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民族根脉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3196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与发展,已超越时空界限,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已构成我们的民族之魂,渗透于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重塑民族文化认同,彰显中华文化自信两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守护民族根脉,增强文化自信,从而不断传承和创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民族精神;文化根脉;文化自信;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6-0175-03
  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展现出了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与发展,各民族文化、非遗资源、地域特色等历史内涵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被传承与保护、发展与创新。目前,中国已进入文化自信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自觉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这是当代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义务。
  一、乡土观念根深蒂固,民族文化认同增强
  中华民族乡土观念一向浓厚,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纪录片《记忆乡愁》《中国古镇》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中央台借助这些纪录片将传统与现实巧妙对接。深藏于千年古村镇优秀文化基因中的家风祖训、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是人们对故乡割舍不下的情愫,是寻根问祖的民族情感,更是崇尚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3]。
  (一)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
  乡土观念指人们对生养自己的故土家园所持有的深厚感情,包括对家乡的风俗习惯、文化内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纪录片《记忆乡愁》中的古村落基本都是聚族而居,保持着原有的风土人情、文化风貌。如今成为近代历史博物馆,它们体现着岁月的痕迹,闪烁着文化的光辉。
  自古以来,官贤之士告老返家时,心向故土,叶落归根,极好地阐发了人们乡土观念和思乡深情。这正是余光中的作品《乡愁》强烈打动无数读者心灵的原因所在。乡土观念不单单体现在浓浓的乡愁里,从历史进程中足以看到乡土观念的踪迹。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在家乡组建的湘军之所以能多次取得胜利,很大程度上是乡土观念保证了其较强的战斗力;晚清重臣李鸿章率领的“淮军”也是依靠淳朴的乡情把广大将士凝聚成一个和谐大集体连连取胜。
  心向故土,叶茂归根。这一观念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对经济的腾飞、优秀文化的弘扬有直接影响,90多岁的最美先生叶嘉莹就是典型代表,叶教授才华出众,虽然她的人生经历坎坷,百般不幸,但是始终没能影响她对中华诗词文化的不懈追求,“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叶嘉莹在哈佛大学任教时条件待遇比国内优越得多,但她毅然决然回到国内担任多所大学教学工作,忙得像机器一般,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国人了解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桑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
  (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把人类划分为不同群体的主要因素就是地球上有极其多元的人类文化传统,每个人类个体都会本能地凭借自己族群的传统文化与其他个体交流、沟通,彼此接纳,这种言行可谓是文化认同。如各地民歌、方言、服饰、信仰等是不同文化的特殊产物,其风格具有很强的地缘文化特征,它们作为特定文化的识别符号,常常被作为文化认同的重要工具。
  文化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精神傳承的血脉和灵魂。一个国家、民族或社会群体构建文化认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功能是多重性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复兴传统文化,曾在北师大与师生座谈时提到,应将经典嵌入当代众多学子的脑海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以“儒释道”三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既是修身治国的学习典范,也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石。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雁西湖国际会议中心”多次登上那段时间的新闻榜首,它“将飞未飞”的动感充分体现出“汉唐飞扬”的特色。这一建筑是通过国际招标脱颖而出的,它把中国的汉唐文化与工业、金属、国际化语言相融合。该建筑的设计者刘方磊,虽是理工科出身,但他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与运用令人折服,为设计满意的方案,他查阅了《诗经》《史记》《两都赋》《二京赋》等文献,认真寻找能够把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可能性,最终借用了汉唐宫阙的风格。该设计方案有对苍天的敬意、对大地的尊重,也有对自然的神往、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充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杭州G20峰会会场也是结合传统文化、江南水乡文化及周边人文环境而设计的。把传统文化与不相干的工业、金属建筑融为一体,目的是引领人们更加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数千年来不仅要传承经典文化,还要创新使之现代化,更具时代感;不仅要与海内外最新科研成就相整合,还要与当代人的生活理念与人文意识相契合。
  二、重塑民族文化认同,彰显中华文化自信
  传统社会,人的思想观念封闭守旧,文化变迁缓慢;现代社会,创新发展进程加快,人们对传统规则和习俗的继承性减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思:我们应该继承和创新什么样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成为现代化生活观念认同的产物。
  (一)重塑民族文化认同
  在扬弃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文化认同具有多重性,有外围性的认可,也有核心性的认同,核心文化认同是稳固的、持久的,如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孝道礼仪等。
  传统节日“春节”作为各民族公认的核心文化,每年春节,我们无论身在何地都想着回家与家人、亲友相聚,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看春晚。“春晚”是一个具有多重性的文化标识,它随着传媒时代的诞生而出现,1956年有过历史上“春晚”,但真正意义的春晚应为电视机在中国普及的1983年,渐渐地高科技发展扩大了“春晚”对人们的影响,衍生出“网络版春晚”“山寨版春晚”,之所以能存在并流行,是人们对这种传统文化的认可与赞同。再如,文化内涵丰富的“端午节”,全国各地纪念的形式各异,赛龙舟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一般是几十人一起齐心协作、共同完成。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与高科技融为一体,“迷你型电子龙舟”加入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赛龙舟活动。   (二)彰显中华文化自信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多元化发展达成普遍共识,全球共同遵循。中华民族文化不再单一,积极与世界多国文化相互交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相互融合,彰显大国风范;在培根铸魂中不断创新,彰显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华儿女以古老的文明、高度的文化自信为基础,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认同。2020年初春的疫情,让我们看到国与国之间的领导力、决策力,以及面对突发事情的处理能力。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顺利打赢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和阻击战。
  1.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数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使“家国情怀”渗入中国人的血液中,当突发事件袭来,人们潜意识里做出的反应是“我能为此做什么?”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批批白衣战士、解放军、科技人员、党群干部等纷纷与时间赛跑,与病魔决战,以一种压倒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战斗在抗疫一线。我们知道:病毒是无国界的。当疫情在全球蔓延时,中华民族秉承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继续做好国内疫情防控前提下,又力所能及地向国际社会提供支持与帮助。
  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所体现出来艰苦奋斗、迎难而上、不怕牺牲、共克时艰的精神正是中华文化的生动体现[4]。中国政府的包容开放、交流合作、大国担当,为全球“抗疫”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体现出中华民族“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精神,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和内涵,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坚定了国际社会共克时艰的信心。
  2.疫情洗礼,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经历“新冠疫情”的洗礼,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文化自信更加日益显现。我们一直传承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医文化”在这次“防控抗疫”中大显神通,它与西医携手并肩,珠联璧合,不但降低了死亡率,还降低了治疗成本。
  2020年3月21日,CCTV4《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特别节目,通过一个个温暖故事和一帧帧暖心的画面,让无数观众看到中医在防控疫情中所发挥的作用。中国人民在“战疫”中积累的经验,中国专家在“抗疫”中制定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多个国家是雪中送炭。一种文化能够带着无所畏惧的精神,冒着牺牲的危险,无私地奉献给国际社会。当年,白求恩大夫来中国支援,让中国对加拿大人充满感激之情,如今,疫情面前,一批批中国专家带着技术经验、防疫物资,分赴多个疫情严重的国家救援,这种深情厚谊凝聚成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更是无法估量的人道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理念、智慧、品节、气度,涵养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5]。疫情面前,写在捐赠物品上的经典古诗词跨越时空,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带给祖国各族儿女、世界多国民众战胜疫情的力量和心灵慰藉,这就是文化底蕴,也是文化自信。在华夏大地孕育起来的理论、制度和文化,带领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走上“强起来”的道路,并在“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实践证明,坚持“四个自信”,始终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三、结语
  华夏的文明、优秀的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超越时空局限,彰显于世界文化之林,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及时代价值已构成了我们的民族之魂、自信之基,渗透于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运用于国际交流互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四个坚持”“四个自信”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是在汲取中华优秀文化丰富营养基础上的发展与完善[6],并在傳承与创新发展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芮刘斌.孔雀为何东南飞——来自长诗之圣故里的田野调查[J].大众文艺,2007(12):38—40.
  [2]陈浩.“孤胆英雄”创新安庆文化旅游[J].徽商,2017(1):82-87.
  [3]车慧颖,杨筱柏.改革开放以来乡愁文化在大众传媒中的话语表达[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10—114.
  [4]黄冈新闻网.伟大抗疫精神彰显中华文化自信[EB/OL].[2020-04- 22]http://www.hgdaily.com.cn/w/3/ciye/4O18061O254434O0O1.html.
  [5]光明网.疫情洗礼的自信更加坚定[EB/OL].[2020-03-23]http:// edu.gmw.cn/2020-03/23/content_33673005.htm.
  [6]戴娟,张运.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研及归因分析——以江苏部分高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24):267—269.
  (责任编辑:林丽华)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是最基本的交际工具。随着我国各民族间的交流愈发频繁,掌握普通话逐渐成为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学好普通话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经济交流和长远发展的作用愈发重要。学前教育专业彝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将直接影响未来彝族各年龄段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同未来彝族地区整体的普通话水平关联紧密。本文通过教学中的调查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对学前教育专业彝族学生普通话水平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究了彝族学生
期刊
摘 要: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培养成人全日制学生的进取精神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台州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成人全日制学生进取精神现状,并遵循课程思政、因材施教、全面发展、量化评价四个原则,提出课程思政视阈下进取精神培育的五个路径: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加强进取文化品牌建设;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多元进取精神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成人全日制学生;进取精神
期刊
摘 要:教材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教师传递教学信息以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本依据,在整个教学资源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1]。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王磊与梁文莉主编的《法学概论》融合媒体教材建设实践为例,探索开放式高职教育教材建设新模式。归纳总结融合媒体教 材的建设原则与建设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下半场时代悄然到来,生鲜消费市场面临机遇与挑战,呈现多种业态共存的局面。文章选取生鲜领域的典型代表——盒马,分析其发展困境,如流量红利逝去目标市场消费乏力、盲目抢占市场运营成本过高等,针对目前的困境,从转变流量思维深耕消费群体、技术深层赋能降低运营成本、依托价值经济提高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分析盒马在新兴业态下如何进行营销模式转型升级。  关键词:互联网下半场;盒马;营销模式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非营利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的社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基金会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一种,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45家透明度满分的公募基金会为样本,运用两阶段DEA模型对2018年的筹资效率及各子阶段效率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发现样本基金会中达到相对有效的基金会占比较低。利用计算出的筹资效率和子阶段效率进行了政府补助对筹资效率影响的实证
期刊
摘 要: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加快了建设广西北部湾港口的速度,并将港口物流中心和东盟区域性的国际航运枢纽打造作为目标。广西北部湾港不仅提高了港口服务能力和建设港口基础设施,而且更加重视港口市场经营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的开展,并努力塑造港口品牌形象。广西水泥企业属于广西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将广西水泥企业在东盟国际市场的营销作为视角,从国际营销的策略、产品和品牌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消费方式更加倾向于健康舒适。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家乐也随之发展成为人们热衷的一种新兴消费方式。本文主要以互联网时代的贵州农家乐为主题展开分析,以农家乐内涵为切入点,在具体分析贵州农家乐消费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农家乐经营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探讨互联网时代下贵州农家营销模式的良策,以期为促进贵州农家乐稳健、长远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要求,我国的教育者不断地在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革,以得出适用于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社会需求的综合实用性人才。当下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都突飞猛进,网络技术在提升过程中逐渐融入各行各业并辅助各行业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工负担。而网络应用在教育事业中也逐渐深入,“微课”就是网络融入教学的一种体验形式。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微课的实际运用能够发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实践实验研究,论述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双元”考核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考核主体、考核客体、考核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给出实施建议,提出生产性实训“双元”考核机制的研究展望,旨在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管理与运营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双元考核;酒店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6-0070-02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广东Z市的49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Z市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两个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因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师资缺口大,导致他们的教学工作量增大;二是学校缺少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三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动力不足。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及成因从教师层面、学校层面和教育局三个层面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