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好好使用春风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在《摸鱼儿·更能消》写道:“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此诗抒发诗人心中的惜春之情。春天是美好的,能引发诗人万千感慨,古今中外盼春、咏春、赞春、惜春、伤春的诗句不胜枚举。春风浩荡,阳光明媚,多少人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不负春光,辛勤耕耘;又有多少人荒废春风,虚度光阴。女诗人灯灯对春天有着更为丰富复杂的情感体验,从春风切入,写成《多少春风尚未使用》,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多少春风尚未使用,就像柳枝一样
  垂入水中
  钓鱼人两手空空,和暮色一起返回
  他的影子被残阳垂钓
  这个不知情的人,在路上走着
  在我布下的天空下
  迅速老下去,不要緊
  知情如我,眉目上秋风掠过——
  痛苦是一种能力
  这也不要紧。
  (选自灯灯新浪博客)
  灯灯,原名胡宇,出生于70年代末。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选刊》等多种纯文学刊物,并入选多个诗歌选本。曾获《诗选刊》2006年度中国先锋诗歌奖,第四届叶红全球女性诗歌奖,2010、2011年华文青年诗人奖入围。出版诗集《我说嗯》。现居浙江嘉兴。
  全诗只有10行,没有分节,给人一气呵成之感。但从诗意上看,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前四行,写钓鱼人两手空空;第二层次,中间三行,写钓鱼人就这样老下去;第三层次,写自己渐入人生的秋天,虽感痛苦但不要紧。诗人的情感基调是惜春,但比惜春更为丰富的情感是:春天,我们辛勤劳动而一无所获,并且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天天老去,虽然遗憾而痛苦,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寸光阴,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春风”一词是诗中的关键字眼,属主题意象,怎么理解?笔者认为,“春风”代指春天、春光,进而喻指美好的光阴。
  从诗艺上看,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语言创新上讲究陌生化。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在语言上要求更高,而创新是语言的生命。诗歌语言的创新最常见的办法是将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就是把平常浅显易懂的句子改换成隐晦难懂的语言,令读者不能一看就明,而要停下来想一想其中的意思,其作用是令诗意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灯灯深谙此道。“多少春风尚未使用,就像柳枝一样/垂入水中”,这几句看似没有逻辑,每一句都要让读者想半天:美好的春风是要“使用”的,不用就浪费了,垂柳逢春发芽,但垂入水中的柳枝就享受不到春风了。有惜春之意,但说法是全新的。“在我布下的天空下/迅速老下去”,虽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之意,但诗人创设的诗境是与众不同的,让读者强烈感受到时光的飞逝,尤其是在“两手空空”的岁月。
  二是在意象选择上讲究系列化。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本诗的意象都是能够寄寓诗人情感的自然之象,“春风”“暮色”“残阳”“秋风”等都是与时间、光阴有关联的意象,它们通过“老”“不要紧”“痛苦”等主观参与形成珍惜时光的系列意象,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相互观照,营造出一种幽远、蕴藉的诗境。
  三是在表现手法上讲究多样化。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本诗运用了借代、比喻、拟人、对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生动了诗歌的语言。以叙述为主,议论、抒情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另外,意象还具有象征色彩。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灯灯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位具有冲击力的女诗人,她的写作稳健而坚韧。2012年,灯灯荣获第二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评委会认为,“诗人灯灯以女性的视角,敏锐而现代的语言方式写出了对乡土、对亲人潜于内心的爱”,其诗歌语言简洁而灵动。海德格尔说:“诗人让语言说出自己……语言本身已经以其本质的存在隐隐约约又倏忽闪现地触动了我们。”灯灯通过充满创新的诗歌语言,表达着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审美追求,读者常常沉潜于她创造的诗境里心有所动或心有所悟。
  [作者通联:湖北应城市教育局]
其他文献
与初中语文教材相比,高中教材文本篇幅长、思维容量大、难度大,而部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则与初中相比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因此阅读理解基本是在吃老本。笔者近年来探索出了一种新方法,即教会学生编制结构思路导图分析文本,整合多种能力训练,以此来驾驭文本,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一、结构思路导图的定义与原理  1.定义原理与四要素  所谓结构思路导图,是阅读者立足于整体阅读,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着重关注文章的结
期刊
最近听了一节公开课,上的是《诗经·周南·芣苢》。教学的流程是这样的:  展示芣苢的图片,诠释芣苢“多子多福”的寓意——点名叫学生朗读,并纠正字音——朗读指导,学生齐读——介绍《诗经》的语言和结构形式特点——思考:诗中是如何运用“赋”这一手法的?——品读诗歌,想象妇女们采摘芣苢的画面——教师展示闻一多先生想象的情景,并配乐朗读——课堂小结——运用:从《诗经》的语言形式特点和表现手法入手鉴赏《桃夭》。
期刊
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的熊熊火焰,艳丽华美有力,同时又和谐优雅细腻;不仅是富有自然属性的植物,更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梵高一生共作了11幅《向日葵》,据说有10幅散落各地,只有一幅在梵高美术馆展出。他的《向日葵》有十二株和十四株两种构图形式,以其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
期刊
辛弃疾爱用典,善用典,所以在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一课时,对用典手法的分析是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所谓用典,是指将古代人物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融会在文词或诗句中,以曲折委婉地表达思想感情。学生对于用典,往往是只知道用了什么典故,而对典故的含义一知半解,对典故与诗歌的内容、情感之间的关系不甚了了。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用典手法呢?笔者教给了学生置换法、比较法和还原法三种实用方法。  以下是课
期刊
终于在日落之前,登上鳌鱼峰顶。  黄山一直就在那里,一路上,我们牵挂的是云。动车在赣州换向的时候,飘过几滴雨。坐小车由黄山北站疾驰赶往汤口,抬头看,乌云在翻滚。登上缆车,很快就坠入雾中,四周白茫茫一片,缆车的玻璃,沾满细小的水滴,聚集成珠子大,缓缓滴下。抬头看天上的云,一路总有一些失望。便以李白的诗给自己希望,“云霞明灭或可睹”。  云上和云下,是两个世界。缆车上到玉屏楼,迎客松前,即是满眼阳光。
期刊
1.关 雎  又梦回了三千年前的那一片小洲,风中曳荡着嫩如黄金的柳条,地上绣满了灼灼欲燃的花朵,蚱蜢像酒徒那样吮吸朝露,蝴蝶莫非还在童年么,它们二三结伴,忽东忽西,戏耍正欢。  油油的草色,清清的河水,又让我心旌摇动。  我来而又去,三千年;我去而复来,一瞬间。太漫长了,也太短暂了。惟有那曼妙的姿影不曾被时间的橡皮擦得模糊,一次次情不自禁地怀念,那是世间第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  三千年,我寤寐求之
期刊
各位同行、同学、朋友:  大家好。今天来到北京大学,我非常荣幸,感谢你们对我的热情欢迎。请接受我对贵校一百二十周年校庆的诚挚祝贺。  更令我感到荣幸的是,我这次到访,恰好是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它是一代中国青年对世界的宣言:我们要追求真理,我们相信真理改变未来的力量。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听到蔡元培校长的声音: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
期刊
高考情境任务型作文发端于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的作文题“小陈举报老陈”, 2020年高考全国卷的5道作文题均采用这种题型,预计往后几年,这种题型还是会占主导地位。与传统的新材料作文相比,情境任务型作文的文体更加难以把握:前者只要求“明确文体”,即选定写作哪一种文体,文章符合这种文体的规范即可,例如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作文题“对战机的防护”;而后者大多在要求写作某种实用类文体比如演讲
期刊
生活和未来,都源于你的热爱。  春节档期《飞驰人生》“杀”入了全国人民眼中,成为“爆破大片”。影片讲述了一代车神张驰因五年前深夜飙车事件被禁赛又经历千辛万苦复出比赛的故事。这部电影让我不得不感慨沈腾大叔的幽默感简直是天下无敌,正如预告片中所说的一样“上一秒笑翻,下一秒超燃”。就是在这样一部喜剧类的电影中,我看到了千万人的模样。  主角张驰是一个有极高驾驶天赋的人,因为小时候偶然看到的赛车拉力赛,从
期刊
写一篇谈论英雄的文章,张贴于闹市通衢,未必有多少人有兴趣静心细读;但《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却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可见,同样是谈论英雄,换一种形式后,艺术效果便大为不同。  【名著节选】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  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