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剑击匈奴 魂飞一剑长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c6493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将军李广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古代英雄人物,他那霸剑击匈奴、舞山河、“猛志固常在”的英雄气概,千百年来引起多少文人墨客竞折腰,吟唱溢美之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猿臂将军去似飞,弯弓百步虏无遗”等诗句无不是对他最好的评价与注脚。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评价李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并引用孔子的话酣畅淋漓地赞美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的确,在李广一生中,可圈可点的军事才能和优秀品质很多,但李广在耀眼的光环下,却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性格缺陷,兼以缺陷的社会制度,终于酿成他悲剧的一生。司马迁给予他深深的同情: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刀笔之吏。可谓切中肯綮,经典而不繁。
   纵观造成名将李广人生悲剧的渊薮,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客观因素
   造成李广悲剧的罪魁之一,首先是李广生不逢时。文帝曾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到哉!”可见英雄无用武之时,就如同苍鹰不能划破长空,如同蛟龙不能翻江倒海,如同老虎不能长啸江湖。令人不禁扼腕,生发悲天悯人的喟叹。
   其次是制度羁绊遏制。不可否认,武帝是磅礴大气、广纳天下贤才的明君,但作为封建帝王,不可逆转的任人唯亲的政策,同样是遭后人诟病的。元狩四年时,卫青、霍去病率兵攻打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一不顺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迂回绕远,二不顺也;虽然知道公孙敖有恩于卫青而为中将军内情,但无法改变现实,三不顺也。在接二连三的不顺情况下,最终因失道误期,没有及时与卫青会合,让单于逃脱。不忍于受辱刀笔之吏,悲愤自刎。可见,“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所言不虚。
   二、主观因素
   大凡悲剧的产生都有双重性,除去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同样不可忽视。透过“太史公叙李广得意处”,我们还可以看到李广本人的另一面,那就是“性格缺陷”。这里所说的“性格缺陷”,不是指人格心理上说的那种典型的变态人格,而是指人的社会属性。在专制集权的汉武帝时代,处理好与皇上的关系,与同僚的关系,做到心胸豁达,进退自如,显得尤重要。这对于“讷口少言”的李广更是如此。研究一下李广在这方面的表现,不难看出其悲剧的发生并非偶然。
   (一)心胸狭窄 有嫌必报
   杀霸陵尉事件就充分暴露了这一点。李广闲居在家时,一次狩猎回来很晚,经霸陵亭,亭尉喝醉了,呵斥李广并不让通过。于是李广“牢记在心”,在调任右北平太狩时,他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霸陵尉当不当斩,姑且不谈,作为知名的将军心胸不能宽广,别人怎么评价,皇上怎么评价,后人怎么评价。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写上这一笔是不是在暗示这些。应该说这件事既是李广的污点,也隐约透露出他的悲剧性。
   (二)胸无城府 贪图功名
   李广作为一个“讷口少言”的人,似乎城府很深,有政治见解,其实恰恰相反。在吴楚叛乱时,李广因夺取敌人的军旗而立功。后来因他私自接受梁王授予的将军印,触犯了汉家的法律,犯了政治的大忌。回京城后,本来应该得的赏赐被取消了。从景帝对李广的态度看,可以折射李广在政治上的幼稚。在专制制度下,不具备见风使舵的性格,纵有千般能耐,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引火烧身,最终酿出悲剧。不仅如此,李广还颇具功名心。一次他对人说:自从大汉抗击匈奴以来,没有一次战斗未参加,而那些校尉及以下才能一般的,因抗击匈奴而得以封侯有数十人,我李广不在人后,难道我就不应该封侯吗?这种公开的贪名怨言能不给自己带来悲剧吗?对于一个有才华的将军来说,建功立业是好事,但过分贪名,锋芒毕露,未免失之东隅。
   (三)自负其能 知法犯法
   自古以来,侍才傲物的大有人在。李广也不例外,凭一时之勇,逞一时之威。如“追击射雕者”,《李将军列传》写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虽然后人因为他的勇而给予很高的评价,但细细推敲,作为军中统帅,这种行为是不是过于莽撞和草率。同时老将军还知法犯法,自云:“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之。降者八百于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自己说曾诱降敌人并杀掉俘虏八百多人。别人投降还杀,既不大度也不信义。这种对待俘虏的方式能不悖于大漢的民族政策吗,汉武帝能小看这件事吗?
   (四)不善言辞 缺乏变通
   《李将军列传》谈到李广是“讷口少言”,“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词”。与此相似的,霍去病也“少言不泄”,但霍去病能在关键时刻说出“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随卫青攻打匈奴时,因迂回绕远失期,致单于逃脱。本来,卫青想上报天子李广迷道详情,替李广开脱,但李广不予回答,把所有罪过都揽过来。最终不忍于受辱刀笔之吏,引刀自刭,留给后人的仅仅是悲叹而已。
   终李广一生,何其悲何其壮!但后人多赞叹李广一生的英武,却很少提及他老难归乡、埋骨异域,使李广人物形象缺乏丰满性。只有从李广的悲与壮中,我们才能真正品评“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风一剑长”等溢美凄凉的诗句,才能真正景仰有血有肉的李广,才能真正让李广的精神烙印镌刻于后人心灵中。
其他文献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实现思想和感情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音乐教师肩负着传承人类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素质的使命。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更强调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
期刊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古诗对于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领略古诗的美,让学生通过古诗的学习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下面是我们在古诗审美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反复吟咏品声韵   古诗平仄和谐、声韵优美,可以把它们当作一首首乐曲来看待,这就是古诗所独特的音乐美。因此,笔者认为在古诗教学中,不能忽略“以声动情”“以情感人”,应该让学生反复吟咏,在诵读过程中,在其优美的
期刊
苏教版语文教材十分重视成语这一文化瑰宝,在每一册单元练习中安排了“读读背背”训练项目。恰当地整合课程资源进行成语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中,笔者具体是这么操作的: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寻找学习成语的源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肯定地指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丰富多彩的成语故事就是学
期刊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改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观察和分析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缺乏教学有效性问题仍很突出。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创新实践策略。  关键词:化学课堂;实效性;有效教学;实践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赣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获得了一些经验,主要有:明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目标,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与过程,营造浓郁的英语教学民主氛围,摆脱传统课堂闷罐式教学方式和以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式促进有效课堂多维目标的实现等。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策略      21世纪,世界正在发生着全面的、深刻的变革,其中与职业教育关系最密切的变化是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介    《从现在开始》讲的是狮子大王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让猫头鹰、袋鼠、小猴子轮流做。最后,小猴子让大家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得到了大家的拥戴,成为森林里的新“万兽之王”!这篇童话告诉人们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拥护。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轮流”“习惯”“议论纷纷”“叫苦连天”
期刊
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基石。课堂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创设问题的水平越高,问题设计得越巧妙,就越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越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本文从问题设计的激趣性、启发性、层次性、科学准确性、开放性和拓展性等方面,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知识点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加以点拨,旨在为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教学指导。   一、问题设计的情
期刊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发现、领悟、探究,解开埋藏于他们心中的疑团,进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设计有趣的探究性实验,创建人人动手的平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感悟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的关系,达到贴近生活、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中,充分使用现有资源创造条件,引领学生动脑动手,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从生活到物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了“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情风俗
期刊
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卷材料相当丰富,在20道客观题中有19道使用材料,材料情境与选项设置关系密切,材料的使用效能高。选入题的材料有历史照片、广告、信件、时事新闻、历史著作、人物言论、报纸报道等。与2010年相比,材料的创新力度大,没有使用旧的材料,考查记忆能力的题目较少。由于在平时教学中,笔者非常注意历史问题情境的设计,且在平时编制的练习中也注意采用广东、山东等地试题,所以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优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