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成人全日制学生进取精神的培育路径探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培养成人全日制学生的进取精神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台州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成人全日制学生进取精神现状,并遵循课程思政、因材施教、全面发展、量化评价四个原则,提出课程思政视阈下进取精神培育的五个路径: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加强进取文化品牌建设;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多元进取精神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成人全日制学生;进取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6-0001-02
  基金项目:2019年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点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SZKT-19Z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政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成长的规律,发挥所有课程教学中思政的作用,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1]。我国成人高校全日制学生主要来自高考落榜的学生或中职生,大部分全日制学生积极进取,但也有部分全日制学生思想松懈、得过且过。如何有效地开展成人高校全日制学生进取精神培育,成为成人高校党政领导和一线思政教育人员的一大核心难题。
  多年来,台州广播电视大学重视学生思政教育,把进取精神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进取精神,并成效显著。本文尝试以台州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重点探讨成人全日制学生的进取精神现状,并在实践中提出课程思政视域下成人全日制学生进取精神的培育途径。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成人全日制学生进取精神培育原则和现实意义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成人全日制学生进取精神培育的原则
  第一,课程思政原则。成人高校应充分发挥每门课程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注重在课程教学中将知识与进取精神思政元素相融合,做到全员育人。
  第二,因材施教原则。教育者要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制定合适的目标,同时权衡全日制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个性差别,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全面发展原则。成人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与个人本位并重,既推动社会的进步又要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多元评价原则。成人高校对学生进取精神进行评价,要坚持从知识、过程、结果进行多元考核。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成人全日制学生进取精神培育的现实意义
  第一,进取精神有助于成人高校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理念的内涵和核心是挖掘所有课程的特点和思政育人的功能,通过巧妙和合理科学的课程内容结构设计,将进取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第二,进取精神有助于全日制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当前,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2]。部分全日制学生精神颓废,不思进取。成人高校要改变学生的精神风貌,必须将其进取精神植根于成人高校思政教育之中,使全日制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全日制学生只有具备进取精神,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成人全日制学生进取精神的现状分析
  成人全日制学生的进取精神主要体现在日常的态度和行为两个方面。本文以台州广播电大学成人教育6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581份,有效回收率为96.83%,了解和分析了学生的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态度上明显存在的不足
  第一,少数学生对思想政治认知不全面,思想松懈。15%的学生主观地认为学校不需要加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的理论素养,无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互的结合,只需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第二,情绪调节方式的不足。有一部分学生经常感到郁闷和烦躁,会通过在网络上交流,而发泄情绪,只有少數学生会跟家长和学校的教师进行沟通。当偶尔生活中出现的精神状态难以自我调适时,57%的学生借助于网络进行沟通,他们基本上是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生活在网络的虚拟世界。
  第三,意志薄弱,多数学生的意志控制力差。56.67%的学生往往在做某件重大的事情遭到失败后,选择放弃,他们不会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不愿意继续努力。从访谈中可以得知,有些学生往往缺乏做某件事情的毅力,由于未见明显成效或者因为遭到了失败就失去了自己继续努力前进的意志。
  (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和欠缺
  第一,全日制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提高。有部分在校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业余时间学习的学生少于半数,业余时间完全不学习的人数占25%。经了解,业余时间不学习的学生多数是因为知识基础差,对于学习不感兴趣,他们经常在网络游戏中悠闲度过。
  第二,全日制学生的校园生活不充实。大学生业余时间的自由支配相对来说比较充足,但多数学生没有好好利用业余时间来充实自己。少数在校学生喜欢参加校园业余文化活动,而有部分在校学生的业余时间主要被安排在社交网络上玩游戏,他们普遍认为业余时间上网打游戏,对于他们来说很正常。访谈中可以得知,从不参加学校活动的少数学生普遍觉得什么都无所谓,对任何的活动都没有太大的兴趣,缺乏朝气。
  第三,全日制学生在学校与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比较疏远。多数的学生普遍认为一般,甚至很少和学生交流。他们入读了大学后,管理比高中阶段相对宽松,若思政教育不到位,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才。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缺乏进取精神,不管是态度上,还是行为上,都处于低落状态,缺乏斗志,因此他们的精神风貌有待改善。无论是成人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还是成人高校全日制学生的自身特性,都难以满足当前复杂的教育现状和需求。如果思政教育缺位,很可能形成不良的校园风气,为实现学校育人目标造成不利影响,对于全日制学生来说,将不利于全日制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结合当前实际,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应积极探索学生进取精神培育新途径,不断提升成人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成人全日制学生进取精神培育的路径
  (一)做好頂层设计
  第一,学校成立党政领导形势教育工作小组。小组可带头给在校学生上人才培养形势教育课,指引学生发挥示范作用。
  第二,学校构建人才培养形势教育激励机制。通过完善形势教育激励机制,立足于宣扬形势教育典型示范,激发全日制学生的斗志。
  第三,进一步完善家校合作教育机制。学校可通过组织和开展新生家长会、一年一次的家校论坛,邀请家长代表出席,共商加强人才培养共育方案,以及通过建立各班微信群等交流形式,促进家校共育的成效。
  第四,建立企业家担任导师机制。学校可聘请企业家和企业界的骨干人才分别担任在校学生的创业创新导师,指导在校学生参加创业创新大赛和创业实践;举办企业家导师走进校园的讲座,企业家导师可分享自己的奋斗历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
  (二)加强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
  教师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课堂思政的主渠道和主导作用,将所有的专业进行课程融合思政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文化知识与思政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思政实践教育知识渗透在每一门课程中,实现全员参与思政育人[2]。而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就充分借助社团教育平台,有效地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全日制青年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并充分利用各类思政实践教育活动为主要的教育载体,培养全日制青年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进一步提高全日制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发挥全日制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培养全日制学生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3]。
  (三)加强进取文化品牌建设
  第一,创造良好环境文化氛围,实现环境育人。开展微笑校园志愿服务,为良好的校园建设增添美丽的风景;开展校园手工作品橱窗的宣传、技能竞赛的作品展示、先进人物的事迹展,让广大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学校的活力和进取品牌文化的魅力。
  第二,打造校园品牌特色文化项目,实现以文育人。在学校开展磨难夏令营、始业教育、文化节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接纳社会主流的思想。
  第三,创建学生文明生活区,实现服务育人。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供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成立“爱吾家”寝室管理团队,加强对学生的服务与管理,有效地促进寝室的人际和谐关系。
  (四)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
  成人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优势,推动成人高校思政教育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加强关注全日制学生的新需求,从而推进进取精神培育的方法创新[4]。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于进取精神培育的优势,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丰富进取精神培育的内容,增加视频讲座,拓展优秀学习资源的传播,增强进取精神培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学工人员可以用线上多种交友平台与学生沟通互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构建多元进取精神教育评价的体系
  第一,进取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包括专题讲座、新生始业教育、每周一升旗仪式。
  第二,进取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类活动主要内容有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文体活动、第二课堂等。
  第三,进取实践教育活动类主要内容包括志愿服务、专业教育实习、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等。
  第四,学生日常行为道德教育类包括学生微笑工程、课堂、早跑、早读、晚自修、出勤等。
  第五,日常劳动道德教育环境卫生类包括学生寝室、教室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卫生。
  第六,各类专业技能等级考证包括专业技能、各类考级证书。通过多元评价,不仅培养了全体学生的活动参与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提升了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精神的新风貌。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史向军,张琼.“90 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72-75.
  [3]李长松,陈跃.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变化规律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49-51.
  [4]胡树祥.党的十九大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10-11+44.
  (责任编辑:李凌峰)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地方红色文化以课程思政的形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弘扬与传承地方红色文化。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与渲染下,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前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考察唐山地区优秀红色文化,研究建立地方红色文化课程思政素材库,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
期刊
摘 要:新中国初期(1949-1956),河南省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中以水灾最为严重,具有受灾地区广、灾情严重的特点。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河南省委和政府采取了救助灾民、扩大副业生产、进行生产自救等一系列措施,带领和帮助灾区群众渡过灾荒,恢复生产。本文以河南省水患及其救助为例,对新中国初期河南省赈灾救灾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水患;赈灾救灾;新中国初期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
期刊
摘 要:本文提出国内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机制要基于实体法、程序法与对应配套机制三个维度展开健全。基于实体法层面,应该优化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方式的法律位序与适用关联性,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付标准、取缔契合损害赔付方式的法律位序界定等,同时明确所对应的判赔倍数的程度。基于程序法层面,制定出在知识产权损害赔付诉讼证据汇集环节确定诉讼证据公布准则及其对应的保全准则[1];在诉讼庭审环节中确定举证妨碍准则与减少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一部分我国常用政治术语的日语翻译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在译者的主体性问题上,照顾受众和提高本國对外语言影响力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基于此,本文以部分中文政治术语的日译为中心探析了译者主体性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主体性;日语翻译;中文政治术语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4-0
期刊
摘 要:完成“立德树人”目标,在日语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是当前日语专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以旅游日语为改革目标,分析了旅游日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历史背景以及改革的研究现状,并以韶关特色文化为改革支撑素材,提出了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环节、思政内容充分结合教学设计,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旅游日语课程思政改革内容的具体方法。籍此研究抛砖引玉,对进一步推动日语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改革
期刊
摘 要:“必须”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副词,也是国际汉语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本文发现留学生在使用“必须”时的偏误类型主要集中在遗漏、误代、误加、错序四方面。由于母语负迁移、同语素同音词之间的影響,以及教材和工具书的影响而产生偏误,因此本文从教师、学习者和教材编写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为国际汉语教学中关于副词“必须”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副词“必须”;HSK语料库;偏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战争,又是一趟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抗疫”过程中涌现出的诸多感人事迹,可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素材。深入分析爱国主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内容、方法,对于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厚植爱国热情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基于此,本文从融入目的、融入内容、融入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将“抗疫”元素融入高校爱国主
期刊
摘 要:“学生组织班会+班主任现场点评”是在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高职班会课创新模式。本文以泉州经贸学院营销专业的班会课为例,介绍这一创新模式在高职院校班会课中的具体范式。  关键词:高职;班会课;创新;模式;具体范式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4-0137-02  基金项目: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创新
期刊
摘 要:通过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结合行业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与行业领军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研讨,探讨“大数据财务”“BI(商业智能)”“Python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Excel的高级应用”等课程在职业本科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推广的可行性。本文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会计专业为例,具体分析了国内外AI+会计人才培养建设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以此为其他职业本科试点院
期刊
摘 要:语言是最基本的交际工具。随着我国各民族间的交流愈发频繁,掌握普通话逐渐成为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学好普通话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经济交流和长远发展的作用愈发重要。学前教育专业彝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将直接影响未来彝族各年龄段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同未来彝族地区整体的普通话水平关联紧密。本文通过教学中的调查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对学前教育专业彝族学生普通话水平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究了彝族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