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青年群体的爱国主义精神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tsang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在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前提下,文化支撑则成为重中之重。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纽带。这其中,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我认同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切入点。基于此,本文从中华文化认同与爱国主义精神出发,进一步厘定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当前在文化认同视域下我国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现状进行梳理,以期对当下的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有所探究。
  关键词:中华文化认同  爱国主义精神  路径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对当下文化發展内涵的定性。但从当下青年群体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来看,我们有必要对文化认同与爱国主义在源头进行梳理。
  一、中华文化认同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核探究
  在多元化发展的世界状态下,文化对于中国在不同价值认知下构建话语体系意义重大,也深刻的影响着青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下面,本文首先探究此二者的合理内核及其相互关系。
  1.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核机理。在文化认同的概念界定上,美国当代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从主客体角度来讲,文化认同即是文化主体对文化客体的认可与归属,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理念认同。文化来源于实践,是迫于生存而进行物质创造产生的成果,在这种创造过程中,由于某些文化成果所具有的直接现实性,使其得以形成受大家认同的相关理念,如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地点等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书本上并得以流传,这种文化理念认同与其现实作用性密切相关;其二是机制认同。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有着内在的机制,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媒介进行传承,如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借助物质、仪式等机制,文化发展的现实起源逐渐淡化,而其文化认同却随时代发展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的心灵寄托;其三是核心认同。这一认同主要从国家层面探究,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这是整个文化认同的核心部分,是在民族和国家发展历程中人们所形成的共识性文化。以上三个部分构成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核机理,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汲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形成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发展缩影。
  2.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生成。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复合型的概念,它是由爱国情感的感性阶段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在我国当下主要是指几千年发展当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依托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定的政治立场。抗战时期无数革命先辈和共产党员为新中国的成立,为了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前仆后继,在敌人的迫害下仍然坚定政治立场,不畏牺牲,体现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强烈的归属感。正如马克思所言:“血缘家庭是第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形势’。”血缘家庭--人类社会,舍小家为大家,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归属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三是厚重的人文情怀。文天祥、严复、李大钊,三个不同时期的文人志士,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彰显着文人的情怀,为家国疾呼,为民族奔走。这种人文情怀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却最终汇流,注入中华民族汪洋大海之中,成为历史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儿女前行路途中的旗帜,引领人们向上、向善,成为新中国发展的精神向导。
  3.文化认同与爱国精神的内化逻辑。中华文化认同与爱国主义精神各有其理论架构和表现形式,但二者在内化逻辑上有着一致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华文化认同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论渊源。心理学上认为,文化认同是个体对于所述文化及文化群体所形成的的归属意识,并在情感上认同文化内容。由此可知,中华文化认同对于中华民族这一群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群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爱国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根植于中华文化认同,是中华文化认同在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上的折射与外化,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播,需要高度的中华文化认同,需要凝聚心理共识;第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文化认同的强大推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证明,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民众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是实现中华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和强大助力。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推动下,构筑中华文化认同也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发挥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第三,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精神在本质上共属于文化之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会带动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加深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举措。中华文化认同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协调发展,统一于中国文化自信的建设之中,是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有力抓手。
  二、文化认同视域下青年群体的爱国主义精神现状分析
  当下中国,爱国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社会主流意志之一。近年来,青年群体的爱国教育成果较为丰硕。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带来巨大冲击,表现在文化认同与爱国主义精神上,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爱国意识淡漠。处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发展的一极,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存在少部分人价值观念扭曲的现象。他们深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对于中华文化认同度低,爱国意识淡漠化。由国家核心理念心理认同度低,进而表现在政治立场上的反社会主义、反国家,爱国意识的反向化对国家和自身产生严重的损害,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产生了阻碍。
  2.历史认知浅薄。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然而青年群体中,却存在部分人对中华民族历史认知浅薄的现象。他们对于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仅仅在于表层的记忆,未从情感上体会革命先辈的救国情怀,也无法达到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认知的浅薄导致国家情感的缺失,这也式当下整个国民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重大难题,表现在实践上则是爱国行为的匮乏。   3.理性维度欠缺。文化认同下爱国主义情感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是青年群体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当下的青年群体在这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时政热点问题时,无法看到问题表象潜藏的实质,从而做出理性判断和行为。当然,社会舆论的引导也要对此付一定的责任。建立在文化认同下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理性情感的表达,是从情感认同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对青年群体将形成有利引导。
  三、提升中华文化认同下青年群体爱国主义精神践行效果的路径
  增强国民文化认同感,培育民众爱国主义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对于引领国家文化安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当下提升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青年群体的爱国主义精神践行效果,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紧抓文化认同,增强爱国情感表达。中华文化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根基,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离不开群体文化认同的提升。针对当前青年群体存在的价值观念偏离主流意识、中华文化心理认同度不高的现象,需要从源头梳理,推进中华优秀文化工程建设,以学校为主要阵地,配合社会媒体宣传,通过理论观念宣讲,感人事迹学习等方式,大力弘扬如仁爱、诚信、正气、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等中华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和传统美德,并及时建立、完善青年爱国情感表达渠道,收集整理青年群体身边的爱国事迹和爱国情感抒发,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到青年群体的生活实际中,不断增强群体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培育青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情感,凝聚文化向心力。
  2.强化历史认知,提升群体国家归属感。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革命时期的抗争史,改革开放的奋斗史……这些都应该是我们青年群体去学習、体会的中华优秀文化成果。目前青年群体中存在对历史认知浅薄的现象,学校历史课程可以改进教学方式,以还原历史情境为切入点,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历史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去体会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通过这样的过程,让青年群体把理论学习内化为精神意志,强化历史认知,从而提升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
  3.加强问题探讨,引导青年理性爱国实践。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内外部存在着许多的矛盾,并以热点事件的爆发表现出来。在面对这些时政热点事件时,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强热点事件分析讲解,并定期组织青年学习交流,帮助青年群体提升对问题的认知,引导他们的理性爱国实践;另一方面青年群体更应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便在时政热点事件爆发时做出理性的判断,培养理性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WWW.GOV.CN,2017
  [2]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中国出版,2019(13)
  [3]杨红.大学生爱国主义与理性爱国教育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2(06)
  [4]赛爽.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18(0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风速都有一定的要求,空气调节就是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出现的,此外,由于空调设备长期运行,耗能巨大,对其进行实时的自动监控,也是整个系统优化管理、节约人力、降低能量的需要。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空调系统的控制的基础内容,并以新风机组自动控制为例子,探讨如何进行自动化控制。  关键词:空调;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  1 空調自动化系统的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对计算机技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与特点等基础了解,分析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为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提出具有一定价值性与可实施的建议,以促进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程管理的效益。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工程项目管理;运用发展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趋向于成熟体系化发展,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当代工程管理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设备的普及和运用,党建信息化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建立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模式,如何将党的组织管理、思想建设更好地融入互联网这一发展平台,以实现党的建设的更好发展,是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将“互联网+党建”的模式更好地利用到党建工作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弥补以前党建工作的不足,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党建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发展历程;实践困境;推
期刊
摘要: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等原因导致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匮乏,造成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而人文素质缺失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构建。因此,本文试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探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为主题展开分析,先是简要介绍了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优势,随后深入探讨了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良策,旨在发挥出BIM技术应用价值,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平与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BIM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建设;应用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BIM技术由于其自身特有优势,迅速在建筑业中推广应用,集中体现在建筑设计、施工
期刊
摘要: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基层群众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而想要做好基层文化建设,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人才队伍素质较高。但是就当前而言,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方面的需要。这便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并做好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从而给基层文化建设更好的进行奠定基础。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基层群众也愈加重视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这便要求基层基层文化建设单位必须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但是就目前而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这便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管理。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与日俱增,
期刊
摘要:本文以桂林市的老年住宅为主要分析对象,将老年住宅的类型进行分类并研究其功能布局,针对养老住宅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改进意見。“老龄化”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每一个家庭,甚至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做好设计,并从设计理念上体现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是设计师的光荣使命,也是时代赋予设计师的责任。  关键词:老年住宅;功能空间;改造设计  一、老年住宅的定义及现状  (一)老年住宅的定义  老年住宅主要是指老
期刊
摘要:近年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加剧,养老服务开始进一步优化,对推动我国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深刻意义。随着“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借用互联网在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维护、大数据挖掘方面的优势,借助计算机、服务器、信息管理中心、移动终端设备等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能有效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成效与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
期刊
摘要:基层纪检是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该项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各项活动的实效性,推动纪检监察顺利进行,从而有效适应具体需要并促进纪检监察实效性提升。国有企业作为“共和国经济之子”,其对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稀缺资源这三项指标的控制力度是其他企业无可比拟的,加强国有企业纪检工作更是不断肃清国有企业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引领力的重要思想保障。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