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李雅轩谈太极拳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极拳的功夫是走轻灵虚无、稳静松软的劲,其他拳门多是讲神气活现、刚柔相济的劲;太极拳是神意内敛,外家拳是精神外露,内外功之区别也就在此。
  “刚柔相济”并不是说不对,而是要看怎么一个刚柔相济法。太极拳之刚柔相济是说在技击中有忽刚忽柔,要轻则百无所有,要重则无坚不摧,这是虚实变化、刚柔轻重互化的意思。
  吾辈练拳,以全心全意去想松尚不能将身势松得干净。如在练功时心中先存着一个刚柔相济的思想,哪还能将身势松得干净而没有一点拘滞别扭之力呢?如这样的刚柔相济的练法,我相信一辈子也将身体松不纯粹了。如这样又刚又柔的刚柔相济的练法,日子久了会将身体练成一种僵肉,在筋骨肌肉之间也起了一种僵肉的“胚胎”,有了这种“胚胎”就一辈子去不掉了。有了这种情形,神经感应也必然非常迟钝。练太极拳全凭神经感应灵敏,如灵机性少了,那太极拳还练什么!灵机出于神经,神经的灵敏是人身上之至宝,所以太极拳练法在未出势之前,预备式中就先要松身心、静思想,以养神经上的虚灵为第一要着。
  练拳应本着王宗岳拳论用功,又要本着我教你们的情形去思悟,就不会走错了路。如心下时常思想些他门的功夫,违背太极拳的原理,那于功夫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要联络些有真太极拳功夫的人为友,互相切磋对提高功夫很有益处,否则是不会进步的。在过去把太极拳称为“神拳”,意义有二。其一是太极拳在练时是用神用意,于藏而不露之中其主要是用神,所以称为神拳;其二是太极拳在对手时变化神奇、冷快绝伦,能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有时神气一动对方就惊心动魄不知所措,所以称之为神拳。早先,杨禄禅称神拳“杨无敌”,就是这个道理。一般学术家多在筋骨肌肉上练些刚柔伸缩的动作,而不是以神、以气、以意为主。如练太极拳只是用这种筋骨伸缩动作为主,那功夫就练不好。如定要兼练些其他的功夫,那势必将身体弄成混浊僵肉的劲道,在轻重虚实变化上就感应不灵了。练太极拳亦如学习马列主义差不多,要时时刻刻保持它的纯洁性,如不注意就会变成太极拳的修正主义,此不可不慎也。
  太极门中拳、刀、枪、剑皆有,可以健身,亦可以有技击上的作用。将太极拳的东西练好就不容易了,如再兼练他门的功夫难免艺多了不精。太极拳是聪明人练的拳,要有有真功的太极拳老师传授,又要舍得下苦功学习,尤须是要有聪明智慧,不然就成不了好手。王宗岳拳论云: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又云: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功夫耳。有练太极拳的天才,正好以求,但必须专门研究太极拳的道理,如兼练些杂门的东西那就练不好了。
  “揣思摩像”,我当先也常有之。要想起杨老师打拳推手的神气,便觉功夫有进步;如长久不见老师了,练拳就找不到味道了。近有人竟不知思念教者的意思,肯定是不对的。
  松腰塌胯,虚实分明,一吐随起,一纳即伏,手领神到,意气布满,一动全身随,真气内鼓盈,身如轻舟走,脚与地面通等等皆对。不过在练架子时,身势应如载重之船行于江河之中,是又有动荡之形势,又是非常沉稳。起,不离水的托力,下沉,不能触到河底,船身始终是由水的浮力托着的,就是说人练拳时身体是在脚腿上之弹动力托着的,既不能浮起,又不能生到硬根上。如只说如轻舟走,怕不懂的人把意思错解,将身体气势练浮起来。胯以下应以气使其下沉,腰以上、背项、顶部应是以神往上提起的,往下去的全身重量落于脚底,与地面过电打通。如这样子一沉一拔,将胯以上拉成一个整体,再与脚腿通,然后以神领动,并且以气鼓荡着来使身体作拳势的一些动作,这叫作用神用意不用力。如专用筋骨肌肉有形之体做动作,那就恐怕忽略了神、意与气势在练拳上的作用,只是一个肉体在涌动,哪有什么味道可言呢?关于这点要注意,切切。
  在练拳时,身体如火车的车厢,脚腿如火车车厢下之大盘丝簧,车厢是托在盘簧上的,不使车厢上起离开盘簧,也不使车厢下触着硬地铁轮,如这样我以为才对。功夫之锻炼因个人之身心性格不同,所以所找的道理也不一样。
  我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我以为,这种大松大软、神明感应、莫测变化妙处无穷,我不以为大松大软了就不能敌抗对方之来手。
其他文献
上乘至精至神之术少林龙、虎、豹、蛇、鹤五形拳法,简称为少林五拳,此外还有多种别称,如具有宗派门户色彩的少林拳、具有禅宗静悟色彩的罗汉拳、具有至高无上色彩的少林镇山拳、具有秘密组织色彩的洪拳、具有朴素传统色彩的五行柔术等,更有“宗门拳术”、“宗门拳技”或 “吾宗拳术(或拳法)”、“吾宗拳技”以及“少林拳术(或拳法)”、“少林精技”等暗称。总之五拳俗称为五形拳,通称为少林五拳,儒称为五行柔术,释称为后
期刊
七、乌鸦别翅式  【歌诀】  格腕撩阴意在臂,惊下取上别翅拿。  下拉上挎反劈压,切防下盘步走化。  【实战】  敌我对峙时,我方诱敌出招,如敌右拳出击,我左臂上挂敌腕的同时右脚撩向敌裆。不论撩中与否,只在分散敌手上的注意力的同时,我左手叼拿住敌右腕,右臂猛地屈肘提挎敌右臂,并旋转进右掌抓压敌右后肩腋部,使敌佝身扑俯(图25~28)。  【要点】  挥掌、撩阴均为诱敌之法,均是为扭臂固锁服务的,几
期刊
在少林寺山门外西南约1公里的地方,有一圆形的山峰,好像一个钵盂口向下在地上扣着,人们根据其自然形态取名“钵盂峰”。   钵盂峰上边,地势平坦,森林茂密,山姿秀丽,风景宜人。传说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后,实现了他一生最大的心愿“臂断心安”。但严重的伤势使他坐卧不宁,经行不成。为了使慧可尽快恢复健康,达摩就让他在这个山峰上禅养臂伤,并挑选了两个得力寺僧作为近身服侍。   钵盂峰稍偏西南靠近少室山右壁的地方有
期刊
一、初月行功法  【秘谱】  初揉之时,择少年童子数人,更番揉之。一取力小,揉推不重;一取少年血气壮盛。  揉时解襟仰卧,心下脐上,适当其中,按以一掌,自右向左,推而揉之。徐徐往来,匀匀勿乱,掌勿离皮,亦勿游动,是为合法。  当揉之时,冥心内观,守中存想,勿忘勿逐,意不它驰,则神悉皆附注一掌之下,是为真正火候。若守中纯熟,推揉匀静,正揉之际,意不它往,竟能熟睡,更为得法,胜于醒守也。  如此行特约
期刊
当今习太极拳者甚众,多数人只得其形,未得其神。有的人练的是养生架,却幻想得到技击真功夫,结果功夫没少下,到头来只能是皓首嗟叹一场空。  笔者总结几十年修炼太极拳之经验,悟出了一套太极拳快速入门之练法,具体概括为三点,即架子大、重技击、求内劲。习者按此法练拳,长功夫快、实战性强、成功率高,只要肯下苦功,就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太极拳真谛,把太极拳练成科学拳、明白拳、适用拳,并能学以致用。  一、架子大 
期刊
各门各派太极拳均包含有■、捋、挤、按、采、■、肘、靠八大手法。这些手法不但是构成套路的主要方法,而且是太极推手与技击的重要内容。八法中前四法为正法,合称正四法或正四手;后四法为奇法,合称四偶法或四偶手。太极拳以正四手为主,四偶手为辅。为了突出正四法的主导作用,先师们将其完整地编排在“揽雀尾”一式中。此式包括有左臂或右臂的■出、两手的下捋、两掌的前挤、两掌的按出。  八法中首推■法。从动作的特点看,
期刊
岭南洪拳,即洪家拳,是广东传统武术五大名拳之一,港澳台地区和海外侨胞又多称之为洪家拳。与北少林大小洪拳、大鸿拳和洪门会的拳术不同的是,岭南洪拳传自洪熙官。洪熙官,清朝康熙年间生于福建漳州,幼习少林拳术,是南少林俗家弟子。  洪熙官习武的经历,传世的武术著作多有记载,如姜侠魂在《少林拳术图说弁言》中记载:“时熙官为少林派中后起之秀,因复仇心切发奋再入少林寺,学艺三年,离少林偶遇铁头僧,为所击败。三入
期刊
白雪师徒、吕无双、凌玉凤、三江渔婆和毛进升日夜兼程赶到龙湖集望湖楼,又急急赶到庐山。  白雪一行信步来到大林寺旁的桃林。山下桃花已谢,这里的桃林却花满枝头,争芳斗艳,香气四溢,堪称庐山一奇。  桃林深处一处房舍,一个头梳双髻、面如桃花的少女站在门外,看见白雪一行迎了上来,对白雪说:“白大侠,不认识我啦,我是迎春呀。我家小姐说这几天有贵客来,原来是你们呀!”   白雪想起来了,她是黄云裳的侍女。此时
期刊
由于诸多原因,现在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只知道杨式太极拳有慢练的传统拳架,不知道它还有快练的传统拳架,“慢”好像成了杨式太极拳的代名词,以至忽视了其慢的实质和快的一面,甚至有人认为如果把太极拳练快了就不是太极拳了,根本否定了快的重要性,盲目为了“慢”而慢练。殊不知慢是为了给快打基础,慢是练功的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拳谚云:“慢如抽丝,疾如电挚。”只有慢练,才能细心对照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太极拳的要领要求,精
期刊
1放平心态  推手练功,不可争胜负、不可论输赢。切磋研究,旨在求理求法,互相取长补短。推手练功,放平心态为首要。  2放下架子  不可心高气傲,小觑他人;不可自诩了得,藐视同道。应虚怀若谷,放下架子,平等待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求自己有所进步,不断提高。  3放下面子  推手练功,虽不争胜负、不计输赢,然“懂劲”有高低之分,技艺有巧妙之别。若艺不如人,务须心态良好,放下面子,视能者为师,虚心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