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与东风巧用媒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课资料泛指供给备课和教学使用的人、物、信息等。既有看得见的物化设备,也有媒体化的学习材料以及支持教学活动的工具性软件。包括音乐、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合理使用备课资料,利于文本感悟、积累和运用,实现教学的高效推进。为此,一些教师对备课资料推崇备至,拿到一篇新课文,尚未细细研读,便积极搜寻备课资料,并盲目地付诸于教学设计,使阅读课不伦不类,无序无章,收效甚微。主要现状表现如下:
  1、本末不清。备课资料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文本感受、理解与运用,它不能代替教学文本。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掺入过多课外辅助资料,挤占文本阅读时间,这种资料霸占课堂行为,导致文本教学价值大大缩水。如一位教师执教《九寨沟》一文,不是让学生阅读感受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而是不断地播放九寨沟的视频,出示大量的相关材料,组织学生阅读、观看,经过近15分钟的“折腾”后,才进入文本阅读。语文教学的根本在语言,不是看图、分析材料,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实属高耗低效。
  2、不合时宜。备课资料不同于教科书,良莠不齐,瑕瑜互见,因此必须对所收集的资料按与文本内容联系的远近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可用于教学的有效资料。然而,很多教师不假思索地将资料盲目“拿来”,致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不能深入,甚至偏离文本。如教学《如梦令》(李清照词),这首词原本反映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豪放性格,而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很长时间介绍李清照婉约的风格和晚年孤寂的情怀,在配乐阅读方面,全然不顾所选乐曲是否与课文是否合拍,拉郎配式硬用。这些无效信息资料,干扰了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文本理解“茫然”,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影响教学效率。还有,有些教师虽然选择了契合教学文本的有价值资料,但由于使用时机不当,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教学《九寨沟》中描写“五花海”、“五彩池”一段,教师不是在学生“细读—感悟—品味—想象—赏析”的基础上鉴赏图片,而是将欣赏图片放在读文之前,这样由图到文的设计违背了语文学习规律。
  3、浮光掠影。课堂上既然选择了资料,就应该最大化的发挥其有效价值,不能视其为课堂的“装饰品”。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为赶进度,走程序,将资料蜻蜓点水式的展示一下,没等学生接收信息,随即进入了下面的教学流程。如教学《春联》一文,一位教师在教完第一段的五副春联后,用滚动的方式展示了几十副春联。由于速度过快,学生一副也没读完,更不能奢望品味与赏析。尽管补充的这些资料可以辅助学生感受春联的内容与形式,可如此浮光掠影地操作,几乎没有任何教学价值。
  显而易见,备课资料的使用不当隔阂了课堂的扎实推进,影响了教学效益。为此,我们应该深度、理性看待语文备课资料,确立资料使用的科学意识、目标意识、对象意识、价值意识和学科意识。力求在“耦合”上做文章,在巧妙上下功夫。结合以上误区,提出如下对策:
  一、用备课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背景,从而从深层次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深度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情境学习理论也告诉我们,知识是活动、情境和文化的产物,学习都处于它所建构的情境脉络中,进行情境创设可以更好地调动学习者的知识储备,进行勾联融通,为研读新文本作以铺垫。既而让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中情动辞发,学习语言,训练思维。如李吉林老师教学《荷花》一文,先让学生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然后出示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入情入境地导入新课,时间只有短短3分钟,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在阅读中,李老师将插图拍制成鲜活的课件图片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读文—看图,看图—读文,让学生情源辞中。又如一位教师教学《月光启蒙》一文时,利用备课资料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断:
  师:《月光启蒙》让我们认识了诗人孙友田的母亲,他是那样的温柔,充满慈爱;她的歌声是那样的甜美,她讲的民歌、民谣是那样动听、芳香。可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母亲却已经走了,她的声音不再芳香、甜美,就连那些她曾经是那么熟悉的歌谣、民谣都不记得了,她得了老年痴呆症。作者在原文《月光母亲》中写道:我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慈祥、和蔼,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师:当作者看着藤椅里的母亲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会老去,但母亲给我的童年是快乐的,给我讲的童谣不会忘记。
  生:母亲在夏天的夜晚给我讲故事、说谜语、唱歌谣,是多么美好,我多想回到童年,我多么向往夏夜如水的月光。
  教师在课文学习结束时,补充《月光母亲》原文中的一段,把学生带入到水乳相融的情景(童年启蒙与老年患痴)中,学生读资料,回想课文一幅幅画面,定然会情动辞发,辞为情发,心潮澎湃。
  二、用备课资料助推阅读感悟
  感悟是语文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感悟就是设身处地地接触文本,深刻领会、领悟文本,从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及情感体验的活动。感悟的本质在于与文本“亲密接触”,以此获得读书经验,获取读书快感。可是,有些内容光靠教学文本,学生是感悟不到的,需要课外资料进行辅助,打通感悟渠道,助推深刻感悟。如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感受“睹物思人”、“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学片断:
  师:很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陈毅喜爱高洁的青松,王安石偏爱坚强的梅花,郑燮独爱意志坚定的竹子。文章读到这儿,你知道宋庆龄为什么独爱樟树吗?(学生沉默)
  师:如果了解宋庆龄,你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出示宋庆龄的资料:
  宋庆龄(1893-1981):她积极投身于革命工作,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惊心动魄(pò)的风云变幻。陈炯(jiǒng)明叛变时,宋庆龄勇敢地留在总统府,掩护孙中山脱离险境,而自己却失去了唯一孕育的孩子。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在任何情况下她都坚持自己的信仰,拒绝诱惑(huò),不怕威胁,与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她发起并组织了“保卫中国同盟(měng)”,曾亲赴抗战前线慰(wèi)问伤员,激励士兵们的斗志。新中国成立后,她走上了国家领导岗位,和周总理、毛主席等一起商讨国家大事,接见外国友人。无论朋友还是敌人,都公认为她是20世纪的伟大女性。
  师:这就是宋庆龄,他被称为“国母”。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性。
  生:樟树的香气能拒虫,宋奶奶拒绝诱惑,都是抵抗“敌人”。
  生:宋奶奶想让自己像樟树那样高洁、高雅。
  生: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樟树蓬蓬勃勃,生命力顽强,她也要像它那样意志坚定。
  课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文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已暗含此意。不过,课文的表达是含蓄的,在樟树与宋庆龄之间有一道“鸿沟”,学生很难跨越,这需要在教学中补充相关资料,将两者链接起来,搭建一个对话平台。据此,教师巧妙地进行宋庆龄的资料介绍。这样的对话新平台,拉近了宋庆龄与樟树的距离,也拉近了宋庆龄与学生的距离,使樟树与宋庆龄实现了融合,也使学生与文本对话提升了一个层次,促进了阅读新感悟。
  三、用备课资料拓展阅读空间
  教学文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载体,它的价值是其它资料无法替代的。但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教师可以做出适当的补充,让有限的课堂走向无限的课外。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来说,课本包含23篇课文,7次习作,7个单元练习。经过对文本训练点的研究,我们可以在单元学习之后,增补如下相关内容:(1)选读描写春景的古诗、现代诗和散文;(2)科学家故事、奇思妙想短文;(3)历史故事;(4)以亲情、友情为主题的文章;(5)动物故事;(6)环保小品文;(7)描写童真、童趣诗歌、短文;(8)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散文。就一节课来说,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拓展阅读,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与回应。如教学《“番茄太阳”》,拓展卫宣利作品《一段路,三个人》、《两双球鞋》,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美好的爱心。
  总之,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备课资料使用必须服务于语文教学,必须考虑到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让学生经历一个披文入理、情动辞发、积累运用的语文学习过程。就算图片、影像等非教学文本资料十分完美,也不能充斥阅读感悟,不能“冲淡”教学文本最基本的语言文字学习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念。选用任何备课资料都不能忽视与文本的“耦合”,精心筛选,有效整合,合理利用,时刻关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大教学论》是教育学的经典名著,在教育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给许多教育学者多方面的启示。笔者阅读完《大教学论》后提出有效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要注重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要注重量力性原则和便易性原则。最后从四方面总结了如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即要立足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要有把握学生的能力、要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的教学模式、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 有效性 量力性   夸
多数学生认为高中物理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而事实上,高中物理的内容虽然多,但系统性、规律性很强,只要能通过有效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就会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指导,积极主动的思维启迪)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不是简单的算题,而是独立思维,应用学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长足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实效性的教学形式,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近几年来得到迅速推广,成为目前运用最广,最被认可的现代教学方法。我经过两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出一系列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并积极付诸实施,很好地解决了以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低效问题。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和谐高效课堂的建设。实践证明,我
摘 要:本文结合本地及学校实际分析了留守儿童成因、心理问题,指出农民工和留守儿童都是备受关注,亟待关爱的群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着力于研究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并试图用最有效的方法将关爱落实,为留守儿童搭建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要之,文章主要谈及三点,一是留守儿童成因分析,二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三是留守儿童教育行动思考。  关键词:农村 教育 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成因分析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人发展,课程结构改革呈现出整合化的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需要,是创造新教学模式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 新课改 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朗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简单来讲,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学生的朗读,那么这堂课就可以算得上是失败教学了。有人会说,太绝对化了吧。我说不是的。我们先来弄清楚“什么是朗读”。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上,当一位老师向学生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朗读课文XX部分时,有的学生只是在那里大声的念书。这时他的大脑里对所读的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没有进行深层的领悟,他只是读出了书上的文字,而文字里的内涵他
摘要:启发性提问是课堂中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提问方式,本文列举了启发性提问的五种方式及相应的例子;还补充说明了一些启发性的方法与技巧,并把启发性提问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关键词:启发性 提问 艺术      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中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读是吸收、积蓄;写是释放、运用,而介于两者间的载体则是语文教材。如何运用好语文教材,有效地搭配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让很多老师都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其中课堂练笔以其“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能深化阅读教学”等特点,而被大多数老师所青睐。可练笔过程中新的难题又接踵而来,那就是多数学生练写时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练而乏味,甚至还出现了畏惧心理,这又让老师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充分整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多媒体技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
提要:本文拟就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其对素质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多媒体在当前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三方面去说明多媒体对英语教学乃至整个教育事业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超媒体系统 交互式多媒体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多媒体一词是英文MULTIMEDIA的中文译名,从英语教学的狭义角度来讲,是指计算机控制的交互式多媒体传送系统(INTEGRATED LEARNING SYSTEMS,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