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提出
主动学习作为学前育儿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对儿童终身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主动学习者选择参与符合其当前兴趣,能让其体会到控制成功和与能力的活动,这是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动机。
然而,在小班如何做到主动学习,促进幼儿有效学习,促进幼儿的品质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在自然角中开展《我的小鱼朋友》活动中,我们在策略中进行着尝试,有效的支持了幼儿的主动学习。
二、概念界定
“自主”是带有幼儿主观意识,在兴趣的吸引下,幼儿自发地进行观察、思考。
“探究”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以幼儿关注的问题为中心,在观察与思考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为什么”,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为解开谜底答案而进行的实践探究活动。
三、实践方法
针对此研究,本文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实践研究法,目的在于通过不同策略支持与观察,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四、实践研究操作及幼儿表现
(一)关注兴趣与需要,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1.倾听幼儿的想法,捕捉幼儿的兴趣
小班的孩子对什么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但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和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能够清晰全面的了解幼儿的兴趣,发现幼儿的多种问题,我们给予了幼儿充分表达发现的机会。
我们在分享快乐假期中发现,很多爸爸妈妈都带着孩子们出去旅游,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海洋馆这一行程,在海洋馆的游览中,我们的孩子也获得了很多的收获,他们见到了各种各样的鱼,同时还对鱼产生了很多问题。
2.梳理原有经验,分析幼儿现状
幼儿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关注的问题涉及了不同的核心问题。比如,孩子们关注的小鱼的大小、鲨鱼的牙齿、颜色等,都是关于小鱼的表面特征的。孩子们提到的给金鱼喂奶,大鱼吃小鱼,小鱼一群一群的游,大鱼一条一条的游,这些都是关于鱼类的生活习性的。我们将问题进行了分类和整合,并绘制思维导图,使幼儿的问题更加清晰。
从思维导图中,我们看到幼儿关注讨论最多的恰恰聚焦在了关键经验中的典型特征与生活习性上。这为教师更好帮助幼儿主动学习与深入开展提供了依据。
(二)注重问题解决,聚焦关键经验
幼儿的思维主要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表象,抽象的逻辑思考对于小班幼儿比较困难,但是在幼儿早期就已经出现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非常喜欢探索和思考等探究性的活动。他们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和当前观察到的事实,对自然现象作出自己的判断,幼儿科学探究的实质就是通过他们的感官观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因此,我们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注重问题解决,来聚焦关键经验。
1.投放多种小鱼,满足多样性探究
围绕孩子们有关小鱼多样性以及小鱼的外形特征的问题,我们通过饲养多种外形特点不同的小鱼来支持幼儿进行主动探究。我们在教室内投放了多个水族箱,并分别饲养了几种小鱼,这里面有鹦鹉鱼、锦鲤、孔雀鱼、蓝鲨、红草鲫、斑马鱼、时间鱼、以及各种眼睛的金鱼和各种各样的清道夫。
2.有效的引导,支持典型特征的探究
在饲养小鱼的活动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都越来越强了,但是当遇到一些问题时,我们进行有效的支持与引导,支持幼儿关于典型特征的探究。
(三)关注生活,有效迁移
幼儿的学习源于生活,他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很多问题,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答案,当然最终他们会把获得的各种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
伴随着饲养小鱼的活动逐步开展,幼儿对与小鱼的关爱也越发深入了,观察更加仔细,问题也越来越多了。它们不仅喜欢照顾小鱼,在饲养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照顾小鱼的方法。小鱼已经成为幼儿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1.给小鱼搬家——情感迁移
班上的鱼缸有大有小,小魚的小家经常会变的浑浊,甚至很多小鱼陆续死去,看到这一场景,孩子们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
“你们看大缸里的小鱼就没有死”,“大鱼缸也不用经常换水”,这是为什么?
有的小朋友说:“大鱼缸里有氧气。”
“什么是氧气?”
“你看,就是鱼缸里的那些小泡泡。”
有的说:“大鱼缸里更宽敞。”
有的说:“大鱼缸里有根长长的管子,能伸到最下面,可以清除鱼的便便。”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给小鱼搬家”,搬进大大的房子里去。
我们要让小鱼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长大。孩子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将一条条小鱼搬进了宽敞的大鱼缸,看着小鱼自由自在地畅游,孩子们都开心极了。这样一来,孩子们观察小鱼也更加清楚了。
2.生活的迁移
孩子们坐在一起玩比手劲的游戏,小朋友们互相捏着同伴的胳膊、手腕、小手,突然一名幼儿说:“你捏到我的骨头了”,这时小朋友们都关注到了“骨头”这个关键词,纷纷在自己的身上探索着自己的骨骼,这时Amy说:“小鱼也有骨头,你们知道吗?”这一下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有的说:“你说的不对,鱼有刺,没骨头。”有的说:“鱼刺就是骨头。”有的说:“只有大鲨鱼才有骨头,小鱼没有骨头。”那么鱼究竟有没有骨头呢?我们开始了深度的探究,这次的探究我们选择了需要互动。
探究方法一:回家吃一顿鱼,找一找鱼有没有骨头。探究方法二:上网查资料,验证自己的猜测。探究方法三:找到一本介绍鱼的身体的书,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一个周末,我们的班级群里热闹非凡,餐桌上的鱼骨,网上找到的图片,认真阅读的父子俩,纷纷展示着自己的验证结果,“原来鱼的刺就是骨骼,不同的鱼的骨骼是不一样的。”“鲨鱼有骨骼,小鱼也有。”……
通过在生活中寻找答案,我们发现原来小鱼的骨骼长得都不一样,带鱼的骨骼就像小梳子,一排整整齐齐的,多宝鱼的骨骼也是一根一根整整齐齐的,可是很粗很硬,这些骨骼整齐又比较硬的鱼也是孩子们经常吃的鱼,可是草鱼的骨骼就不一样了,草鱼的刺很细小、乱乱的,所以,一般爸爸妈妈都不会给孩子们吃草鱼。
经过了一系列的尝试和体验,幼儿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更加浓厚。在兴趣的基础上,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使得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在玩中学,在饲养中发现问题,在观察中获得发现,并初步的尝试将科学探究与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主动学习作为学前育儿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对儿童终身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主动学习者选择参与符合其当前兴趣,能让其体会到控制成功和与能力的活动,这是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动机。
然而,在小班如何做到主动学习,促进幼儿有效学习,促进幼儿的品质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在自然角中开展《我的小鱼朋友》活动中,我们在策略中进行着尝试,有效的支持了幼儿的主动学习。
二、概念界定
“自主”是带有幼儿主观意识,在兴趣的吸引下,幼儿自发地进行观察、思考。
“探究”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以幼儿关注的问题为中心,在观察与思考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为什么”,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为解开谜底答案而进行的实践探究活动。
三、实践方法
针对此研究,本文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实践研究法,目的在于通过不同策略支持与观察,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四、实践研究操作及幼儿表现
(一)关注兴趣与需要,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1.倾听幼儿的想法,捕捉幼儿的兴趣
小班的孩子对什么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但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和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能够清晰全面的了解幼儿的兴趣,发现幼儿的多种问题,我们给予了幼儿充分表达发现的机会。
我们在分享快乐假期中发现,很多爸爸妈妈都带着孩子们出去旅游,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海洋馆这一行程,在海洋馆的游览中,我们的孩子也获得了很多的收获,他们见到了各种各样的鱼,同时还对鱼产生了很多问题。
2.梳理原有经验,分析幼儿现状
幼儿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关注的问题涉及了不同的核心问题。比如,孩子们关注的小鱼的大小、鲨鱼的牙齿、颜色等,都是关于小鱼的表面特征的。孩子们提到的给金鱼喂奶,大鱼吃小鱼,小鱼一群一群的游,大鱼一条一条的游,这些都是关于鱼类的生活习性的。我们将问题进行了分类和整合,并绘制思维导图,使幼儿的问题更加清晰。
从思维导图中,我们看到幼儿关注讨论最多的恰恰聚焦在了关键经验中的典型特征与生活习性上。这为教师更好帮助幼儿主动学习与深入开展提供了依据。
(二)注重问题解决,聚焦关键经验
幼儿的思维主要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表象,抽象的逻辑思考对于小班幼儿比较困难,但是在幼儿早期就已经出现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非常喜欢探索和思考等探究性的活动。他们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和当前观察到的事实,对自然现象作出自己的判断,幼儿科学探究的实质就是通过他们的感官观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因此,我们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注重问题解决,来聚焦关键经验。
1.投放多种小鱼,满足多样性探究
围绕孩子们有关小鱼多样性以及小鱼的外形特征的问题,我们通过饲养多种外形特点不同的小鱼来支持幼儿进行主动探究。我们在教室内投放了多个水族箱,并分别饲养了几种小鱼,这里面有鹦鹉鱼、锦鲤、孔雀鱼、蓝鲨、红草鲫、斑马鱼、时间鱼、以及各种眼睛的金鱼和各种各样的清道夫。
2.有效的引导,支持典型特征的探究
在饲养小鱼的活动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都越来越强了,但是当遇到一些问题时,我们进行有效的支持与引导,支持幼儿关于典型特征的探究。
(三)关注生活,有效迁移
幼儿的学习源于生活,他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很多问题,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答案,当然最终他们会把获得的各种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
伴随着饲养小鱼的活动逐步开展,幼儿对与小鱼的关爱也越发深入了,观察更加仔细,问题也越来越多了。它们不仅喜欢照顾小鱼,在饲养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照顾小鱼的方法。小鱼已经成为幼儿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1.给小鱼搬家——情感迁移
班上的鱼缸有大有小,小魚的小家经常会变的浑浊,甚至很多小鱼陆续死去,看到这一场景,孩子们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
“你们看大缸里的小鱼就没有死”,“大鱼缸也不用经常换水”,这是为什么?
有的小朋友说:“大鱼缸里有氧气。”
“什么是氧气?”
“你看,就是鱼缸里的那些小泡泡。”
有的说:“大鱼缸里更宽敞。”
有的说:“大鱼缸里有根长长的管子,能伸到最下面,可以清除鱼的便便。”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给小鱼搬家”,搬进大大的房子里去。
我们要让小鱼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长大。孩子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将一条条小鱼搬进了宽敞的大鱼缸,看着小鱼自由自在地畅游,孩子们都开心极了。这样一来,孩子们观察小鱼也更加清楚了。
2.生活的迁移
孩子们坐在一起玩比手劲的游戏,小朋友们互相捏着同伴的胳膊、手腕、小手,突然一名幼儿说:“你捏到我的骨头了”,这时小朋友们都关注到了“骨头”这个关键词,纷纷在自己的身上探索着自己的骨骼,这时Amy说:“小鱼也有骨头,你们知道吗?”这一下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有的说:“你说的不对,鱼有刺,没骨头。”有的说:“鱼刺就是骨头。”有的说:“只有大鲨鱼才有骨头,小鱼没有骨头。”那么鱼究竟有没有骨头呢?我们开始了深度的探究,这次的探究我们选择了需要互动。
探究方法一:回家吃一顿鱼,找一找鱼有没有骨头。探究方法二:上网查资料,验证自己的猜测。探究方法三:找到一本介绍鱼的身体的书,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一个周末,我们的班级群里热闹非凡,餐桌上的鱼骨,网上找到的图片,认真阅读的父子俩,纷纷展示着自己的验证结果,“原来鱼的刺就是骨骼,不同的鱼的骨骼是不一样的。”“鲨鱼有骨骼,小鱼也有。”……
通过在生活中寻找答案,我们发现原来小鱼的骨骼长得都不一样,带鱼的骨骼就像小梳子,一排整整齐齐的,多宝鱼的骨骼也是一根一根整整齐齐的,可是很粗很硬,这些骨骼整齐又比较硬的鱼也是孩子们经常吃的鱼,可是草鱼的骨骼就不一样了,草鱼的刺很细小、乱乱的,所以,一般爸爸妈妈都不会给孩子们吃草鱼。
经过了一系列的尝试和体验,幼儿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更加浓厚。在兴趣的基础上,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使得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在玩中学,在饲养中发现问题,在观察中获得发现,并初步的尝试将科学探究与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