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炮兵圣殿”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传统的“大陆军主义国家”,俄罗斯武装力量对炮兵的钟情远胜其他国家,而留存这个炮兵强国记忆的正是圣彼得堡炮兵、工兵和通信兵军事历史博物馆(简称“埃斯维姆”)。这个地方有过各种名字,最初被命名为“胜利纪念堂”(1756~1868),1868年改名为“炮兵博物馆”,1903年改为“炮兵历史博物馆”,苏联成立后,经过军方一系列扩充展出内容,1965年定名为“炮兵、工兵和通信兵军事历史博物馆”。不过出于称呼方便,当地人习惯叫“埃斯维姆”(即博物馆全称的俄文打头字母缩写)
  博物馆坐落在圣彼得堡的历史中心——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基要塞之中。1703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在取得对瑞典战争胜利后,命令在彼得堡修筑一座军需仓库,用来保存和纪念那些在战争中使用过的独一无二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斗武器。此举成就了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军事博物馆,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事博物馆之一。
  1752年,酷爱军事的俄国贵族舒瓦洛夫伯爵获得沙皇恩准,在彼得堡里捷伊大街新建了一座纪念堂,然后将军需仓库的收藏品全部搬迁到这里,此时那里的藏品已达到6000多件。1869年,纪念堂被搬迁到今天的位置,即位于克伦维尔卡区的阿尔辛纳尔大楼,与著名军事防御工事——彼得罗巴甫洛夫要塞相邻。1872~1903年,俄国陆军中将博兰金布尔格接管了纪念堂的管理工作,博物馆得到较快发展,同时名气也越来越大。博兰金布尔格是俄国军事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也是一位天才的历史学家,他对这座博物馆的巨大贡献是无人能及的。
  如今,博物馆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收藏品,其中包括各式火炮、轻武器、冷兵器、工兵装备、通信装备、军旗、军服、作战地图、奖章和胸章等。总计85万多件实物,21.5万本档案资料,10.7万卷军事历史著作。另外从1918年开始,博物馆又收集了27个团级单位陈列馆的收藏品,这些单位包括沙皇近卫军、近卫骑兵团和工兵营等王牌部队。“埃斯维姆”收藏了18~20世纪初的沙俄军队军旗,全部为白银铸造。博物馆共有13个展厅,展出面积超过了1.7万平方米。此外,室外还有200多件展品,从中世纪的大炮到现代的自行火炮和火箭炮,应有尽有。博物馆的特色展品是那些装有沙俄军旗的阅兵马车,这些马车上还装有沙皇赏赐给作战勇敢部队的礼物,大多由水晶和白银制成,非常精美。1960年,博物馆又接收了苏联军事工程中央历史博物馆和军事通信博物馆的10万件收藏品。
  作为一家著名的军事历史纪念馆,“埃斯维姆”最吸引人的东西是那些威力无比、结构复杂的各式火炮,以及那些火炮模型,不要以为它们只是一些微型的仿制品,它们的所有结构与实物完全相同,连一个螺丝都不少。布置在三楼展厅的巨幅油画也是一张非常经典的收藏品,它以三维透视的方法,描绘了1941~1945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卫国战争场面。博物馆里还专门为拿破仑开辟了一个展厅,展出1812年俄法战争期间的收藏品,包括火炮、勋章以及俄国人缴获的法军装备、作战地图和战场上的日用品等。最引人注意的是拿破仑本人的一支猎枪、米拉特元帅的手枪和拿破仑哥哥——巴达维亚(荷兰)国王柳多维克的马刀。展厅内布置的一些油画生动地再现了当年俄法战争的场景。为了纪念战胜拿破仑大军的库图佐夫元帅,这里专门为他布置了一个展室。玻璃展示柜里摆满了拿破仑时代的军服、武器和勋章等,其中最珍贵的一枚是拿破仑于1807年6月28日颁发给亚历山大一世的一级光荣勋章。拿破仑本人的半身塑像客观地表现出了他的坚毅与勇敢。
  这里保存了世界上第一部导弹发射系统,是由库尔切夫斯基于1920-1930年期间研制成功的,而德国人和美国人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开始这项研究。这里还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冷兵器和轻武器收藏品,其中著名的卡拉什尼科夫系列武器无一遗漏,且大都是卡拉什尼科夫本人亲自赠送给该博物馆的,可见其珍贵性。
  苏联M1938式76.2毫米山炮,该炮沿用著名的ZIS-3多用途榴弹炮炮架,具有机动灵活,打击目标多样等优点。朝鲜战争期间,苏联曾援助中国人民志愿军多达400门M1938式山炮,深受中国官兵喜爱。
  苏联D-20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是一种享誉世界的经典产品。直到今天,加入北约的东欧国家军队仍然爱不释手。该炮于上世纪60年代初装备部队,至今仍是俄军主力加榴炮。它采用药简分装式炮弹,配有杀伤爆破榴弹、发烟弹,最大射程达17230米,比西方常用的M114型155毫米牵引榴弹炮多出1/3的射程,况且该炮的环境适应性强,结构坚固,适合知识水平较低的第三世界国家军人操作。
  苏联解体前推出的最后一种大口径加农炮——2A36型152毫米加农炮,该炮在阿富汗战争中曾留下“民族灭绝者”的恶名,可见其威力之大。2A36式牵引加农炮于1976年开始生产,1981年开始列装,每个炮兵连装备6门或8门。该炮主要用于为集团军提供全向火力支援、也可进行直接瞄准射击、具有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适应能力强(可在-50°至+50℃的环境作战)等优点。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曾使用该炮,由于无装甲防护,加之多国部队空中火力强度较高,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美军缴获后便借花献佛地提供给助战的叙利亚军队。令人想不到的是,叙利亚人将这些大炮免费送给黎巴嫩真主党,用来轰击以色列北部村庄,由于以色列国防军没有料到真主党会有射程这么远的武器,因此一度吃了大亏。
  于1989年推出的2S19型自行榴弹炮是最新锐的苏/俄制152毫米自行榴弹炮,与许多先进的苏制武器一样,该炮也被列入目前俄罗斯外销军火清单,近年积极参加国际防务展,根据最新报价,它的单价约180万美元。它具备优良的机动力、火力和核生化作战能力,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自行火炮之一。其主炮兼顾直接与间接射击,在山区一类的复杂地形也能作战。2S19在作战时需与IVl3M射击管制车搭配,两者通过无线电或电缆联系。炮塔内配备自动装填机,不但能从弹药舱中选取弹药,并能随时通报剩余数量,并装有自动检测设备。不过,它缺乏必要的卫星定位导航装备,直接瞄准装备也不足。
  2S1作为苏联第一代自行榴弹炮,于1971年进入苏联陆军,但它的首次出现则是在1974年的波兰国庆阅兵中,所以北约称为M-1974。2S1采用MT-LB多用途履带装甲车底盘,配备一门D-30型122毫米榴弹炮,整体布局与美制M-109自行榴弹炮非常相似,但由于主炮口径较小,以现在标准衡量火力稍嫌单薄。除了苏联外,几乎所有的东欧国家都采用2S1,但当年强调“自力更生”的罗马尼亚则用修改的2S1炮塔与自己的ML-184步兵战车底盘组合成M-1989自行榴弹炮。此外,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也配备2S1,伊拉克陆军在海湾战争中损失大量281。2S1具备完善的核生化作战能力,拥有两栖行驶能力可 说是该炮的最大特点,但以当今炮兵标准衡量,其火力已明显不足。
  1938年,苏联军械工程师F·F·佩特洛夫在彼尔姆研制出M-30型122毫米榴弹炮(师级火炮),并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第9工厂、彼尔姆的第172厂和斯大林格勒的第221厂共同生产。它是红军中最出色的火炮之一,很多国家在30年后还在使用此种火炮。M-30型榴弹炮能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40毫米厚的装甲板,能发射榴弹、烟幕弹、破甲弹、教练弹和照明弹等各种炮弹,在冬季,它可以用滑撬进行运输。中国也仿制了这种火炮,并称为54和54-1式,并参加了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获得“神炮”的美誉。
  2S9型120毫米自行追击炮是一种有趣的武器,这种可以空降的战斗车辆于1985年红场阅兵上首次出现,其战术任务主要有两种,分别提供苏军空降兵所需的间接与直接打击火力,前者可取代旧有的压制火炮和追击炮,充当传统炮兵武器,后者则干脆担负反坦克任务。虽然2S9是应空降部队需求而开发的,但苏军若干地面部队和海军陆战队也非常乐意接受它,并大量用于1979~1989年入侵阿富汗的战争,而且在苏军撤出阿富汗后,部分2S9型自行迫击炮就地移交阿富汗伪军,这是唯一记录在案的2S9外国用户。虽然苏联直至解体也没有公布2S9的产量,但西方推测它可能生产了1000辆以上。2S9可利用所有的苏制中型/重型运输机载运,例如伊尔-76和安-22运输机等,并能在300-1500米的高度,以PRSM-915重型装备降落伞进行空投。该炮曾大量用于两次车臣战争,并在2008年高加索战争中大显身手。
  “埃斯维姆”乃至俄罗斯炮兵最为直观的象征:安放在纪念碑基座上的B-4履带式自走榴弹炮。该炮重达15-8吨,其中底盘沿用“共产国际”重型履带式拖拉机,采用特殊的双重驻退复进炮架,它是苏联最早配备该系统的火炮,射击时非常安定。B-4炮管长5087毫米,口径203毫米,带膛线部分管长3981毫米,内膛膛线数达到64条,炮管重量达5.2吨。苏联人为B-4榴弹炮准备了一系列弹药,包括混凝土穿透弹和特殊的尾翼稳定炮弹等,后者的弹头以铬钒合金制造,长度达1米左右,由于它的材质密度非常高,能加大弹头的贯穿力。B-4榴弹炮只装备最高红军统帅部控制下的炮兵预备队和集团军属炮兵营,直到1939年前,B-4榴弹炮在各种演习中都没有上佳的表现,但却是各种阅兵仪式上的宠儿。在1931-1941年间,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和哈尔科夫举行的每次阅兵活动中,都出现了B-4榴弹炮的身影,它成为了红军强大实力的一种标志。在1945年柏林巷战中,苏军集中89门B-4榴弹炮、JSU-152自行火炮和安德柳莎火箭炮进行30分钟的直瞄射击,将纳粹匪徒最后据守的国会大厦炸开若干大洞,随后苏联三个步兵营冲进国会大厦,经过近乎疯狂的近战,到18时,红军战士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终于在国会大厦主楼圆顶上升起了红旗。同日,纳粹头子希特勒自杀身亡,法西斯德国寿终正寝。
  不用笔者过多介绍了,这就是二战期间威震敌胆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
  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中扬名的BM-21“冰雹”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远)和瓦西里克82毫米快速追击炮(近),前者能为山地作战的苏联步兵通过瞬间火力覆盖,单次打击面积能达到一个足球场大小,后者则可由小规模步兵排携带,因为采用特殊设计的装填系统,射速达到惊人的每分钟60~120发,常被苏联官兵昵称为“炮弹传送带”。
  20世纪70年代,苏联炮兵武器设计风格崇尚“简约”,为了尽可能便于大规模生产并降低造价,苏联推出一大批无炮塔型自行火炮,这门2S5型自行加农炮就是典型,它被苏军称为“风信子”(Giatsint)。其实,2S5基本是前面提到的2A36牵引加农炮的车载型,两种火炮都是在70年代中期开始服役。2S5是一种机动性高、射程远的炮兵武器,苏联炮兵得到该炮后,机动火力支援能力大增,可充分支援机械化部队。在编制方面,每个炮兵连拥有6-8门2S5型自行榴弹炮,每个炮兵营拥有3个连。据西方观察家推测,2S5至今共生产2000门左右,在《欧洲常规武器限制条约》(CFE)中,苏联声称在乌拉尔山以西部署有1649辆2S5型自行榴弹炮。为了赚取急需的外汇,2S5自走炮在苏联解体后开始外销,单价为150-170万美元,目前已知是芬兰采购了一个营的2S5自行榴弹炮。2S5的最大毛病就是防护能力太差,炮手在作战时容易遭敌方火力杀伤,并且很难在核生化环境下持续作战;另一项缺点就是方向射界(左右各15度)过窄,这在战术上将处于极不利的地位。
  冷战期间,苏联红军装备的BM-14火箭炮,采用吉尔-157(6×6)卡车底盘,机动性较好,适于山地作战,并发射140毫米口径火箭弹。
  作为重视火箭武器的国家,苏联远程炮兵曾在20世纪60年代独创性地将蛙-7战术火箭系统纳入编制,其射程为70公里,弹头重500公斤,用于填补军帅级榴弹炮与战术导弹之间的火力空白。
  1975年开始装备苏联军级炮兵部队的BM-22“飓风”式220毫米16管火箭炮,它以火力猛、操作稳定而著称,目前仍在俄军中服役。
  塑像“列宁格勒兵工厂女工”。1941-1943年,纳粹德军包围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当地男人全部上前线作战,而兵工厂的生产任务则完全交给妇女来完成。
  两图为分别采用JS-2重型坦克和PT-76水陆两栖坦克底盘的蛙-5战术火箭,射程为60公里,曾参加过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由于准确度不高,因此口碑不太好,许多越南士兵称其为“大爆竹”。
  194l~1943年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保卫战中,被苏联红军缴获的德国Mrs 18重型臼炮。
  列宁格勒保卫战中的苏联红军高射炮兵。
  按照苏联国防工业部部长乌斯季诺夫的命令,1953年11月,拉沃契金飞机设计局进行改制,所有涉及导弹研制的资源划归新成立的OKB-2设计局(即今天赫赫有名的“火炬”设计局),格鲁申担任局长,专门从事防空导弹的研究。受“导弹万能论”的影响,苏联各军种都要求优先装备导弹武器,这导致OKB-2设计局的业务非常繁重,幸亏格鲁申统筹有方,在短短三年里,不仅完成了为苏联战术空军的米格-17、苏-9歼击机制造出射程为6000米的RS-1U空空导弹,还为苏联国土防空军提供了第一种大规模装备的远程防空导弹——S-75“德维纳”,即后来鼎鼎大名的萨姆2型导弹。
  1958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同意向中国提供数套萨姆-2型导弹,用于保卫即将举行国庆十周年庆典的北京,此举恰好成就了萨姆-2型导弹的第一次“处女秀”。1959年10月7日,台湾国民党空军飞行员王英钦上尉驾驶一架美制RB-57D高空侦察机,从浙江温岭上空窜入大陆。该机飞行高度可达2万米,比当时解放军空军最好的米格-19歼击机最高升限多出2000余米,高射炮更是望尘莫及,王英钦自信不会遭到拦截。然而,当他飞抵北京通县上空时,解放军地空导弹2营营长岳振华果断下令发射导弹,3枚萨姆2导弹直奔目标而去,瞬间敌机在空中爆炸,残骸坠于通县东南18公里处,飞行员王英钦当场毙命。此战也开创了世界防空史的新纪元。
  “白杨-M”洲际导弹模型,这种被北约代号为SS-27的三级洲际弹道导弹,能在固定平台和机动平台上部署,射程达到1万公里,几乎是一种不可能被拦截的武器。
  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身参与制作的岸防大炮模型。
其他文献
时值年终岁尾,坊间有关台海的军事新闻却层出不穷,尤其是美国奥巴马政府悍然宣布对台出售价值58億美元的军火,为其升级145架F-16A/日战斗机,使得本已稳定的台海局势再掀波澜。纵观2011全年,台湾当局对军事系统的投资并未放松,特别是由于对美军购进入付款高峰期,其“装备采购费”在“国防开支”的比例也达到高位,而且岛內自制武器系统也逐渐进入投产期,台军获得的新装备也大幅增加,笔者在此以图片形式为大家
期刊
安全可靠的航天发射能力是稳固进入空间的保障,也是提升利用空间能力的基础。从2006年起,世界航天发射失败事故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11年,航天发射失败率超过10%,引起广泛的关注。  世界航天发射能力现状  迄今为止,共有9个国家(见表1)和2个组织(欧洲航天局和海上发射公司)拥有独立的航天发射能力。目前,俄罗斯和美国大、中、小型运载火箭齐备,是航天发射总次数最多的两个国家,在2010年分别进
期刊
凭借突出的机动能力和隐身能力,F-35C足以使未来的海上及空中战斗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美军舰载机将会轻易突破敌方的地面防空系统,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精确打击地面或海上目标。  迟到的首飞  在比原计划滞后超过8个月后。2010年6月6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航母舰载型F-35“闪电Ⅱ”战斗机,即F-35C,实现首飞。试飞在德州沃斯堡空军基地进行,历时57分钟。  洛·马公司试飞员Jeff Knov
期刊
2011年8月2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批准了2011年度《防卫白皮书》(以下简称“新白皮书”)。“新白皮书”由特集“日本大地震救援行动”以及“周边安全环境”、“日本防卫政策的根本及新防卫大纲与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防卫建设的具体举措”等4部分构成,系统阐述了日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现行防卫政策、防卫力量建设等。作为日本发生大地震以及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出台后的首份白皮书,
期刊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俄罗斯海军舰载机部队很可能会采取苏-33和米格-29K混和编组的形式。由两者形成“重中搭配”组合,直至更新一代的第五代舰载机入役。  2010年10月5日,俄罗斯苏霍伊公司向外界透露,俄罗斯海军现役第四代(按俄罗斯划代标准)舰载战鬥机(以下称舰载机)——苏-33的现代化改进工作已经进入了地面和空中测试阶段。而就在此前不久的9月28日,俄罗斯海军航空兵/防空部队司令员瓦列里,乌瓦
期刊
2011年,世界各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加快建设步伐,各主要作战平台继续稳健发展,海基无人平台发展不断深化,舰载武器及舰船军事技术发展則取得一系列突破。  2011年,世界海军武器装备发展势头强劲,各主要国家海军在加紧研制和建造航母、驱护舰、潜艇等主要海战平台的同时,在海基无人装备、舰船军事技术等领域继续加快建设步伐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新型舰艇项目稳步推进  2011年,世界各国重视舰艇装备的更新
期刊
不久前,日本陆上自卫队(以下简称“陆自”)在九州岛的大分县日生台靶场举行大规模岛屿攻防演习,主题是“假如中国军队侵攻日本冲绳附近岛屿,日本该如何防御”。这种公开以解放军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在日本还是首次,值得注意的是,演习中,日本陆自不仅首次让长期驻守北海道的最精锐装甲部队——第7师团转战千里南下九州,且从东京附近的千叶县调集最精锐空降部队——第1空挺团,使得该演习成为迄今日本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演
期刊
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在陆军装备发展上强调“经济、有效、实用”,多能化、网络化、低成本是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  2011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债务危机蔓延,促使主要国家调整武器装备发展策略,在陆军装备发展上更加强调“经济、有效、实用”,多能化、网络化、低成本是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发展新的作战能力同时,各国继续推进陆军装备现代化改进,並力图在新概念、新技术、新原理陆战装备方面实现突破
期刊
X-47E3服役后,美国航母将具有支撑“空海一体战”远程纵深打击和远程封锁等重要概念的能力,可在远离大陆约3000千米以外的安全区域,利用舰载无人作战飞机发起攻击。  2011年是美国海军航空兵诞生一百周年,也是“空海一体战”构想进入实施阶段的第一年,X-47B航母舰载无人战斗机作为美国新一代海军航空精锐力量和支撑“空海一体战”不可或缺的装备,在这一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月4日,X-47B航
期刊
削减国防预算,既是由于国防经费的供给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政府难以为巨额国防预算买单;也是因为国防经费的利用效率低下,致使重大装备采办计划普遍存在严重的“拖、降、涨”问题。  2011年8月2日,奥巴马总统签署《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明确了未来10年削减3500亿美元国防预算的目标,美国国防预算从以往多年来不断增长。到今后十年持续削减,是奥巴马政府为在深陷财政困境下缓解政府巨额赤字压力、争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