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蜜制金黄膏外敷治疗丹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01-2011.01年治疗的100例丹毒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50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用蜂蜜调和金黄膏外敷治疗,对照组25例用黄柏煎液湿敷治疗,并比较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2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蜜制金黄膏外敷丹毒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关键词】丹毒;金黄膏;中药外敷
【中图分类号】R7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36—01
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2007.01 -2011.01年来我院就诊的丹毒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18 - 55岁,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诊断标准:发病急骤,初起往往恶寒发热,继则局部皮肤出现小片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边界清楚,略高出皮肤表面,压之皮肤红色减退,放手后恢复,摸之灼手,触痛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即可明确诊断[1]。
2 治疗方法 蜜制金黄膏配制: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250g,南星、陈皮、厚朴、苍术、甘草各100g,天花粉500g,共研细末,以蜂蜜调和为膏状;治疗组以蜜制金黄膏外敷,每日一次,对照组以黄柏煎液湿敷,每日一次,两组患者均以相同抗生素静滴,共治疗7天后观察疗效。
3 结果
3.1疗效标准 显效:患部皮红及灼热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减轻或消失,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3.2结果见表1
4 体会 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入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本病发无定处,根据其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的病名,如生于躯干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毒。本病西医也称丹毒。其特点是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本病总由血热火毒为患[2]。治当清热解毒、化痰泄热、利湿消肿。金黄散源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该方用于“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肌肤赤肿,颠仆损伤,大头时肿,湿痰流毒,风热天疱,凡一切顽恶无不应手起效,诚疮科良药也” [3]。金黄散以蜂蜜调和即为蜜制金黄膏,是中医传统外用箍围消散药,具有清热利湿、散瘀化痰、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方中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祛瘀,凉血止血,解毒功效,本方中取该药以起活血祛瘀解毒消痈,行血瘀通经络,清热除湿,凉血止血作用;陈皮性温,味辛、味苦,入脾经、胃经、肺经,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功效,本方取其 清热燥湿之意,配合大黄共起泻火解毒功效;黄柏其性寒、味苦,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本方用其以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生胆南星苦、辛,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功效,本方取其燥湿化痰,散结消肿之功用;姜黄味苦,辛,性温,归脾经,肝经,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功效,本方中用之以化瘀行气,通络止痛。《唐本》谓之姜黄“……下气破血,盖辛能散,温能通,故可破结辟恶,消痰下气,是物功用,即在此数者之中。然又谓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则正以入血泄散,故痈疡之坚肿可消,疡科普通敷药之如意金黄散用之,即是此意。固非疏风清热之作用,而乃竟以为除风热,宜乎有辛苦大寒之误矣”;白芷性辛,温,入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作用,本方取其通络止痛,消腫排脓之意;天花粉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润燥,消肿散结。现代药理研究证实[4],外敷使药物通过局部神经感受器即可起到止痛的作用,解除血管痉挛,减轻或消除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改善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保持血流通畅,促进细胞再生。还能限制炎症范围扩大以及减少组织坏死等作用,且渗透性好,见效迅速,药性温和,适于丹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痰泄热、利湿消肿之功,临床功效表明:金黄膏外敷治疗丹毒具有配制方便,操作简便,起效快速,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是临床中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曰庆,中医外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83
[2] 李曰庆.中医外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287
[3] 张春容.金黄膏外敷治疗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
[4] 黄秀.中药联合蜂蜜治疗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疗效观察,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6
【关键词】丹毒;金黄膏;中药外敷
【中图分类号】R7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36—01
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2007.01 -2011.01年来我院就诊的丹毒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18 - 55岁,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诊断标准:发病急骤,初起往往恶寒发热,继则局部皮肤出现小片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边界清楚,略高出皮肤表面,压之皮肤红色减退,放手后恢复,摸之灼手,触痛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即可明确诊断[1]。
2 治疗方法 蜜制金黄膏配制: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250g,南星、陈皮、厚朴、苍术、甘草各100g,天花粉500g,共研细末,以蜂蜜调和为膏状;治疗组以蜜制金黄膏外敷,每日一次,对照组以黄柏煎液湿敷,每日一次,两组患者均以相同抗生素静滴,共治疗7天后观察疗效。
3 结果
3.1疗效标准 显效:患部皮红及灼热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减轻或消失,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3.2结果见表1
4 体会 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入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本病发无定处,根据其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的病名,如生于躯干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毒。本病西医也称丹毒。其特点是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本病总由血热火毒为患[2]。治当清热解毒、化痰泄热、利湿消肿。金黄散源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该方用于“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肌肤赤肿,颠仆损伤,大头时肿,湿痰流毒,风热天疱,凡一切顽恶无不应手起效,诚疮科良药也” [3]。金黄散以蜂蜜调和即为蜜制金黄膏,是中医传统外用箍围消散药,具有清热利湿、散瘀化痰、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方中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祛瘀,凉血止血,解毒功效,本方中取该药以起活血祛瘀解毒消痈,行血瘀通经络,清热除湿,凉血止血作用;陈皮性温,味辛、味苦,入脾经、胃经、肺经,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功效,本方取其 清热燥湿之意,配合大黄共起泻火解毒功效;黄柏其性寒、味苦,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本方用其以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生胆南星苦、辛,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功效,本方取其燥湿化痰,散结消肿之功用;姜黄味苦,辛,性温,归脾经,肝经,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功效,本方中用之以化瘀行气,通络止痛。《唐本》谓之姜黄“……下气破血,盖辛能散,温能通,故可破结辟恶,消痰下气,是物功用,即在此数者之中。然又谓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则正以入血泄散,故痈疡之坚肿可消,疡科普通敷药之如意金黄散用之,即是此意。固非疏风清热之作用,而乃竟以为除风热,宜乎有辛苦大寒之误矣”;白芷性辛,温,入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作用,本方取其通络止痛,消腫排脓之意;天花粉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润燥,消肿散结。现代药理研究证实[4],外敷使药物通过局部神经感受器即可起到止痛的作用,解除血管痉挛,减轻或消除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改善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保持血流通畅,促进细胞再生。还能限制炎症范围扩大以及减少组织坏死等作用,且渗透性好,见效迅速,药性温和,适于丹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痰泄热、利湿消肿之功,临床功效表明:金黄膏外敷治疗丹毒具有配制方便,操作简便,起效快速,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是临床中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曰庆,中医外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83
[2] 李曰庆.中医外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287
[3] 张春容.金黄膏外敷治疗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
[4] 黄秀.中药联合蜂蜜治疗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疗效观察,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