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新闻题材的典型性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制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首先具有普通新闻关于时效性、真实性、重要性、显著性以及接近性等特征。而法制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的基本属性就是它鲜明的法制性,即专业性。《法制日报》的法制新闻主要集中在8个新闻版中的要闻、政法综治、时政国际、司法刑事、政府法治、民商经济等常设版面,新闻大多短小精悍,图文并茂。在选材方面,广泛而权威,以国内党和国家在民主法制领域的重大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情况、法治领域的信息为主,兼顾国际法制新闻。概括起来,当今《法制日报》法制新闻的题材典型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全方位报道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制新闻
  现实生活中涉法领域很宽,诸如立法、司法、执法、普法等多个方面,法制新闻重在反映普通平民在其中遇到的困难、产生的纠纷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内容上看,以下几种材料往往成为法制新闻的素材:
  ①立法的新成果,包括各级人大新近制定和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以及有关部门制定的规章、条例和司法解释等;
  ②立法机关、检察审判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新近作出的重大决策、重大举措和重要安排;
  ③新近发生的重大案件、重大事件和重大灾难事故等;
  


  ④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及引发的法律问题;
  ⑤从事法制建设的国家工作人员秉公执法的新事迹,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学法、守法和护法的新事迹;
  ⑥从事法制建设的国家工作人员中的滥用职权、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的腐败行为;
  ⑦海外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事实信息。
  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笔者随机抽取了《法制日报》2007年11月5日(周一)~11月11日(周日)这一周的报纸进行分析,对于这个时间周期的确定,考虑的是它既要有时效性,又能代表报纸比较稳定的状况。笔者能够查阅的最近期报纸是2007年12月的,但一般来说,接近年关的报纸在选材上会有所偏向,因此难以说明它能够代表报纸整年度中的状况,所以笔者选取了11月第一个星期的报纸。下表是该报一周内的法制新闻报道内容的分析统计:
  由上表可见,非案件新闻这一块是《法制日报》法制新闻报道的重点,在整个新闻板块中比重较大,高达77.7%左右。表明在报道法制类题材时,突破了刑事案件报道的局限,把法制报道的眼光放在更多关注人的命运上来,去解读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经济、行政等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个案,发掘我们身边的自觉学法、守法的典型;关注民警、检察官、法官、律师等人群的普通生活。以专业为出发点,以群众为着眼点,法制新闻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富有指导性和吸引力。如:《道路交通法的修改应当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2007年11月11日第2版)围绕侵权责任适用模式的问题,通过比较外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提出道路交通法修改的意见。又如:《带薪休假如何定 您的意见很重要》(2007年11月6日第7版)就公民普遍关心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的问题,对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全面的报道。这些新闻看似无关大局,却关系到普通人的生活与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法制新闻报道的普遍性也鲜明地体现于新闻版的设置上,如:党和国家在民主法治领域的重大决策、活动和部署,当天本报最具特色和最重大的法制新闻刊登在要闻版;各级人大等权力机关的信息动态、立法争议、执法检查及政法领域的各类新闻集中在政法综治版;政府法治领域的法规制定、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案件等新闻专业资讯发布在政府法治版;经济领域的新闻及专业资讯刊载于民商经济版;司法领域的司法实践、司法改革、司法解释、典型刑事案例等各类新闻分布在司法刑事版;等等。法制内容的分类与相应版面的安排协调一致,清晰明确。
  注重新闻素材的代表性和指导性
  法制新闻素材的代表性,具有深刻的内涵,能对某个领域产生标杆性的意义,读者看后能够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具有正确引导受众知法、守法的作用。在时代大背景下,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命运和鲜为人知的事件、普通人的特殊经历和特殊命运以及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保障等都是好题材,是某阶段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细节群,通过这些细节的报道可以使读者有所思考和启发。2007年11月11日《法制日报》刊登了《聂树斌的制度发思》一文,对于改革中的司法制度,选取聂案冤情进行报道无疑是一个经典的标本。我国的侦查制度、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和审判制度值得反思。2007年11月接连刊登的《外来民工学法用法的新平台》、《实施农民工普法教育“12345”工程》和《法律援助为他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几篇文章,详细报道了有关省、市对弱势群体维护自身权益的普法宣传系列活动和举措,并通过展现弱势人群真实的生活窘况,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同情,以便发挥社会的力量,向他们伸出法律援助之手,使他们摆脱困境免予受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非常具体实用的法制指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斌、李矗:《法制新闻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卓宏勇:《法制日报:追随法制理想,我们再次启程》,《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7月19日。
  3.廖愚:《浅谈法制新闻的特性》,《消费导刊》,2007(11)。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编校:董方晓
其他文献
在新时期,如何保持和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是党的历史性任务,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如今,学习型社会理念已深入人心。    建设学习型党员队伍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使党员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各种文化理念的碰撞使党员的思想异常活跃,同时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状态。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期刊
编者按:新闻宣传工作之所以存在“四难”,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没有跟上“以网络传播的勃兴为标志的新传播时代”,舆论营销手段陈旧。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只有大胆尝试、勇敢面对,才能逐步更新我们的理念和手段,让正确的舆论导向达到最大化的传播效应。破解“新闻四难”最重要的途径是创新,解决了“创新难”,其他“三难”才能迎刃而解。对舆论管理者而言,落实李长春同志提出的“善待媒体、善管媒体、善用媒体”,关键是大胆去“
期刊
“网络不良炒作”是指借助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以低俗化、反常性、刺激性为卖点,为扩大人或事物的影响而做反复的宣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此类炒作日益泛滥,而本该作为“把关人”的一些传统媒体却自觉不自觉地充当其推手,不仅影响了自身公信力和权威性,更污染了健康和谐的社会风气,同时也会对社会公众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树立产生不良作用。这就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传统媒体在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对接过程中如何保持自我,不
期刊
网络流行语指在一定时期内网络平台上被网民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它带有很强的媒介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网络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①网络受众是网络的浏览者,受众在接收网络信息后同时作为网络信息传播者进行一系列网络活动,所以网络受众既是受众同时也是传播者。网络流行语如此盛行,并且其句式被广为仿造,有赖于广大网络受众的推波
期刊
新闻记者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消息灵通、见多识广,他们可以伸张正义、针砭时弊;他们每天和奇闻逸事打交道,他们的工作富于挑战与传奇。他们的工作既是有趣的,又是很有意义的。从事这样的工作也会发生职业倦怠吗?曹茹新著的《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研究》以大量的数据显示我国新闻从业者的确已经发生职业倦怠,其中重度职业倦怠者占一成以上。书中对新闻从业者发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全面、科学的剖析,对
期刊
现代社会的各种有组织的结构中,业绩和绩效的考核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行为,或偏重效益或偏重功德,考核量尺的存在愈益显现。也是借鉴了企业考核的成功经验,国内的媒体在上世纪末开始尝试引进考核的量尺,以此应对行业内部的竞争。但是,逐步企业化的媒体毕竟与从事直接物质产品生产的企业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其产出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产品”,不仅不能“标准化”,反而崇尚的是产品的“差异”,追求的是新奇以及“个性化”
期刊
Mark Hughes称口碑营销为“Buzzmarketing”,“让人们对你的东西谈论开来”(“get people to talk about your stuff”),“就是要吸引消费者和媒体的强烈注意,强烈到谈论你的品牌或你的公司已经变成甚具乐趣、引人入胜、有媒体报道价值的程度”。①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口碑营销是一种基于信息的营销;第二,口碑营销包含了两个层面,即营销方的推动和消费方
期刊
电视事业随着时代的车轮驶入新技术、新观念风起云涌、应接不暇的21世纪,一些新的机遇和从未有过的困难和挑战,同时摆在电视人的面前。作为在中国“四级办台”体制中位居中下游的城市电视台,面对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的强大压力,以及县级电视台无序竞争的挤压,怎样才能冲破重围、逆势而上?城市电视台大胆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和束缚,彼此之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也许能够一起步入一片新的蓝天!  城市电视台合作的背景和
期刊
金融危机给广告市场带来严重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各媒体载体不同、定位不同、内容不同,广告受冲击的程度也各异,受冲击较大的,当属传统纸媒。  面对金融危机和新媒体的冲击,面对传媒格局的变化给媒体经营带来的变化,纸媒如何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如何在白热化竞争中寻求制胜之道,这是纸媒经营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格局下,纸媒经营人当贯彻“放水养鱼”理念,先予后取,协同营销,先让客户赚钱,
期刊
要把科技新闻写活,就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报道和选择运用材料,既要扩大科技成果联系的社会面,又要用细节准确地演绎材料,把科技报道和人们对科技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注重科技新闻的贴近性。  科技新闻报道有对科技知识、科技成果说不透彻的特点。为此在采写科技新闻时要学会“翻译的艺术”,也就是要给科学以通俗的阐述,使普通读者能够读得懂。  2010年3月12日,南方新闻网登载的《为何高盛等国际金融大鳄喜欢中国
期刊