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诗歌教学同样也得讲究策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在引导学生对诗歌翻来覆去的诵读和默想之中,能够把描述画面,作为诗歌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一种探究的状态中主动地学习;并能够准确地挖掘诗中“着力点”,小到一个字、词,大到一个句、段,以至于立意布局等等的妙处;教师还可以更巧妙地根据诗歌内容设置“矛盾点” 既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讨论的热情,更能促使学生避免不被别人说服,而在紧张状态下集中精力高效研读文本。
关键词:“切入点”; “着力点” ; “矛盾点”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一直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挖掘文本、解读文本,从而使得我们的课文充满语文味并巧妙地整合“三维目标”。然而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为数不少的“难文”,我想所谓的“难文”,就是让一线的教师感觉无从下手,难以在规定的课时中上完或者难以让一定年龄层次的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例如,在新课标下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由于语言的高度凝练概括,再加上时代的久远,学生总感觉自己是雾里看花,难以琢磨的诗歌本身的思想内涵。
当然,余映潮老师在《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提出了八大“难文浅教”的解决之道,不过笔者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往往可以抓住一些关键“点”,也会让师生在探讨的过程中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可以说不失为诗歌教学中“难文浅教”的化解之道,从而也使得自己的课堂充满机智、充满艺术。
下面就以郭沫若的现代诗《天上的街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诗歌教学中注意的一些“点”上功夫。
一、 找准诗歌教学的“切入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诗歌教学也同样如此,找到一个合适的解读文本突破口,教学起来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得心应手,反之则如老牛拉破车一样举步维艰。
郭沫若这首《天上的街市》写于2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当时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只能借助“天上的街市”表达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然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的中心确实不太容易,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就想找准一个最佳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引向对诗歌内容或者主题的理解。具体切入如下:
师:首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师配乐小提琴《摘星曲》,并范读诗歌。
好,头脑里是不是有一幅画面啦!嗯——,想一想——,
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内容用散文语言复述出来——,大胆举手——呵,这位同学举手了,请你说。
生:夜幕降临了,人间的街市上路灯已经亮起来了,嗯——
生:(不很流畅,但努力克服着不说“嗯”)这时候天上的星星十分明亮,它也出现了,好像是天上街市上的路灯。这时候,我看着天上的星星,我想在这缥缈的空中,一定也有个比人间更繁华的街市。在这个街市上,可能陈列着世界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银河似乎很浅,而且不很宽广,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可能骑着牛儿在天河里面来来往往。我想他们这个时候一定在天街上面闲游。不信,你就看一看天空中那朵流星,我想那可能就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师:好,你等一下。你想象作者这时候站在什么地方?在街上吗?(有感情地提示)“远远的街灯明了……”
生: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如果用“亮了”就体现不出来,用“现了”就能体现出来。
生:天上的星星一直都是亮着的,一直都发出亮光。只是平时是太阳的光芒把它们的光芒掩饰住了,当黑夜来临太阳被地球挡了,这个时候才能看见其它恒星的光芒,所以应该是“现了”而不是“亮了”。
师:(高兴,喜悦地)好!他运用了科学知识。因为星星没有由暗到亮的过程,只有由隐到现的过程,对不对。回答得很好!而且既然称为明星,这儿用“亮了”好不好哇?(生齐答:“不好。”)明星就是亮的嘛,那不是重复了吗?
把诗歌中的画面描述作为解读文章的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要解决这个问题,想不深入文本也难;你解决了这个问题,文章也就能准确破解。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切入点就能轻松地把学生带进文本,启发学生走进内涵丰富、余味无穷的文本世界,去品读,去揣摩,去领悟,从而避免泛阅读,避免在文本的表面滑行。逼着学生开动脑筋,带着问题走进文本,也就自然地增加了一节课上学生的思维长度。
二、 挖掘诗歌教学的“着力点”
所谓着力点是指教学中需要下猛力的地方。挖掘诗歌教学的“着力点”,就是把学生引入细读文本的境界之中,在揣摩玩味字、词、句的过程中,深入去发掘诗歌中饱含着作者对天上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师:这一段讲什么
生1: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师:那你是以怎样的语速读的?
生1:比较慢。
师:为什么读得比较慢?
生1:因为这种想象很浪漫,就读得慢一点好。
师:你觉得哪些词要重读?
生1:“骑着”这个动词要重读,因为这样可以体现出牛郎织女骑牛来往的画面。
师:好,那你再按照你所说的读一遍。
生1: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师:你读得比刚才更好了!还有谁愿意来跟大家分享你的朗读体会?
生2:“我想,那飘渺的空中……”这一段要读得比较温柔,如果读得不温柔就不能表现出“飘渺”。
生3:我补充,诗人还用了两个“定然”就让我们感觉到,这美丽的街市是真的存在的。
生4:我想读最后一节“我想他们此刻……”(众生鼓掌。)前面要读得慢一些,因为是“闲游”,后面可以轻快一些,表现他们很高兴。“朵”字要重读,因为我觉得用得很美。 2.教学方式、方法转变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与“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的应试教育理念相适应的。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 教法和学法的开放性 。
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的开放和学习方法的开放,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于会涉及到外汇的“卖入价”和“卖出价”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第二、从教材的利用者到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当好一堂课的设计者,要学会挖掘素材。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三、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演练法、研讨教学法及情感体验教学法都可以尝试。 第四, 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政治教学体会对新课改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些思考。新课改的大船已启航,广大政治教师们,你能否在这一轮课改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这不仅关系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新课程改革下政治学科能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然面对新课程改革下政治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广大政治教师要善于思考,用新理念新办法来加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454650)
习。并能够准确地挖掘诗中“着力点”,小到一个字、词,大到一个句、段,以至于立意布局等等的妙处。教师还更巧妙地根据诗歌内容设置了“矛盾点” 既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讨论的热情;更能促使学生避免不被别人说服,而在紧张状态下集中精力高效研读文本。
教师机智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感悟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成为知识的成功发现者和探索者,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再现。
当然,每篇课文都有不一样的“点”,可能在很多市面卖的参考书上都没有被挖掘出来,他们就像一个个宝藏等待教师沉浸文本,做足它的“点”上功夫!这不仅让教师自己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同样也能让我们的学生乐上语文。而且如果我们的教师对每一篇文章都能抓住属于自己的“点”,我想肯定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为这种在专业领域深刻体验与执著思考的基础上,对教育本质与教育过程所持有的一种深刻洞察、 精确理解、迅速判断等成熟完善的心智思维品质必然使我们的教师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当然,笔者还认为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正如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言“但是爱好永恒无限的东西,却可以培养我们的心灵,使得它经常欢欣愉悦,不会受到苦恼的侵袭,因此,它最值得我们用全力去追求,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做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精华》 漓江出版社
[2]《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语文教师的智慧》 (王栋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切入点”; “着力点” ; “矛盾点”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一直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挖掘文本、解读文本,从而使得我们的课文充满语文味并巧妙地整合“三维目标”。然而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为数不少的“难文”,我想所谓的“难文”,就是让一线的教师感觉无从下手,难以在规定的课时中上完或者难以让一定年龄层次的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例如,在新课标下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由于语言的高度凝练概括,再加上时代的久远,学生总感觉自己是雾里看花,难以琢磨的诗歌本身的思想内涵。
当然,余映潮老师在《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提出了八大“难文浅教”的解决之道,不过笔者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往往可以抓住一些关键“点”,也会让师生在探讨的过程中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可以说不失为诗歌教学中“难文浅教”的化解之道,从而也使得自己的课堂充满机智、充满艺术。
下面就以郭沫若的现代诗《天上的街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诗歌教学中注意的一些“点”上功夫。
一、 找准诗歌教学的“切入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诗歌教学也同样如此,找到一个合适的解读文本突破口,教学起来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得心应手,反之则如老牛拉破车一样举步维艰。
郭沫若这首《天上的街市》写于2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当时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只能借助“天上的街市”表达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然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的中心确实不太容易,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就想找准一个最佳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引向对诗歌内容或者主题的理解。具体切入如下:
师:首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师配乐小提琴《摘星曲》,并范读诗歌。
好,头脑里是不是有一幅画面啦!嗯——,想一想——,
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内容用散文语言复述出来——,大胆举手——呵,这位同学举手了,请你说。
生:夜幕降临了,人间的街市上路灯已经亮起来了,嗯——
生:(不很流畅,但努力克服着不说“嗯”)这时候天上的星星十分明亮,它也出现了,好像是天上街市上的路灯。这时候,我看着天上的星星,我想在这缥缈的空中,一定也有个比人间更繁华的街市。在这个街市上,可能陈列着世界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银河似乎很浅,而且不很宽广,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可能骑着牛儿在天河里面来来往往。我想他们这个时候一定在天街上面闲游。不信,你就看一看天空中那朵流星,我想那可能就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师:好,你等一下。你想象作者这时候站在什么地方?在街上吗?(有感情地提示)“远远的街灯明了……”
生: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如果用“亮了”就体现不出来,用“现了”就能体现出来。
生:天上的星星一直都是亮着的,一直都发出亮光。只是平时是太阳的光芒把它们的光芒掩饰住了,当黑夜来临太阳被地球挡了,这个时候才能看见其它恒星的光芒,所以应该是“现了”而不是“亮了”。
师:(高兴,喜悦地)好!他运用了科学知识。因为星星没有由暗到亮的过程,只有由隐到现的过程,对不对。回答得很好!而且既然称为明星,这儿用“亮了”好不好哇?(生齐答:“不好。”)明星就是亮的嘛,那不是重复了吗?
把诗歌中的画面描述作为解读文章的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要解决这个问题,想不深入文本也难;你解决了这个问题,文章也就能准确破解。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切入点就能轻松地把学生带进文本,启发学生走进内涵丰富、余味无穷的文本世界,去品读,去揣摩,去领悟,从而避免泛阅读,避免在文本的表面滑行。逼着学生开动脑筋,带着问题走进文本,也就自然地增加了一节课上学生的思维长度。
二、 挖掘诗歌教学的“着力点”
所谓着力点是指教学中需要下猛力的地方。挖掘诗歌教学的“着力点”,就是把学生引入细读文本的境界之中,在揣摩玩味字、词、句的过程中,深入去发掘诗歌中饱含着作者对天上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师:这一段讲什么
生1: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师:那你是以怎样的语速读的?
生1:比较慢。
师:为什么读得比较慢?
生1:因为这种想象很浪漫,就读得慢一点好。
师:你觉得哪些词要重读?
生1:“骑着”这个动词要重读,因为这样可以体现出牛郎织女骑牛来往的画面。
师:好,那你再按照你所说的读一遍。
生1: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师:你读得比刚才更好了!还有谁愿意来跟大家分享你的朗读体会?
生2:“我想,那飘渺的空中……”这一段要读得比较温柔,如果读得不温柔就不能表现出“飘渺”。
生3:我补充,诗人还用了两个“定然”就让我们感觉到,这美丽的街市是真的存在的。
生4:我想读最后一节“我想他们此刻……”(众生鼓掌。)前面要读得慢一些,因为是“闲游”,后面可以轻快一些,表现他们很高兴。“朵”字要重读,因为我觉得用得很美。 2.教学方式、方法转变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与“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的应试教育理念相适应的。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 教法和学法的开放性 。
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的开放和学习方法的开放,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于会涉及到外汇的“卖入价”和“卖出价”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第二、从教材的利用者到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当好一堂课的设计者,要学会挖掘素材。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三、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演练法、研讨教学法及情感体验教学法都可以尝试。 第四, 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政治教学体会对新课改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些思考。新课改的大船已启航,广大政治教师们,你能否在这一轮课改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这不仅关系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新课程改革下政治学科能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然面对新课程改革下政治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广大政治教师要善于思考,用新理念新办法来加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454650)
习。并能够准确地挖掘诗中“着力点”,小到一个字、词,大到一个句、段,以至于立意布局等等的妙处。教师还更巧妙地根据诗歌内容设置了“矛盾点” 既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讨论的热情;更能促使学生避免不被别人说服,而在紧张状态下集中精力高效研读文本。
教师机智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感悟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成为知识的成功发现者和探索者,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再现。
当然,每篇课文都有不一样的“点”,可能在很多市面卖的参考书上都没有被挖掘出来,他们就像一个个宝藏等待教师沉浸文本,做足它的“点”上功夫!这不仅让教师自己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同样也能让我们的学生乐上语文。而且如果我们的教师对每一篇文章都能抓住属于自己的“点”,我想肯定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为这种在专业领域深刻体验与执著思考的基础上,对教育本质与教育过程所持有的一种深刻洞察、 精确理解、迅速判断等成熟完善的心智思维品质必然使我们的教师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当然,笔者还认为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正如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言“但是爱好永恒无限的东西,却可以培养我们的心灵,使得它经常欢欣愉悦,不会受到苦恼的侵袭,因此,它最值得我们用全力去追求,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做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精华》 漓江出版社
[2]《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语文教师的智慧》 (王栋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