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营区提升军营形象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营区的秀美景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军营。中国军队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及其取得的成果也令世界环境保护同行刮目相看。
  某种意义上,生态营区为当代官兵战斗力提升准备了一个绿色的肺。因之,生态营区建设可视为中国军队正在倡导的和谐军营的题中应有之意。
  这片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湿地依山而建,循环水和山泉水汇合其间,形成了“九坝十潭”的独特风景。逢坝可听到流水潺潺,遇潭则可看到一些鱼儿围着各种水中植物穿梭嬉戏。在一个平静如镜的人工湖面中心,还有一个专门为野鸭等搭建的小“家”,它们停留在上面,与附近的人们一起静静地分享着秀美的湖光山色。
  眼前的这个设计美观、景色怡人、环境优美的所在,并不是生态公园,而是北京军区联勤部的营区所在地。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大的垃圾场。每当夏季蚊蝇聚集,联勤部的相关人员不得不耗资数万元购买防疫杀虫剂对这里进行消毒。“过去这条路上因为味道太难闻,几乎没有人来,我们在周围进行训练和巡逻时,恨不得戴上口罩。”一位正在维护绿地的士兵说。
  类似的场景还不止这些。据相关统计资料,驻城镇郊区、农村的一些某部队营区,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就排进了附近的村庄、农田,污水流过的地方,寸草不生;我国某知名水系,因营区排出的污水污染而显得污浊,毫无清亮之感;某坦克训练场进行坦克驾驶训练时。扬起的漫天扬尘使营区附近的百姓不得不紧闭门窗,更不敢在外面晾晒衣服;空军某装备研究所进行科研工作时产生的巨大噪音,令周围百姓不能忍受,以致他们后来不得不把意见提到了全国人大会上……
  “对营区生态环境加以改造和建设,是从2003年开始的。”全军环保绿化专家吴景峰介绍说,此项工作得到全军官兵的热烈拥护,他们对生态营区建设投入了高度的热情,特别是那些生态营区建设重点单位,无一例外地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官兵们怀着改写军队生态环境历史的虔诚心态,“挖开了清淤的第一锹、封阻了流向国家重要保护水系的第一个污水管道、栽下了更大范围植树的第一棵树苗……”
  效果是惊人的。北京联勤部的官兵们彻底清走了营区附近堆积数十余年的垃圾山,利用地理优势建成了全军最大的人工湿地,达到了“污水变中水,中水再利用,对外零排放”,每年节水30余万吨,节省经费近70万元。大片湿地建成后,不仅战士们愿意到这里来,就连营院里的家属子女们也愿意一家人到这里赏景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了很多。2005年秋天,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在联勤部组织召开了生态环境治理现场会,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几年间,中国军队下大力气对3000多项污染源进行了有效治理,对300万亩军队林木资源进行了有效管护,让800万亩荒山荒地披上绿装,在对470多个绿色营区进一步改造的基础上,建成了50多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居住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整体协调、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营区”,军营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营区以崭新的面貌,成为当代官兵学习、训练、生活等的良好场所。
  “如果不是国家、军队和建设单位对生态营区建设的共同投资和共同努力,这项系统工程无论如何是开展不起来的。”刘彪,这位经常深入部队了解环保绿化工作建设情况的总后营房部环保绿化科训局助理员,至今都忘不了与国家部委相关人员共同讨论、规划军队生态环境建设的那些日子。
  
  发力整治污染源,让美军环保官员钦佩
  
  数十辆坦克隆隆驶过,看不到一丝扬尘。
  盛夏时节,站在装甲兵工程学院训练场制高点向训练场眺望,已被硬化的跑道掩映在一片片绿化带之间。往年这里因进行坦克训练而引发的大量扬尘,如今被彻底改观。
  “训练场周围这些树木形成了几个梯次的绿化带,不仅能充分吸收坦克行驶时发出的噪音,而且还使附近百姓有了一个相对宁静的空间。”该院一位环保干部话语里掩饰不住的兴奋。他的话在驻地周边群众那里得到证实,他们说:“军队生态营区建设,我们同样是受益者。”
  没错,至少从一个节日的变化便可得出结论。过去的“八一”建军节,都是部队单位的人带着慰问品到驻地周围百姓家去探望,在道歉中继续求得百姓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带来的巨大扬尘的谅解。而去年“八一”,情况变了。离“八一”节还差好几天,驻地百姓就商议着怎么感谢一下解放军,如果没有解放军如此大刀阔斧的行动,他们还将继续饱受扬尘之苦。部队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后,他们不仅打开了窗户、摘掉了窗帘,而且家庭主妇们再也不用担心晾晒的衣服上挂满因坦克训练而带来的扬尘了。
  对营区及营区附近污染源的全方位治理,被普遍认为是军队进行生态营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工程。为了下大力治理北京地区空气污染,军队几年间共置换驻京部队燃煤锅炉1500台、茶炉大灶2600台,绿化裸地2365万平方米,治理汽车尾气3.72万台,包括对装甲兵工程学院的空气污染治理在内,共投资近14亿元,所有的这些目的只有一个,还北京一个更加晴朗的天空。
  在对空气污染进行大幅度治理的同时,军队在水污染治理上同样没有含糊。前文中所讲述的北京军区联勤部便是一例。五年来,中国军队共完成水污染治理300多项,目前军队日处理各类污水25万余吨,回用中水3.6万吨。
  中国军队在治理污染上所下的功夫,也令世界环境保护同行刮目相看。比较典型的是空军某研究所对噪声进行的综合治理。
  该部队对噪声进行大幅度综合整治后,超标噪声影响范围由过去的12.5平方公里减少到0.03平方公里,加上营区内种植了20多种6000多棵乔木,3万余株灌木,建起了7000多平方米湖泊水域,不仅大大降低了噪声强度,同时也使所内环境充满生机。过去有的科研人员因这里自然条件不好不愿意来这里工作,现在都安心工作,创新劲头特别高。近年来,该所人员累计完成科研任务5000余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重大成果152项。2004年10月,100多名国外军方代表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该所整个噪声治理项目,对我军在噪声治理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美军环保官员范·豪廷先生在参观该营区后,伸出大拇指说:中国军队下大功夫整治环境问题,令人钦佩!
  
  一代又一代官兵接力,打造军营绿色的“肺”
  
  以栽树等方法表达对部队情谊的做法一向是中国军队官兵中流传不衰的传统:新兵入伍栽“扎根树”,学员毕业前夕栽“纪念树”,干部转业离队前栽“留恋树”,战士退伍前要栽“故乡树”……这些曾在军旅的人,就是通过植树、护树等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把他们对部队的一份浓浓的情谊根植在驻地,根植在他们心底。
  而今,除了表达这份军旅情谊,这项传 统连同更大的集体植树项目,在生态营区建设中有了新的意义。事实上,数十年来,军队始终如一热情而有效的植树造林活动,以及那些边关岛礁哨所的绿色传奇,已然使“铺绿工程”家喻户晓。
  总后青藏兵站部,几乎每间战士宿舍里都养着不同的“花”,但它们每每有叶无花。为了能在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更多地看到绿色,不少战士自发地在室内栽了许多盆景,可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让花的存活期很短。为此,战士们甚至把上级发给自己的维生素药片经过稀释后浇入花盆中。遇有上线执勤十多天不能照顾时,留守值班的战士就会自觉自愿地帮助上线执勤的战友义务管护那些盆景,其用心程度不亚于关照自己的战友。
  高原军人对绿色的这份情谊,在全军很多部队里都能感受到,只不过是因驻地环境不同而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沈阳军区驻四平某师副师长马涛大校走在营区里,看起来更像是一位生态营区建设专家。他不仅能悉数说清营区有多少树,而且哪些树有哪些脾气、秉性,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且话里话外透着十足的自豪劲头。拿他的话说,“现在我琢磨树都成了‘毛病’了。”
  正是由于全军官兵对绿色的这份珍爱心情,人们才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年植树节期间,山坡上、裸地前,总能看到无数的官兵积极参加地方的植树造林活动。无论是军委委员还是入伍没有多久的士兵,无论是执行空中播种任务还是哪怕在地面上搬运一棵小小的树苗。自2003年以来,全军官兵共投入650万人次,在军事管理区“三荒”土地造林种草800万亩,成活率达80%以上。同时,100个大型林木管护区建立了专业管护机构和建设基础设施300多个、配备管护设备4000余套,为有效进行生态营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年坚持不懈的“铺绿”接力,正给营区打造一个绿色的“肺”。有数据表明,由于部队营区长有大量树木花草,营区内的温度普遍较营区外温度低3~4U,盛夏时节里站在哨所里竟然还有丝丝寒意,到了夜晚,战士们需裹着棉被入眠。营区的含氧量明显高于营区外,特别是被授予“绿色营区”的部队,更被不少专家称为天然大氧吧。除此之外,茂密的树木还使营区与自然环境更加浑然天成,重要军事设施更具隐蔽性。绿色,成为军营里真正的核心原色。
  
  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是责任,更是一种习惯
  
  无论在边远山区,还是在城市重镇,官兵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已体现在每一个具体而细小的行动中,这一点,在那些地处著名文化遗产保护区内的部队里,显得尤为突出。
  相思江是一条自然河流,在驻桂林某部队营区里蜿蜒3.5公里后汇入风光秀丽的漓江。这里的官兵称相思江为“母亲河”。
  该师副师长王振义坦然承认,最早他们对相思江的保护没有这些年这么认真,是生态理念的树立,使他们加大了对相思江的治理。过去营区里的生活污水也有直接排入相思江的,现在他们将直接排入相思江的污水管线全部改了线,普遍采用了最新的“生态绿地”技术,使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大部分用在了营区的栽花种草、设置中水景观上,只有一小部分处理后符合标准的中水排入了相思江,“这样确保了漓江的一级水质”。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习惯。沿着相思江畔信步走着,经常能遇到在江边清理杂草或维护环境卫生的士兵。王振义说,在完成一天学习和训练任务之后,很多战士自发地到江边清理垃圾,“需要时我们也专门组织战士清理江面上的漂浮垃圾,更多的时候是有组织地在沿江两岸种上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凤尾竹等绿色植物”。
  曾在漓江上工作了30多年的老船工廖师傅说,漓江一直能够保持住一级水质,与漓江上游的相思江保持良好的水质有很大的关系,“部队上的人对相思江的生态保护,让漓江两岸的居民都受益”。
  军队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同志的好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驻地周围居民每天有4000吨生活污水排人流经营区的解放河,之后再经过营区排入长江。高温季节里,污水在解放河内发酵变质,发出一阵阵臭味,不仅污染长江,而且严重影响校区的生活环境,危害了学员及周边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地、军民关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4年,在国家、总部和学院共同投资基础上,一座采用新型高效BIOLAK工艺、以防渗土池结构代替传统混凝土结构、污泥采用植物矿化处理系统、中水处理采用微氧连续过滤设备的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彻底解决了学院的污水处理问题,而且也帮助驻地1200多户居民和十几家企业解决了水污染问题,中水回用率大幅度提升,每年可节水20多万吨。水质的改善,还使学院成了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乐园。据不完全统计,有40多种野生动物在学院“安居乐业”,“白鹭在操场悠闲漫步,灰鹤在林中盘旋鸣叫”成为学院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国家发改委领导对此曾给予“军事区域污水治理,规划科学,生态改善,官兵和百姓都受益”的评价。
  
  生态营区建设任重道远
  
  “环保绿化不就是把钱花在美化上吗?军队是武装集团,军事训练是第一目的,在环境上弄那么好有什么意义吗?”
  这样的观点值得警惕。至今我们还能够看到这样一幕:某营区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排进了我国一条著名的河流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营区官兵的生活用水也同样取自那条著名的河流,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的怪圈:营区的污水污染了水源,而营区的生活用水又取自被自己污染后的水源。当问起他们在改善营区生态环境中有什么想法时,笔者遗憾地注意到,他们竟然没有谈出一个很好的意见来。
  事实上,在军队进行生态营区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是相伴着诸如此类的疑问、矛盾与问题,每一个生态营区的建成都是官兵们克服了大量的困难和付出巨大的心血才得以完成。毕业于哈工大的老大学生高佩璋工程师说,现在的环保绿化工作者们对生态营区建设充满热情,是一群真正想干事业的人,“我就是被他们的高涨热情感动而重新回到环保绿化工作岗位上的,置身其中,感到自己所学的专业派上了用场,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希望,充满了色彩”。
  他的话在今日军营里确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二炮兵某工程技术总队营区的一些凉亭、假山、小桥、石刻等园林小品,全部是官兵自己动手的杰作:他们从河滩上捡回鹅卵石、从石材厂买回花岗岩下脚料,在营区内拼铺一条条图案优美、小巧可爱的花径、小路,这些景观虽然比不上西湖、东湖,但在战士们眼里却倍感亲切,因为那里凝结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
  地处丹东的一个部队在没有上级投入的情况下,下大力气进行了生态营区环境综合治理。负责人是位姓隋的中校。他一边介绍着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设想,一边兴致勃勃地介绍营院里每一处变化,他脸上充满骄傲与自豪,仿佛自己并不是远在边境线上的普通军人,而是一个正对全军生态环境进行运筹帷幄的将才。
  他的确是个将才。因为他的思路和做法与全军绿化委员会对生态营区的要求相差无几。生态营区建设理念,在这里显然得到全面的体现。
  生态营区的秀美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军营。北京军区某机械化步兵学院的不少学员主动邀请亲戚朋友到营区里参观,他们兴致勃勃地介绍哪片草坪是自己动手种植的,大家自行管理的林副业产品和苗圃每年能为学院创收多少万元,院内野兔、山鸡、松鼠、水鸟等野生动物共有60余种等等,人畜同乐的和谐场面,很容易得到学生家长啧啧称赞,有家长感叹道:“让孩子在这样如诗如画的花园式学校里学习,我们放心。”
  更让人惊奇的是,由于学院生态营区环境良好,学校周边地区土地升值,房价抬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驻地的经济发展。学校也先后30多次被全国、全军及驻地省市评为环保绿化先进单位。
  中国军队生态营区建设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如今,45个国家的60多名驻华武官先后参观过中国军队生态营区。中美两国国防部自2000年7月在北京正式签署《军事环保研发信息交流协议》以来,两军之间已经实现了五次互访,中国军队也有20多人次、150多名业务骨干陆续赴外参加交流和接受培训。2004年,中国首次举办了国际军事环保研讨会,55个国家的114名外军代表和我军80多名业务部门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国际军事环保交流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军队置身生态营区建设的国际形象。
  谈起未来生态营区建设,全军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总后基层营房部环保绿化科训局张忍奎局长显得兴致勃勃,他说,“十一五”期间,全军绿化工作还将有新的变化,因为又有50个生态营区、800多个绿色营区的建设任务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或许要不了几年,一大批新的“生态营区”又会落户军营。到那时,将会有更多的官兵和驻地群众能够充分领略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所带来的更多益处。
  责任编辑/王通化
其他文献
《解放军生活》:您认为这些迎外部队在军事和外交上的作用是什么?  陈舟:组建迎外部队是中央军委的英明决断,也是军事外交发展的客观需要。迎外部队作为我军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军事和作交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展示我军良好形象。迎外部队精良的装备、高昂的士气和过硬的军事素质,向外界展现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二是增进军事互信。通过迎外部队的开放透明,可以使外军在非战争环境下了解我军的精神
期刊
杨志军扶着铁握把一动不动,在零下七八摄氏度的坦克模拟训练中心等了3个多小时,终于等到了外宾的到来。  “当时手没戴手套,冻得红一块紫一块的。”每当回忆起9年前参加的第一次迎外任务,已是某开放部队士官的杨志军仍然很激动,“出发前我们理了发,刷了牙,洗了脸,剪了指甲,用排长的熨斗熨展了衣服,就连迷彩帽里也垫上了报纸,心想一定要让外宾看看我们中国军人的一流风采。”  杨志军也许当时还没意识到,他和他的战
期刊
核心提示:    20多年来,方永刚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他真学、真信、真情传播,讲授创新理论课程,让人们看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巨大魅力。他说是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他的命运。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只要能为党的创新理论服务,自己就是快乐的,哪怕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他37岁去读硕士,43岁那年又拿下了博士学位。一年365天,至少有300天工作和学习到凌晨两点才入睡。作为老师,他每年的工作量
期刊
他们是解放军在2006年用平凡锻造的十张闪耀着金子般光泽的厚重名片。他们是十面迎风招展的旗,他们是十座耀眼夺目的星,他们是十粒品质优秀的种,他们是十道横跨蓝天的虹……其实,他们只是十张普通平常的脸。我们通过2006年的报纸杂志和电台电视网络诸多媒体头条认识了他们,从他们的事迹中领略了中国军人的崇高和光荣。这十张脸是中国现役军人千万张面孔在2006年中国军营这一特殊时空的精神显影。中国军营典型脸谱因
期刊
我们无法完整地记录整个春天的美丽,那些斑斓的色彩,那些芬芳的飘香……好在有一叶知春。我们以一叶带春天,以这些小事,映射2006年中国军营一隅。    军人退役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调整    9月18日,总后勤部下发《关于军人退役医疗保险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规定从9月1日起,师职以下现役军官、局级和专业技术4级以下文职干部、士官的军人退役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月标准,暂按干部职务等级和士官军衔级别确
期刊
编者按:近期,编辑部陆续收到一些来信,主要是咨询有关转业干部住房问题。现将总政干部部编发的《军队干部转业形势政策宣传教育读本》中有关《军队转业干部住房保障办法》一节的相关内容刊登出来,希望对更多的基层干部有所帮助。  问:解决军队转业干部住房问题,相关的政策依据是什么?  《军队转业干部住房保障办法》,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和《中央军委进一步深化军队住房制度改革
期刊
紧张工作之余,忽闻家乡湖南新晃县庆50周年,我先是感慨,继而兴奋。从1969年当兵算起,一晃我离开家乡已经57个春秋。50年间我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如今我已从一名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虽然工作岗位不断变换,可新晃始终是戒心中梦萦魂牵的温暖家园。  家乡新晃侗族自治县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秦汉时期属古夜郎国,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她地处湖南省最西部,素有湘西门户之称。
期刊
2006年,每一个中国军人对这些词汇和句式都耳熟能详。它们不仅改变了军营话语分子构成要素和文字搭建基因,而且影响和左右了军营大脑思维的活动空间与走向。2006年中国军营的诸多变化,往往伴随着这些流行语和关键词的出现悄然开始。    党章    作为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的延续,学习党章让党员回到根本。不是每个党员每天都面临生死考验和各种生命不能承受之诱惑。学习、贯彻、遵守和维护党章比
期刊
每年的“八一”建军节这天,我都会如期接到小祁的电话,他是我当司训队指导员时带过的一个学兵,现在他已经是某军校汽车连的业务骨干了。  记得那是学兵刚分到连队的第一天,随着集合哨声急促地响起,站在队列前面的我,从头到尾把他们扫视了一遍,一个站在排尾个头最小的学兵立刻映入了我的眼帘。但是当点到他的名字时,“到!”他的应答声丝毫不比别人逊色。因为个头小,每次上理论课,我们都会安排他坐在前排,几次理论测试下
期刊
二十年前的爱情……也许是有些旧了,散发着老樟木箱子陈年的霉味儿。那时候的人,谈恋爱还有点偷偷摸摸,不敢光明正大地轧马路,拉拉手也要躲在路旁的法国梧桐树后面;那时候的结婚照,两人规规矩矩地并排坐在一起,微微侧向一边,笑是笑,要笑出一种理想化的、憧憬未来的样子,整个一副并肩战斗的革命情侣架势。  二十年后的人看过去,就有些不屑: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嘛,一点情调也没有,一点浪漫也不讲,哪叫爱情嘛!  吕向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