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校本研究:校长需三思而行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以来,校本研究在专家的有效引领下,以问题为指向,以教师为主体在基层中小学开展得轰轰烈烈。很多学校把校本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把生长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上,把落脚点放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提升上,培育了许多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增长点。但同时也出现了“盲目立项、贪多求大”,“频繁废立、成效低下”,“不重转化、舍本逐末”等不容忽视的负面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作为校本研究“第一责任人”的校长,应该注意些什么?笔者认为需注意以下几点。
  
  校本研究之始:是否切准了教育实践之“脉”?
  
  校本研究的核心指导理念是“权力下放”、“重心下移”、“主体还原”,即还教师思考的空间、研究的权利、发展的机会。但有的学校贪多求大,脱离校情,在没有充分规划论证和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带领教师草率上马,导致“校本研究项目林林总总,但针对性较差,现实意义不大”、“部分教师不善于用科研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盲目立项,被动参与,研究层次浅、效益差”等新问题的生发。
  笔者认为,在校本研究中,校长既要能“放”,还要会“引”,更要善“收”。所谓“放”,就是引导教师放松自己,树立“教育科研就是对某一教育问题长期的关注和思考,校本研究就是教师基于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究”的常态的、草根式的科研理念,从内心消除对科研的畏难情绪。所谓“引”,就是校本研究的起点要低,坡度要小,步子要小。校本研究要从激发教师科研的内在需求入手,从教师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起步,让教师立足校本,立足课堂,关注教学现场,直击实践问题,从“讲故事”开始,最大程度地整合资源,全力解决本校、本班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或突出问题。同时,要使教师掌握科研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积淀科研经验,增强科研信念,真正催活参与校本研究的主动性和持续性,展现基层教科研的丰富性和现实性。所谓“收”,就是引领教师开展校本研究要讲策略。我们提倡人人参与校本研究,但不提倡人人都要有独立项目。校本研究课题申报要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但具体实施要“量力而行”;要正视“教师科研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的现实,在组织课题申报时严把关口,严格筛选;要通过成立研究共同体的形式,组织学科带头人将本学科教学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或突出问题确立成课题,采取“同一课题,多端切入,合力攻关”的方式,组织相关教师选取不同的切入点开展同题协作研究活动。
  
  校本研究过程:是否偏离了持续高效推进之“轨”?
  
  基层学校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校本研究随意性大,持续性和实效性不强。一个项目尤其是研究周期较长的重点项目没有安全支撑,得不到按既定方案持续深入推进的保证。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制约因素就是每学年教师的校内外岗位流动。研究人员岗位的不稳定,往往使科研项目频繁废立,研究效果低下,研究进程停滞甚至搁浅,即使能坚持下来也常常出现低水平徘徊或重复的“马拉磨”现象。
  笔者认为,教师的岗位调整是一个不可违因素,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无所作为。在校本研究实践中,建议校长开展一种具有引领效能的“接力式专题培训”。所谓“接力”,指的是两个衔接:一是同一岗位上不同教师之间的科研衔接;二是新旧学年或学期之间的科研衔接。所谓“接力式专题培训”,指的是学年初根据校本研究实施方案,结合上学年科研项目的实际研究进度,制定、印发指导性强的阶段性校本研究指南,对每个校本研究项目的研究概况、进展情况、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指引制定本年度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先组织相关教师对口学习,指导各项目教师依照阶段性校本研究指南,制定出详细可行的阶段性研究计划,之后再进行相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学习培训等“热身”活动,引领教师“非零起跑”。开展这种“接力式专题培训”活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部分新接岗的一线教师对开展校本研究的无措感,使其对校本研究感觉有底气、有目标、有方向、有劲头,从而非常顺畅地跨入校本研究的快车道,使学校科研工作非常顺利地实现热启动,而且有利于“留守岗位”的教师以已有研究实践和成果为起点,持续、深层次地开展校本研究。在基层学校,这一措施对创建有序、高效的校本研究工作新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本研究之后:文本和荣誉是否就是研究之“本”?
  
  虽然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成果的文本化和荣誉的获取并不是校本研究的终结,但客观地说,现实中多数学校却是以此为本、以此为荣的。我们不妨冷静地审视一下,在项目繁多、成果迭出的基层校本研究背后的这样一些问题:第一,在项目结题之后,有的仍然仅仅“种”在原来的“实验田”内,有的束之高阁,没有转化成为教学常规,因此,科研项目的数量、规模与教学效果、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不真正成正比;第二,多数学校和教师往往仅充当了“开发者”的角色,不懂得“拿来”共享,为我所用;第三,有个别学校和教师甚至将科研定向在获取荣誉证书上。由此可见,成果转化率不高,问题解决意识不强,科研价值观扭曲,是校本研究实践中值得注意的盲点。
  笔者认为,提升教育品质才是基层教科研的价值所在。首先,校长要用积极的成果价值观引导校本研究:开展校本研究不是为了验证或者确立某种理论,更不是为了换取荣誉和奖励,而是为了教学问题的解决、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学生的素质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的内涵发展。其次,校长要注重盘活优质教科研成果,力促优质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实现转化应用可以借助于以下途径:一是制定科学可测的成果评审指标,通过组织成果鉴定,给教师开展校本研究以方向和自信;二是定期组织成果评选表彰活动,给教师开展校本研究以激励;三是或者依托校刊、校报、校园网,或者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和成果展示会等,给教师提供交流、推广和共享优质成果的平台,使教师对校本研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四是积极地向校外有影响的教育报刊推介校本研究成果,扩大研究成果的认同度和影响面,提升教师的科研成就感。
  总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实践就是研究,成效就是成果”,这一科研新理念对于校长极为重要。相信,有了校长的关注、引领和参与,基层学校和教师的校本研究定会更具活力,更有实效。□
  (作者单位:彭慧 山东省莱州市教研室教科所,杨振亭 山东省莱州市朱桥镇中心小学)
  编辑 杜 锐
其他文献
如何整合网络文化优势与班级管理工作是网络时代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文化与班级管理整合的三大策略,即与班会课的整合、与班级常规管理的整合
谈论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始终抱这样一种态度:“树大能自直”,随由他去。其实这样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俗话说的好:树不修不材,人不教不仁。由于孩子的个性有差异,有相当的一部分孩子
纽约市作为全美教育改革的“先锋”,其公立教育系统子2007年底摘得旨在鼓励学校教育改革和学生学业进步的全美最高奖项“布洛德奖”。获奖原因之一在于其教育局积极尝试全新的
山西省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是永济市政府为了优化高中教学资源、推动永济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新组建的一所高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18亩,教职工171人,56个教学班,学生总数2680人,是
个人所得税调整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在我国各项税种中占据十分关键位置。个人所得税调整目的是实现对群众收入的二次分配,是我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核心关键,对于维护社会稳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旨在帮助大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大学毕业后更好地服务社会。重庆市永川区现有各类大中专院校30所,师生10.8万人。区科协利用辖区科普资源富集的优势,组建70余支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团队开展“科技下乡”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的科技下乡活动,让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团队闪光的青春在田野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其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大学生服务
回顾研究性学习的历程,剖析研究性学习的现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趋势。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为基础,以“两自一归纳”教学模式为变式,才能减少
以实践工作经验为出发点,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要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指出银行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成本管理对策,旨在最
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和带学生进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中发现,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在部分小学教师中出现的师德问题不容忽视。作为负有培养未来小学合格师资责任的各级师范院校,尤其
当下,随着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的全面启动,标志着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入的阶段。当这一意义深远的教育变革正在逐步推行的时候,针对本次课改,乃至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