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音乐课堂对音乐文化的认知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而获得。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和谐的沟通和愉快的交流,这就彰显了“提问”的重要性,音乐课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而精心设计问题。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多采用直观方式教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体验感受能力增强,可采用生动多变的形式教学。根据学生学段特点,使问题“问”得更有价值,学生才能做出有效反应,从而爱上音乐课。音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接受音乐知识,感悟音乐的艺术美。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提问;创设情境
一、创设情境,问题合情合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超强的好奇心,学习音乐的兴趣较浓,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相应的情境,就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音乐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意境来营造,也符合感悟音乐情境美的目标。音乐总是与气氛相联系的,当学生沉浸于本课的意境中,对问题的思考就会更深入一个层次。
如,进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天地之间的歌》的教学时,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的渲染。通过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学唱的热情,学唱的过程中渗入本课的重点“切分节奏”。学唱之后,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切分节奏的地方。然后引入对“双声部”的分析。播放歌曲范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师:仔细听一听,他们唱的有哪些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
生:我听到有些地方有两个声部。
师:真不错!(引导学生找出双声部的地方,并单独领唱高低声部的歌谱,突出重点)
整节课学生一直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对教师的问题能够自然思考,积极参与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情境中,心情更愉快,感情更投入,充分体现了音乐美育的特点。
二、循序渐进,问题由浅入深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所以在提问的时候也要尊重学生的习得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梯度有致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感,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不断向纵深处理解。
问题的设置由开始对音乐的欣赏和了解,逐渐深入到对音乐剧中角色的听辨,然后根据每个角色的特点配上体态动作,最后深谙其中蕴含的道理。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逐步把学生引入故事情节中,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人物的心情变化、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审美能力更上一个层次。
三、触类旁通,问题曲径通幽
小学音乐教材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借助录音材料和多媒体视频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更为简单。如果教师的提问依然是机械的平铺直叙,那么课堂就没有什么乐趣可言。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避免问题的简单直白,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索的空间,曲径通幽方可增强学生的乐趣。
曲径通幽式的提问多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运用。如进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碧野金山》单元的学习时,主要感受的是藏族歌舞的特点,教师可以从藏族的风土人情导入,播放藏族的地域风光,在背景音乐《走进西藏》中欣赏藏族的风俗、建筑、名胜和服饰,引导学生注意藏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歌曲的特点。然后提问,教师要避免往日机械的直接提问,而是先让学生看图片,根据图片谈感受。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更高了。小学音乐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唱”,还有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这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中去感悟体验,而教师引导的表现形式就是问题的设计。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但要精心设计问题,还要设计问题的呈现方式,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和审美技能。在音乐课堂中提问更是一门“艺术”,只有问得“巧妙”,课堂才会高效。
责任编辑 晴 天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提问;创设情境
一、创设情境,问题合情合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超强的好奇心,学习音乐的兴趣较浓,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相应的情境,就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音乐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意境来营造,也符合感悟音乐情境美的目标。音乐总是与气氛相联系的,当学生沉浸于本课的意境中,对问题的思考就会更深入一个层次。
如,进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天地之间的歌》的教学时,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的渲染。通过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学唱的热情,学唱的过程中渗入本课的重点“切分节奏”。学唱之后,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切分节奏的地方。然后引入对“双声部”的分析。播放歌曲范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师:仔细听一听,他们唱的有哪些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
生:我听到有些地方有两个声部。
师:真不错!(引导学生找出双声部的地方,并单独领唱高低声部的歌谱,突出重点)
整节课学生一直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对教师的问题能够自然思考,积极参与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情境中,心情更愉快,感情更投入,充分体现了音乐美育的特点。
二、循序渐进,问题由浅入深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所以在提问的时候也要尊重学生的习得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梯度有致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感,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不断向纵深处理解。
问题的设置由开始对音乐的欣赏和了解,逐渐深入到对音乐剧中角色的听辨,然后根据每个角色的特点配上体态动作,最后深谙其中蕴含的道理。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逐步把学生引入故事情节中,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人物的心情变化、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审美能力更上一个层次。
三、触类旁通,问题曲径通幽
小学音乐教材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借助录音材料和多媒体视频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更为简单。如果教师的提问依然是机械的平铺直叙,那么课堂就没有什么乐趣可言。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避免问题的简单直白,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索的空间,曲径通幽方可增强学生的乐趣。
曲径通幽式的提问多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运用。如进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碧野金山》单元的学习时,主要感受的是藏族歌舞的特点,教师可以从藏族的风土人情导入,播放藏族的地域风光,在背景音乐《走进西藏》中欣赏藏族的风俗、建筑、名胜和服饰,引导学生注意藏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歌曲的特点。然后提问,教师要避免往日机械的直接提问,而是先让学生看图片,根据图片谈感受。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更高了。小学音乐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唱”,还有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这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中去感悟体验,而教师引导的表现形式就是问题的设计。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但要精心设计问题,还要设计问题的呈现方式,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和审美技能。在音乐课堂中提问更是一门“艺术”,只有问得“巧妙”,课堂才会高效。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