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游基础》课程知识丰富、类别多样。如何有效的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本文以联想记忆法为切入点,谈谈这种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上的运用。
关键词:联想记忆法 导游基础
《导游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该科目也是陕西省导游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是关系到学生能否获得导游员资格证书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而《导游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又实在是太多太多,从旅游与旅游业到历史小常识、从旅游地理到民族民俗、从四大宗教到古代建筑和园林等等,不一而足。本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冥思苦想了各种教学方法,但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导游证考试的通过率不高呢?笔者结合多年讲授《导游基础》的实践心得认为,立足学生实际情况,从教材的复杂性出发,学好《导游基础》,关键要运用记忆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再准确的说,运用恰当的联想记忆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记忆法就是记忆的方法。人的大脑每天都会接收很多信息,这些信息都会被暂时储存在脑细胞中(主要是右脑),如果储存的信息不再被提及,那么这些信息就消失了,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遗忘。记忆就是想方设法不让这些信息遗忘,当再次需要这些信息时,我们会马上想起来,那么这就需要记忆方法了。通常来说,越是夸张的、越是形象的、越是奇特的就越能被大脑记住。这就需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联想的思维来记忆了。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的方法。联想,是当人脑接受某一刺激时,浮现出与该刺激有关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一般说来,互相接近的事物、对立的事物和相似的事物之间都容易产生联想。联想记忆法在商业广告上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一家机票公司,他们的广告电话是88888889,为了使顾客能够记住电话号码以招揽生意,他们就编了一个顺口溜“七个八一个九,机票送到手”,朗朗上口的广告语使得该机票公司迅速被广大公众所熟知。用联想记忆法来学习掌握《导游基础》知识,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美国著名的记忆术专家哈利·洛雷因说:“记忆的基本法则就是把新的信息联想于已知的事物”。
联想记忆法有多种,本文旨在阐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的以下六种。
一、 接近联想记忆法。
用相互接近的事物进行联想。根据有些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有接近之处而建立起来联想记忆方法。通过接近联想有助于我们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增强知识的凝聚力。两种以上的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同时或接近,这样只要想起其中的一种便会接着回忆起另一种,由此再想起其他。记忆的材料整理成一定顺序就容易记得多了。如学习“三江并流”一节时,从同一地理空间上进行联系,会想到是哪三条江,全年水量丰富,流域具有生物的多样性,想到三条江的下游又分别是什么,那里的情况是树种丰富、但破坏严重,地球在经受严重的考验。这样关于“三江并流”这一奇观就牢牢记住了。
二、 相似联想法。
根据事物之间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有类似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记忆方法。通过类似联想有助于我们发现事物的共性、强化记忆。当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在《导游基础》课程中,有很多知识都具有相似性,这些都可以利用相似联想法。如,少数民族中,很多民族都喜欢嚼槟榔,这样的民族有哪些?把他们归类,就记住了傣族、黎族、壮族妇女均爱嚼槟榔。再如,有许多国家都有不喜欢以猫做图案的民俗,这些国家有哪些?进行归类总结,不难看出是日本、俄罗斯和美国。进行相似归类后,就记忆很清楚了。
三、 对比联想法。
根据事物之间具有明显的对立性特点加以联想记忆的方法。通过对比联想,有助于我们比较事物的差异,掌握各自的特点,增强记忆。在讲授《诗词与对联》一节时,重点采用了对比联想法。如杭州岳飞墓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有”和“无”就是相反的,忠骨和佞臣就是对比。只要牢牢记住上联,根据对比,下联也就不难说出来了。再比如成都武侯祠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能攻心”与“不审势”对比,“从古”想到“后来”,此联运用对比联想法会很快记住的。
四、 归类联想法。
根据事物的共性、从属关系进行归类,通过归类,引导思考、理解知识彼此间的联系,使记忆有明确的方向,从而感到导游基础知识多而不杂、杂而不乱,有规律可循。比如:记忆中国六大古都、中国四大园林、中国五岳名山、中国文房四宝等,这些事物都有内在的规律可循,它们之间都有共性。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每讲授完一章,都会要求学生查找知识点的共性、进行归类。
五、 创造联想法。
人为创造一种联系进行联想。比如在讲授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时,都要讲到四大佛教名山都分别是谁的道场。这时可以利用创造联想法来创设一个情境,比如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的五台山。那么创设情境,武则天是山西文水县人,“山西”和“文水”两个词素就关联了“山西五台山”和“文殊”,这样就记住了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的五台山。再如,创设一个情境——“四川多地震,这个很普遍”,所以四川峨眉山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六、 聚散联想法。
指运用聚合思维对一定数量的知识通过联想,按照一定规律组合(下转第62页)(上接第63页)到一起,或运用发散思维对同一知识进行多方面联系记忆的方法。包括聚合联想法和发散联想法。运用聚散联想法有助于学习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思路,建立导游基础知识的联想集团。如2007年陕西省导游考试《导游基础》试卷有一道问答题,考察的就是聚合思维。原题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我国东岳泰山所在地、黄河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份、这个省的省会叫‘泉城’,九转大肠是这个菜系中的一道名菜.”“请问这是我国的哪个省?”运用聚合思维法可以说明上述问题所指的都是我国的山东省。
联想记忆法在《导游基础》课程教学中,还有许多运用的方法,如口诀记忆、谐音记忆、精选记忆等,因在教学中使用不多,本文不再详细论述了。总之,运用合理的、恰当的联想记忆法学习《导游基础》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达到增强记忆、巩固知识的目的,真可谓是事半功倍。
作者简介:席艳(1979— ),女,陕西三原人,陕西省旅游学校讲师。讲授课程有《导游基础》、《汉语言文学》、《旅游应用文》等。
关键词:联想记忆法 导游基础
《导游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该科目也是陕西省导游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是关系到学生能否获得导游员资格证书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而《导游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又实在是太多太多,从旅游与旅游业到历史小常识、从旅游地理到民族民俗、从四大宗教到古代建筑和园林等等,不一而足。本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冥思苦想了各种教学方法,但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导游证考试的通过率不高呢?笔者结合多年讲授《导游基础》的实践心得认为,立足学生实际情况,从教材的复杂性出发,学好《导游基础》,关键要运用记忆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再准确的说,运用恰当的联想记忆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记忆法就是记忆的方法。人的大脑每天都会接收很多信息,这些信息都会被暂时储存在脑细胞中(主要是右脑),如果储存的信息不再被提及,那么这些信息就消失了,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遗忘。记忆就是想方设法不让这些信息遗忘,当再次需要这些信息时,我们会马上想起来,那么这就需要记忆方法了。通常来说,越是夸张的、越是形象的、越是奇特的就越能被大脑记住。这就需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联想的思维来记忆了。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的方法。联想,是当人脑接受某一刺激时,浮现出与该刺激有关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一般说来,互相接近的事物、对立的事物和相似的事物之间都容易产生联想。联想记忆法在商业广告上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一家机票公司,他们的广告电话是88888889,为了使顾客能够记住电话号码以招揽生意,他们就编了一个顺口溜“七个八一个九,机票送到手”,朗朗上口的广告语使得该机票公司迅速被广大公众所熟知。用联想记忆法来学习掌握《导游基础》知识,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美国著名的记忆术专家哈利·洛雷因说:“记忆的基本法则就是把新的信息联想于已知的事物”。
联想记忆法有多种,本文旨在阐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的以下六种。
一、 接近联想记忆法。
用相互接近的事物进行联想。根据有些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有接近之处而建立起来联想记忆方法。通过接近联想有助于我们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增强知识的凝聚力。两种以上的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同时或接近,这样只要想起其中的一种便会接着回忆起另一种,由此再想起其他。记忆的材料整理成一定顺序就容易记得多了。如学习“三江并流”一节时,从同一地理空间上进行联系,会想到是哪三条江,全年水量丰富,流域具有生物的多样性,想到三条江的下游又分别是什么,那里的情况是树种丰富、但破坏严重,地球在经受严重的考验。这样关于“三江并流”这一奇观就牢牢记住了。
二、 相似联想法。
根据事物之间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有类似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记忆方法。通过类似联想有助于我们发现事物的共性、强化记忆。当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在《导游基础》课程中,有很多知识都具有相似性,这些都可以利用相似联想法。如,少数民族中,很多民族都喜欢嚼槟榔,这样的民族有哪些?把他们归类,就记住了傣族、黎族、壮族妇女均爱嚼槟榔。再如,有许多国家都有不喜欢以猫做图案的民俗,这些国家有哪些?进行归类总结,不难看出是日本、俄罗斯和美国。进行相似归类后,就记忆很清楚了。
三、 对比联想法。
根据事物之间具有明显的对立性特点加以联想记忆的方法。通过对比联想,有助于我们比较事物的差异,掌握各自的特点,增强记忆。在讲授《诗词与对联》一节时,重点采用了对比联想法。如杭州岳飞墓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有”和“无”就是相反的,忠骨和佞臣就是对比。只要牢牢记住上联,根据对比,下联也就不难说出来了。再比如成都武侯祠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能攻心”与“不审势”对比,“从古”想到“后来”,此联运用对比联想法会很快记住的。
四、 归类联想法。
根据事物的共性、从属关系进行归类,通过归类,引导思考、理解知识彼此间的联系,使记忆有明确的方向,从而感到导游基础知识多而不杂、杂而不乱,有规律可循。比如:记忆中国六大古都、中国四大园林、中国五岳名山、中国文房四宝等,这些事物都有内在的规律可循,它们之间都有共性。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每讲授完一章,都会要求学生查找知识点的共性、进行归类。
五、 创造联想法。
人为创造一种联系进行联想。比如在讲授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时,都要讲到四大佛教名山都分别是谁的道场。这时可以利用创造联想法来创设一个情境,比如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的五台山。那么创设情境,武则天是山西文水县人,“山西”和“文水”两个词素就关联了“山西五台山”和“文殊”,这样就记住了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的五台山。再如,创设一个情境——“四川多地震,这个很普遍”,所以四川峨眉山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六、 聚散联想法。
指运用聚合思维对一定数量的知识通过联想,按照一定规律组合(下转第62页)(上接第63页)到一起,或运用发散思维对同一知识进行多方面联系记忆的方法。包括聚合联想法和发散联想法。运用聚散联想法有助于学习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思路,建立导游基础知识的联想集团。如2007年陕西省导游考试《导游基础》试卷有一道问答题,考察的就是聚合思维。原题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我国东岳泰山所在地、黄河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份、这个省的省会叫‘泉城’,九转大肠是这个菜系中的一道名菜.”“请问这是我国的哪个省?”运用聚合思维法可以说明上述问题所指的都是我国的山东省。
联想记忆法在《导游基础》课程教学中,还有许多运用的方法,如口诀记忆、谐音记忆、精选记忆等,因在教学中使用不多,本文不再详细论述了。总之,运用合理的、恰当的联想记忆法学习《导游基础》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达到增强记忆、巩固知识的目的,真可谓是事半功倍。
作者简介:席艳(1979— ),女,陕西三原人,陕西省旅游学校讲师。讲授课程有《导游基础》、《汉语言文学》、《旅游应用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