君,张明艳,等.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03):70-71+122.
[8]范真,张峰.构建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成长[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2):56-57.
[9]吴养会,解迎革,解小莉,等.“双一流”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数理学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03):30-35.
[10]郭俊峰.提升课程领导力 加快教师成长值[C]//2019.
关键词:政治力;文化力;内驱力;互信力;跨界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5-0159-03
Abstract: College teachers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based on foundations".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eachers' strong strength (that is,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an genera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but there are obvious problems in soft power. After interviews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sums up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eaching soft power of grass-roots teaching organizations in five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improve the five abilities. This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irection and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teaching organizations.
Keywords: political power; cultural forc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mutual trust force; cross-boundary force
一、緒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基层教学组织是保障高校“以本为本”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教学组织发展质量依赖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教师的教学软实力水平,经过调研发现,基层教学组织教师软实力存在“五力”不足,应积极从政治力、文化力、内驱力、互信力、跨界力等建设上推进领导力开发,进而推动基层教学组织高效运行。
通过对国内文献检索和归类分析,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研究产出了较少的研究成果,研究论文数量并不多且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学者们也将团队理论和高校管理理论等运用于教学组织(团队)的建设研究,但是一些研究成果的落地问题值得商榷,基层教学组织的诸多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对于高校教学组织运行机制的研究相对贫乏,也没有成功的经验以供借鉴。因此,针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基于提升教师软实力为主要目标的改革思路,尝试通过关键事件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方法建立教师软实力的素质模型,提出教学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赋能,结合培训与开发理论、积极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等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并将基层教学组织改革试点中教学软实力的发展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长期教学督导的一手听课访谈资料作为教师软实力分析的基础,进行归纳、推演,总结其共性和特殊性,力求解决方案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强并受益范围广。
二、高校教师教学软实力现状与问题
笔者走访调查河南7所高校的有关管理人员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通过胜任力模型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经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他们所在的学校普遍存在重专业研究、轻教学软实力开发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不愿意在教书育人上投入精力和时间。调查组的问卷调查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从教师对“您是否愿意参加教书育人和教学改革方面的活动和研究”的回答来看,仅8.5%的教师选择“非常愿意”参加,46.2%的教师“愿意”投入,还有45.3%的教师“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参加。由此可见,心甘情愿,并能以积极态度投入教学软实力的教师并不多,绝大部分教师提升教学软实力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根本就不愿意参加教学软实力的学习和培训。教学和科研相分离,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与科研联系过于紧密,因教书育人无法具体量化,更无眼前利益,因此教师普遍忽视课堂教学,这与教育部“以本为本”精神相背离。据笔者对省内外多个高校的调查访谈,尤其是一些定位过高的地方院校,很少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进行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方面的支持和培训,主要将业绩考核集中在项目、论文上,即使对教学育人效果好的老师也有一定激励,但与科研的激励相去甚远,表面上响应教育部号召,重视教书育人,实情却是政策制定和落实两张皮,不但科研难有推进,也丢掉了原本可以做得很好的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政治力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对我国党政的了解都是基于政治理论课上的知识,认识相对浅薄,对中国的国情没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对政府的政策也存在认识偏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形式上,并不能理解其真正内涵,更加缺少实际行动。其次,对于当代国际上发生的政治热点问题,大部分高校教师保持“事不关己”的态度,不了解、不反思,不能从历史和哲学辩证的角度看待现代政治问题并追溯其原因,甚至片面地追从某些西方媒体的观点。这些对高校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教师的这种消极态度影响到学生,则不利于国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文化力尚未形成
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淑子要求他的博士生必须读背《论语》和《老子》。他认为,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博士研究生,应该了解这两本书,因为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由于缺乏文化力,即使专业知识很优秀,却成为了破坏集体荣誉、背信弃义之徒。有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在学问和做人方面应该有底线,由此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心理资本提升、理想信念树立大有好处。杨叔子院士认为当前科学和人文缺一不可,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调研中发现,一些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的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抱怨国家,怨天尤人甚至过分鼓吹西方文化而对中华文明视而不见。
(三)内驱力部分奏效
内驱力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某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即个体在环境和自我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无意识力量。高校教师教学内驱力可以简单理解为教师为满足教学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最终通过努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通过调查走访发现,近年部分高校教师参与本科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教学研究内驱力不足,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四)互信力亟待建立
互信力是指个体或组织在协作过程中,彼此之间打破心理防线,对个体行为或组织决策给予高度信任与支持的行为表现。从教师角度而言,高校教师互信力包括教师与行政组织、同事以及学生之间的互信力。当前,从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现状来看,许多国内高校将公司企业、政府机关的管理方式引进到学校教师管理中,不免会受到科层制组织局限性的影响:过分注重量化管理,盲目追求效率,忽视教育本质,干预教师教学自由。在对教师工作绩效方面,绝大多数教师不赞成所有的产出都要进行量化考核,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不能只用数字表示。最终导致信任作为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要素,并未有效发挥其优势。
(五)跨界力严重落后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中,在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章节中明确指出: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任何一项专业性的工作都需要协同思维,以某一个专业为核心,进行跨界的演绎。出现对跨界的高度重视是美国对STEM教育的重视。STEM教育出现的源头是美国对科技人才缺失的反思,中国对此也提出应对策略。能否为中国未来社会培养出大批高水平的创新科技人才。所以现在已经不是该不该开展STEM教育的问题,而是怎样才可以把它做得更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未来发展的优秀人才。要开发和实施STEM课程,首先就必须培养和发展我们的老师具备一定的跨界能力。目前,很多院系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老龄化严重,知识更新速度很慢,缺乏创新动力和能力,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要具备对教师成员和自我的教育力,能够保持组织鲜活的生命力。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领导力不是领导权力,權力是一定组织赋予的外在力量,而领导力则是领导者自己修养而形成的内、外在影响力总和,是实现大学生学业成绩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发展、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教育改革的长久保证。
三、教师教学软实力开发路径
(一)开发基于政治站位的政治力
基层教学组织是教育改革最根本的推动力,作为组织的负责人,既是“改革实施的看护人”也是改革实施的促进者,不断参与教育部门的行政高层决策和基层教学组织政策的落实,为推进教育改革献计献策、亲力亲为,起到既上传下达又为领头雁的作用。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中国老百姓的心愿,作为基层教学组织的领头雁不但应该将这一理想信念上升到政治层面,更要有为天下之忧而忧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高校在选拔基层教学组织的负责人时应该将坚定的政治信仰作为第一标准。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一以贯之,是情不自禁的爱国情怀,是基于高度负责的教书育人的担当。
(二)开发基于文明修养的文化力
人文素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行为方式,它建立在以爱为中心的情感层面,是在对文化传承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学识和修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方面,文化力的形成需要有基层教学组织的文化氛围的营造。中华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接一代,而新生代的大学老师(他们是九零后八零后的老师)如果是理工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更无法深刻解读和传递给学生。文化自信要渗透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而要育人先要育己,要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和实践中华文化,使之成为一种生命的习惯。
(三)开发基于明德任责的内驱力
如果将教书育人视为做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则会将所有的工作作为伟大的事业而不是负担,明德任责。高校也将侧重对教师品德修养的考查,进而结合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情况的综合考察;研究型教师考核指标也应加入对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而不仅仅以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质量为主;管理岗位教师则侧重其服务师生的综合水平,可采取考评结合的晋升方式。无论选择哪一个岗位,大家都能够齐心协力,将高等教育使命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铭刻在心,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四)开发基于诚信自律的互信力
互信力,体现在职业道德和诚信自律等方面,即师德水平和个人修养水平。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基层教学组织,需由师德高尚和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担任,即使没有组织管理经验,但由于其诚信自律,可塑性极强,培养成本极低,是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最佳人选。互信力也是一种无形的个人魅力,表现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律、廉洁、无私等方面。若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人品较差,只会使组织成员貌合神离,虽表面听从他的安排但内心却是反感甚至排斥的。缺乏品德力的人即使才能非凡也无法引领组织形成合力,实现目标。师德师风优秀的负责人应该是扎根于教学一线,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并乐于助人,经常到其他老师的课堂旁听,了解教师的困难和学生的需求,经常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教研活动或分享活动,积极营造奉献、分享、互助、欣赏等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氛围,即使批评也是基于个人成长或组织发展的初衷。 (五)开发基于教师成长的跨界力
基层教学组织跨界力包括领导能力、激励能力,组织能力等相关的能力。不仅指组织负责人对教师成员的指导和培养,也包括其他优秀的教师的表扬与自我表扬,其他老师可以反思自身的问题和动态更新自身能力。要加强学科理论和先进教学方法的引领,注重有效性的保持在对教师教学软实力开发过程中,强化实践指导的深度和有效性,尤其是在创新创业等各项活动中,双师教师的示范能力非常具有引领作用。先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认同,进而实现润物细无声。
基层教学组织的负责人尤其要在工作方法、认知格局、及其他服务方式上,要与基层教师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关系,倾听一线教师的呼声和意见,开展探究式、合作式教研活动。二是下移教研工作重心。教学组织负责人不仅要沉到学校、教师和学生中间,还要沉到课堂和教学实训的各个环节,做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培育者,做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三是创新教研方式方法。多采用参与互动式、分享体验式、合作探究式等行动导向的研培活动方式,激发教师学习、研究、成長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研培效果。加强教研和科研的有效配合,以科研带动教研,用教研反哺科研,做到研究与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对接,教研、科研形成合力,引领教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艳.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教师软实力提升[J].中国成人教育,2018,447(14):133-136.
[2]陆国栋,张存如.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路径、策略与思考——基于浙江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70(3):
136-142+147.
[3]郭冬娥.组织变革视阈下新建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重构[J].江苏高教,2016(1):68-71.
[4]洪志忠,李静.大学教学改革中的教研室建设[J].教育评论,2017(1):127-131.
[5]吴能表,邹士鑫,罗欢.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实施分层次管理[J].中国大学教学,2019,342(02):34-38.
[6]孙冬玲.剑桥大学个人和专业发展中心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9(3):114-119.
[7]韩超,查君君,张明艳,等.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03):70-71+122.
[8]范真,张峰.构建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成长[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2):56-57.
[9]吴养会,解迎革,解小莉,等.“双一流”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数理学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03):30-35.
[10]郭俊峰.提升课程领导力 加快教师成长值[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