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毛散文语言的浪漫性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台湾当代文学史上,三毛是一位富有独特性格魅力与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漂泊经历、人生境遇、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她性格中的洒脱和真诚,吸引着众多读者。三毛的整个生命是诗意的,这种诗意融进了其散文的语言中,增添了语言的浪漫性。本文主要分析三毛浪漫生命形式的形成过程,从叙事模式的主体性上探讨三毛散文语言浪漫性的表现。
  【关键词】:三毛散文;语言;浪漫性
  一.三毛浪漫的生命形式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的祖籍是浙江,原名陈懋平,后来自己把名字改成了陈平。在48岁的时候,三毛选择了自杀,尽管她的生命很短暂,但是却留下了十几本大受欢迎的散文集,譬如《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而且写的都是自己经历过的真实的故事,浪漫诗意的生命形式,造就了她独一无二的文风。
  20世纪诞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家,三毛是其中之一,她是一个生命传奇。三毛用实际行动实践了无数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盼望,她到过世界各地,而她的作品曾不止一次的在华人社会引起震动。在三毛的生命中,流浪才是生活的常态,自由的天性使她始终表现出“在路上”的姿态,她的目光是远方,她的梦是远方,她的脚步没有停下过。
  三毛认为自己是一个“小人物”,童年时因为数学老师的一次体罚患上了抑郁症,辍学在家,在家人和绘画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三毛才渐渐摆脱了心灵上的恐惧,走出了上学带给她的阴影。张其均于1964年特许三毛以旁听生的身份到文化大学哲学系学习,三年后,她只身远赴西班牙留学。1970年回国,接受张其均的邀请,成为了文化大学的一名教师。1973年,三毛与荷西在西属撒哈拉成婚,随后,他们在加纳利群岛定居,以加那利群岛的生活为背景,三毛创作了许多感情充沛的作品,她的首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出版以后,在海内外受到了巨大的关注。此后,三毛又创作了多部作品。1979年,荷西在潜水的时候丧生,三毛回到了台湾。1981年,三毛结束了在他国流浪的生活,于国内定居。1984年由于健康原因从文化大学辞职,将生活的中心放到了写作和演讲上。1991年自杀身亡。
  (一)浪漫生命的根基——童年经历和家庭环境
  性格决定命运,反之,命运也会造就性格。三毛童年的经历和家庭环境是她浪漫生命的根基,也是促成其作品语言风格的重要因素。
  年少时期的三毛不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她的性格倔强,因为自尊心极强,选择用辍学的方式对抗老师的羞辱,整整七年的时间,三毛的心都是封闭起来的。“我不知道我从哪里来,我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雨哗哗的流,风呼呼的吹[1]”。这个阶段的三毛是年轻的,也是敏感的,但是三毛表现出她旷达的一面,她认为雨季不会再回来,承认那是不能回避同时也无法回避的一个人生阶段。尽管年少的三毛经历了一些不幸,可是令人庆幸的是她还有理解关爱她的家人,面对辍学在家的女儿,父母亲给了他们最大的宽容和关怀。父母亲不会限制三毛读什么类型的书,而是由她自己选择,三毛喜欢音乐,父母亲就把钢琴老师请到家里来教她,三毛喜欢画画,父母亲就支持她拜师学艺。开明的父母亲为三毛营造了宽松的家庭环境,使之能够自由成长。
  (二)浪漫生命的张扬——沙漠生活
  从撒哈拉沙漠的生活为起点,三毛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撒哈拉沙漠,她的浪漫生命真正得到了张扬。三毛最初是在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上了解到撒哈拉沙漠的,她对撒哈拉沙漠有一种乡愁般的思念,于是她将自己的身心完全交给了这片原本对于她而言陌生的土地。
  撒哈拉沙漠的空旷、古朴、原始使她的心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彻底激发出了她深藏于心的生命激情,在这片土地上,她的思想得以自由驰骋。渺茫的撒哈拉沙漠将三毛对物质的欲望降到极低,却使她的心境愈发清明;美丽的撒哈拉沙漠使三毛意乱神迷。在这片沙漠,三毛恣意的书写她独特的见闻和经历,她把诗意和灵气赋予了撒哈拉的草木众生,无数男女读到她的文字后陷入了她营造的迷幻世界,流连忘返。
  三毛选择到撒哈拉沙漠生活,并非由于婚姻的挫折,也并非看破红尘之后的自我放逐,而是三毛在参透了生死喜怒和事理之后做出的选择,她要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三毛认为她的存在是超俗的,她不是芸芸众生中的某一个。三毛不喜欢既定的生活轨迹,经常做一些常人无法完全理解的决定。三毛觉得自己来自其他国度,灵魂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飞翔。
  不过,只有三毛这样的人能够在某一天还乡,因为他们常年流浪异国他乡,感受的到流浪的不易和艰辛,在异国他乡他们对追求之物的本性已经有了深刻的领悟,所以回乡的时候能够获得丰富的阅历。撒哈拉沙漠一方面成为了三毛流浪途中的一处大本营,另一方面成为了她迈向更宽广的世界的起点。
  二.叙事模式的主体性
  (一)以“我”为中心
  三毛的作品曾经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她文字中的异国情调,弥漫的爱意,不时迸发出的幽默等都在读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三毛充盈的生命力使她将各种际遇写得生机勃发,她是愿意努力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的,而这一切的中心是“我”。
  80年代,三毛的作品吸引了大批年轻读者,“三毛热”持续了很长时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三毛给年轻的一代提供了一种以前的作家从未表现过的全新的生活。在三毛之前,年轻的读者很少读到如此浓情、浪漫,同时又充满异域风情的文字。三毛的情感不总是含蓄委婉的,而是大开大合的,她那种欲飞的姿态吸引了许多读者。从深层次看,三毛的作品呈现出一种选择上的矛盾,这种矛盾介乎传统与现代两者间,具体的表现是三毛为了躲避城市选择远走他乡,但最终又回到了城市这样一个过程,她的这种经历符合大部分现代人的心境。
  三毛用娓娓道來的方式向读者讲述她的流浪生活,讲述的过程中,几乎不用第一人称之外的叙述视角,而是将“我”完全融入进故事中,使读者倍感自然亲切。三毛不写他人的事,因为她既没有把握也没有热情。三毛的一生都在为了自己创作,她不是因为写作技巧或者叙述角度的原因坚持“我执”的写作方法,而是因为她压根没有写别人的故事的心境以及热情。三毛的思想疆界和她脚步的辽远是独特的,她把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真实的记录下来,带有自剖自白的性质。
  (二)情怀深挚博大
  三毛的散文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她与荷西的爱情,荷西比三毛小六岁,两人在圣诞节相识,自此荷西爱上了三毛,告诉三毛让她等自己六年,当时三毛并没有同意。可是六年之后,三毛失恋,荷西回到了她身旁,而且依旧深深爱着三毛,他陪着三毛去了撒哈拉沙漠,两人创造了令人贊叹的沙漠家庭。在荷西的陪伴下,三毛用《大胡子与我》、《梦里花落知多少》等篇章记录下了她忠贞的爱情。
  三毛的散文中,也真切的表达了亲人之爱、友人之爱。譬如《背影》和《尘缘》。三毛不会为了突出她的爱心扭曲人性或者压抑人性,三毛的爱不是没有原则的爱,她的审美感情爱憎鲜明。譬如对待需要帮助的“流浪汉”和沙漠中疲惫不堪的沙哈拉威人,三毛是仁爱的、宽厚的;对待剥削员工的资本家和买卖、压榨黑奴的财主,三毛是厌恶的、憎恨的。三毛散文中流露出的感情还有对祖国和民族的深情。虽然三毛长期在国外流浪,但是她始终铭记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为祖国的优秀文化感到骄傲,对祖国的光荣感到欢喜,对祖国的耻辱感到忧愁。三毛在《亲不亲,故乡人》中说,她血液中流淌的不是其他民族的血液,她关心的是她的同胞和国家。
  结语:
  三毛创作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却蕴含着相当充实的内容。三毛能够把新奇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表达,使读者感受到独特的艺术效果,是与她浪漫诗意的语言风格分不开的。三毛以自己深挚的情怀对自己的生命作了真实的书写,她的散文中彰显出的浪漫性是对她这种情怀最好的诠释。
  参考文献:
  [1]三毛.雨季不再来·三毛——雨季不再来[z].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甘孜稻城为例,探究影视选景对稻城的人文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稻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高山自然生态系统之一。现代的影视给拍摄地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考虑到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文化冲突、自然环境的破坏等,我们必须正是这些问题,这样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得当地生态、文化得到保护。  【关键词】:影视选景;
期刊
【摘要】:范雨素,出生于1973年,湖北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人,初中文化,目前在北京做育儿嫂,是一个尝过命运的苦酒与甘霖的女人。她因写了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而迅速走红于朋友圈及网络,成为如今的网络“红人”之一。她既是底层农民及打工文学者的镜子,也是他们的力量,她潜移默化中揭露了现实生活中普通老百姓的一些个体遭遇及社会问题,触动了人们的心。  【关键词】:范雨素;农民工;走红;看法  谈及范雨
期刊
【摘要】:在世界飞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文化多样性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基层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是促进先进文化发展的前提,更可以在人们追求文化需求的道路上做一盏指路灯。因此,本文根据文化多样性背景,浅谈基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明确文化建设的任务,以至于不断提高基础文化的质量与品质。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基层文化;传承;创新  引言:文化作为国家与民族的血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直是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的生命力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如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优化实践教学,使培养的学生成为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点。本文试探讨高职院校传媒专业在新媒体空前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有序地组织学生开展新媒体实训。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媒体实训;微信公众号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能力素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崛起,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学校师资水平较低以及资源匮乏,所以比起一本二本的学生面临着更过就业问题,就业竞争力也较重点大学的学生弱,就业较为困难,所以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尤为重
期刊
【摘要】:长征时期,为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顺利完成战略转移,中共中央对工农红军包括中革军委和总部机关、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军第二十五军等部队的体制编制进行多次调整,以适应当时战争形势的变化。  【关键词】: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体制编制;调整  体制编制是部队战斗力构成的关键要素,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产物。长征前,中国部队分散在南方几个大的革命根据地上,基本是以陆军为主。虽然
期刊
岳父出生于1944年。那时经历过多年的战争洗礼,老百姓自然是家里更穷了。家境好一点的是每天两顿改成一顿的野菜煲粥,其余靠野菜充饥,肉自然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更有甚者,天天靠野菜和树皮充饥的也是大有人在,最后饿死的也不计其数。偶尔看到一两块肉星子,大概是家里或者生产队里发生了什么大变故了!如家里或大队里、生产队里死了人。有次参与送葬,岳父自然也就分到了一两块肉,总算第一次吃到了肉吧!不想没过多久,岳
期刊
【摘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形式,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会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只有朗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关键词】:想象;角色;质疑;意境  韩愈说过:“文以载道”。写文章是通过文字这个载体,彰显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方法等。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通过静止的文字,领悟文本中蕴涵的“道”;对于教师来说,就要想方设法在语文课堂上激活
期刊
前段时间出去转了一圈,目的地是洛阳。  若是同别人聊天,提及洛阳,首先必然是感慨一番历史悠久,接下来聊的是什么,就因人而异了。盖因这座号称“神都”的古城资历太老,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定都于此,数千年来风云变幻英才辈出,司马光说“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所言不虚。夏商周的定都、汉朝的光武中兴和董卓乱政、曹魏和西晋的定都、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唐代的反复迁移及之后的安史之乱等等历史上无法忽视的大事都
期刊
【摘要】:《浮躁》是贾平凹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特征的把握,讲述了一群性格各异的人物的心理发展轨迹和对其命运生动的描写。小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小水形象、性格特征、人物形象意义等方面做出分析,加深小说中这一人物的理解。  【关键词】:《浮躁》;小水;性格;形象;意义  《浮躁》是他“商州”系列小说之一,它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表现出来的时代现状,讲述的是改革时期在传统道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