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之一,与教育的其他方式相比,家庭德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具体表现在:家庭教育职责的天然不可回避性与道德观念的奠基性,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道德价值传递性,家庭教育关系的特殊情感性与道德行为示范性,家庭教育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与道德指导的针对性。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对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家庭德育 家庭教育
所谓“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进行的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基础,是塑造人们灵魂的第一个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德育教育的基础之上的。
在孩子成長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特殊职能作用。家庭德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是学校和社会德育所不能替代的它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一、家庭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条件
家庭德育的好坏总是和社会息息相连与国家命运今明相连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忽视了它,就会失去精神的动力和战斗意识。因此,家庭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家庭是社会的基层组织,人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之中,如果把所有的家庭都动员起来,自觉地继承年轻一代品德教育的重任,那么,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都落到了实处,每个家庭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摇篮,每个青少年儿童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从家庭德育的普遍性来看,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教育组织机构所望尘莫及的。
二、家庭德育是奠定孩子品德的必要基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无可选择的第一任教师。一个孩子从降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德育在培养孩子的品德基础方面,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都难有的作用,孩子从家庭成员之间的道德、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关系,成人之间的关系,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中逐渐形成善与恶、真与假、好与坏、是与非的最初概念,学会了如何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知道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等等。从某种意义讲,将决定儿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正如马卡连柯所说: “主要的教育基础是在五岁以前奠定的,你们在五岁以前所做的一切,等于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的工作。”可见要想培养出一代新人,就必须加强家庭德育,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否则,我们就不得不以加倍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再教育。
三、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
家长在儿童入学前,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但一旦入学以后,不少家长就如释重负似的将教育的责任全部转加到教师的身上,这是十分错误的。诚然,学校作为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专门育人场所,又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起主导作用。但它仍需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更快地提高教育质量。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也无法与父母相比,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德育如果得不到家庭的支持、配合和强化,是难以起到有效作用的。有一次,我对参加夏令营活动的五十多名三好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家长除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能与学校配合,成为学校德育的得力助手。所以说,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或者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
四、家庭德育在教育孩子时有一定的灵活性
家庭德育不像学校德育那样有比较系统的教材和相对稳定的场所,而是通过生活中或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利用每个可利用的机会,向孩子灌输道德观念提高道德判断力。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和训练道德行为。比如,吃饭时孩子丢饭粒,家长就教育他们爱惜劳动成果,孩子穿上心衣服,就教育他们爱护衣服,注意卫生,孩子考试得到好成绩,就教育他们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等。再如古时孟子母亲用断机杼的道理教育孟子要好好学习。因此说,家庭德育要抓住日常时机,灵活地进行施教,使孩子能更好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光养.小学生家庭德育优化策略研究[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
关键词:家庭德育 家庭教育
所谓“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进行的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基础,是塑造人们灵魂的第一个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德育教育的基础之上的。
在孩子成長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特殊职能作用。家庭德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是学校和社会德育所不能替代的它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一、家庭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条件
家庭德育的好坏总是和社会息息相连与国家命运今明相连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忽视了它,就会失去精神的动力和战斗意识。因此,家庭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家庭是社会的基层组织,人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之中,如果把所有的家庭都动员起来,自觉地继承年轻一代品德教育的重任,那么,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都落到了实处,每个家庭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摇篮,每个青少年儿童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从家庭德育的普遍性来看,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教育组织机构所望尘莫及的。
二、家庭德育是奠定孩子品德的必要基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无可选择的第一任教师。一个孩子从降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德育在培养孩子的品德基础方面,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都难有的作用,孩子从家庭成员之间的道德、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关系,成人之间的关系,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中逐渐形成善与恶、真与假、好与坏、是与非的最初概念,学会了如何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知道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等等。从某种意义讲,将决定儿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正如马卡连柯所说: “主要的教育基础是在五岁以前奠定的,你们在五岁以前所做的一切,等于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的工作。”可见要想培养出一代新人,就必须加强家庭德育,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否则,我们就不得不以加倍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再教育。
三、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
家长在儿童入学前,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但一旦入学以后,不少家长就如释重负似的将教育的责任全部转加到教师的身上,这是十分错误的。诚然,学校作为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专门育人场所,又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起主导作用。但它仍需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更快地提高教育质量。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也无法与父母相比,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德育如果得不到家庭的支持、配合和强化,是难以起到有效作用的。有一次,我对参加夏令营活动的五十多名三好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家长除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能与学校配合,成为学校德育的得力助手。所以说,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或者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
四、家庭德育在教育孩子时有一定的灵活性
家庭德育不像学校德育那样有比较系统的教材和相对稳定的场所,而是通过生活中或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利用每个可利用的机会,向孩子灌输道德观念提高道德判断力。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和训练道德行为。比如,吃饭时孩子丢饭粒,家长就教育他们爱惜劳动成果,孩子穿上心衣服,就教育他们爱护衣服,注意卫生,孩子考试得到好成绩,就教育他们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等。再如古时孟子母亲用断机杼的道理教育孟子要好好学习。因此说,家庭德育要抓住日常时机,灵活地进行施教,使孩子能更好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光养.小学生家庭德育优化策略研究[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