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国际安全对话机制的进程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参与国际安全对话机制的步伐迈得很大也很快。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中国几乎参加了亚太地区除军事联盟外所有的安全对话机制,全球的对话机制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参与。在此基础上,中国还积极推动构建了一些新的对话机制。我觉得,中国以全面参与、深度拓展和主动构建为途径,已经充分地融入到国际上现有的各种安全对话机制之中,并成为未来新对话机制的积极构建者。
  中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对话机制呢?
  一是全球化时代使主权国家的利益深度交织,降低了国与国之间利益的零和性,增加了共赢性。共同安全利益早已超越国界,互相交织;共同安全威胁上升,特别是诸如生态环境与气候问题、恐怖主义、跨国犯罪、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海盗对国际航线的威胁,核安全隐患等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都具有跨国性质。不符合中国利益的,也不符合其它国家的利益。符合中国利益的,也符合地区国家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如果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国家外交的原始动力,中国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国际安全对话与合作的外交行为,符合其追求自身利益的基本逻辑。
  二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中国对自身的定位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是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发生的。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认识到、并自豪于自己的能力。世界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并惊诧于中国的能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际作用有了新的期待,除了有“中国威胁论”,还有“中国责任论”,就是要求中国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等等。中国对自己的国际角色也有了新的想象。中国参与各种各样的国际对话或者国际活动的意识、主动性、责任感都今非昔比。我一直在军队工作,亲眼目睹军队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军队不断增长的自信,以及渴望走出国门、承担更多国际义务的愿望。
  三是中国在其外交实践中,也深切感受到在现存国际话语体系中还处于弱势。话语权的缺失增加了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时的挫败感和压迫感。比如中国在一些大规模的国际对话会中,有遭受围攻和打压的感觉。对类似情况,我们首先应抱之以平常之心,视其为“成长的烦恼”的一部分;同时也要发大声,讲正理,扩大中国的话语空间。
  中国参与国际安全对话,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坚持不结盟原则,把重点放在共同利益和最广泛的合作上面,不针对第三方;对话的目标是澄清立场、积累互信、避免冲突、探索合作途径;对话要以周边和亚太地区为重点,在已有平台中发挥更大作用,并着力打造一些新的平台。
  具体讲,首先要全面参与全球性安全对话、特别是联合国主导的对话机制,包括军控裁军领域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机制下的相关安全合作与对话;核安全峰会机制;反恐领域的对话;联合国举办的世界气候大会等。其次,对话的重点始终放在亚太和周边,参加所有(非同盟性质的)地区安全对话机制,如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解决阿富汗问题的伊斯坦布尔进程,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谈判。中国军队也参加了西太平洋海军论坛、亚太陆军领导人会议、香格里拉对话会、雅加达国际防务对话、首尔防务对话、莫斯科防务对话、独联体防务对话等不同层次的合作对话机制。第三,拓展现有安全对话机制的内容,主动创办新的对话平台。如2004年中国倡导创立了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中的安全政策会议,成为该论坛国防官员参与级别最高的对话机制。此外,中国军队也创立了中国东盟防务与安全对话(10 1)、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非传统安全合作论坛、东盟地区论坛武装部队参与国际救灾法律规程建设研讨会等。最后,中国也在主导构建地区安全对话机制,比较典型的有: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机制下的安全对话机制、已经成功举办三届的清华大学“世界和平论坛”。而军队也有“香山论坛”,已经成功举办四届,今年马上要召开第五届。
  中国参与国际安全对话的过程,也是融入现行国际体制的过程。但参与本身就是对国际体制的影响和改变。用百家老师的话,就是“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或者“改变自己,也改变世界”。
  安全对话的场所是一个国际舞台,亮相的频率和规格决定台面的大小和话语权的多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未来参与国际安全对话应会逐步提高出席频度和规格。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应该多支持发展中国家举办的安全论坛,为其撑腰打气。在国际上发声,既要学会运用国际话语体系,也要着力形成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习主席多次出访使用了很多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如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等。有时,我们的发言稿写得很“中国式”,甚至把中国官场的大话空话套话搬到国际场合,让听众难以入耳更难以入心,文风中不好的一面千万不能“发扬光大”到国际上去。
其他文献
中国和中东地区均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部落至国家的过渡,尤其以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天下为最早。印度的情况有所不同,王权始终服从婆罗门的律法,但后者却从未要求自己的绝对权力。笔者在本文中将讨论最后一个重要文明圈——欧洲政治制度的形成。与今天不论是价值观还是实力均占世界统治地位不同,欧洲形成现代国家的时间其实非常晚,甚至到了公元第二个千年初期,西欧各国依旧缺乏严密的官僚制度,更未形成权力绝对集中的专制制度
2013年5月25日,借访问缅甸之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携夫人和随行人员来到位于仰光远郊的“缅甸日本人墓地”,为二战期间战死的日本军人 “慰灵”、“镇魂”。他们参拜的是位于墓地中央的标志性建筑——“缅甸和平纪念碑”。该碑于1981年由日本政府在当时的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协助下建造而成。碑上刻有:“缅怀那场战争在缅甸战场上战死的人们,我们怀着和平之念,把其作为日本与缅甸友好的象征,建立此碑。”实际
2011年的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一些难以预测的事件频发,给了我们许多新的启示。一方面,西亚北非出现了多米诺式的非民主方式的政权更迭;另一方面,东亚局势与2010年相比则出现明显缓和。西亚北非与东亚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是现象,那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我认为,当今世界有两大潮流,与国际局势的变化有本质的关联性。  一大潮流是和平的多边主义。它是指各国之间通过多国机制、多国协调、外交对话、国际合
7月7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世界和平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主题为“各方共赢:和平、安全、合作”,各方贤达齐聚清华,探讨了这一攸关当今世界前途命运和各国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课题。  尚在此次会议筹备阶段,即有来自学界和媒体的不同猜想:在论题设定的相关领域下,此论坛的规格之大、层次之高前所未有。或可比肩财经界之博鳌论坛、又或者直追
每天读到国内新闻,看到祖国反贪有力,听到祖国响起通过完善法制来根除腐败的号角,备感欣慰。那么欧洲国家是否就没有腐败?完善法制是否就是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几个月前我在荷兰的海滩上认识了一位荷兰绿党支部的领袖。在省议员选举之前,正值青蛙产卵之际,他带领男女老少十几人,在海边的灌木丛里帮助母蛙横穿车水马龙的街道,安全抵达生小蝌蚪的河岸。我私下琢磨,这是绿党作秀拉选票的举动吧?猜测
4月初在伦敦举行的G20峰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源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平会议。通过这次会议,欧洲各主要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混战局面,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1776年爆发了美国革命,经过七年的独立战争,美国和英国于1783年在巴黎签订了和平条约,英国承认美国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地位。这一变革的重大意义,在当时还没有完全显现
时间匆匆。转眼间,来澳工作已整整三年。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同时也是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成立15周年。  15年间,澳门特区在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经历了沧桑巨变,昔日的边陲小镇,今已成为繁花似锦的国际都市。“一国两制”事业在澳门取得长足进展,特区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与日俱增。  外交公署与特区政府同一天诞生。这既是国家恢复行使主权的象征,更是落实澳门基本法的重要举措。我们的基本职能是
一年前的6月7日至8日,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安纳伯格庄园举行历史性的会晤,达成共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战略共识。一年后的今天,回顾中美关系的发展,共识是否巩固、诚信是否建立、新阶段是否真正开启?问号画在心里,忧虑写在笔端。  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失信的“七宗罪”  过去一年,中美保持着密切的高层交往,华盛顿高层接过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法,美国军方也对在“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
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知道,卡鱼刺的感觉是最糟糕的:小小一根鱼刺,能毁了你面对一桌盛筵的食欲。眼下的朝鲜半岛局势差不多也是这样:所谓“盛筵”就是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朝韩会谈,而“鱼刺”则是当事双方面对“级别问题”表现出来的固执劲儿。  朝韩会谈会卡上“鱼刺”原本是谁也没有料到的,正像这次会谈来得突然一样:6月6日,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提议,以“6.15共同宣言”签署13周年为契机,为恢复开城工业园区正
“亲爱的朋友们,我想感谢所有选择我来领导人民运动联盟(UMP)的成员。此次投票意义深远,它是对两年来内部争吵和分歧的最好回应。”11月29日,法国前总统、传统右翼政治领袖萨科齐在他的“脸谱网”账户上这样写道,一如之前的高调与张扬。这一天,59岁的萨科齐在法国在野党人民运动联盟主席选举中,毫无悬念地在第一轮胜出。  但对萨科齐来说,这个胜利无论如何算不上是什么辉煌。早在2004年,他就当选UMP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