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如何避免和预防体育训练中发生运动性猝死事件,是摆在每名从事组织体育训练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此对其进行浅析,为广大组训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体育训练;预防;运动性猝死
最近几年,全国掀起了跑马拉松热潮,有全民马拉松的趋势,在进行马拉松比赛期间运动性猝死事件的报道频频出现。在训练这块净土也不安宁,体育训练猝死也实有发生。运动性猝死相对于其他运动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并不高,但由于发生时间极短,不易抢救,死亡率极高,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训练。它也是最严重的运动医学问题之一。所以训练中如何预防和避免运动性猝死显得尤为重要。
运动性猝死,指的是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突然死亡,症状发生30秒内的死亡称为即刻死。依据相关专业人士研究在运动猝死病例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都有器质性疾病存在,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占70%~80%,其次是中暑、脑血管病、药物滥用等。据有关资料统计,运动性猝死发生率极低,大约是每年二十五万分之一,其中,男性猝死率大大高于女性,非运动员高于专业运动员。发生人群在我国最多的是30岁以下,其中又主要集中在15到20岁这个年龄段。
一、 体育训练中发生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一) 内在因素
参训人员患有心血管结构和器质性心脏疾病。从运动性猝死病例中可以看出猝死原因主要以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心源性病为主。其次,缺乏科学训练,导致运动训练过度。据报道,在对运动性猝死病例进行尸解中发现猝死人员没有任何身体异常和器质性心脏病变,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超负荷强度的运动,致使血液循环系统满足不了运动人体所需,出现急性缺血,导致脑血中断和心脏停搏,造成脑猝死和心脏猝死。
(二) 外在原因
1. 绝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后或在校大学生,他们或多或少都受到现在教育模式的影响,据了解90%以上的参考人员反映中学没有上过几节体育课,更不说系统的锻炼了,高中生活都是一切为了高考,到了部队进行大强度体育训练,在训练中出现猝死就不足为奇了。
2. 在进行体检时,地方部队为了完成任务、家长和参军人员怀着侥幸心理出现军检舞弊和隐瞒病情病史,导致一些有隐性疾病的人送到部队,造成体育训练中发生猝死现象。
3. 国民素质的整体下降。
4. 组训人员在进行大强度体育训练前,没有准确地了解和调查受训人员的身体状况的变化情况。
二、 病发症状
有的猝死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出现。有的在发病前,受训人员会出现3到5分钟胸闷,会伴有短时的心绞痛,或者感觉咽部咽东西困难,有些人会伴有出汗。容易判断的症状是头晕、气急、心动过速、胸闷、心慌、浑身无力、呼吸异常困难等情况。会有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影响受训人员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昏厥、血压下降、心律紊乱,惊厥抽搐、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等情况。
三、 预防措施
对于训练场上出现运动性猝死,由于现场条件和时间的影响,现地抢救难,待医生设备赶到时已经错过救治时机,很难成功,再加之猝死的发病病程短、进展快极易出现亡人事故。所以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为了杜绝和减少在体育训练中出现运动性猝死应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一) 每年把好体检第一关
每年应该严格地执行体检制度,建立建全每名官兵的健康档案。每年例行体检时要特别强调既往病史栏、遗传病史栏的填写,强调其利害关系,要求官兵如实填写。对于有些不易发现有隐性疾病的官兵和不愿将自己病情告诉战友和干部的官兵,这就加大了工作难度,组织者随时要与其领导和战友以及基层卫生员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参训人员的身体状况。
(二) 培养官兵养成自我诊断的习惯
应当每年专门组织官兵对运动醫学常识学习,使每名官兵了解和掌握常见运动训练对身体改变的正常情况以及常见训练病症的判断,使其养成日常自我判定诊断的习惯。平日组训人员应当注意掌握科学施训,循序渐进的原则,训前强调准备活动充分,训中注意把控好训练强度和负荷,调节好训练情绪,训后整理活动不能省。
(三) 组训人员组训时要有安全告示
体育训练的组织者在编写教案时,要把训练安全要求落实到教案中,训练时要告知安全要求。明确不能参加此项训练的禁忌症,切不可轻视,并要求官兵及时如实汇报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醒官兵不要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参加大强度体育训练引起过热性等恶性刺激,避免有慢性病病史和隐瞒心脏疾病的官兵参加训练,避免其超负荷工作和运动。从源头上控制诱发病因。
(四) 加强行政管理
加强行政管理,确保每天的1.5小时体能训练落到实处,不断地提高受训人员的身体素质,以满足后期大强度的体育训练需要。通过管理教育帮助官兵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尽量避免发生突击式的训练、学习。引导其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学习、工作中产生的压力感,避免悲剧的发生。
(五) 养成科学地锻炼身体习惯,倡导终身锻炼的意识
掌握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原则,以及训练前中后的注意事项。强调锻炼贵在经常、贵在坚持,不能一口吃出个大胖子,要注重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训练强度的原则。特别要强调体育训练要经常实施,不能平时不怎么训练,临考核前突击式训练,这样容易产生心理负担,也容易由于训练的不科学和不系统,突然地大强度训练造成身体超负荷运转而导致意外的发生。
十九大以来部队在谋强度的实战化体育训练全面铺开,在这种情况下要特别地重视预防运动猝死的发生。要加强管理,加强宣传,加强监督有效地避免猝死现象的发生,共同构建安全、紧张、活泼的训练氛围。
参考文献:
[1]徐昕,唐培,李之俊,等.我国运动猝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31.
[2]唐培.运动猝死[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0:9(1):31 233.
作者简介:
杨胜龙,四川省成都市,警官学院军事体育教研室。
关键词:体育训练;预防;运动性猝死
最近几年,全国掀起了跑马拉松热潮,有全民马拉松的趋势,在进行马拉松比赛期间运动性猝死事件的报道频频出现。在训练这块净土也不安宁,体育训练猝死也实有发生。运动性猝死相对于其他运动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并不高,但由于发生时间极短,不易抢救,死亡率极高,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训练。它也是最严重的运动医学问题之一。所以训练中如何预防和避免运动性猝死显得尤为重要。
运动性猝死,指的是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突然死亡,症状发生30秒内的死亡称为即刻死。依据相关专业人士研究在运动猝死病例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都有器质性疾病存在,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占70%~80%,其次是中暑、脑血管病、药物滥用等。据有关资料统计,运动性猝死发生率极低,大约是每年二十五万分之一,其中,男性猝死率大大高于女性,非运动员高于专业运动员。发生人群在我国最多的是30岁以下,其中又主要集中在15到20岁这个年龄段。
一、 体育训练中发生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一) 内在因素
参训人员患有心血管结构和器质性心脏疾病。从运动性猝死病例中可以看出猝死原因主要以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心源性病为主。其次,缺乏科学训练,导致运动训练过度。据报道,在对运动性猝死病例进行尸解中发现猝死人员没有任何身体异常和器质性心脏病变,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超负荷强度的运动,致使血液循环系统满足不了运动人体所需,出现急性缺血,导致脑血中断和心脏停搏,造成脑猝死和心脏猝死。
(二) 外在原因
1. 绝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后或在校大学生,他们或多或少都受到现在教育模式的影响,据了解90%以上的参考人员反映中学没有上过几节体育课,更不说系统的锻炼了,高中生活都是一切为了高考,到了部队进行大强度体育训练,在训练中出现猝死就不足为奇了。
2. 在进行体检时,地方部队为了完成任务、家长和参军人员怀着侥幸心理出现军检舞弊和隐瞒病情病史,导致一些有隐性疾病的人送到部队,造成体育训练中发生猝死现象。
3. 国民素质的整体下降。
4. 组训人员在进行大强度体育训练前,没有准确地了解和调查受训人员的身体状况的变化情况。
二、 病发症状
有的猝死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出现。有的在发病前,受训人员会出现3到5分钟胸闷,会伴有短时的心绞痛,或者感觉咽部咽东西困难,有些人会伴有出汗。容易判断的症状是头晕、气急、心动过速、胸闷、心慌、浑身无力、呼吸异常困难等情况。会有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影响受训人员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昏厥、血压下降、心律紊乱,惊厥抽搐、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等情况。
三、 预防措施
对于训练场上出现运动性猝死,由于现场条件和时间的影响,现地抢救难,待医生设备赶到时已经错过救治时机,很难成功,再加之猝死的发病病程短、进展快极易出现亡人事故。所以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为了杜绝和减少在体育训练中出现运动性猝死应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一) 每年把好体检第一关
每年应该严格地执行体检制度,建立建全每名官兵的健康档案。每年例行体检时要特别强调既往病史栏、遗传病史栏的填写,强调其利害关系,要求官兵如实填写。对于有些不易发现有隐性疾病的官兵和不愿将自己病情告诉战友和干部的官兵,这就加大了工作难度,组织者随时要与其领导和战友以及基层卫生员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参训人员的身体状况。
(二) 培养官兵养成自我诊断的习惯
应当每年专门组织官兵对运动醫学常识学习,使每名官兵了解和掌握常见运动训练对身体改变的正常情况以及常见训练病症的判断,使其养成日常自我判定诊断的习惯。平日组训人员应当注意掌握科学施训,循序渐进的原则,训前强调准备活动充分,训中注意把控好训练强度和负荷,调节好训练情绪,训后整理活动不能省。
(三) 组训人员组训时要有安全告示
体育训练的组织者在编写教案时,要把训练安全要求落实到教案中,训练时要告知安全要求。明确不能参加此项训练的禁忌症,切不可轻视,并要求官兵及时如实汇报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醒官兵不要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参加大强度体育训练引起过热性等恶性刺激,避免有慢性病病史和隐瞒心脏疾病的官兵参加训练,避免其超负荷工作和运动。从源头上控制诱发病因。
(四) 加强行政管理
加强行政管理,确保每天的1.5小时体能训练落到实处,不断地提高受训人员的身体素质,以满足后期大强度的体育训练需要。通过管理教育帮助官兵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尽量避免发生突击式的训练、学习。引导其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学习、工作中产生的压力感,避免悲剧的发生。
(五) 养成科学地锻炼身体习惯,倡导终身锻炼的意识
掌握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原则,以及训练前中后的注意事项。强调锻炼贵在经常、贵在坚持,不能一口吃出个大胖子,要注重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训练强度的原则。特别要强调体育训练要经常实施,不能平时不怎么训练,临考核前突击式训练,这样容易产生心理负担,也容易由于训练的不科学和不系统,突然地大强度训练造成身体超负荷运转而导致意外的发生。
十九大以来部队在谋强度的实战化体育训练全面铺开,在这种情况下要特别地重视预防运动猝死的发生。要加强管理,加强宣传,加强监督有效地避免猝死现象的发生,共同构建安全、紧张、活泼的训练氛围。
参考文献:
[1]徐昕,唐培,李之俊,等.我国运动猝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31.
[2]唐培.运动猝死[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0:9(1):31 233.
作者简介:
杨胜龙,四川省成都市,警官学院军事体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