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代价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ka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纯洁、活泼、美丽,它今天∕是否将扑动狂醉的翅膀,撕破∕这被遗忘的坚湖,百霜下面∕未曾飞翔透明的冰川,在那踯躇!∕旧日的一只天鹅想起自己∕曾那样英姿勃勃,可如今无望逃走∕因为当不育的冬天带来烦恼的时候∕它还没有歌唱一心向往的天地。∕这白色的飞鸟痛苦不堪∕它否定太空而成囚犯,∕它抖动全身,却不能腾空飞起。∕它纯净的光辉指定它在这里,∕这幽灵一动不动,陷入轻蔑的寒梦,∕无用的流放中天鹅拥有的轻蔑。”(马拉美《天鹅》)
   斯特芳·马拉美(1842~1898),法国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和散文家,与魏尔伦、兰波同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巴黎一个官员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父亲和姐姐便相继离开人世。坎坷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其诗幽深晦涩,弥漫着一种神秘主义气息,诗风柔韧飘逸,但在飘逸之中自然凝聚着心灵的甘苦和生命之沉重,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思想力量。
   《天鹅》这首诗,开篇直接,毫无纡回之态。“纯洁、活泼、美丽”,让我们对“天鹅”有了一个整体上的美好印象。但是,语言表达有点儿平淡无奇。也许是翻译的问题;因为不同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并非等质等量的关系,诗歌一经翻译,其韵味不可避免地要大打折扣。象征派,尤其是早期象征派诗人,都很重视诗歌的句法和音乐感,以形成繁复多变的语言美,马拉美也不例外。《天鹅》的中译版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原诗的诗体结构和灵活自如的句法。“纯洁”“活泼”“美丽”三个词语并列,轻盈优雅,犹如三个欢快的鼓点,咚咚作响。然后,“它今天”紧随其后,引得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到“它”和“今天”之上。 “撕破”之后,诗人另起一行,“这被遗忘的坚湖”,读来语调铿锵,节奏利落,有极强的音乐效果。接下来的“百霜下面”同样也和“未曾飞翔透明的冰川”换行分离,“形”断而“韵”长,韵律远胜“百霜下面未曾飞翔透明的冰川”这种完整而连贯的表达。而且,该句在句法上明显区别于散文的句法,如果用散文句法来表述,就成了“百霜下面是透明的冰川,(天鹅)未曾飞翔”,如此一来,就显得平庸无奇,毫无诗句那种“间离”和“错位”所带来的艺术美感。除此之外,诗歌的一组排比句式“它否定太空而成囚犯”“它抖动全身,却不能腾空飞起”“它纯净的光辉指定它在这里”也很有乐感和气势,将情感推向高潮。以排比手法来抒情虽然并无特色,但马拉美使用起来却是独具匠心,可谓得其所哉。正是因其多变的句法和强烈的音乐效果,《天鹅》一诗在诗歌的形式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首象征主义诗歌,《天鹅》的主体意象非常明确,就是“天鹅”。至于“天鹅”到底象征什么,其实,并不难猜想,尤其是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因为在文化的发展历程里,“天鹅”的象征意义基本上已经被固化了,一看到“天鹅”,人们就很容易想到高贵、纯洁、忠诚,或是美好的爱情。这种文化上的积淀潜移默化中可能使读者的阅读之前产生一定程度的“前理解”。不过,这不是诗人的过错,而是诗歌乃至一切文学作品与读者互动的必然规律。没有始终无解的象征,也不会有永久的谜团。我们欣赏诗歌,不妨抛弃一些已有的阅读经验,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心灵回归到质朴的状态,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去贴近诗人的灵魂,以“有限”面对“无限”,方能最大程度地领悟到诗人最诚挚的情思。
   诗歌中的“天鹅”固然“纯洁、活泼、美丽”,但它如今却“踯躇”在“无路可逃”的困境,这困境是“坚湖”,是那覆盖着“百霜”的“透明的冰川”,是那“不育的冬天”。其中,“不育”一词十分之巧妙,“不育”即没有孕育新生命,而一个没有生命孕育的冬天该是如何酷烈严寒,这分明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冬天。身陷囹圄的“天鹅”令人同情,曾经的奋发又引人无限的遐想。“旧日”的那只“天鹅”是“扑动”着“狂醉的翅膀”的,是能强劲有力地翱翔于九天之上的,它“那样英姿勃勃”。从“英姿勃勃”到“无路可逃”,从自由的蓝天到“被遗忘的坚湖”,可怜的“天鹅”到底经历了什么,落得这般凄凉境地。“不育的冬天”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天鹅”自身。它本来高飞于蓝天,却又禁受不住“透明的冰川”所带来的潜在的诱惑,以为没有飞翔过的空间有着别样的自由,殊不知未知的自由可能恰恰是自由的陷阱,尽管那里澄澈透明。杀机潜藏,岂能那么容易被窥见?人性又何尝不是如此!从“踯躇”到“烦恼”,再到“痛苦不堪”,马拉美笔下的“天鹅”实在是有些咎由自取。当“坚湖”碧波荡漾时,它不曾想过蓝天;当碧波变得冷冽时,它也仅仅是“烦恼”而已;而当坚冰覆盖湖面时,再想“歌唱一心向往的天地”,似乎为时已晚,那种别样的自由转而化为困笼。“踯躇”是内心的犹豫,挣脱的良机一点点丧失。其实,这只“天鹅”的囚笼也罢,我们人身的囚笼也罢,说穿了,都是自己为自己所设置。当然,打破囚笼也只能靠自己。 马拉美说,“它否定太空而成囚犯”,归根结底,“天鹅”的遭遇是因为它否定了它赖以生存的“太空”。人同样如此,人们否定自己现有的生活,向往另一种“理想”的生活,到头来却发觉自己沦为“天鹅”般的“囚犯”。困住我们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它抖动全身,却不能腾空飞起”,这只“天鹅”终于在痛定思痛之后开始了自我救赎,虽然过程艰难。“它纯净的光辉指定它在这里”,觉悟的“天鹅”并不失其高贵,纯净之光在坚湖沟里依然熠熠生辉。困境里的“天鹅”,“寒梦”中的“幽灵”,高贵不减的囚徒,有资格拥有“轻蔑”的权利,谁能说有朝一日它不能腾空而起?
   “天鹅”复杂的象征意义,就深埋在这纵横交错的语言逻辑里。只有在它的语言迷宫里不迷失方向,我们才能深入领悟其诗歌的意蕴。
   [作者通联:湖北安陆市安陆二中]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
   学科教育的内容和凭借是学科知识,但目的和落脚点是人,换句话说,学科是学科教育的手段,人才是学科教育的目的。怎么实现由学科向人的转变,是学科教育重建的关键。学科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受过这门学科教育的人所展现的形象、气质、行为、习惯、能力、素质,这些素养构成了与没受过这门学科教育的人的差别。传统的学科教育过度地在学科上做文章,教师往往纠结于学科知识的容量(内容的多和少)和难度(内容的深和浅),虽然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点和训练点烂熟于心,但对学科的本质和教育价值却知之甚少,对学生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要形成哪些核心素养以及怎样形成这些素养也不甚了解。高中学科教育更是被高考绑架,学科和学科教育严重工具化,而学科核心素养正是破解这个问题的一把鑰匙。可以说,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正确引领学科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
其他文献
1.关 雎  又梦回了三千年前的那一片小洲,风中曳荡着嫩如黄金的柳条,地上绣满了灼灼欲燃的花朵,蚱蜢像酒徒那样吮吸朝露,蝴蝶莫非还在童年么,它们二三结伴,忽东忽西,戏耍正欢。  油油的草色,清清的河水,又让我心旌摇动。  我来而又去,三千年;我去而复来,一瞬间。太漫长了,也太短暂了。惟有那曼妙的姿影不曾被时间的橡皮擦得模糊,一次次情不自禁地怀念,那是世间第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  三千年,我寤寐求之
期刊
各位同行、同学、朋友:  大家好。今天来到北京大学,我非常荣幸,感谢你们对我的热情欢迎。请接受我对贵校一百二十周年校庆的诚挚祝贺。  更令我感到荣幸的是,我这次到访,恰好是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它是一代中国青年对世界的宣言:我们要追求真理,我们相信真理改变未来的力量。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听到蔡元培校长的声音: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
期刊
高考情境任务型作文发端于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的作文题“小陈举报老陈”, 2020年高考全国卷的5道作文题均采用这种题型,预计往后几年,这种题型还是会占主导地位。与传统的新材料作文相比,情境任务型作文的文体更加难以把握:前者只要求“明确文体”,即选定写作哪一种文体,文章符合这种文体的规范即可,例如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作文题“对战机的防护”;而后者大多在要求写作某种实用类文体比如演讲
期刊
生活和未来,都源于你的热爱。  春节档期《飞驰人生》“杀”入了全国人民眼中,成为“爆破大片”。影片讲述了一代车神张驰因五年前深夜飙车事件被禁赛又经历千辛万苦复出比赛的故事。这部电影让我不得不感慨沈腾大叔的幽默感简直是天下无敌,正如预告片中所说的一样“上一秒笑翻,下一秒超燃”。就是在这样一部喜剧类的电影中,我看到了千万人的模样。  主角张驰是一个有极高驾驶天赋的人,因为小时候偶然看到的赛车拉力赛,从
期刊
写一篇谈论英雄的文章,张贴于闹市通衢,未必有多少人有兴趣静心细读;但《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却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可见,同样是谈论英雄,换一种形式后,艺术效果便大为不同。  【名著节选】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  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
期刊
南宋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在《摸鱼儿·更能消》写道:“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此诗抒发诗人心中的惜春之情。春天是美好的,能引发诗人万千感慨,古今中外盼春、咏春、赞春、惜春、伤春的诗句不胜枚举。春风浩荡,阳光明媚,多少人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不负春光,辛勤耕耘;又有多少人荒废春风,虚度光阴。女诗人灯灯对春天有着更为丰富复杂的情感体验,从春风切入,写成《多少春风尚未使用
期刊
“也许有一天清晨,走在干燥的玻璃空气里,/我会转身看见一个奇迹发生:/我背后什么也没有,一片虚空/在我身后延伸,带着醉汉的惊骇。/接着,恍若在银幕上,立刻拢集过来/树木房屋山峦,又是老一套幻觉。/但已经太迟:我将继续怀着这秘密/默默走在人群中,他们都不回头。”(蒙塔莱《也许有一天清晨》,黄灿然译)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1896~1981),意大利最著名的隐逸派诗人之一,与夸西莫多、翁加雷蒂并列为
期刊
站台是车站上下乘客或装卸货物用的平台,也称月台。这里有离别的泪花,这里有情感的风雨,许多故事在这里上演,许多悲欢在这里开始。歌手刘鸿在《站台》里演唱:“长长的站台,漫长的等待;长长的列车,载着我短暂的爱……”歌手汪苏泷在《站台》里演唱:“这个送别的站台,是我们生命里默认的留白……”站台是情感的风雨台,是离别的记录台。女诗人宫白云在《站台》里,收敛住感情的泪珠,生发出理性的思考——   有时候,喧
期刊
细读完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后,我笃信这篇经典绝非止步于居易同情琵琶女,感己自悲这般简单。  一、识见琵琶女前的描写与叙述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地点、时间与季令都一一点出。“头”作“边”解,“瑟瑟”虽有“碧绿”之义,此处宜解为“风拂叶花之声”。“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法,即“主人与客人一同下马登船”,不宜拆解,否则将很难理解后文中“主人忘归客不发”“满座重闻皆掩泣”等语句。“
期刊
【真题回放】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全国卷Ⅰ)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