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课堂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kao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一切的源泉,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分不开,课程标准注重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体验,总结社会原理,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素养。小学品德与社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生活认知相联系,借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诱发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品德教育。小学教育是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核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起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所以,我们小学教育品德课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水平出发。
  小学教育课程设计应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应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应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三位一体。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材硬性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件,将生活与教材相衔接,帮助学生加深对品德教育课程的理解和认知,进而丰富学生内在精神的需求。
  首先,小学生年龄较小,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思维环节以形象为主,脑海中抽象的道理和概念较为缺乏。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向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小学低段学生正逐步把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逐渐转化为集体意识,自我意识、道德行为观念等。到了小学高段,情感更为稳定,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求日益强烈,道德情感和认知水平也逐渐发展起来。
  小学生生活认知的特点与规律和品德教材螺旋上升的编排形式遥相呼应。小学教育的教学课程与学生的生活认知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要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去设计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要紧紧地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其次,小学教育中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学生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要善于利用课外资源,更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这就要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通过心理活动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来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要讲学生的生活认知和品德课程有效联系,就需要我们的课堂“生活化”。在课堂中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切实体验到小学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就在自己身边,用品德课中的有关内容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思想品德课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应用意识。
  然后,小学教育品德教学中,精彩的导入语是一节课的成功的关键。导语是为学生进入新课所作的铺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 品德课中有时候需要教师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创设生活化空间,把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以便轻松教学,让学生轻松地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
  小学教育中的品德教学与生活分不开,课程取材于生活,就是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活动是品德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作为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课外活动,进而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以此让学生走入生活,观察生活,达到用生活来教育的目的。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建构,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的确,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教育品德教学课堂与生活要有效结合起来,要寄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并不只是一门课程那么简单。生活是道德的载体,学生的道德不是独立于学生的生活之外。在品德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只有基于学生实际生活认知展开教学,才能引发学生发自内心,而并非表面的道德体现,有效运用小学生生活认知,能讓学生在思想上得到道德的升华,在生活行为上更好地受到道德的约束。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品德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道德升华。
其他文献
3—6岁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我们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通过故事引导并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内在动机和欲望,引导幼儿从伴随阅读、纯图片阅读、被动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图文阅读、主动阅读,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故事画面与问题相结合,促进幼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教师,特别是一名藏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藏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对藏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加強对学生学习藏语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
期刊
2014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了,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九大核心素养。而道德与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承“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大部分教师都应该着重思考如何有效提升学习效果,进一步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说,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就是自主学习。只有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进一步更有效开展合作和探究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语文学习质的飞跃。所以,在语文教学新课改的要求下,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期刊
增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教育经费运用效益,是落实科学开展观、办好让人民称心的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根底教育持续安康开展的根本保证,是从源头上预防经济立功,防止国家财富损失的重要措施。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增强教育系统财务管理,谈谈个人的见解和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更要顺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的要求,依照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标准资金运用方向,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各级教
期刊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可以使幼儿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感受或需要,让成人或同伴了解自己,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在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比较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形。也就是幼儿学习发音和口语表达比较关键的时期。但通过与幼儿的接触后发现他们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以下现象:  口语表达能力发展普遍不均衡,有的幼儿
期刊
写作教学在高中教学中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教师的写作教学局限于以应试为目的的写作训练,并不重视学生写作习惯和写作兴趣的培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写作状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英语写作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强调英语写作的实用性,训练其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写作的方法有很多。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范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写作的最好载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用教科书教”
期刊
【摘 要】物理学科比较抽象,新课标实施以来,分配给物理学科的课时又相对减少,加之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使教学中某些探究性的、实践性的环节不能真正落实。缺乏了实践性的物理课堂会显得枯燥,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来谈一谈提高物理课堂趣味性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在物理
期刊
所谓预设是指在高中生物课前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预先设计。生成是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调控,学生出色地提出问题,教师精准地点拨,使学生实现知识、能力和方法上的自我建构。教师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成功地演绎预设与生成?  从教学对象来看,高中学生好奇心强,又具备一定的认知、推断能力,为了引起他们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期刊
学校德育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必要途径,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优先,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教学最重要环节来管理,不断加强对学校德育的领导与德育队伍建设工作,丰富德育建设,努力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学校成为人才全面成长的温馨摇篮,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快乐园地,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机制。  一、农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