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灵档案】
老师建议“野蛮女孩”转学
妈妈陪伴9岁的女孩琪琪来咨询,琪琪的问题是:在学校常和小朋友闹矛盾,谁惹她就打谁,老师拉她打老师,被老师批评了就在教室里哭,大声哭,能哭2个小时。若老师要给家长打电话,她就骂老师:“我摔了你的手机!”近半年不写作业,成绩明显下降,说谎,老师建议转学。每次母亲将琪琪接回家后都很生气,打骂:“你是猪吗,你怎么那么笨,几天不打你就犯贱,肉皮就痒痒了,是不是?”
进一步了解得知,自琪琪3岁起,父母感情不好,常吵架,父亲不高兴了摔东西,骂人,有时还打妻子,一年前开始讨论离婚的事情,多次吵架后,于1个月前办理了离婚手续。
【心理分析】
父母离异给琪琪带来了什么
A.学会了暴力解决问题
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及孩子的其他家人,不能在父母离异前后给予孩子正确的关爱和引导,孩子就会表现出许多异常行为和心理。如有的孩子会退缩,不与人交往,不敢尝试做事,变得自卑、怯懦等。还有的孩子会通过伤害他人或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摔砸东西、打人、发脾气,攻击性行为增多。
在本例中,一方面是父母感情的破裂,父母吵架,特别是看到父亲打母亲时,孩子会感到恐惧,害怕,父亲用暴力的行为处理他的感情问题,孩子也会感到不安,“可以吗,可以用暴力处理问题吗”,这和平时教育的好像是不一样的,对孩子也是很大的冲击,孩子也尝试在学校用暴力(打同学)处理他的情绪。
B.内疚感与负罪感
琪琪的父母离婚,母亲带着琪琪从原住处搬出来,母女生活过程中,母亲将对父亲的不满,将自己的不如意传给了孩子,“我为什么难过,你听话了我就不难过了!”“你是猪吗,你怎么那么笨,几天不打你你就犯贱!”孩子认同了母亲的话,是因为我,妈妈才这样难过!是因为我,妈妈才和父亲离婚,是因为我笨,我们才搬出来住!!14岁前的孩子本来就易做内归因,认为周围的事情是自己造成的,这样更加重了孩子的内疚感。
【心理导航】
伤害孩子的不是离异,而是不当教育
那离婚后如何处理才能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呢?
和孩子一起生活的一方要有坦诚平和的态度,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用什么情绪在说,不彼此抱怨,让孩子感觉离婚后的父母更开心幸福,自己也更被关心。事实上这点很难做到,中国主流文化对离婚仍然是否定的。所以,这点上不要说得过火,要用行动让孩子感觉到。不要让孩子卷入离婚事件,比如说离婚是因为他太淘气,或父亲觉得母亲没有教好他,等等,这样的话会给孩子内心留下永久的伤痛,甚至无法再信任亲人。
母亲首先要善待自己
我想提醒单身母亲,孩子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只是你爱与职责的一部分,你的职责还有很多。你首先要继续完成自己,善待自己,不要放弃追求幸福的机会,越是这样孩子的心理发展越好,因为母亲对生活的态度就是孩子成年后对生活的态度。
树立对方的“光辉形象”
离异家庭中,对孩子持有抚养权的一方该如何教育孩子,美国总统奥巴马妈妈的做法让我很有感触。奥巴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奥巴马的妈妈曾一边带儿子一边求学,生活非常拮据。自父母离婚后一直到老奥巴马遭遇车祸去世,奥巴马只见过爸爸一次。此外,老奥巴马从没有支付过抚养费。似乎,奥巴马的妈妈有足够的理由在儿子面前表达对丈夫的愤怒。然而,她没有这样做,她从来没在儿子面前说过爸爸的坏话,每次和儿子谈起他的爸爸,说的都是优点,比如,爸爸聪明,幽默,擅长乐器……她告诉儿子,爸爸很爱他。
她努力让儿子明白,他们三人有三个关系,爸爸妈妈的关系,爸爸和儿子的关系,妈妈和儿子的关系,现在结束的只是爸爸妈妈的关系,而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不会受到影响,爸爸妈妈还会一如既往地爱他,甚至更爱他。她也告诉丈夫,她不会阻碍他和儿子的关系,她鼓励他们彼此相爱。所以,虽然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奥巴马心中仍然存有爸爸的美好形象。
给孩子健全的家庭教育
除了从正面向儿子表达父母的关系,奥巴马的妈妈还同时扮演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努力给儿子健全的家庭教育。比如,她教育儿子坦然接受自己受歧视的肤色,帮助儿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他的各种好习惯、好品质。可以说,奥巴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母亲对他的教育。正如奥巴马所说:“我认为,她是我所知道的最仁慈、拥有最高尚灵魂的人,我身上最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她。”
可见,给孩子伤害的不是父母离异本身,而是家庭教育。
不要总想“补偿”孩子
还有一个常见问题是,很多父母会因离异而觉得歉疚,感觉伤害了孩子,希望做些补偿才安心,于是对孩子过分溺爱,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其实这样也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这样的爱是源于妈妈的内疚,是为了让妈妈心里更舒服些,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还有一种是离婚后妈妈可以关注的人少了一个,给了孩子过多的关注,孩子的成长也是需要一定的空间的,孩子会感受到不自由,受控制,也有些孩子会表现出离不开妈妈,其实是妈妈的需要。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用爱和科学的教育滋养孩子的心灵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奥巴马的妈妈一样。
老师建议“野蛮女孩”转学
妈妈陪伴9岁的女孩琪琪来咨询,琪琪的问题是:在学校常和小朋友闹矛盾,谁惹她就打谁,老师拉她打老师,被老师批评了就在教室里哭,大声哭,能哭2个小时。若老师要给家长打电话,她就骂老师:“我摔了你的手机!”近半年不写作业,成绩明显下降,说谎,老师建议转学。每次母亲将琪琪接回家后都很生气,打骂:“你是猪吗,你怎么那么笨,几天不打你就犯贱,肉皮就痒痒了,是不是?”
进一步了解得知,自琪琪3岁起,父母感情不好,常吵架,父亲不高兴了摔东西,骂人,有时还打妻子,一年前开始讨论离婚的事情,多次吵架后,于1个月前办理了离婚手续。
【心理分析】
父母离异给琪琪带来了什么
A.学会了暴力解决问题
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及孩子的其他家人,不能在父母离异前后给予孩子正确的关爱和引导,孩子就会表现出许多异常行为和心理。如有的孩子会退缩,不与人交往,不敢尝试做事,变得自卑、怯懦等。还有的孩子会通过伤害他人或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摔砸东西、打人、发脾气,攻击性行为增多。
在本例中,一方面是父母感情的破裂,父母吵架,特别是看到父亲打母亲时,孩子会感到恐惧,害怕,父亲用暴力的行为处理他的感情问题,孩子也会感到不安,“可以吗,可以用暴力处理问题吗”,这和平时教育的好像是不一样的,对孩子也是很大的冲击,孩子也尝试在学校用暴力(打同学)处理他的情绪。
B.内疚感与负罪感
琪琪的父母离婚,母亲带着琪琪从原住处搬出来,母女生活过程中,母亲将对父亲的不满,将自己的不如意传给了孩子,“我为什么难过,你听话了我就不难过了!”“你是猪吗,你怎么那么笨,几天不打你你就犯贱!”孩子认同了母亲的话,是因为我,妈妈才这样难过!是因为我,妈妈才和父亲离婚,是因为我笨,我们才搬出来住!!14岁前的孩子本来就易做内归因,认为周围的事情是自己造成的,这样更加重了孩子的内疚感。
【心理导航】
伤害孩子的不是离异,而是不当教育
那离婚后如何处理才能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呢?
和孩子一起生活的一方要有坦诚平和的态度,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用什么情绪在说,不彼此抱怨,让孩子感觉离婚后的父母更开心幸福,自己也更被关心。事实上这点很难做到,中国主流文化对离婚仍然是否定的。所以,这点上不要说得过火,要用行动让孩子感觉到。不要让孩子卷入离婚事件,比如说离婚是因为他太淘气,或父亲觉得母亲没有教好他,等等,这样的话会给孩子内心留下永久的伤痛,甚至无法再信任亲人。
母亲首先要善待自己
我想提醒单身母亲,孩子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只是你爱与职责的一部分,你的职责还有很多。你首先要继续完成自己,善待自己,不要放弃追求幸福的机会,越是这样孩子的心理发展越好,因为母亲对生活的态度就是孩子成年后对生活的态度。
树立对方的“光辉形象”
离异家庭中,对孩子持有抚养权的一方该如何教育孩子,美国总统奥巴马妈妈的做法让我很有感触。奥巴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奥巴马的妈妈曾一边带儿子一边求学,生活非常拮据。自父母离婚后一直到老奥巴马遭遇车祸去世,奥巴马只见过爸爸一次。此外,老奥巴马从没有支付过抚养费。似乎,奥巴马的妈妈有足够的理由在儿子面前表达对丈夫的愤怒。然而,她没有这样做,她从来没在儿子面前说过爸爸的坏话,每次和儿子谈起他的爸爸,说的都是优点,比如,爸爸聪明,幽默,擅长乐器……她告诉儿子,爸爸很爱他。
她努力让儿子明白,他们三人有三个关系,爸爸妈妈的关系,爸爸和儿子的关系,妈妈和儿子的关系,现在结束的只是爸爸妈妈的关系,而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不会受到影响,爸爸妈妈还会一如既往地爱他,甚至更爱他。她也告诉丈夫,她不会阻碍他和儿子的关系,她鼓励他们彼此相爱。所以,虽然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奥巴马心中仍然存有爸爸的美好形象。
给孩子健全的家庭教育
除了从正面向儿子表达父母的关系,奥巴马的妈妈还同时扮演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努力给儿子健全的家庭教育。比如,她教育儿子坦然接受自己受歧视的肤色,帮助儿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他的各种好习惯、好品质。可以说,奥巴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母亲对他的教育。正如奥巴马所说:“我认为,她是我所知道的最仁慈、拥有最高尚灵魂的人,我身上最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她。”
可见,给孩子伤害的不是父母离异本身,而是家庭教育。
不要总想“补偿”孩子
还有一个常见问题是,很多父母会因离异而觉得歉疚,感觉伤害了孩子,希望做些补偿才安心,于是对孩子过分溺爱,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其实这样也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这样的爱是源于妈妈的内疚,是为了让妈妈心里更舒服些,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还有一种是离婚后妈妈可以关注的人少了一个,给了孩子过多的关注,孩子的成长也是需要一定的空间的,孩子会感受到不自由,受控制,也有些孩子会表现出离不开妈妈,其实是妈妈的需要。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用爱和科学的教育滋养孩子的心灵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奥巴马的妈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